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进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进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瞻墡有点伤风感冒,这是昼夜星驰赶至贵阳府,舟车劳顿导致的结果,好在随行的太医已经给朱瞻墡看好了。

“殿下,这身子骨越来越硬朗了。”太医满是笑意的说道:“已经大好了。”

“嗯,谢医倌,罗长史,看赏。”朱瞻墡让罗炳忠拿五枚银币赏赐下去。

但是他喊了半天,一个宫宦拿来了五枚银币,递给了太医。

罗炳忠去了盘西堡。

一个特大的煤矿就在盘县之下,分布在普安府六枝、盘西堡、水西城三处,水城紧邻乌江,可以贩煤下乌江。

此三处合称为六盘水。

一到地方,罗炳忠就马不停蹄的去了这六枝煤矿,根本没跟朱瞻墡继续打嘴炮的意思。

朱瞻墡拿着无数的公文,终于理清楚了贵州的一些地方事务,但是他并不着急,他还要将九溪十八洞的过往历史盘点清楚。

到了次日日暮时分,罗炳忠才风尘仆仆的回到了贵阳府,有些狼狈,但是罗炳忠顾不得那么多。

罗炳忠匆匆的喝了口水说道:“胜州厂、马鞍厂、江淮厂、石景厂,此乃大明四厂,应当设置六枝厂,煤矿的主要分布就在大煤山背斜、六枝向斜等地。”

厂是大明一个很奇怪的行政区域的划分,一旦行政上划为了厂区,那么就代表着被朝廷直接管辖,比如罗炳忠所说的四厂,不属于地方,隶属于朝廷。

这种编制也是大明首创,高度独立于地方,直属工部。

这种厂区设定,就相当于在地方上剜了一块肉,埋了一颗钉子,这也是大明朝新朝雅政之一。

罗炳忠的意思是,六枝值得划分为单独的厂区。

煤真的很多。

朱瞻墡点头,同意了罗炳忠的想法说道:“孤也看了水文和地志,你的想法很好,孤同意,并且上奏了。”

“你继续说。”

罗炳忠深吸了口气,说道:“此处有牂牁江、三岔河、北盘江,取水方便简单,煤炭埋藏较浅,而且道路虽然崎岖了些,但并不是不好疏通。”

“当地有三万人丁,我们需要向陛下请旨,从蜀中征调三万民夫,还要留下百名以上的掌令官,需要工部的大使甚至是郎中来一趟,至少需要从四厂调动一百名工匠,还需要超过五千人的大军,在贵阳府压阵。”

“总之,想要开发六枝,需要大明朝廷的通力配合。”

朱瞻墡深吸了口气说道:“需要一个伟大的大明才能实现。”

“孤来上奏,你继续说。”

罗炳忠又灌了一碗凉茶说道:“此地比之河套不遑多让,苗人混居,九溪十八洞又各自攻伐乱战,民风极其彪悍。”

“我们必须要让地方安定下来,才能够真的王化贵州等地。”

朱瞻墡点头说道:“好,你来安排就是。”

罗炳忠并不糊涂,他已经有了一整套的组合拳去治理苗疆,来的路上,两人已经商量了许久了。

“罗长史,孤有些想法。”朱瞻墡犹豫了下说道:“但是不太成熟。”

罗炳忠一愣,疑惑的问道:“殿下又有高论不成?”

朱瞻墡怒目圆瞪的说道:“什么叫又?孤就不能有点想法吗?”

“您说。”罗炳忠笑呵呵的说道。

朱瞻墡有些迷茫的说道:“孤明白了道理,但是吧,孤没什么胆量去做。”

“到了贵阳府,孤也是窝在这府邸里,哪都不敢去。”

罗炳忠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笑着说道:“殿下何故妄自菲薄呢?殿下啊,这世间有很多人都是如此,明明懂很多道理,却是过不好这一生。”

“知行合一,知道了道理和能做到,中间可是有一道鸿沟,那可是太难了,殿下不必挂怀。”

“只要殿下还在贵阳府里坐着,对我大明就是大好事一桩。”

具体的事物不用朱瞻墡去忙活,自然有罗炳忠、杨俊、王寅等人忙碌,比如疏浚乌江、开发六枝煤山、沟通云南滇铜等等,都是他们具体在做。

朱瞻墡只要坐在贵阳府里,落下印玺,就帮了他们的大忙了。

朱瞻墡的奏疏写好之后送于京师,若非加急奏疏大约需要七十天的时间才能入京,可想而知,贵州有多么的遥远了。

一些的紧急情况,若非朱瞻墡落印,谁人敢做?

