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亚优秀的匹配机制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无论是关西七卫,还是帖木儿王国,在过去都算是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次子,建立了察合台汗国,他死后,便开始了分裂。

这种分裂的斗争多么剧烈?

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察合台汗国换了整整九位大汗,如此频繁的更换可汗,最后的结果就是分为东西两个察合台汗国。

西察合台汗国最终变成了帖木儿王国,东察合台汗国倒是比较稳定。

在这种可汗更换如同喝水一样的年代里,谁掌握了对大明朝贡的权力,就意味着获得了可汗之位。

因为对大明朝贡是藩国财源、财权的重要部分。

卜撒因把帖木儿王国的都城从撒马尔罕,迁移到赫拉特,离大明更远了,陆路朝贡需要经过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丝绸之路必经之路。

根据于谦对西域情报的筛查,此时的撒马尔罕,控制金帐汗国名义下的白帐汗国手中,所以卜撒因想要通过海路朝贡大明。

陆路走不通了。

朱祁钰想了想说道:“朕体恤他们的国事艰难,既然悬切恳求,那愿意走海路,就走海路吧。”

勋宗是个好人,他自己活,也让别人活,但是历史无不证明了,好人不是个好国王。

朱祁钰说的好听,体恤国事艰难,原因有几点,因为瓦剌人的西进,导致了陆上贡路变得极为艰难,这朝贡是个赚钱的买卖,朱祁钰当然要赚钱。

其次就是执行文皇帝历来的手段,分化他们的合力,让他们一盘散沙,他们不能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大明朝就可以更加轻松的做裁判。

于谦放下了茶杯,笑着说道:“瓦剌西进似乎极为顺利,这种顺利,甚至超过了也先、王复、王悦的预期。”

“金帐汗国分裂为了几大汗国,白帐汗国、青帐汗国、喀山汗国、诺盖汗国、车臣汗国、克里米亚汗国等等。”

“当也先的大军向着拔都萨莱进军的时候,引起了几大汗国的警惕,他们联合在一起,齐聚撒马尔罕,跟瓦剌人打了一场。”

朱祁钰点头说道:“朕听说了,战果出来了吗?”

于谦拿出了最新的军情笑着说道:“还没出来,但是也不远了,瓦剌人赢得…很是轻松。”

朱祁钰看了看军报,撒马尔罕这座两千五百年的名城,大约有九万户,大约有四十余万人居住在其中,商贸来往络绎不绝。

这里也是帖木儿王国历来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比如好人兀鲁伯,设立的天文台和瓷厅,就在撒马尔罕。

也先要去拨都萨莱当可汗,但是众多汗国野惯了,一点都不希望自己的头上有个爹,他们组建了反瓦同盟,齐聚撒马尔罕,共襄盛举。

这场战争,朱祁钰也不知道如何形容,只能说,不愧是中亚优秀的匹配机制。

东亚的匹配机制是十分恐怖的。

比如大明朝的不孝子朝鲜,常规军队就有七万到九万,比如大明朝的逆子倭国,更是因为正在从二等的军头共主坍塌到失纲乱世,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万。

东亚这个地方是个怪物房,住在东亚,真的很艰难。

这份战报,朱祁钰看了许久才愣愣的问道:“白帐汗国和青帐汗国因为一条河的归属,先打起来了,然后喀山汗国趁机偷袭了诺盖汗国?”

“是的。”于谦哭笑不得的说道:“如果西域诸国只是这种水平,我很怀疑,也先还会不会回来了。”

朱祁钰忽然想到了,先秦的时候合纵攻秦。

五国合纵攻秦,是大秦鲸吞天下之前,最重要的几次战役。

其中第二次、第四次合纵攻秦是五国取胜,而其余三次,都是大秦获胜。

在将近两千年的春秋时代,合纵攻秦都没有闹出这等内讧到兵戎相见的乱子。

极为优秀的匹配机制,让也先感觉到了什么叫做宾至如归,什么叫做回家的感觉。

金帐汗国的统治甚至算不上二等秩军头共主,几个分裂的小汗国,对金帐汗国并无尊敬。

他们团结起来抵御瓦剌人的西进,结果是,自己先打的肝脑涂地。

于谦笑着说道:“如此良机,也先若是依旧赢不了,那他也别回来了。”

