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缓!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袁彬的这个问题,问的不仅仅是平倭,更涉及到了大明的统治向的根本问题。

是为了对琉球实现郡县化,不择手段。

还是真的为了琉球百姓考虑。

如果是不择手段,此时就应该停止进攻,等待大明水师到来,让琉球百姓继续陷入无休止的倭寇、海盗的困扰。

等到大明水师到的时候,琉球百姓,无不是感恩戴德、无不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如果是为了琉球百姓,就应该结束这场为期已然一年有余的倭乱,让琉球百姓自己取得胜利。

那大明郡县化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阻力,比如久米士族,比如琉球的按司使。

毕竟是琉球百姓自己取得的胜利。

唐兴、陈福寅和袁彬陷入了沉默之中。

一场旗鱼宴本来应该是十分欢快,却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他们三人都知道,让琉球百姓自己取胜,其实不太符合大明的利益。

岳谦和季铎很快就到了奥武城,他们带来了新的给养,这些给养,都是大明的军备支援。

大明四艘三桅大船,出现在港口的时候,无数的百姓自发的聚集在港口上,连绵的跪倒在港口之上。

岳谦是第一次来到南山府,他完全没有料到琉球百姓会如此的热情,人数过万,便不可计数,万余百姓跪在地上的模样,让岳谦颇为不适应。

如何抉择?

岳谦、袁彬、季铎、唐兴、陈福寅五个人组成的前军指挥都司,坐在了一起。

岳谦首先分析了下敌我态势:“我们现在有两百庶弁将,一百掌令官,有琉球义勇团练三万余人,围剿喜界岛倭寇不是问题,胜算很大。”

“进而结束琉球的倭乱。”

大明胜率高达八成,随着新的给养送到,胜率已经来到了九成,只要不是忽然起了狂风,扰乱大明的进军。

倭寇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

岳谦继续说道:“陛下让我们一切见机行事,不用请示。”

“我认为,我们应该此时进军,平倭这种事,还需要上奏吗?”

“陛下一定会支持我们平倭,至于袁彬担心的问题,我认为不是问题,因为琉球国王尚泰久,已经在津口安顿下来了。”

季铎思虑许久说道:“如果我们不进攻喜界岛,将盘踞在琉球的两千倭寇一网打尽,一旦琉球百姓事后知道,他们肯定心生怨怼,这反而对琉球郡县不利。”

“一旦他们出现一个尚巴志一样的人物,自己带领着琉球百姓取得胜利,那么我们做的这些,都白做了。”

陈福寅十分确信的说道:“季指挥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琉球义勇团练里,有四卫按司使,如果他们得知了喜界岛的事情,岂不是谁先平定喜界岛倭乱,谁当琉球国王?”

“即便是朝廷不给册封,他的名望依旧是实质性的国王。”

“我们难道要杀了这四卫按司使,那我们和倭寇又有什么区别呢?”

陈福寅坚决支持琉球百姓自主取得胜利,因为在他看来,拖下去危害更大。

首先是跟他抵背杀敌了一年的琉球百姓,依旧深陷苦难之中。

其次是战机转瞬即逝,一旦琉球人自己把握住了战机,事情反而会变得极为麻烦,大明想要实现琉球郡县化,会更加麻烦。

季铎听闻,反而眉头紧皱。

袁彬却摇头说道:“那一旦他们不服王化呢?我们大军进剿吗?我不太同意进兵,当然一致决定要进兵,我是会冲锋在前的。”

袁彬始终有一种隐隐的担忧,大明付出了这么多,到时候闹得竹篮打水一场空,陛下怎么想?朝中的明公们怎么想?大明的百姓们又如何想?

