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宝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宝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于谦笑而不语,看着陛下打马虎眼。

按照他对朝廷的理解,「天下无事不私,无人不私,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唯陛下一人公耳」的理论来说,王者无私。

但是他却深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王者岂能无私?

非要知道陛下要吃几碗饭?

陛下的内帑的确赚钱很多,但是陛下的求财,多数都用在了京营上,而且很多时候,这是朝廷稳定的基础。

军队是压舱石,陛下用了于谦都想不到的办法,终于控制了京营,并且不断厚赏,防止军队的军纪败坏,又一方面严格禁止军队从事财经事务。

这世间很多事都是求上而得其下,陛下若真的是圣人了,这天下早就大乱套了。

于谦是一个很朴素的实用主义的人,这一点他和陛下的相性极高。

大家都是务实的人。

陛下已经很好了,非要跟太宗文皇帝那般只进不出,用朝廷的钱往内帑赚钱,也过犹不及。

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理想和现实的国家之制也要分得清。

陛下要有军队的忠诚,否则还怎么称得上王者?

这就是现实。

所以陛下赚钱,于谦总是乐呵,只要不忘记朝廷还有一份,他从来不吭声,站在干岸上看热闹。

“好了,不就是区区七百四十万两银子嘛!很多吗?很多吗?”林绣一拍桌子说道:“这是文华殿,咱们要吵,到盐铁会议上去吵去!”

王祜猛地站了起来,愤怒无比的说道:“区区七百四十万两银子?林绣!你怎么好意思说出这两个字的?!”

“你知道正统年间,每一年诸府折色,才一百三十万两银子吗!”

“你不知道,你只关心你自己!”

“区区?!”

林绣却不甚在意的说道:“你们自己收不上来税,还好意思说!”

“陛下劳师动众,甚至还亲征了,怎么不见你家尚书来啊!”

王祜真的是被这话怼的无话可守,他怒气冲冲大声的说道:“陛下,这内承运库太监,说话真的是太气人了!”

林绣的战斗力是比王祜要强很多的,林绣跟外廷吵架都是直奔着对方的心窝窝上攮,生怕攮的轻了,还会配上表情。

那种三分讥讽,七分不屑欠打的模样,让人血压噌的一下,就上来了。

而且林绣还专门写了一本怎么气人致使外廷朝臣失去分寸的《气人书》,要让后来人都知道,应该怎么跟这些读书人吵架。

金濂从来不参与吵架,金濂年纪也不小了,跟林绣吵架,怕是要气撅过去。

朱祁钰赶紧止住了两位的争吵,他满是好奇的问道:“你们在京师的时候,没有打起来吗?”

林绣眼睛一亮,论拳脚功夫,这王祜绝对不是对手。

王祜是个文进士,赌气般坐下说道:“拳脚相加有辱斯文。”

连于谦都笑了起来。

文华殿上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朱祁钰对王祜说道:“这个账回京之后,再慢慢细算,现在我们还有正事要做。”

“南京城的在财经事务上的抵抗,现在主要是抗拒银币。”

“他们依旧希望于斗斛、权衡、符玺、仁义,依旧像是过去的那般模样,被他们牢牢掌控,这是朕绝不允许发生的事儿。”

“但是银币的主要使用,就是他们这些势要豪右之家,诸位可有好的办法?”

甲午房里的那位中年男子的主意,就是用自家的铜钱,换取市面上的散碎银两,进而用散碎银两锻出金花银。

御制银币的基础是金花银,控制了金花银,等同于控制了御制银币的流通。

这是目前的困局。

百姓们用不到平厘七钱,面值一两的银币,而是需要铜钱。

这算是财经事务之中的「礼不下庶人」了。

百姓用不到那么大的面值,一枚银币等于两千枚飞钱,等于七百枚永乐通宝。

所以,甲午房那人才会说,要让陛下尝尝厉害。

“臣以为大明宝钞是不是可以重新发行?”王祜提到了一个观点,拿出了几张纸钞的样本。

户部本身有宝钞提举司,设有提举、副提举、典史各一人。

大明宝钞彻底糜烂了,宝钞提举司慢慢的只有提举一人了。

但是这不代表他们的职权不在了。

皇权和臣权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户部也在想办法,夺回本来属于户部的权力,印钞权。

“臣总结了大明宝钞的几个缺点。”王祜十分认真的说道:“首先,就是钞纸易于破损,导致宝钞不得不短期更换。”

“金尚书让户部钞纸局大使重新制作了钞纸。”

“钞纸从过去的草浆,改为了棉浆精细柔软,再加入了麻浆,使其耐折,至少可以用耐折数百次近千次以上。”

“臣建议加入朱砂绶带,以便防伪。”

朱祁钰拿着手中的纸钞,揉了揉,的确是耐折,朱砂绶带,是纸浆之中有朱砂,导致钞纸泛红,而且有一条条极为清晰的朱砂条纹。

王祜继续说道:“这次的印刷也采用了凹版印刷,采用的是油墨,印刷时全版着墨,然后刮拭版面,使仅在图文部分留有油墨,更加易于辩驳。”

