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们要逼宫吗?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们要逼宫吗?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胡濙看着陈循面如土灰的脸色,无奈至极的说道:"陛下,操之过急了。"

朱祁钰看着胡濙疑惑的问道:"哦,怎么讲?"

"陛下,当年永乐十九年,群臣是如何把文皇帝逼到墙角的?"胡濙要奏对,自然站了起来,说起了往事。

"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文皇帝率领群臣已经至北衙,这一天是大明正式迁都的第一天。"

"文皇帝召钦天监漏刻博士胡奫令其占卜,胡奫言: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在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午时,三大殿会遭到大火焚毁,上天示警。"

"这是试探。"

胡濙说的是钦天监示警,这种示警是风力的源头,通常由钦天监的天文生、博士进行起头。

胡濙继续说道:"文皇帝将其下狱,到了四月初八午时却未曾着火,这胡奫就**了,可是到了午时三刻,这火就烧起来了,三大殿,焚毁了半数。"

"这是经过。"

胡濙并没有说这场火到底是天火,还是有人纵火,他唯一可以确定这场火真实存在,而且让文皇帝非常的难堪。

说四月初八午时着火,这老天爷倒是听话得很。

胡濙继续说道:"这个时候,文皇帝心里便有些疑惑,自然是召集群臣,然后这非议逐渐就议论到了迁都之事上,萧仪大不敬,胡言乱语被诛。"

"但是反而激起了仕林的愤怒,大半官员,国子监四千余名学子跪在了承天门前,文皇帝是又气又急。"

"这是发力。"

上一次国子监的学子们朝天阙还是上一次。

从钦天监漏刻博士胡奫开始起风,再到国子监学子朝天阙,就把皇帝彻底逼入了墙角。

胡濙满是感慨的说道:"文皇帝气急,但是又不能把人全杀了,就好生的给他们送饭,送水,但是跪在承天门外的学子们,可是有骨气的很。"

"最后还是夏元吉夏忠靖,大明的户部尚书,出来揽下了这个罪责,说言官应诏令提意见,没有罪,我们这些皇帝身边的大臣,有罪责。"

"这是转折。"

皇帝有错吗?

皇帝不能有错,那只有臣子的错。

为此夏元吉把萧仪这名言官被杀的罪责,揽到了自己的未曾劝谏陛下,这件事才算是转折了。

胡濙笑着说道:"一直到仁宗皇帝的时候,这迁都之事,终于沸沸汤汤,拉开了大幕,收印信改加北衙行在,可惜了,最后也没做成。"

"这是结果。"

"这才是朝天阙该有的样子。"

胡濙把话挑明了说,行封驳事,反对陛下的政令,就应该如同永乐十九年反对迁都一样,慢慢做,一点点的做。

最后把皇帝逼到要么狂暴杀人失道,要么妥协认栽。

这才是文官应该有的手段。

像这样,直接如同大水漫灌一样,送到皇帝面前一大堆的奏疏,然后儒袍上殿,再安排国子监的学生跟进。

这活儿干的太糙了。

"陛下,今不如昨,今非昔比,唉。"胡濙看着朝堂上的儒袍文臣,满是嫌弃的说道。

他们跟杨士奇、王振、王骥、朱祁镇这类段位比较低的人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做事变得毛毛躁躁,急功近利。

朱祁钰看着胡濙数落他们没说话,其实胡濙在忽悠他们。

因为胡濙说过真正的原因。

为什么景泰年间的文官表现的这么差劲儿?

其实就是群龙无首,没有一个拿主意的人。

群体思维是盲动的,也是盲从的,他们并没有一个能够像夏元吉、杨士奇、王骥那般,我说这么做就这么做的执牛耳者。

因为景泰年间,执牛耳者于谦,站在了陛下这一侧。

所以,文臣的种种行为,才会显得异味十足。

也只有坐到了六部明公这种位置,才会有这种眼界,才知道问题的根由在哪里?