所以,罗炳忠没有瞧不起朱瞻墡的意思。

朱瞻墡叹息的说道:“可是孤连言行合一都做不到,明明说了,事到临头懊悔迟,这不是无信之人吗?”

罗炳忠满是奇怪的问道:“殿下这不是来到贵阳了吗?这哪里是言而无信呢?这不就是言行合一吗?”

朱瞻墡眉头紧皱:“孤这是言行合一吗?孤明明懊恼无比,是情势所迫,不得不来。”

回不去了,才不得不到贵阳来,这算是言行合一吗?

罗炳忠满是笑意的问道:“咱们在哪儿?”

“贵阳府啊!”朱瞻墡回答道。

罗炳忠笑呵呵的说道:“所以咱们还是来了啊!这不就是结果吗?无论是怕,还是不怕,我们都到地方了。”

“难道像空谈之辈那般,整日里把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挂在嘴边,却是空谈谬论,不做一事,坐而论道吗?”

“明明德至精至一,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方为入世之道。”

吊书袋的罗炳忠。

明明德至精至一,乃是朱熹在注解《大学章句》中的一句话:「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明明德,乃是儒家三纲之一,谓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的意思是,彰显善良光明的德行。

朱熹的注解意思是,有了方向之后,到达了至精至一的地步之后,就不要动了,就会明白天理,没有一点私欲了。

断私欲,是慎独学问的核心内容。

心学讲究什么?

心学讲究的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

脱离事物讲明明德就是瞎扯淡,这是心学的核心理念。

心学和理学,都是儒家,都讲明明德,但是这个**又有不同。

心学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甭管处于什么心态,是否处于至善的境界,那都先走出去之后,再谈道理。

朱瞻墡叹息的说道:“你这么懂,你为什么没考中进士?”

罗炳忠摇头说道:“殿下,臣穷啊。”

“考了一次不中,家里供养不起了。”

考举人能中已经是天幸了,罗炳忠考进士,考了一次没发挥好,就没钱再考进士了。

“你现在不是有钱了吗?”朱瞻墡乐呵呵的说道:“孤赐你那么多银钱,在京考一个进士出身,不比现在前途更广?”

罗炳忠停顿了下说道:“这不是顾不上吗?”

朱瞻墡想了许久说道:“这不是国家取士的道理,孤会禀明圣上,前来贵州蛮荒大山开辟举子,若有功,应特赐恩科。”

罗炳忠却是不以为意的说道:“谢谢您嘞。”

“你不信孤会上奏?”朱瞻墡感觉到了罗炳忠的敷衍。

罗炳忠眉头紧皱,最终没有说话,他倒是想捞进士出身,只是科举之事,乃国朝大事,真的这般做,朝堂又得吵起来。

罗炳忠想了半天,却是眉头舒展,笑着说道:“无碍,殿下写不写是殿下的事儿,陛下给不给是陛下的事儿,食大明禄,忠大明事,臣去六枝了。”

朱瞻墡一愣,探着身子问道:“这么晚了还要去?”

“殿下安歇,臣告退。”罗炳忠没有正面回答问题,离开了贵阳府的布政司衙门,向着六枝而去。

朱瞻墡站在文望楼上,看着罗炳忠骑马奔向了六枝方向,只能无奈感慨:“忙,都忙,忙点好啊。”

朱瞻墡写好了奏疏,发完京师。

而此时的漠北和林龙庭,已经有人去楼空的萧索之意了,瓦剌人是按照过往的惯例,前往了夏盘营放牧了吗?

