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弃民是不是大明臣民?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钰自始至终就没有活在过未开化之地,撮尔小国之中。

这这些不是历史主角的国度里,形成了各种千奇百怪的习俗。

这是朱祁钰完全无法理解的,世界还能变成那个样子?

剃掉眉毛的蛹眉、如同井里爬出的白面、一口专门涂抹的黑齿,这种阴间文化,你让朱祁钰如何理解?

倭国的确是逆子,但是它依旧有父亲,从汉朝时候,日本就开始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一直在学习中原王朝的礼仪。

但是正如那句三分人样没学会,七分兽性却是根深蒂固,逆子就是逆子。

日野富子,生活在倭国,她们日野家号称倭国的诗书礼乐之家,世代以大儒自居,但是他们这所谓的世代大儒,在大明面前,似乎没有任何的文化底蕴可讲。

“细川君,你自己回去吧,我要在大明出家,然后为我们日本国带回去真正的礼仪。”日野富子做了一个决定。

对于日野富子而言,如何逃避婚约?其实在倭国的文化里,只需要出家便可。

武家、和尚、公家,在倭国你方唱罢我登台,轮流唱主角。

日野富子早就习惯了这种城头王旗边变化的时代,但是到了大明她才知道,不应该如此。

那个年轻的天子,坐在月台之上,眼神坚定而执着的和朝臣们议论着朝廷大事。

两位大明的重臣各抒己见,在不断的和陛下沟通者其中的困难和阻力,以及执行之后,可能带来的恶果,以及最重要的内容——好处。

日野富子当时看着那样的皇帝,若非跪坐,她当场就要出丑了。

但是大明的皇帝,始终没用过看女人的目光,看过她一眼,而是始终把她当做是日本国的使臣,沟通的也是内外大事。

这就是礼。

她所在的日本国连礼崩乐坏都算不上,因为从头到尾,倭国压根就没有礼乐。

那种阴间文化,同样为日野富子所不齿,那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不是她想要的,她也想干干净净的去觐见,但是她们那儿,贵族都是那般模样。

“唉。”日野富子颓然。

她想带回去真正的礼乐,可是仅凭她一人怎么可能?

仅凭借她一代,怎么可能!

“你要出家吗?”细川胜元感受到了日野富子的决心,有些颓然的说道:“大明女子端庄秀丽,的确如此。”

“何必呢,跟我回日本国吧。日野桑!”

细川胜元这番话很古怪,就跟细川胜元和日野富子有什么一样。

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古怪关系,与其说是古怪,不如说是政治联盟。

三管领加上日野家世代联姻的政治联盟,架空的就是室町幕府的征夷大将军。

而足利义政并不是一个雄主,他只能任由他们联合在了一起。

当然细川胜元对日野富子,的确有别的企图心。

日野富子轻声笑道:“即便是陛下对我毫无意思,也不是你能企图的,你在想些什么?”

“我还未曾出家,日野桑也是你能叫的吗?叫我御台!”

细川胜元两手一撑,扣在地上,大声的说道:“臣下有错,请御台宽恕!”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御台,幕府征夷大将军的正室的专用称谓。

日野富子想了许久说道:“我若是出家,便可悔婚,回到日本国之后,我们两家依旧是同盟,将军的御台还劳烦细川君挂念了。”

“好了,起身吧。”

日野家和室町幕府的联姻,是从三世将军,也就是足利义满开始的,就是那个被大明文皇帝册封为日本国王的足利义满。

而实现这种世代联姻,也是需要三管领家族的支持,比如细川氏,就是日野家的拥趸。

日野富子叹息的看着窗外,见识到了大明的富丽堂皇,见识到了大明的诗书礼乐,哪里还愿意回到蛮荒之地呢?

那么多度种的日本国女人,又有几个愿意回去呢?

日野富子靠在窗栏边,看着窗外,哪个女子又愿意打扮成那般鬼模样呢?

而此时冉思娘正在惠民药局坐班,惠民药局有了个女医倌的消息,自然是被各种仕林学子,清流们,口诛笔伐!

即便是陛下敕谕亲命,但是学习医术也就算了,居然还坐班问诊!

简直是世风日下!