“倒是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件,这封信是大秦国写来的,四夷馆做了翻译,的确是大秦国,那个自秦汉时就有的大秦国。”

“大秦国?”朱祁钰有些疑惑的拿起了那封羊皮纸写的书信。

羊皮纸是一种羊皮、牛皮经过石灰浸泡,脱去羊毛,两面不断的刮薄,拉伸干燥,打磨做成的纸张。

这种纸张的优点自然是易于保存,但是昂贵的造价,让人望而却步。

大秦国,就是罗马帝国。

中原王朝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自汉朝之后,就没变过。

景泰四年,也就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亲率十五万大军,攻破了最后一座孤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宣告着那个古老的罗马帝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秦人尊贵的皇帝…”朱祁钰看了第一句话,就是一脸的笑意。

大明称呼罗马为大秦国,将他们的人称呼为秦人,罗马也将大明人称呼为秦人。

就像是荷兰豆在中国叫荷兰豆,在荷兰叫中国豆一样。

这种称呼也是现在欧洲的称呼。

正德三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在击败了埃及,称霸了整个印度洋之后,开始通过马六甲进入了万里海塘,了解大明这个古老的王国。

当时曼努埃尔一世,写给了他手下头号开拓者迪奥戈的书信里就说道:「你必须探明有关秦人的情况,他们来自何方?路途有多远?……他们的身体是否高大?还有其他一切有关他们的情况。」

来自罗马帝国的一封羊皮纸书信,写给他朱祁钰的。

外国写给大明皇帝的书信,还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写给万历皇帝的书信,由约翰·纽伯莱乘船送往大明。

很可惜,当时的约翰的船毁在了风暴之中,这封信在二十世纪兜兜转转,又被******,送于了中国。

******曾经在二十世纪访华,将这封信原件送给了中国。

稽戾王在土木堡的天变战败,即便是处于泰西的罗马帝国也有所耳闻,就像是大明知道中亚在玩窝里斗一样。

大明对世界并不是一无所知,相反在许多的官方文牍里也在收集西域的消息。

于谦对帖木儿王国的了解,关西七卫、东察合台、帖木儿、金帐汗国、奥斯曼、罗马都有了解和记录。

朱祁钰看完了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来信。

当然经过了翻译之后,这封书信里没有什么不恭敬的地方,相反语气和措辞,都相当的恭顺。

首先君士坦丁十一世,恭喜了朱祁钰登基称帝,其次是希望互相派出使臣,最后是希望可以和大明展开商贸往来。

朱祁钰将原件递给了兴安,让他留档存好。

“使者呢?”朱祁钰疑惑的问道。

于谦摇头说道:“来的路上被杀了,这份信是景泰二年写的,辗转了一年多才送到,若非这羊皮纸,四夷馆也不会翻译了。”

在原来的时间线里,景泰三年换太子之后,朝堂的党争可以用党祸盈天去形容,谁有空去关注撮尔小国的来信?

“大秦国太远了。”朱祁钰并不打算对这封书信进行回应,正如他所言,罗马帝国,现在真的太远了。

罗马帝国的最后光辉,就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堡。

奥斯曼苏丹巴耶齐德,有欧洲征服者之称,他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歼灭了前往救援罗马帝国的几乎全部十字军。

尼科堡之战,被杀死最多的就是法国的骑士和匈牙利士兵。

尼科堡之战后,欧洲诸国,再无法组织起规模宏大的十字军支援君士坦丁堡了。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巴耶齐德如同闪电一样在小亚细亚半岛纵横,绰号闪电雷霆。