所以胡濙这种顺风倒的人,从来都是倒在陛下这一侧,因为胡濙根本看不到他们赢的希望。

胡濙为什么要在朝堂上说这番话?自然是忽悠他们下次干的时候,把活儿干的精细点。

但是无论干的多么精细,他们都没有胜的可能。

"朕去见见他们吧。"朱祁钰站起身来,向着承天门五凤楼而去。

承天门城门紧闭,城外全都是国子监的学生,他们群情激奋,他们慷慨激昂。

按照预计,这个时候,身着儒袍上殿的官员,应该已经被廷杖了,**一点的,应当已经被杀了。

国子监的学子,异常的愤怒,他们声嘶力竭的喊着什么,但是是看到皇帝出现在了五凤楼的城墙之时,他们便安静了下来,跪下行礼。

朱祁钰伸出手来,平静的说道:"平身。"

"你们要见朕,朕来了,你们要干什么?"

大明皇帝的天语纶音,被兴安以高亢的嗓音传下,而站在午门两侧内侍,不断的高声郎喝着口谕。

二传四,四传八,而后十六人,三十二人相次连声高喝,最后站在午门下的三百二十员缇骑,以最大的嗓音齐声高喊着。

声振屋瓦。

这是大皇帝的专用扩音器,常用于杀头。

几个带头的太学生往前走了两步,刚要说话,承天门的城门缓缓打开,一众儒袍官员,如同斗败的公鸡一样走出了承天门。

这一下子...就把国子监的学子给干蒙圈了。

学子们是来声援的,不是说好的这些官员,要挨打,要被廷杖,要被杀头吗?

怎么就这么出来了?

朱祁钰靠在五凤楼的凭栏上,兴安将陛下的水杯交给了朱祁钰。

朱祁钰喝了口水,拧好盖儿,大声的喊道:"喂,不好好上课,你们到底来干嘛?你们要逼宫吗?"

扩音器再次问出来,这一下子,把国子监的学子禀生都给问懵了。

我在哪?我是谁?我在干什么?

朱祁钰接着大声的问道:"你们作业写完了吗?听说吴掌院事给你们留了不少算学卷子,会不会做啊?"

这句嘲讽直接拉满了,这些国子监的学生,可谓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朱祁钰继续笑着问道:"你们,都是大明的禀生,是大明的举人,甚至还有候补官员,你们不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吗?啸聚在承天门前,是要朕给你们上课吗?"

昨天晚上,朱祁钰就知道了这帮人要穿儒袍上殿,在如何应对的时候,朱祁钰思考了许久,最终决定,让他们上殿。

本来准备好自己跟他们掰扯道理的,但是礼部立刻表示,这种小事,怎么敢劳烦陛下出手?

这胡濙左脸一巴掌,右脸一巴掌,把陈循的脸都给扇肿了,最后还用力的踹了一脚,痛骂他们干活干的糙。

这个时候,国子监的学子们,下不来台了。

缇骑们已经将整个五凤楼团团围住,城门上的火炮对准了城门之下,弩车开始上弦,一排排的楯车从承天门外推了出来,明晃晃的钩镰枪就在大楯上挂着。

而一把把火铳,对准了这些学子,火把点了起来,只要皇帝一声令下,火炮火铳弩车就会开火,大军军阵就会前推。

四武团营石亨听闻消息,立刻提领讲武堂所有掌令官和庶弁将来到了城下,他们披甲带刀,堵住了所有国子监学子的后路。

锦衣卫、庶弁将,终于将国子监的太学生给团团围住。

军卒们可不管那么多,这都欺负到了皇帝头上,军队要是没点动作,那兴文匽武大势再至,谁来负责?

"陛下安否?"石亨来的很急切,他大声的喊着。

他连头甲兜鍪都没带好,歪歪斜斜的挂在脑子上,从西安门入承天门的时候,他看到承天门洞开,人都吓麻了。

当看到承天门上五凤楼内,陛下靠着凭栏的时候,石亨终于松了口气,但还是问了一句。

朱祁钰对着石亨挥了挥手说道:"朕安。"

石亨拿出了千里镜,确定了五凤楼上,的确是陛下。

现在,来到了国子监的回合,他们要回答陛下的问题,他们到底来做什么。

回答不好,那大皇帝要发飙了。

胡濙看着城下的人,连连摇头,这帮人压根就没有什么对策,现在尬住了。

国子监、翰林院们的学子们,终究是错付了,以陈循为首的诸多儒袍官员,一言不发。

胡濙满是嫌弃的说道:"李宾言的六等秩是极好的,陛下,这五等秩的文官,就是不如六等秩的文官厉害,看,完全不知道咋办,下不来台了。"

"当初还有夏元吉为文皇帝做台阶,看看他们,谁来做台阶?"

