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要说这个番都指挥马云,那自然要说道朱祁镇。

正统八年的时候,明英宗朱祁镇终于回过神来了,他好像被三杨给忽悠!

因为他的内帑越来越穷。

没有了海贸,他的内帑连自己的开销都顾不上了,更别提补贴朝廷的窟窿了。

其实从永乐年间开始,大明的官僚体系越来越庞大,时代在发展,官员的队伍必然变得臃肿。

军队的军费也开始与日俱增,包括了各种卫所儒学堂、惠民药局的开销同样是越来越大。

但是大明的税赋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朝廷已经开始入不敷出,文皇帝就经常拿内帑的钱粮出来补贴朝廷。

宣德年间,永乐重臣夏元吉,极力反对海贸,但是朱瞻基还是一力南下西洋,虽然规模小了点,但是依旧是赚的盆满钵满,朝廷度支,勉强收支平衡。

但是到了正统年间,因为停止海贸之事,朝廷整日要拆借内帑的钱,朱祁镇在正统八年才意识到,海贸真的很重要。

正统八年,朱祁镇要求南衙龙江造船厂,再建西洋舰队,可是结果建了半年,别说船了,片板未见。

因为负责督办西洋舰队的是驸马都尉赵辉。

南衙不配合朱祁镇的诏命,但是有人配合。

福建福州府同知郭琰请旨开海,朱祁镇首肯,开始在现在的月港宣慰司上营建修葺造船厂。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这个造船厂要追溯到永乐年间,在永乐大航海的十五年时间里,福建造船厂,一共制造了三百二十余艘船。

郭琰任八府总提调官,而负责督办正统下西洋的还有工部侍郎焦宏。

一共历时两年,调动船工万余人,最终建成了一百二十艘海船。

这和巅峰时候的西洋舰队自然无法媲美,但是也是有十二艘福船的超大舰队。

番都指挥马云,被任命为了下西洋番都指挥。

正统十年,朱祁镇一声令下,南下西洋,赚钱去!

结果诏书还没走到福建,就出现了福建民变。

那是一次在历史上,只有简单一笔的民变,记录在了福州府同知郭琰的墓志铭和一些只言片语之中。

那次的民变,焚毁了大约十二艘福船,近百艘楼船、艨艟、斗舰、战座船、巡坐船等等。

这不是最后一次大明尝试南下西洋。

天顺元年四月,刚刚复辟的明英宗朱祁镇,立刻再次准备南下西洋,因为景泰年间的户部尚书张凤的奏疏中,已经表明了大明的财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但是朝中反对的浪潮,铺天盖地,明英宗根本无法推行政令。

最终不了了之。

大明再次试图南下西洋,就到了刘大夏焚毁郑和航海图的时候了。

这种博弈其实一直持续到了明末,崇祯皇帝收回月港宣慰司提督太监之后,才停止。

因为那之后,大明就已经日薄西山了。

景泰四年时,这个福建福州府同知、八府总提调官郭琰在哪里?

在贵州思州府做知府。

郭琰从福建被扔到了贵州,从督造大明无敌舰队,到了十万大山里治理土酋。

这就是在大明,支持皇帝南下西洋的后果。

朱祁钰提到了名单,分别是陶瑾、陈豫和马云。

皇帝已经给出了人选,石亨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他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陶瑾在密州市舶司,陈豫在宁波市舶司,马云在福建市舶司,云集在松江市舶司,谁做得好,谁就当水师总兵官。”

“三年为期。”

石亨的意见很容易理解,就一个字:《卷》。

石亨的想法是依托于考成法而来,深得大明皇帝的真传,在景泰朝做官,不会这卷字,如何能成?

朱祁钰点头,笑着说道:“很好。”

兴安面带微笑的听着陛下和石亨的论述,陛下几大擅长的手段,钓鱼法、斗蟋法、考成法,都不是什么难学的东西。

一个小黄门匆匆而来,脸色惊慌的说道:“陛下,金尚书他刚才在户部衙门,胃痛又犯了,走了两步,路倒在了户部院落之中,疼昏了过去!”

朱祁钰面色突变,猛地站了起来,愤怒至极的说道:“朕不是让他在家修养吗?怎么又到户部坐班去了!”

小黄门惊恐不已的说道:“金尚书觉得身体大好,一直躺着也不是个事儿,就到户部坐了半天的班,这一坐就出事了。”

这小黄门来的稍微晚了些,第一次见到陛下如此勃然大怒。

朱祁钰一甩袖子,向着楼下而去,边走边说道:“朕知道他身体有恙,就让他在家修养,这可倒好,金濂执拗,户部这些后生们,为何不拦着点?”

