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赐永乐剑!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赐永乐剑!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钰作为大明的户部尚书,财经事务第一人,当然知道户部的重要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如此。

金濂一看陛下开口说话,赶忙说道:“陛下,臣请旨清点天下粮仓。”

朱祁钰一乐,这就是他要干的事儿,本来他要开口,金濂主动把这事说出来了。

“朕就怕着火啊。”朱祁钰说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群臣默然。

京师之战开打前,于谦说通州粮仓的账面上有近八百万石的粮食,折合平稳的京师粮价,也在四百五十万两银之上。

但是最后从通州拉倒京师七百万石出头。

那一百万哪去了?

有人把这些粮仓通过各种偷梁换柱的方式,比如新米当做陈米、比如各种漕运水猴子黑眚盗窃、比如阴兵借粮、比如最常见的火龙烧仓。

最后以监察不力、天干物燥、阴眚横生为由,上报朝廷,若是你皇帝还不给面子,就搞一些天象有异等,奇奇怪怪的东西。

通州粮仓还留下了将近九成的粮食,朱祁钰已经非常满足了。

毕竟没玩出火龙烧仓,已经很识大体,知道京师守不住,再多的粮食都要喂瓦剌。

而后粮食进仓后,于谦派兵去把手,朱祁钰还斩首了一大批人,这才算是用刀子,吓住了那些想要在京师粮仓上下其手之人。

而且最近这三年通州京师粮仓一千库,几次盘点,都未曾发现大规模侵吞之事。

朱祁钰好杀人,也不是一味的杀人,都是正统年间的旧事了,当时就那个氛围,能凑七百万石粮食,给皇帝试着守一下。

守住了,大家都是人上人,守不住,都是南迁的客家人。

“钦天监中官正许敦,最近可曾天有异象,会不会有火龙作孽?”朱祁钰笑着问道。

许敦立刻站出来高声说道:“陛下,最近天朗气清,但是已经过了最为干燥的时候,陛下掌神器,哪有火龙作孽之事?”

许敦极为恭敬俯首归班。

无论怎么讲,发生了火龙烧仓这种事儿,跟他们钦天监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满满的求生欲,最近居然还有墙皮脱落成神武大帝的模样,可是把许敦给吓坏了。

这事还真不是钦天监干的。

朱祁钰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很反感天人感应那一套的逻辑。

大皇帝很暴戾,爱杀人,举世皆知。

比如他之前把喜欢搞天象有异、频繁上天示警,王振的党羽钦天监监正彭德清斩了两遍。(130章)

这彭德清乃是王振党羽,整日里就是天象有异、上天示警,自己却吓死在了诏狱里,缇骑忠于皇帝,死了,也把人拉出去再斩了。

类似的还有会昌伯的老四孙续宗,自杀了,还被皇帝砍了脑袋去。

新上任的钦天监中官正许敦,是个懂事的人。

朱祁钰搞了这么多天怒人怨的事儿,愣是没有,哪怕一次说:天象有异。

钦天监,老老实实的算历法,算节气,通知大明各地如何春耕夏耕。

就很不错。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江侍郎,朕给你尚方宝剑,督查天下粮仓,朕再给天子缇骑一人,提刑千户十人,缇骑一千,计省三十人,将天下粮仓遍查一遍。”

“若有粮仓着火之事发生,焚毁一库则按失职论流放极边、焚毁五库则缇骑查补,焚毁十库,则凌迟处死。”

朱祁钰的凌迟处死,自然是送去太医院观察一下。

他深吸了口气说道:“朕不管他们用什么法子,过去吃掉了,都给朕吐出来,朕要打仗用,三月之内,把这件事查补完成。”

“江侍郎,你若是觉得为难,朕换个人督办此事,朕不会降罪于你。”

这事不是得罪人的事儿,这事干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死。

朱祁钰可是不止一次看到了监察御史去查点粮仓,人还没到地方就被马匪杀了、病死了、腹泻不得进、溶于水。

朱祁钰给了江渊一千缇骑,当初天子缇骑,去敲掉渠家老宅的时候,也就一千人罢了。

江渊要是不敢,朱祁钰只能让金濂或者于谦负责此事了。

这不是个苦差事,这是个生死的差事。

江渊深吸了口气,俯首说道:“君有命,臣不敢不从,亦不能不从,臣定当竭力,为君分忧!”