“油墨以松烟、胶质为主,不易脱落,而且可以附着在金属雕版之上,更易印刷。”

朱祁钰用指头肚抚摸了下板面,的确是有凹凸感,他点头说道:“这个油墨不错,雕版凹印也不错,很好。”

钞纸整体还是以水墨凸印为主,但是在一些地方加入了雕版凹印,让宝钞的防伪性更胜一筹。

特殊纸张、胶版凸印、水印,油墨这些都是户部这张宝钞的优秀特点。

朱祁钰拿着看了许久,就这纸钞的制作工艺,津巴布韦币看了都要落泪。

其实哪怕到了后世,能够自主印钞的国家也没多少。

比如英吉利有家印钞厂名叫德拉鲁印钞厂,与全球超过140家央行签订了合同,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钞票,都是这家公司印刷的。

新版宝钞,制作是极为精美的,户部是下了力气的。

朱祁钰笑着说道:“户部的新宝钞制作极为精美,符合铸币不精美,等于不铸币的宗旨,很好的印出了一般性质有一定防伪性质的纸钞。”

“而且,最主要的是,大幅度降低了面值,最大的不过二十枚铜钱。”

二十枚铜钱大约等于一斤猪肉等于一分银。

大明京营的军饷不过月给一银币,就是两千枚铜钱,日给银大约三分。

朱祁钰对户部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肯定,但是他叹息的说道:“但是不能用啊,兴安收起来吧。”

王祜眨着眼睛呆滞的问道:“为什么啊…”

王祜可是带着户部上下的期盼,杀到了南衙,就是为了说服陛下!

银币面值巨大,可以用于海贸、可以用于给银、可以用于支俸、可以用于大额支出,但是日常使用,还是有些力有未逮。

户部做了许多的调查,以稽为决,最终总结了大明宝钞失败的教训,拿出了一张让陛下都点头称赞的纸币。

可是,为什么陛下不肯用呢?

朱祁钰摇头说道:“不是朕不想用,大明宝钞的糜烂,触目惊心。”

“洪武十三年,定倒钞法,钞虽破软而贯伯分明,非挑描、剜补者,民间贸易及官收课程,并听行使。果系贯伯昏烂,方许入库易换。”

“自洪武二十三年,太祖高皇帝倒钞,五月停罢以来,大明宝钞在百姓心目中,连擦屁股都算不上!”

朱祁钰为什么要对秦王、周王、晋王痛下杀手?

本来大明宝钞,在这个年代的根基,就极为浅薄,稍有不慎就被玩坏了。

他们三王府不仅不维持宝钞的根基,还一锄头又一锄头的挖在了宝钞的根基之上。

洪武二十三年的宝钞停止换钞,就是明明朝廷发了不到五百万贯的钞,却有三千多万贯钞在横行。

大明宝钞的糜烂,几乎就代表了大明朝廷信誉的破产。

新版宝钞好不好用?好用。

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现在百姓没钱用的问题,而且即便是势要豪右之家印钞,这么小的面值,反而得不偿失。

但是宝钞,已经没有信誉基础可言。

钞关折银、市舶折银,钞法废纸。

于谦满是感慨,陛下是想要推行宝钞的,因为陛下拿着那几张纸钞看了许久,才肯放下。

陛下不是个很难懂的君主,喜欢不喜欢都在脸上写着呢。

于谦当然知道,纸钞是财经事务的巨轮,一旦宝钞有序的推行,那就代表着大明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陛下还欠着大明两千四百亿的铜钱呢,八十年的欠账。

印钞可以快速还账,但是陛下不肯印。

陛下忍住了。

兴安满是笑容,陈镒当年那番话,陛下记了这么久,夸上天,夸出一个大踏步来,这话陛下表面不在意,其实很在意。

工部右侍郎王卺[jǐn]坐直了身子说道:“陛下,臣有良策。”

“说说看。”朱祁钰点头说道。

王卺举人出身,在宋末就是工匠之家,在永乐初年中举后和蒯祥一起建了北京城,乃是正统年间的工部尚书。

明英宗不掌国家利器,假手于人,王振擅权,王卺直言上谏,请陛下临朝,被王振坐罪罢官。

于谦在正统十四年举荐了王卺,说他兴造缮修之务,掌五材范之法,对于营建之事,多有见地。

朱祁钰起用了他,景泰元年回朝为官。

王卺拿出了一个檀木盒子,打开说道:“陛下,工部宝源局主事王炳富、石景厂总办徐四七、胜州总办蒯祥、工部尚书石璞,为陛下献上景泰通宝。”

工部,六部之末。

工部尚书虽然是上卿,但是多数的进士是不屑于去工部做官的,所以工部的头头脑脑,全是工匠出身,王卺更是一个举人出身,官至正二品工部尚书。

大明的海笔架海瑞,也是举人出身,官至正二品也是到了南京做兵部尚书,而不是在北京。

王卺的能力可想而知。

银币只能供给大额交易和大额支出这件事,是御制银币施行以来,所有财经事务盐铁会议上的日经问题了。

陛下不想被僭越权力,朝廷就愿意让势要豪右之家握着百姓必须要使用的铜钱吗?