但是一看到惠民药局正堂,坐着的大明锦衣卫的提刑千户,这帮仕林中人,义愤填膺的热忱,就立刻冷静了下来,也只敢嘴上说说罢了。

没办法,带刀的坐镇,他们想捣乱也不能。

冉思娘主要是看妇科,也就是女子、妇人的病。

冉思娘的素手从一女子手腕上离开,笑着说道:“明日你再过来,就知道是否有了身孕,这几日就不要做工了,在家修养。”

“应当是有了。”

这女子颇为惊喜的说道:“真的吗?可以确认吗?我家夫君盼望好久了。”

“明日你再来就是。”冉思娘满是笑意的说道。

“谢谢医倌。”女子连忙道谢。

待这女子走后,冉思娘带上了皮手套,拿起了一只青蛙,将这女子的尿注入到了这只青蛙的皮下。

如果这只青蛙在一天之内排除了青蛙卵,那么就代表女子有了身孕。

这种叫做青蛙妊娠术的手段,自然是冉思娘到了太医院后,结合她自己的家学,发明的手法。

准确率高达九成九。

女子到底是妊娠还是宫寒导致的天癸不稳,一目了然。

冉思娘松手放那只青蛙回了自己的陶搪之中,满是笑意的摘掉了皮手套。

这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一毫的迟滞,冉思娘再次坐到了位置上,笑着说道:“下一位。”

冉思娘很喜欢在太医院的时光,学习医术、坐班看诊,等到歇息的时候,就拿出太医院写的《解剖论》认真研读。

当然解刳院她依旧有些不适应,那是陛下内心最残暴的体现。

冉思娘在等病人的时候,不由的想起了遇到陛下以来的种种,嘴角上扬,陛下是天下最伟岸的男子,怪不得京师里那些姑娘都对陛下芳心暗许。

可惜了,想上陛下龙榻的不知凡几。

冉思娘靠在椅子上陷入了遐想,她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若是侍寝了,似乎就出不得泰安宫了,但是她现在的情况,不侍寝,又没有嫁人的可能了。

总之那个伟岸的皇帝陛下,给她带来了许多的困扰。

直到有人进来,她便坐直了身子,开始看诊。

“婉娘。你怎么来了?”冉思娘看到来人,也是一愣。

陈婉娘笑意盎然的说道:“来看看你啊。”

“不是,你怎么从泰安宫出来了?”冉思娘呆滞的看着陈婉娘,按理说选侍不是不应该出宫来吗?

陈婉娘左右看了看,凑到近前来,低声说道:“这是泰安宫里的规矩,你不要对人说,要不然那帮士大夫又要跟陛下饶舌了。”

“陛下从皇宫里搬到了泰安宫住着,规矩没有宫里那么多,宫人每天也都是可以出门的。”

“但是每次出门身后都得跟着三四个人咧。”

陈婉娘笑意盎然的说道:“你怎么样?”

“蛮好的,你伸出手,我给你切脉。”冉思娘过得真的是蛮好的。

她看着陈婉娘期盼的眼神,无奈的说道:“婉娘你心急什么,再等等就有了。”

“哦,都怪肚子不争气!”陈婉娘拍了一下肚子,这跟着陛下这么久,却是始终没有动静。

回到了北衙之后,陛下在汪皇后房里的次数最多,她在南衙时,是一个人吃肉,现在只能喝汤了。

“贪心不足。”冉思娘轻声笑道:“不是那时候在南衙,整日里求饶的时候了,吃不住的时候硬要撑着,吃不到的时候日思夜想。”

陈婉娘得意洋洋的说道:“我就是喝汤也有的吃,你呢,你呢?”

冉思娘看了一眼陈婉娘,抓好了药,无奈的说道:“你不知道得罪一个医生的下场吗!”

“好了,你打小身体不好,我给你抓了点药,日日服用,听到了没?”

