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缓急,物有轻重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这次,孤定然拿邸报头条!你信与不信?”朱瞻墡再次站直了身子。

他在视察贵阳府造船厂,主要是平底船,用于漕运,贵州虽然贫瘠,但是贵州也有许多的特产,是内地所没有的。

三七、金不换,都是好药,良药,滇铜更是大明所急需之物。

朱瞻墡还在寻找内地少有或者没有的物产,这对开发贵州是有益的。

罗炳忠疑惑的说道:“殿下又有高论?”

郭琰看着这位嫡皇叔,他其实一直以为嫡皇叔是个酒囊饭袋,毕竟大明的藩王自永乐年间起,就当猪在养。

但是朱瞻墡其实当初是被当做储君去培养的。

永乐年间太子、汉王、赵王争夺储君之位,是极为激烈的,太子朱高炽从朱棣起兵时就开始监国,负责后勤事物,汉王朱高煦,那是能征善战,靖难之中,战功卓著。

围绕着太子、汉王、赵王争嗣,太子府、汉王府、赵王府的孩子们,也接受了极为严格的训练。

朱瞻基、朱瞻墡和朱瞻墉三个嫡子,曾经在潭柘寺,一起接受姚广孝的教育,朱高炽彻底获胜,是因为朱瞻基这个好圣孙。

朱瞻墡是五嫡子,所以他也接受了姚广孝的帝王教育。

朱瞻墡算上朱祁钰亲征平叛那次,一共三次监国了。

郭琰一直以为襄王身边的长史才是拿主意的人,襄王来到贵阳府,只是当个泥塑像,震慑宵小。

但是郭琰很快就错了,无论是六枝官厂还是贵阳造船厂,还有最近黔国公府鼎力配合下,建立的滇铜厂,这位襄王殿下,无不是亲力亲为。

而乌江疏通之事,襄王也多与四勇团营都督,太平伯杨俊沟通,而且还亲自乘船往返重庆府,确定乌江的运期水文。

郭琰疑惑的说道:“为何说又?”

罗炳忠笑着将是我,有我,无我,人生三境界简单说了一遍,笑着说道:“殿下时常有高论。”

郭琰听完,感慨万千的说道:“殿下不愧是殿下。”

朱瞻墡看着船舶不断下水,十分确信的说道:“这次,必然拿下邸报头条,这次是陛下最为关心的财经事务!”

罗炳忠十分确信的说道:“哦?愿闻其详。”

郭琰赶忙说道:“殿下请讲。”

朱瞻墡看着忙忙碌碌的码头,叹息的说道:“何为天下?不外乎,利来利往。”

“利,就如同是个线头,将君臣、臣臣、臣民,串联起来,我举个例子,比如这码头上的力夫,他们为何在搬运货物,是不是孤给了他们钱,他们才肯?”

“他们搬的什么?是不是咱们在贵州找到的内地所需之物?三七、金不换、滇铜,都是内地所需。”

“这些特产,拿到内地之后,换的笔墨纸砚书、油盐酱醋茶,是不是利来利往?”

“所以,利为轴,为上者,若想让智士尽谋、谋士尽智、勇士轻死,就要把利柄掌握在手中,使之离开为上者,就不可活,这样,他们就不得不尽力了。”

罗炳忠点头说道:“殿下言之有理,佩服,佩服。”

朱瞻墡来到了贵州,就办了三件事,开矿、疏浚、收购药材。

开矿需要人手、疏浚需要人手,收购药材,种植、采集药材都需要人手。

这就是朱瞻墡的利轴法,他就用利益先捆绑了窑工、力夫、药农。

窑工产煤铜,力夫开挖水道,运铜煤出山,药农将采集、种植草药贩卖给朱瞻墡。

他在贵州给利夺利,打的土司土酋们,溃不成军,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子。

朱瞻墡看着罗炳忠欲言又止的神情,笑着说道:“有话你就说。”

罗炳忠俯首说道:“《国蓄》曰:夫民者信亲而死利,海内皆然。”

“《轻重乙》曰:“民,夺之则怒,予之则喜,民情固然。”

“《轻重甲》曰:为人君不能散积聚,调高下,分并财,君虽彊本趣耕,发草立币而无止,民犹若不足也。”

“与殿下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瞻墡呆滞的看着罗炳忠,他就是治理贵州,有感而发,这里的土民多数未被王化,所以他以利为轴,但是他说的这些,居然被提前被人说了?