“请太医了吗?”

小黄门低声说道:“请了,已经到了大时雍坊官邸了。”

金濂不单纯是文官,和宁阳侯陈懋在福建平叛,也是抵背杀敌,金濂按军功封了流爵。

朱祁钰吐了口浊气说道:“去看看。”

他平日里出行,可不会摆什么大驾玉辂的臭架子,直接翻身上马,一行十数人便奔着大时雍坊而去。

他匆匆赶到了大时雍坊的官邸,让其他人门外等候,只带着卢忠和兴安走了进去。

宁阳侯陈懋、礼部尚书胡濙、文安侯于谦等人,都已经到了,陆子才和冉思娘居然也在。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众人看到朱祁钰前来,赶忙俯首行礼。

昌平侯杨洪走的时候,朱祁钰一直站在窗前,他知道杨洪天人五衰,已经无药石可医了,他不忍生死之别的场面,所以,就一直在聚贤阁的楼上看着。

金濂是胃病,而且是老胃病,压根没什么好手段去治疗。

“怎么样了?”朱祁钰对着陆子才问道,金濂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呼吸还算平稳。

陆子才无奈的说道:“陛下,已经服下了镇痛的药,但是,这老胃病缠身,再被缠下去,怕是…怕是…,唉。”

此话一出,整个房间里,寂静至极。

金濂勉强睁开了眼,无力的说道:“陛下,老臣这个病啊,劳陛下惦念了。”

“恕臣无力,无法下床行礼了。”

陆子才心头一惊,服了镇痛药按理说该昏睡过去才是,可是这金濂居然是醒着的。

朱祁钰走上前去,坐到了床前,也不知道是责怪,还是不责怪的好。

他略微有些苦恼的说道:“朕不是说让你在家修养身体吗?”

人间帝王的权力近乎于无限大,但是他留不住人的性命。

毫无疑问,金濂是有功于大明的朝臣。

金濂嘴角勾出个惨淡的笑容说道:“陛下要在舟山动兵,臣觉得这身体没什么事儿,就去了衙门,这没半日,就犯了病。”

“臣老了,越老,越不中用了。”

胃病,犯起病来,整个食道都是酸痛的,甚至有一种火烧火燎的烧心一般的痛苦,这种病,很是折磨人。

“张凤也不错,做事很周全,不用这么拼命。”朱祁钰说了句宽慰的话。

但其实张凤还是不太行,若是行,金濂也就不会去户部衙门了。

金濂有些疲乏,但还是逻辑清楚,语句通顺的说道:“陛下登基至今,所有动兵,粮草等事,都是臣在转运,这舟山海战,虽然不是大事,但也是兴兵。”

“先休息吧。”朱祁钰看出了金濂的疲惫,示意他先休息。

朱祁钰焦虑的走到了外厅,低声问道:“太医院没有什么好法子了吗?”

“一个胃病而已!”

陆子才犹豫了下低声说道:“殿下,倒是有个法子,但是太医院还在试。”

“是用养的秋娘子晒干之后,加以酒精炮制,然后滤污秽,便可成药。”

朱祁钰有些疑惑的说道:“香娘子是什么?”

陆子才深吸了口气,犹豫了许久说道:“蜚蠊,身似蚕蛾,腹背俱赤,两翅能飞。”

“蜚蠊、行夜、蛗螽三种,西南夷皆食之,混呼为负盘俗又讹盘为婆,而讳称为香娘子也。”

陆子从冉思娘那里,拿过一个小罐,打开让陛下看了一眼,里面是活物。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香娘子这名字好听,但是翻译翻译就是蟑螂,而且是那种大个蟑螂。

他看到这东西,就打了个哆嗦,不过这是人工养的,很干净。

他并没有因为和大蟑螂有仇怨,敌视蟑螂,而是低声询问道:“确认有效吗?”

“有。”陆子才俯首说道:“《神农本草经》: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

“只是过去,都是用粉末,还要多加炮制,但是冉姑娘带来这个用法,臣还在琢磨。”

冉思娘打播州宣慰司而来,乃是云贵世代行医,有点独家医术也是应该,据说那地方擅蛊,看来冉思娘的确是有点绝活。

朱祁钰回头说道:“冉姑娘。”

“妾身在。”冉思娘往前走了走,知道陛下想问什么,赶忙回答说道:“西南夷民,用香娘子治胃痛已有百年之久,确实有用。”

“但是这香娘子入药治好了胃病,却有的时候会中蛊毒,所以就用酒浸泡。”

“直到到了中原,有了这烧酒,祛蛊毒之后,这药才算是大成了。”

烧酒、烧春、法酒,都是一种东西,叫做蒸馏酒。

中国的蒸馏酒,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之时,只不过到了宋朝以后,可以更加精准的将蒸馏的温度控制在75℃到100℃之间,这酒的度数越来越高。

在北宋年间,还有喝酒喝死人的事儿发生。

烧酒也入药,常用于小儿退热使用。

大明的烧酒叫做法酒,度数至少七十以上,消毒杀菌,可不就是祛毒吗?