“要不然你这肚子,始终是瘪的。”

陈婉娘笑着提起了药说道:“那我走了,不耽误冉大夫看病了。”

冉思娘靠在椅背上出神,也不知道那个撩拨的她心尖颤动的男子,现在在做些什么。

朱祁钰此时在讲武堂,正在和石亨、赵玫、朱永等人,讨论着舟山倭寇之事,于谦作为文安侯、讲武堂祭酒,也出席了会议。

松江府市舶司对于舟山倭寇,咬牙切齿。

因为舟山有双屿港、岑港两个海港,这两个海港是唐兴、陶瑾等人,一直想要平定的地方。

因为这两个海港,就在松江市舶司的门口,不把舟山倭寇彻底平定,松江市舶司,有名无实。

这场讨论已经接近了尾声,朱祁钰总结性的说道:“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舟山两港,实际上是宁波市舶司的港口,又在松江市舶司外,必须要剿灭,否则大明海贸之事,便无从谈起。”

“大明朝廷的市舶司,和大明私设的市舶司已经在国家之制上形成冲突与矛盾。”

在实际上,舟山的岑港和双屿港,已经实质上形成了私设市舶的性子,但是和密州市舶司又有不同,区别就在于密州市舶司的私设市舶是孔府的产业,而舟山私设市舶成分就极为复杂了。

朱祁钰继续说道:“而且自元末至今,舟山倭寇日益成为大明海贸的心腹之患,从财经事务的角度来看,平定舟山倭寇,无疑是为了保证海贸商舶的畅通无阻。”

“即便是功利一些,这帮人不交税,盘踞在舟山,有风则为商舶,无风则为海盗,平定了之后,能增加不少的税赋。”

于谦附和的说道:“事实上,没有管理的海贸,更加混乱不堪,海贸本身就有天然风险,但是货物价格的紊乱,导致风险加剧,私人市舶的草莽式的管理方法,是不符合大明百姓、商贾和朝廷利益的。”

朱祁钰点头说道:“但即便是草莽式的管理,似乎也比倭国本身的管理方式要好许多。”

于谦认同的说道:“正是如此,所以那些倭寇宁愿做海盗,也不肯在倭国待着。”

倭国正处于最后稳定的时刻,再有几年,必然是爆发大规模的动乱,这一点上,于谦认为那是大明武装干涉的最佳时间。

朱祁钰说回了舟山海盗之事,他继续说道:“从军事角度来看,平定舟山倭寇之后,可以在舟山设立水师练兵场,其意义重大,大明的水师正式开始恢复,而且平定舟山倭寇,并非一件难事。”

唐兴、任礼、徐承宗等人,对于平定舟山倭寇信心十足,而且在积极筹备。

朱祁钰停下了讨论舟山倭寇之事,平定舟山倭寇,无疑是一个转折点,大明由内向外的转折点。

但是在转折之前,朱祁钰依旧是忧心忡忡的说道:“我们通过密州市舶司,济州岛调查,舟山调查,发现了这些倭寇之中,并没有倭寇。”

大明倭患里的倭寇,就像是乐事薯片里的薯片一样少。

倭寇之中绝大多数都是明人,从上到下。

“为什么会有倭寇之患呢?”朱祁钰眉头紧皱的问道。

石亨认真的说道:“因为大明没有了水师,臣未曾听闻的永乐年间,大明国门,有倭寇之患。”

于谦十分赞同的说道:“海防虚弱导致,但是臣以为和田主追租,百姓疲惫,只能颓然下海为寇,也有关系。”

朱祁钰之前下往福建,给宁阳侯的敕谕中,说明了这一点。(118章)

「夫夷寇之为滨海患者,非倭夷敢自犯中国,乃中国自为寇也。」

「有司平日无教养,抚养无方,饥寒所迫,驱而为盗,又不能设法散之使去,招之使来,比致养痛势成,联舟结寨,虏官兵焚汉船。」

朱祁钰眉头紧皱的说道:“大明倭寇之祸,即是倭国不臣,入侵所致,所以营建舟山水师乃是必要之事。”

“大明倭寇之祸,也是生存压迫,乡部私求甚重,百姓苦不堪言,不得不逃海离难,这也是朕一直在做的事儿。”

“大明倭寇之祸,大明的朝廷就一点责任没有吗?”

“朕认为有。”

“首先,大明律法就将倭寇、海盗、海商一视同仁,将其认定为天朝弃民,并未区分对待,朕以为不妥。”

于谦认真的思索了下,恍然大悟一般的问道:“正因为如此,所以陛下才对各市舶司商舶佩剑带刀并不在意?”

朱祁钰点头:“对,这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所谓的海盗、海商,这些天朝弃民,是不是大明的臣民的根本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