他疑惑的问道:“这谁说的?”

罗炳忠回答道:“管子。”

先秦论述,很多都不是一个人说的,一个人写的,几年之内写的。

比如管子,就是以推尊管仲之言行思想的集体创作,比如管子·侈靡篇的作者是周容子夏,写于西汉中期,但是都是一并附录《管子》。

朱瞻墡有些失望颓然,这原来早就有人说过了。

罗炳忠笑着说道:“殿下,礼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管子之论是总述,殿下这算是管子学派的新作啊,为何要失望呢?”

朱瞻墡眼睛一亮,就是这个道理,礼记都说要不断革新,尤其是这管学,多久没有推陈出新了?

他朱瞻墡此时的管学,道理想通,又有不同。

“孤还有发现。”朱瞻墡一边走一边说道:“天下资财分为三类,留供、固定、流动。”

“钱,乃是流动资财的一种,但是因为其又有储蓄劳动价值的功能,所以我们叫他一般等价物。”

陛下已经总论了财经事务,朱瞻墡有他自己的观察。

罗炳忠惊讶的问道:“嘿!殿下发现了什么?”

朱瞻墡十分确信的说道:“钱比较贵重的时候,钱荒的时候,这无论是什么资财,都会变得极为廉价,甚至是连读书人读书、工匠工艺的固定资财,都很廉价。”

“但是钱比较廉价的时候,这无论什么资财,都会贵起来。”

“唉。”

郭琰疑惑的问道:“殿下所悟句句在理,为何叹息?”

朱瞻墡有些颓然的说道:“我们老朱家坐了江山,自从这大明宝钞被私印、盗印、滥发之后,就变的一文不值,盐引也有这个趋势。”

“但是八十年不铸钱,我们老朱家欠了天下八十年的钱啊。”

“刀币者,沟渎也,宝钞局印钞,钞法不通,宝源局铸铜钱,一年几百万个铜板,哪里够用?”

朱瞻墡的神情有点落寞,他其实在京师的时候,一直搞不明白,为何陛下总说他们老朱家欠着天下八十年的钱。

那陈有德为什么凭借着一个水利螺旋压机就拿到了一块奇功牌。

到了贵州之后,他开始主持滇铜铸钱的时候,才发现这里面的问题。

大明富硕之地都得靠盐引商贸过活,更遑论这贵州了。

钱,是百货之沟渎。

天下没钱,则百货不同,迟滞的百货沟通,祸国殃民。

他在贵州铸钱,六枝官厂、滇铜官厂、疏浚司工赈、沿江码头、贵阳府船厂,这些大明官办给钱的地方,物价虽然稍微贵了些,但是却是极为繁忙,但是在那些山沟里,却是没钱沟渎。

他终于理解了他一直无法理解的欠钱问题,他们老朱家,的确欠钱了,欠了天下八十年铸钱的钱。

也明白了,为何精美的宝钞,他那个侄子皇帝,死活不肯用了。

他们老朱家在还完钱之前,钞法就不能推行。

在这方面,是他们朱家失道了。

罗炳忠笑着说道:“陛下忙里忙外,不就在做这个事儿吗?殿下勿虑。”

“陛下英明。”朱瞻墡由衷的说道:“铸币这件事,一定要牢牢的掌控在陛下的手中呀,这是皇权的重要部分啊。”

“谁掌握了金钱和粮食,谁就掌握了政治主动权!”