巴耶齐德围困了君士坦丁堡之后,和瘸子帖木儿在安卡拉进行了大决战。

在这场决战中,帖木儿王国的四皇叔沙哈鲁,在左翼击败了奥斯曼王国的苏莱曼。

安卡拉最后决战,闪电苏丹巴耶齐德被俘虏,成为众多艺术的源头,闪电苏丹最终被囚禁在黄金制作的笼子里死去。

而后帖木儿的孙子,攻破了奥斯曼王国的都城布尔萨。

安卡拉决战中,奥斯曼王国的闪电苏丹战败被俘,短暂的救了已经奄奄一息的罗马帝国。

但是君士坦丁堡依旧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

历史给罗马的最后称号叫拜占庭。

朱祁钰作为大明皇帝,救不了罗马帝国,不是他不想,大明的影响力,最多可以到达向大明朝贡的帖木儿王国,对欧亚风云,现在并没有多少影响力。

朱祁钰和于谦聊了很多关于西域的事儿,确定了若干的决议,同意了帖木儿王国海路朝贡的贡路。

进入大明的海域之后,可以前往密州市舶司进行往来沟通。确定了对瓦剌西进的持续关注。

在李宾言的奏疏到达大明京师的三日后,所有需要斩首的案犯,近千余人,跟随者赵明瑞押解入京。

赵明瑞被送到解刳院之时,情绪比较稳定,他并不清楚解刳院是个什么东西,在解刳院的门前,他被灌了一碗**汤之后,面带微笑被抬进了解刳院之内。

朱祁钰这才知道,渠家三兄弟还活着,生物意义上的活着,他们三兄弟在雅座上,为大明的医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七粉为主的外伤药,效果极佳,百宝丹内服外用,化瘀止血,乃是良药。

奸商们会在京师被锦衣卫查补,南衙的锦衣卫也会配合北镇抚司的行动,对这**商进行查补,三次查补确定无误之后,这些人会再押解至南衙斩首示众。

在这段查补的时间里,朱祁钰在北衙都感受到了来自南衙的风力。

因为朱祁钰作为大明皇帝收到了一封万言书。

万言书,一共万字有余,这封由南衙多家诗社共计一千三百余士子共同上奏的奏疏,放到了朱祁钰的面前。

万言书,北宋时候,王安石有矫世变俗之志.於是上万言书,开始变法。

但是朱祁钰收到的这封万言书,就有点值得让人玩味了。

这些奸商被塑造成为了「激于义而死」,对奸商郡望的善举进行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他们存在的意义和功绩。

“兴安,你看看这万言书。”朱祁钰将手中厚重的奏疏掂量了下。

兴安无奈的说道:“陛下,臣不读书,看不懂,让臣说,就是看它作甚,开篇就是错的,陛下还把它看完了。”

“这些奸商被抓了是事情的现象,可是他们只口不提这些家伙被抓的问题,更不提被捕的原因,别说陛下实事求是了。”

“现象、问题、原因、方案,是陛下提出的实事求是。”

“察类、求故、明理、寻道,是胡尚书给陛下实事求是的翻译。”

“这帮人连察类都算不得,就开始胡搅蛮缠了,这万言书,万字,要是臣,臣看都不看,陛下还浪费时间,从头看到了尾。”

作为大明的礼部尚书,当陛下提出了从四个方面实事求是的时候,胡濙立刻开始了他的翻译工作。

朱祁钰在和李贤交流南衙问题时,就已经用过了。

陛下说的实事求是听不懂是吧,胡尚书的翻译听得懂吗?

兴安依旧有些不满的说道:“臣不读书,《邓析子·无厚篇》曰:谈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他们这是诡辩,不知类,不察类,《墨子·非儒下》曰:无故从有故。他们有故?”

“不察类,无故,如何明理?”

朱祁钰疑惑的说道:“谁?”

“墨子啊。”兴安回答道。

“不是,朕问的前一个。”朱祁钰奇怪的问道。

兴安想了想说道:“邓析子啊,先秦诸子百家之一。”

朱祁钰笑着说道:“那你还说你不读书。”

“臣肚子里这点墨水,哪里能跟这群笔正诗豪相媲美。”兴安挠头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