户部是想要发钞,工部则是想要铸钱。

“不是铜钱,也不是飞钱,是铁铜锡钱。”王卺将手中的檀木盒子打开,将铜钱拿了出来,递给了众人说道:“这是祖钱,所以稍大。”

“祖钱作模,翻铸母钱。母钱制范再翻铸,得铜钱。”

“铁易锈,加锡防锈,红铜为底色,则钱有轮廓方圆。”

“这是小钱,非永乐通宝的大钱,但是臣思来想去,结合陛下的财经事务诸多总述,以为小钱乃是陛下所需。”

“有铜吗?”朱祁钰拿起了那枚祖钱,同样符合铸币不精美,等于不铸币的原则,甚至还有压边,颇有轮廓文章。

王卺赶忙说道:“滇铜,黔国公镇云南,忠贞无二,臣以为此事不难。”

“还有海铜,密州市舶司也有海铜商贾,虽然依旧缺,但是眼下还是够用的。”

朱祁钰点头问道:“准备了多少?一年能产多少?”

王卺赶忙说道:“石景厂准了了三十亿枚,主要是铁,一年能产三十亿枚左右,陛下要,祖钱翻铸母钱,还能多点。”

王卺在景泰元年就已经被启用了,这都景泰三年十一月份了。

“何时能到南京?”朱祁钰脸上露出笑容。

朱祁钰每月都要见徐四七,知道他们在捣鼓铁钱的事儿,但是不知道已经能够如此大规模铸造了。

王卺立刻回答道:“顺着运河到南京,不过月余。”

“很好!”朱祁钰看着于谦问道:“于少保以为这铁钱,可堪用?”

于谦俯首说道:“臣以为钞法也可用,景泰通宝也可用,就看陛下想怎么用了。”

在于谦看来,陛下对钞法还是有些谨慎了。

但是陛下稳扎稳打,也是好事,就看陛下的抉择了。

若是想快点走,就行钞法,要想慢点走,就行钱法。

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许久,才开口说道:“财经事务涉及民生,兹事体大,朕以为事涉民生就应谨慎一些,朕亦不能私,还是先行钱法。”

“以稳定民生为主。”

钞法很容易就被滥发了,这不是朱祁钰想看到的景象。

财经事务不能建成宫中楼阁,否则就有妖魔鬼怪僭越朝廷、皇帝的权力了。

诸臣俯首齐声说道:“陛下圣明。”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振声说道:“朕知道了户部、工部恭顺之心,为了替朕还债,费劲了心力。”

朱祁钰有一笔还不起的账目,三十年内,总计发行一亿枚银币,也就是两千四百亿枚铜钱,是八十年欠下的债。

这是权衡也是斗斛,朝纲正事。

人主定朝纲,天下钱荒无钱可用,这是失纲,是必须要还得债。

户部和工部为了陛下能还清债,也是颇费了许多心力。

朱祁钰颇为欣慰的说道:“户部尚书金濂、户部度支部郎中王祜等人,朕赐头功牌。”

“工部宝源局主事王炳富、石景厂总办徐四七、胜州总办蒯祥、工部尚书石璞、工部右侍郎王卺,朕亦赐头功牌。”

“待朕归京,亲自授予。”

王祜、王卺俯首说道:“谢陛下隆恩。”

百官拿个牌子难如登天,陛下放头功牌赏,这是对他们这些日子来,为陛下还债费心力的肯定。

朱祁钰笑着说道:“那就在景泰通宝入南京之前,跟他们耍耍。”

廷议结束之后,所有人领命而去。

兴安有些犹豫,但还是开口问道:“陛下让陈婉娘改口了吗?”

这涉及到,是不是给陈婉娘身份的问题,还涉及到了规矩,比如陈婉娘是叫陛下还是叫夫君。

唐云燕和李惜儿,可都是陛下让改了口叫夫君,才有了贵人,唐贵人更是有了身孕才会晋嫔。

这身边多个暖被窝的宫女,和多个贵人是两个概念。

真的把规矩讲到底,其实只有汪皇后一人可称陛下夫君。

但是泰安宫里没那么大的规矩,汪皇后也从未制止过其他人喊夫君这事。

汪皇后是委屈了自己,让后宫安宁,不给陛下找麻烦,后宫安宁,陛下不必分心。

这就是夫尊于朝,妻荣于室。

朱祁钰摇头说道:“未曾。”

兴安长松了一口气,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陛下身边侍寝的宫女就这一个罢了,正统年间一次选宫女就选三百多个呢。

这算是荒淫无度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