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台看了想拥抱,严监生听闻要落泪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钰作为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他让人打造十丈高的六分仪,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落成了。

他又亲自教谕两位都察院的御史,告诉他们,他们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大明好,相反,会让大明的考成法陷入一种僵局。

组织结构庞大的时候,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就像是九头蛇一般,互不相通。

左鼎和练纲都是都察院的人,他们不是吏部任事,他们当然不能理解吏部的工作。

左鼎和练纲站的位置都不算太高,所以,他们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吏部尚书不能致仕,因为考成法依旧不算是一个稳定的政令。

左鼎和练纲更不能理解,王直为了留下付出的代价,值得朱祁钰给一个太子少师,保住其身前事和身后名。

因为王直背叛了他的宗族,背叛了他从小到大的教育,甚至背叛了他的阶级。

但是,朱祁钰把这些都告诉了左鼎和练纲,一字一句,解释的很清楚,如果他们停止攻讦王直,那么这场风宪言官对王直的攻讦就会停止。

次日的清晨,又到了早朝的时间,朱祁钰踩着清晨的阳光,奔着承天门而去。

忠诚的锦衣卫依旧没有让殿下等候,当朱祁钰的骑队出现在了右长安门时,锦衣卫就打开了承天门的大门,放陛下入宫上朝。

朱祁钰鲜衣怒马,奔着奉天殿而去,他停在了丹陛台下,慢慢走上台去。

当他开始上台阶的时候,奉天殿前的大鼎上,小厮们点燃了香烛。

奉天殿的纠仪官打开了奉天殿的宫门,把晨光放进了大殿之内。

金鸡三唱,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跟随在朱祁钰的身后济济跄跄。

鸡鸣阊阖晓云开,遥听宫中响若雷。

朱祁钰坐在了奉天殿的宝座上,他今天来的早了些,才知道这宝座居然每次上朝都要搬上去。

早晨的阳光穿过罗幕,将大殿照得一片金碧辉煌。

只见卢忠甩动着净鞭,三声霹雳作响,文武两行如同燕雀一样进宫来,没多久,略显空旷的奉天殿内,站满了人,两班齐整。

左班起:文渊阁、东阁、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这一班大学士,多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兼任,他们带领着各部的清吏司的司官;

又有翰林院这一班春坊、谕德、洗马、侍讲、侍读的学士;

又有那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一班的大九卿;

又有那太常寺、光禄寺、国子监、应天府、太仆寺、鸿胪寺、行人司、钦天监、太医院一班的小九卿;

又有那十四道一班的御史;

又有那六科一班的给事中;

右班列着都是些公候伯多兼任五军大都督府;又有那京营戎政、又有都指挥站起身后,一个个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人人手持笏板,人人纡青佩紫,人人胸前禽兽补子。

手扶日毂志经纶,天下安危系此身。

再见伊周新事业,却卑管晏旧君臣。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多朝臣行稽首礼,山呼海喝。

朱祁钰平静的说道:"平身。"

"押班,文武班齐么?"

押班,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

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明承唐制,也由监察御史充任。

押班官出班奏道:"文官不少,武将无差,班次已经齐整了。"

兴安一甩拂尘,高声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右见一胸前带着麒麟补子的官员阔步向前,俯首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正是于谦。

于谦现在是文安侯,乃是超品,但是任少保,又是从一品大员,所以于谦其实有两套官服,武一套胸前是麒麟,文一套胸前是白鹤。

比如此时的胡濙和王直,都是白鹤补。

朱祁钰笑着说道:"于少保中气十足,朕颇为安心。"

于谦有痰疾,这个病跟了他十几年了,一直在调养身体,这洪亮而中气十足的嗓音,让朱祁钰感受到了于谦的身体已经康复。

陆子才每月四次给于谦望闻问切,都快把于谦给问烦了,但是这是皇恩浩荡,于谦也只能受着。

于谦赶忙俯首说道:"劳烦陛下惦念,已经两年未曾服药了。"

朱祁钰曾经亲自到后山给于谦伐竹取沥,那会儿大明京师之战刚结束,于谦要去边方巡按,也正式那次巡按,才有了后来的节节胜利。

于谦再往前走了一步,俯首说道:"陛下,臣等斗胆献***于阙下,请旨拨乱政,反诸正,匡君道,明臣义。"