江渊答应了此事,他不知道凶险吗?他知道。

粮仓稽查自古凶险万分,但是此时江南造反,若是不把这粮仓盘明白了。大明军队如何进兵?

这是公事儿,这也是站在奉天殿的根子。

食君俸,忠君事,不是理所当然,必须要做的事吗?

即便是从个人功利的角度来讲,陛下给他尚方宝剑,给他缇骑、给他计省度支,这些事只要小心点,也是能办好,介时头功牌,必然到手。

陈汝言那个兵部尚书的位置,江渊已经眼馋好久了。

于少保很忙,陈汝言还天天糊里糊涂的,这怎么能行。

“好!好胆量!”朱祁钰点头说道:“兴安,赐永乐剑!”

这永乐剑,等查完了账是要收回来的,永乐剑连皇帝都砍了一个,其象征意义代表了大皇帝的决心。

谁挡谁死。

江渊端着永乐剑,大声说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期!”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刑部最近要告诫各府,防止生乱,尤其是那些趁机作奸犯科者,兵事在即,宜用重典,平时小错,皆从重从严。”

俞士悦俯首说道:“臣领命。”

朱祁钰继续说道:“吏部都察院,大计照常进行,清查天下官吏之事,不能因噎废食,而且要在限期之内完成岁稽。”

王文俯首领命。

王直出列,犹豫了一下问道:“陛下,考成法之事是否暂缓推行?眼下会昌伯府叛乱,是不是应当安抚一下天下官僚?”

朱祁钰反而摇头说道:“此事继续推行,不得延期,王尚书,这考成法若是因为这次造反之事不推行,那就再无法推行了。”

王直俯首说道:“臣领命。”

陛下是从来不妥协的人,或者说从来不投降的人,哪怕亲冒兵锋之危,也不跟瓦剌人谈一句,就是要打。

若是陛下这次延期考成法,那便是向着这天下官僚投降了。

王直不知道陛下之决心吗?他要是不知道早致仕回家了。

他只是说这件事,让陛下表态,让群臣收起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思罢了。

六部尚书那得跟皇帝打配合,得知道什么时候该换个姿势,这朝政才能水到渠成。

表现得好,配合的也要好。

“石尚书,石景厂要加班加点,朕要用兵,需要筹集军备,而且还有此次兵部巡查官道驿路,工部也要派人平整。”

石璞赶紧出列俯首说道:“臣定当竭尽全力。”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如果江渊清查粮仓是死的话,那朱祁钰接下来要问的事儿,就是真的会死的事儿了。

他刚坐直了身子,打算开口,岳谦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请旨前往南京留都。”

朝廷必须要派人去南京,探查一下究竟多少人造反,又是什么样的局面,他们有多少兵马,分别驻扎在哪里,在叛乱诸省,有没有还有可以团结的人或者势力。

不是所有人,都想要跟着会昌伯一起造反,但是这个是上刀山、下火海、深入敌营的事情。

真的会死,而且极其危险。

季铎俯首说道:“陛下,臣请旨前往南京留都,传圣谕至南京。”

作为指挥使的袁彬也在奉天殿内,跟卢忠站在一起,袁彬出列俯首说道:“臣请护卫,前往南京留都。”

当初在瓦剌大营里,要弑君的三位,站在朝堂之上。

当六部之事已定,那出使之人,也要确定下来。

三人也不含糊,直接站出来了,出生入死这事儿,他们太熟悉了!

朱祁钰看着站在朝堂中央的三人,连连点头,所有朝臣为之侧目。

大皇帝偏心军卒,这件事举世皆知,功赏牌军卒管饱,群臣拿一个都是难上加难;大皇帝整日里恩赏军卒,给官员就是足俸,过年给点年礼都是天恩了。

但是你能怪大皇帝偏心吗?

怪不得。

这等出生入死的事儿,这三位已经冒死前往瓦剌敌营一次,何其危险?而且还不能堕了汉使的威名,那便是步步小心、步步皆是杀机。

现在去造反的南京留都,探明情况,眉头都不带眨一下,皇帝还没说呢,他们就主动站了出来。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感慨的说道:“都是我大明的好儿郎啊。”

军队里肯定会有害虫,否则朱祁钰就不会赐下飞鱼服,把锦衣卫建在营队上了。

他振声说道:“朕赐永乐剑,给十名缇骑,跟随尔等三人,一同前往南京留都!”