袁彬在琉球国待了几个月了,他这番话不是毫无根据。

在琉球百姓眼中,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大明和倭寇、海盗没什么区别,因为之前大明的海商,就是这么欺负他们的。

袁彬从来都是冲动的人,这么冲动的人,突然冷静了下来,他的担忧自然引起了重视。

唐兴深思熟虑了一番说道:“我同意袁指挥的想法。”

唐兴深入虏营,甚至搞到了倭寇的在喜界岛的布防图,但是在唐兴的眼中,大明的利益高于一切。

他同情深受倭寇迫害的琉球百姓,他们如同水中浮萍一样的悲惨遭遇,很容易博得同情。

但对他而言,琉球百姓并非大明百姓。

久米士族是大明的海外弃民,但是琉球人不是大明人。

岳谦想了想开口说道:“那么决定琉球命运的岔路口上,应当如何抉择呢?”

“我觉得可以平定倭寇。”

“我也同意。”陈福寅表示了赞同。

季铎想了想说道:“唐指挥和袁彬的担忧,说服了我,我不同意。”

季铎在表态的时候,变化了态度,因为他发现,他错误的估计了琉球的形势。

任何一头鹰都要熬,琉球似乎也要熬一下。

袁彬是问题的提出者,他不是不同意平倭,而是不同意现在平倭。

现在是两票赞同,两票反对。

唐兴左看看右看看,摇头说道:“别看我,我不投票,我是外戚。”

按照大明的最新律法,外戚不能视事,唐兴选择不违背大明律法。

依旧是两票对两票。

岳谦左右看了看,想了想说道:“那么,我做出决定,平倭!”

“大明和琉球如果在平倭之后,出现了矛盾,那也是内部矛盾,先把倭寇赶出去,关起门来,吵翻天也是咱们自家门里的事儿。”

“平倭,刻不容缓!”

岳谦是这些人中拿主意的那个人,既然岳谦决定平倭,那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袁彬点头说道:“日后陛下怪罪,我等同罪。”

岳谦拿出了堪舆图说道:“陈福寅,你带领五千人,进攻首里城,目的是牵制海盗,不让海盗和倭寇形成合力。”

“袁指挥,你带领三百先登,提前出发,抢占滩头,唐指挥,你来领路。”岳谦看向了唐兴。

唐兴有着极为丰富的对倭经验,从兖州府外的驿站跟倭寇开片之后,唐兴的敌人一直是倭寇。

“没问题。”唐兴点了点头。谷

岳谦用力的点在了堪舆图上的位置说道:“喜界岛港口滩浅地狭,三桅大船不能等闲靠近,必须要在拿下港口的情况下,才能停泊。”

“”四百料的战座船可以,四百料的战座船,要对先登军进行火力支援。”

一个岛屿的周围其实有许多的礁石,这些礁石就是登岛的最大阻力,他们就如同城墙一样,保护着岛屿。

只有为数不多的天然海湾,可以成为港口,这些港口就是城门。

对于如何登岛作战,大明并不熟练,所以他们采用了攻城的办法。

派出先登军,抢占滩头,火炮齐鸣作为掩护,先锋军紧随其后,会从四座战座船上跳上岸进行战斗。

而后就是四艘三桅大船在大明军队占领港口的码头之后,停靠在港口之中,释放大军。

如同城门被攻破,港口被占领,就意味着战争胜利的天平倾斜向了大明。

喜界城就在喜界岛的港口三里处。

喜界岛的港口是一个束袋形的海湾,这座海湾,肚子大,口有点小,两处突出的礁石上可以设立飞炮、箭楼等物,阻击海上来犯之敌。

唐兴看着堪舆图看了许久说道:“我那种快船,可以很好的突破这两侧的防护。”

“在海上,最怕的就是迷失方向,我们的快船由大船拖拽,在距离海湾三十里的时候,开始升帆。”

“然后在倭寇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快速插进海湾之中,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唐兴提出了一个不错的建议,海湾和城池类比之后,海湾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不能关城门的。

袁彬十分确信的说道:“这船做起来简单,一船两个人,可以快速突防。”

“我们的精兵之中,有两百人是钱塘江的弄潮儿。”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其中的弄潮儿,可以凭借这一块小舢板,在大潮之中起起伏伏,操船不是问题。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弄潮儿大约是世界上最早的专业冲浪之人。

陈福寅觉得这是一种不错的突破方式,十分确信的说道:“这船只需要三日就可以做出来了。”