罗炳忠想了想说道:“《管子·山至数》曰:粟重黄金轻,黄金重而粟轻,两者不衡立。”

“《山权数》曰:汤以庄山之金铸币,禹以历山之金铸币。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

“与殿下所言,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有不同。”

朱瞻墡连连点头说道:“孤的确是这个意思!你这管子读的倒是通透啊。”

罗炳忠笑着说道:“殿下谬赞。”

朱瞻墡用力的扔了块石头,扔进了乌江之中,似乎是不在意的说道:“科举不考管子啊,不该学,学了考不中进士。”

罗炳忠先是瞪大了眼睛,随即明白了朱瞻墡的意思。

他的殿下,表面上说的是他考不中进士,其实说的是说大明朝的科举,重经学,这管子是追末之术。

乌江之畔,三人向着贵阳府方向而去。

朱瞻墡继续说道:“孤还有发现呢,针线刀、耒耜铫、锯锥凿,这都是女红、农户、工匠所用之物。”

“这些生产之物,如果价格太高,百姓就买不起了,如果价格太低,则收不回成本。”

“天下的流动资财皆是如此,谷贱伤农,谷贵亦伤民啊。”

郭琰感慨的说道:“的确如此,殿下说得对啊。”

朱瞻墡继续说道:“所以如何控制物价?皆在供需二字,不能让市场供不应求,也不能让市场求不应供。”

“孤到贵州之后,贵州蛮荒,一切都需要官办官卖,孤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比例,三成。”

“只要朝廷掌控三成物料,就能把高涨的物价打下来,也能把轻贱的物料收买到正常价格范围之内。”

“陛下当初在南衙,南衙所需约三亿斤煤,陛下放了一亿斤煤后,南衙的价格立刻就崩了。”

“想要防止囤货居奇,就得按着陛下那个法子,陛下是料敌从宽,准备了十二成的功力,其实准备三成左右,就足够调节物价了!”

朱瞻墡为自己这个发现,感到极为的兴奋,他其实在离京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

如何防止商贾囤货居奇?

谷贱伤农,谷贵亦伤民,这个悬而未决的老大难的问题,朱瞻墡经过了长时间的梳理,终于得到了一个比例。

三成。

罗炳忠认真的回想了许久说道:“殿下,《国蓄》曰: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山至数》曰:常操国谷十分之三。。”

“与殿下所言,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分毫不差了。”

“殿下大才!”

朱瞻墡一愣,无奈的说道:“管子他都说了,孤说什么?!”

罗炳忠认真的说道:“殿下,管子说的谷物,殿下说的流动资财,自然是大不同。”

朱瞻墡不是很在乎的说道:“也对,孤还有想法咧!”

罗炳忠震惊的说道:“还有?”

朱瞻墡洋洋得意的大步往前走着说道:“孤不是白吃大明禄的!”

他继续说道:“神农教民种五谷、知谷食;黄帝钻燧生火,教民熟食;有虞氏教民知礼;夏王治水,教民筑城郭室屋;殷王教民服牛马而利用之。”

“轻重缓急四字,可不仅仅是财经事务之道,还有政务,也有轻重缓急。”

“比如当初瓦剌兵逼京师,就是重急,其余诸事皆为轻缓,比如南衙复叛,平叛就是重急,其余诸事则为轻缓。”

“罗长史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罗炳忠俯首说道:“殿下高见!”

朱瞻墡终于听到了这句,笑意盎然的说道:“令有缓急,物有轻重。”

“你说孤这套治国之术,能不能混个邸报头条头版?”

罗炳忠笑着说道:“那必然可以!这也是大道之行。”

朱瞻墡走了几步说道:“咱们去干吗?”

“云南、贵州左布使,按使、按佥都等在府衙了,希望和殿下商量下这六枝厂、滇铜厂的归属之事。”罗炳忠的表情极为严肃的说道。

朱瞻墡愣在了原地说道:“让他们明天再来,就说…孤病了!”

朱瞻墡要先了解下这些人的底细,左布使就是承宣布政司左布政使,按使、按佥,就是按察司按察使和按察司佥事。

这帮人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地方权力和朝廷权力的博弈,自从秦时定郡县制,就一直存在。

朱瞻墡忽然驻足说道:“罗长史,孤在贵州的权力有多大?”

罗长史想了想说道:“殿下在贵州的权力无限的。除了造反以外。”

朱瞻墡看着那个衙门,愣愣的说道:“交税呢,能造反吗?”

罗长史摇头说道:“交税也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