“无论此行如何,回京之后,朕定不吝啬封赏,尔等家人,朕必宽待之。”

岳谦、季铎、袁彬三人俯首说道:“谢陛下隆恩。”

朱祁钰用了点头说道:“兴安,赐永乐剑!”

岳谦、季铎、袁彬奉剑俯朗声说道:“为陛下尽忠!”

忠诚!

大明的皇帝从来不亏待军卒,必要的节制,比如镇守太监,比如文官督军,哪也是国家之制,也是祖制。

但是皇帝从来未曾让任何为大明尽忠之人,有过后顾之忧。

整个朝廷都知道,陛下是个臭棋篓子,又菜又爱玩,还整日里和于谦、石亨等高手过招,打不过就让兴安搞天灾,掀棋盘。

但是陛下从来不干涉具体的前军指挥部的指挥。

除了稽戾王在德胜门前升起了龙旗大纛,大明皇帝不得不舍了命上阵夺旗那一次。

那是不得不为。

稽戾王的龙旗大纛,是大明的脸,朱叫门可以不要,朱祁钰不能不要。

三人奉剑归班。

兴安高声说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奉天殿的这次朝议,终于结束,诸多安排一贯而下,于谦则是走在群臣最后,心思万千。

陛下的应对极好,甚至就像是在心理操练了无数遍,方方面面的事儿都考虑到了。

好好的做个富家翁不好吗?陛下又不是不允许发财。

渠家还在太医院雅座上观察呢,每天笑的跟个傻子似的,可是有些人,就是不长记性。

朱祁钰此时的心思很重,他在思考自己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于少保,可要有查漏补缺之事?”朱祁钰还是问了出来。

于谦笑着说道:“天下罪之,这唯一应该查漏补缺的地方,应当类似于晁错之事了。”

朱祁钰摇头说道:“那朕岂不是成了跪着要饭的了吗?”

“朕有京营,十二团营,二十四万精兵悍将,朕还有大义在身,乃是大明皇帝,这两样加起来,朕还不能站着把这皇帝当了?”

于谦一听眨了眨眼,便乐了起来。

他笑着说道:“那自然是可以。”

大皇帝的话很有趣,但是道理却很简单。

此时是会昌伯联袂诸王造反,若是大皇帝真的把他于谦杀了,这不就是投降了,这不就是跪了吗?这不就成跪着要饭的了吗?

“于少保没什么要查漏补缺的地方吗?”朱祁钰又问了一遍。

于谦认真的思考了下说道:“陛下,怕是有人要强劫稽王府出京。”

“臣想不出他们能扯出什么大旗来,思前想后,稽王府这一家子,就是他们的大旗了,若是能抢到稽王府到应天府,他们这造反,还有点希望。”

“也就是有点希望吧。”

天命在大皇帝身上,大皇帝行事看似心急,但是却极为严肃认真的应对着此事。

朱祁钰听闻这个事儿说道:“啊,这事儿,稽王府现在有一千缇骑拱卫,今天奏疏传到京师来的时候,朕就派人去了。”

“朕让稽王妃带着世子,去太后那边,太后今天在上朝钱,送来了太后之宝,朕打回去了。”

“她们比较信朕,不太信任他们老孙家的人。”

“毕竟朕真的宽宥了稽王府,留下了稽王府上下。”

朱祁钰让朱见深入宫,其实就是试探下孙太后和稽王府,到底什么态度。好进一步作出决定。

但是显然孙太后不傻。

即便是孙忠、孙继宗,有天大、天大的运气,借着稽王府的名义成功靖难,但是稽王府上上下下能活的下来吗?

朱祁钰并不这么认为,显然孙太后也不这么认为。

皇帝若是真的到老孙家了,稽王府就得溶于水了。

孙太后直接紧锁宫门,问都不问,陛下随便杀,她不会说一句。

于谦恍然大悟,笑着说道:“那臣就没什么好查漏补缺的了,陛下圣明。”

自从大皇帝登基之后,于谦就很少耗费心力了,也有闲情雅致,在河套做局打鱼了,可见他其实蛮清闲的。

于谦看着天日正当空,叹息的说道:“就是委屈陛下了。”

朱祁钰笑着说道:“委屈啥,不委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