***,是大明对政策调整的一种重要调节手段。

朱祁钰已经看完了大明六部明公们上的***,他十分肯定的说道:"这***,朕已经看了,诸位明公拳拳报国之意,朕甚是欣慰。"

***最开始就是对过往的纠正,开篇就是文武并行,兴文振武。

文和武,从来不是反义词,但是总有人把他们对立起来,然后借机生事,***的最开始就是关于兴文振武大方向的调整。

几乎囊括了朱祁钰登基以来所有的政令。

江渊出班,俯首说道:"陛下臣请圣旨,定武举式,以文科为例,设武科乡、会试,马步弓箭和策试再行。"

朱祁钰看向了礼部,科举这块,归礼部管。

胡濙站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善,但是臣亦认为,乡试武举人,需入讲武堂修习至少一年,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方可言战。"

胡濙的意思和考翰林和做实习生一个意思,武举之后,到讲武堂去当天子门生。

胡濙继续说道:"若是无大军调动,应当再到讲义堂修习一年,两年时间看似耽误了,但臣以为此举必行,三年一科,大明振武。"

朱祁钰连连点头,江南诗社笔正诗豪们上的***是为了逼迫皇帝放了奸商,那六部明公、都察院、文渊阁上的***,自然不是为了恶心皇帝。

武举人中举,进讲武堂,算是出身,之后行伍之间逐步提拔。

"准,三年一科,暂试暂行,随时增改。"朱祁钰非常满意这***第一条兴文振武。

大明的武举是在朱见深手里正式确定的。

大奸宦、西厂厂公汪直,有感于京营被众正盈朝把持,想了个歪招,"蛊惑"明宪宗朱见深,在成化十四年,确定武举定式,三年一期,乡试武举,会试武进。

但是到了孝子贤孙明孝宗的时候,哄堂大孝的明孝宗罢武举会试,自此只有武举人,没有武进士了,武举也改为六年一科。

一直到了隆庆年间,高拱才顶着巨大的风力,再改三年一科。

熊廷弼是湖广武科乡试第一名,而后次年,熊廷弼又中湖广文科乡试第一名,次年万历三十六年,进士及第。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熊廷弼是历朝历代唯一一个文武双解元之人,而且在明末展现了他的能力,可惜的是,广宁之战,王化贞丢广宁,熊廷弼被斩首,传首九边。

因为熊廷弼应当算是楚党,和东林、阉党都尿不到一个壶里。

文官因为解祯期之事,逼着朱祁钰罢免王直,和王化贞丢广宁,杀掉熊廷弼性质类似。

武举负责的人,是陈汝言,陈汝言现在是兵部左侍郎,虽然当尚书能力不够,但是做左侍郎还是够得。

户部尚书金濂站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朱祁钰并未马上奏对,而是问道:"金尚书的胃痛可能好些了?"

金濂赶忙说道:"承蒙陛下圣恩挂怀,已然好多了,调养好身体,臣还能为陛下多效犬马之劳数年。"

金濂的胃痛一直是冉思娘在看,跟哄小孩一样,加冰糖忽悠金濂服用康复新液。

大皇帝和大蟑螂之间的恩怨,自此灰飞烟灭。

太医院在朝阳门外,找了一个地方,专门养殖大蠊,熬制康复新液,以治百姓胃病所用。

朱祁钰知道那个味道又甜又腻又臭,憋着笑说道:"嗯,金尚书请讲。"

金濂奏禀道:"陛下,臣以为鼓励海商至倭国贩银,银子有点不大够用了。"

"又不够了?"朱祁钰看过金濂写的***,句句肺腑,每一句都指向了钱荒的害处,鞭辟入里,钱荒则民断无可安。

佐以襄王朱瞻墡的利柄轻重论,金濂说的道理,看起来就更有道理了。

但是御制银币才行几年?

这就又没银子了?

"陛下,朝廷还欠着天下八十年的铸钱呢。"金濂赶忙解释道。

朱祁钰伸出手打断了金濂的哭穷,疑惑的说道:"朕不是已经还了两年了吗?怎么还是八十年?!"

金濂洋洋洒洒的说了半天,朱祁钰听明白了。

的确是在还钱了,但是大明在发展...