并没有。

也先的两个儿子,加上伯颜帖木儿,已经带着瓦剌大军前往了金帐汗国。

自从得到了大明军队节节胜利的消息之后,也先就放弃了所有的幻想,老老实实的准备西进了。

这个决定是有违他的初衷的,他占据了和林龙庭,为的就是再塑大元荣光。

可惜,瓦剌人、鞑靼人、兀良哈人互相攻伐不断,完全无法形成合力了,也先多次派出了使者,想要请鞑靼可汗脱脱不花前来和林议事。

但是脱脱不花让也先到大宁卫去议事。

脱脱不花立了小王子为世子,这是草原人尽皆知的事,可是也先无可奈何。

面子已经丢尽了,如果再不走,里子也要丢了,大明皇帝平定了南衙僭朝的叛乱,回京之后,肯定会修整一番,然后准备攻伐瓦剌之事。

西进是西进,被打的抱头鼠窜,那是西逃,不是西进了。

大明和瓦剌有不共戴天之仇,那土木堡五十万人的血债,不是一封称臣的国书可以化解掉的,大明为此还付出了一个皇帝稽戾王的命。

也先和朱祁钰都清楚的知道,大明和瓦剌之间只能活一个。

瓦剌人一直在准备西进之事,一直到了大明皇帝进入南衙的消息之后,也先决定西进了。

也先坐在龙庭大帐之内,看着外面白云苍狗,雄鹰飞过,留恋不舍的说道:“阿剌知院,你留守和林龙庭,若是力有未逮,就立刻来到拔都萨莱寻我便是。”

拔都萨莱是金帐汗国的首善之地,当初拔都建立金帐汗国之后,修建的宫城。

但是随着元朝的衰亡,金帐汗国也出现了分裂,金帐汗国只剩下了一个拔都萨莱,被人戏称为大帐汗国。

因为金帐汗国,只剩下一个大帐了。

金帐汗谢赫·阿黑麻不是第一次邀请也先前往拔都萨莱。

金帐汗承诺,若是也先到了,他将会让贤给也先,自认佐贰济农副汗,并且对长生天盟誓,此生若叛,魂归九幽。

也先当然想杀掉脱脱不花·孛儿只斤,在龙兴之地的龙庭称汗。

但是现实是,鞑靼人现在跑去北平行都司,靠近大明的地方去放牧了。

谈可以,到大宁。

阿剌知院愤怒的说道:“脱脱不花作为黄金家族的血脉,居然背靠大明做事!元昭宗九泉之下,如何瞑目!”

王复也在和林,他不咸不淡的问道:“那脱脱不花总不能跑过来给咱们杀吧,鞑靼与瓦剌之间的矛盾,连草原上的仓鼠都知道了。”

“脱脱不花是大汗啊。”

脱脱不花是大汗,脱脱不花要求在大宁卫谈判,就是要占据主场优势。

也先还不敢跑去大宁卫撒野,那里离大明太近了。

也先叹息,前往拔都萨莱,也是无奈之举。

至少那边有个可汗的位置可以做。

和林是也先的家,若非万不得已,他哪里舍得离开?

但是若再不西进,万一脱脱不花直接跑去大明京师称臣,大明带着鞑靼、兀良哈揍他一个,他想西进也是痴人说梦了。

逃跑并不可耻,就像是面对苍鹰的野兔那样,逃跑是最佳的选择。

也先感伤的说道:“好了,这些伤感的事儿,我们就不多聊了,我明日启程前往萨莱,和林的事情,就拜托二位了。”

“王资政,和大明商贸往来之事,就全靠你了。我们能不能在金帐汗国站稳脚跟,就看是否商路畅通了。”

“就如同这春天的风一样,任何誓言都会随风而去,尤其是在实力衰弱之后,我们不能将生存,寄希望于别人的道德。”

王复发现自己对瓦剌产生了些知见障的困扰。

这是什么样的困扰呢?

比如王复认为无论如何,大明和瓦剌都会打一仗,定出胜负之后,瓦剌人才会西进。

毕竟故土难离。

但是王复错了,人家草原人压根不讲究这个,说走就走,毫无留恋!

似乎对于瓦剌人而言,不过是换个地方放牧罢了。

比如瓦剌的财经事务。

瓦剌的财经事务,总述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抢。

从哈密、到西域诸多汗国、再到鞑靼人、兀良哈人、女直人,瓦剌人的财经事务,就是抢。

为什么要西进?因为他们已经抢不到东面了,只能向西面抢去了。

那边的人好欺负啊!

什么和大明的商贸往来,在王复看来,完全就是销赃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