朱祁钰点头说道:“有治愈的例子吗?”

冉思娘翻了翻袖子,拿出了一本手札,翻动的说道:“祛毒香娘子药酒治胃脘二百例。”

朱祁钰拿过了那本手札,冉思娘的自己很是娟秀,这本手札是新的,上面写了许多的页了。

但是手札的书角并没有卷,可以看出冉思娘对这本手札极为爱护。

朱祁钰看了几例,将手札还给了冉思娘,松了口气问道:“都二百多例了?”

冉思娘不知道该怎么跟陛下解释这些专业的事儿,她想了想说道:“也不全是胃脘,还有一些小儿疳积、疔疮、肿毒,妾身还没弄明白其中药理,但是多数创伤愈合,都能用到。”

经过了两个月多的坐诊,她已经知道了为什么太医院会有提刑千户坐镇了,有些病人实在是,太喜欢听人说了!

冉思娘又是西南来的汉民,在京师这首善之地,她的医术也遭到了一些质疑,不过她很快就用医术证明了自己。

冉思娘虽然不懂药理,但是创伤愈合类,用这类的药酒都是极佳。

朱祁钰看了眼内厅的金濂,躺在床上安睡的样子,点头说道:“那就试试吧。”

金濂此时这般安然,是太医院的镇痛用的麻沸汤还在起效。

“妾身领旨。”冉思娘赶忙领旨。

朱祁钰又满是担忧的看了一眼金濂,如果这个药真的有用,他与大蟑螂的怨仇,就此烟消云散!

“能给我看看这蛊罐吗?”胡濙拿过了那个蛊罐,这蛊罐,是竹篾的小笼,上小下大。

胡濙看了许久,将蛊罐递了过去笑着说道:“冉姑娘心灵手巧,极为干净。”

“承蒙胡尚书夸奖。”冉思娘赶忙说道。

这些都是朝里的大人物,而且胡濙还有一本《卫生预防易简方》,冉思娘看完十二长卷,细细研读之后,越想越觉得胡濙很有才能。

坊间都讥讽胡濙顺风倒,没什么骨气。

但是冉思娘在泰安宫见过胡濙,那是太子少师,专门教授府里孩子们的课业。

孩子心性简单,他们都很喜欢胡濙,虽然胡濙授课极为严厉,但是下了课,都是围着这七十多岁的老爷爷转悠。

冉思娘看了胡濙的书之后,觉得坊间的传言多少有点失真,无论怎么看,这应当是个好人。

站的角度不同,看的自然不同,陛下做什么都是祖宗之法,朝中那么多的风宪言官斗不过他胡濙一个人,那不得过嘴瘾?

朱祁钰忽然想到了一种后世比较神奇的药,云南白药。

他有些好奇的问道:“你们贵州是不是有一种补气血的药,名叫三七?而且还能治跌打损伤?”

冉思娘虽然惊讶陛下如临九霄的天子,居然知道贵州的特产,但还是俯首说道:“有,三七、葛根、冰片为主药,名叫百宝丹。”

“好东西啊。”朱祁钰点头,他问的就是这个。

他十分郑重的说道:“冉姑娘要把云贵药理和中原药理结合,制成良药,也算是悬壶济世了。”

冉思娘的帷帽之下,露出个笑容,这位陛下对她也有期许,并不是简单的把她当成个漂亮的姑娘。

直到现在,陛下也未曾摘下过她的帷帽。

她点头说道:“给金尚书用的药也会用此物,还有一种药也是我们西南的特产叫金不换,可是比黄金还要贵的药,也是治胃病的好手。”

冉思娘将手札翻动了一下,翻到了金不换那一页说道:“就是这个。”

朱祁钰不太懂这些,点头说道:“好,很好!”

他不希望金濂因为胃病的折磨离开人世,作为国之重臣,朱祁钰给了金濂流爵,就是希望他能够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

虽然有时候,那省灯油的性子,的确让他有些头皮发麻。

但是他依旧希望金濂能陪着他继续走下去,金濂不是杨洪,他还有太多的事儿,太多的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