还得多,欠下的就越多。

所以朱祁钰只是满足了当前发展需要的银币数量,但是还债还远远不够。

这账,这辈子,怕是还不完了...

金濂往前走了半步,眼神里带着光说道:"陛下,把倭国的金山银洞挖空了,大约就够用。"

"好,鼓励海商去倭国贩银,怎么个鼓励法?"朱祁钰有些好奇的问道。

"增加密州市舶司银币数量,方便海商倭银换银币,减免去倭商舶停泊市舶司港口费用等。"金濂拿出了一本奏疏。

现在大明水师正在缓缓恢复,舟山水师已经开始营建,广招船工,训练水师。

在水师恢复之前,大明的确没什么法子去,但是大明有政策。

"最主要的是张榜告示,告诉海商们,倭国遍地白银,自然蜂拥而至。"金濂俯首说道。

就像马可波罗吹中原遍地黄金一个路数。

事实上,大明的消息闭塞,倭国有银,大家都知道,但是能让多少人发财,那就没人知道了。

金濂的意思是把倭国有多少银子的事儿,告诉天下,那自然会有人前往。

比如已经虎视眈眈的横林费氏费亦应,早就摩拳擦掌发大财了。

朱祁钰点头,大明钱荒,只能从贼子倭国身上找补了。

"准。"

金濂俯首归班。

什么天可汗,什么万邦来贺,朱祁钰不在乎那个,大明自己都顾不严门呢。

他首先是大明皇帝,大明君父,才是四海一统之大君,才是其他蛮夷诸国的宗主国。

大明优先。

朱祁钰自己欠了八十年的钱荒,这窟窿越还而越大!

难道他们老朱家要一直背着欠账坐天下?

王直出班,把定俸和加薪,补发薪水之事说了出来。

金濂立刻站出来,大袖一甩,高声喝道:"陛下,臣-反-对!"

"行制定制,都是既往不咎,哪里有往前找补的!此乱法,臣不奉诏!"

"陛下,臣老了,不中用了,也病了,还是还没到耳昏目聩的时候,陛下啊!这不符合礼法啊!"

金濂直接耍无赖了。

王直看着金濂撒泼无赖的样子,满是疑惑的说道:"没多少钱,顶多补二十万银币,金尚书何故如此呢?"

"金尚书也补俸禄啊。"

金濂一仰头说道:"陛下,臣,安贫乐道!"

好一个安贫乐道,一句话整个朝堂群臣都是眉毛直跳。

你金尚书户部一颗灯芯也就罢了,陛下圣恩补俸,又不是你金尚书的钱,你安贫乐道别带着大家一起!

清廉节俭,安贫乐道是一种政治正确。

金濂一句话噎的王直说不出话来,陛下那边答应的那么爽快,却卡在了户部。

张凤站出来俯首说道:"陛下,既往不咎,过往不补,为何要补俸?臣以为不妥。"

张凤是金濂的左侍郎,金濂生病之后,张凤就管着户部大小事务,只有拿不准的时候,才去请教金濂。

户部尚书都一个性子,葛朗台看了想拥抱,严监生听闻要含泪,同道中人啊!

群臣捂脸,大明的户部尚书,这都怎么了?

朱祁钰万万没想到会在户部卡住,他疑惑的问道:"国帑今年亏空了吗?朕记得去年还有八十万两结余,朕回京之后,还分了户部近三百万两银子,这怎么又没钱了吗?"

"有钱,户部还有四百一十万两白银。"金濂俯首说道。

朱祁钰点头,这又多了点,金濂持家有道,他点头说道:"既然有钱,那补二十万两的俸,不是轻而易举吗?"

张凤痛心疾首的说道:"这大明朝上上下下,哪哪都要钱,贵州现在要钱,河套现在要钱,这都是大头,还有各种用度,陛下啊!"

朱祁钰听明白了,户部就是属貔貅的,只进不出。

朱祁钰看向了都察院总宪陈镒,示意都察院的大喷子们,.asxs.作用。

别整天喷王直的时候,火力十足,为天下官员谋福利的时候,却一点作用没有。

张凤哀嚎一声,伏地跪在了地上大声的说道:"陛下啊,开源节流,方为兴国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