众多学子只好再次跪下,俯首帖耳。

"朕要对自己的臣民下手,非朕之所愿。"朱祁钰叹息的说道。

现在不仅仅是承天门上的人下不来台,承天门上的朱祁钰也有点下不来台。

他现在可以命令大军进剿,但是这不是处理方法,那就不是暴,是虐了。

但是不进剿,这帮人又说不明白到底来干啥的,这不是冲击皇宫吗?

这不杀人,皇帝的皇威在哪里?

胡濙笑着说道:"陛下勿虑,礼法他们不懂,臣还是很懂得。"

"哦?"朱祁钰满是惊讶的看着胡濙。

于谦也满是奇怪的看着胡濙,事情到了这一步,难不成胡濙还有法子,让这件事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不成?

胡濙笑而不语,为陛下洒水洗地这件事上,胡濙是很专业的。

他要是逼得陛下不得不动用大军进剿,喋血承天门,那和不恭顺的文臣有什么区别呢?

他作为礼部尚书,要保证这件事平稳**,不造成更大的麻烦,他看向楼下的一名学子。

那人便是丘濬,这个海南来的举人,手里有让这件事下台的东西。

丘濬站起身来,慢慢的走到了最前方,俯首说道:"陛下,今天来,是有书献上。"

"伏以持世立教在六经而撮其要于《大学》,明德新民有八目而收其功于治平,举德义而措之于事为,酌古道而施之于今政,衍先儒之余义,补圣治之极功,惟知罄献芹之诚,罔暇顾续貂之诮。"

"臣撰《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补前书一卷,并目录三卷,先成十二卷,谨奉表随进以闻。"

五等秩的朝臣们不懂,但是从六等秩活到现在的胡濙知道,怎么给这件事一个圆满的结果,否则君臣大义尽失,哪里还有礼法在?

这个台阶,就是丘濬那本只写了十二卷的书。

国子监说不出来,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胡濙安排丘濬说,他们是来献书的。

这样,皇帝也能下台,国子监、翰林院众人,也能下台了。

朱祁钰点头说道:"呈上来!"

话音刚落,吴敬就赶忙上到了五凤楼,端着那十二卷书,放在了陛下面前。

朱祁钰看了片刻挥手说道:"献书就献书,闹出这么大的阵仗,回国子监听候发落吧。"

"谢陛下隆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朱祁钰最终还是没杀人,因为承天门前的这些学子们在京师,就类似于身穿儒袍进殿的官员,朱祁钰杀了这三千众,天下自此不宁。

城下只有三成的人啸聚,国子监剩下七成,都在写作业。

丘濬这本书名叫《大学衍义补》,是从儒家的经典之中,得到经济治国的理念。

操利之权,资以行义,人民所同欲,国用之一端。

朱祁钰看完之后,不得不承认,儒家生命力是真的顽强。

朱祁钰等到了石亨赶至五凤楼时候,给石亨正好了兜鍪说道:"石亨,你立刻带人将京师诸多城门落锁,没有朕的命令,不得开城门。"

"卢忠,你带着缇骑,前往国子监,查清楚是谁裹挟朕的臣民来到承天门前。"

"立刻革除其功名,永不叙用,三次查补之后,以谋反罪论斩,三代不得入仕,五代不得科举,其宗族等罚。"

"今日所有至承天门前的所有学子,尽数罚俸三年,不得参加明年春闱科举,三年内,每日下午至煤井司苦役,五体不勤,被人忽悠,多参加劳动,能明智。"

"所有身着儒袍朝官,将其悉数革罢。"

王直眉头紧皱的说道:"陛下,这可是有七十名朝官啊。"

朱祁钰走下了五凤楼对王直说道:"朕给你一年的时间,明年这个时候,朕再也不想看到他们。"

"如果他们只是行封驳事,朕甚至不会处罚他们,因为这是政见不同罢了,坐而论道,理越辩越明。"

"但是既然穿儒袍上殿,朕就容不得他们了。"

"在他们心中,儒法大于朝廷法度,他们整日里说墨者之法高于朝廷法度,所以墨者无君无父,那他们今日之行径呢?"

"他们今日的儒法大于国法,也是无君无父。"

朱祁钰转头对兴安说道:"兴安,你把这个丘濬宣来,朕要见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