紧锣密鼓的剿灭喜界岛倭寇的计划开始了。

琉球岛的百姓开始制作一种小舢板,三块舢板拼接在一起,然后中间一根两丈高的桅杆,加上钩索硬帆。

为了加速,他们甚至仿照飞鱼的长长鱼鳍,为这种小舢板一样的船舶上,增加了侧翼。

这种侧翼,制作起来并不麻烦。

三天后的清晨,大明水师的三桅大船运兵、四百料战座船护持左右,向着喜界岛而去。

在距离喜界岛港湾三十里左右,挂在船后的飞翼船开始摘掉了自己船头的缆绳,去掉了飞翼上的架板。

架板是为了防止飞翼船被拖拽中,在海上碰撞,专门设置。

海面上,升起了一座座的硬帆,这一百五十条单桅帆船快速散开来,而后唐兴在喜界岛束袋形的港口外,游弋了一个大圈,不断的加速,然后如同利箭,冲进了束袋形的港口之内。

海上飞一样的众多弄潮儿趁着大风和海浪,在倭寇错愕的目光之中,冲进了口袋之中,飞翼船在直接扑上了金黄色的沙滩。

无数身着明光甲的军卒们,从船上跳了下来,直扑滩头两侧的箭楼和飞炮位。

在倭寇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的时候,袁彬提着长槊,一马当先的冲进了倭寇的的箭楼之内。

袁彬手中的长槊每次挥舞,都带起了一蓬蓬的血雾,港口、箭楼、飞炮位置被快速占领。

喜界岛上才响起了号角声,几百名倭寇嗷嗷叫一样的冲了出来,八座战座船上的火炮对准备喜界岛的兵营,开始了轰鸣。

火炮的硝烟之下,四艘三桅大船,划破了硝烟,在金黄色的夕阳之中,缓缓的行入了这处海湾改造的港口,军卒们开始下船。

随着军卒从四艘三桅大船上扑下,这场战斗变得毫无悬念。

到了海上生明月的时候,喜界岛上的倭寇,能喘气的已经没有几个了。

岛津家的倭寇的接战是猝不及防的,他们并没有想到南山府居然胆敢向他们在琉球的大本营进攻。

在准备不住的情况下,倭寇被岳谦打的头昏脑涨的倭寇,全面败北。

岛津相州家当主岛津又三郎被生俘,岛津相州家家臣团,包括侍组、三手组、三扶组和足轻尽数被消灭。

足轻,就是守护大名最低等的步卒。

侍组,一般都是分领家,或者平侍,人数极少,他们都是岛津相州家的核心,共计三十二人,被杀了二十余人,其他十余人将押解京师,斩首示众。

陈福寅带着琉球的义勇团练,开始对中山府的海盗开始全面反攻。

海盗建立的首里城方向,被凿出了无数个窟窿,再无法坚持。

而后袁彬、岳谦由北向南,而陈福寅带着琉球的义勇团练,由南向北,开始收复琉球全境。

四月中旬,岛上的战斗基本平息,无数的海盗和倭寇从山林里被找了出来,然后被吊死在了椰子树下。

等到诸事稍微安定的时候,岳谦立刻开始了农庄法的推行,恢复基层组织能力。

岳谦将琉球岛的战况写成了奏疏,在大明朝的官员到来之前,一切都是军管,分成了四个按司。

“你一个人杀了一百二十七个倭寇?”岳谦在统计战斗结果的时候,发现了袁彬是真的悍勇。

他在喜界岛的登岛之战中,杀掉了三十多个倭寇,而后在北山府大和岛的清理倭寇的行动中,一连击杀了百名倭寇。

将近半个月的作战中,袁彬一天平均杀掉了九个倭寇。

仅次于袁彬的则是陈福寅,他亲手干掉了十七个倭寇。

一百二十七比十七,这就是袁彬在琉球作战的最后成绩。

因为在琉球的三府之地,已经没有倭寇了。

此战之中,袁彬手中的长槊,在喜界岛的登岛战已经毁坏,他的弓箭换了七把,火铳换了三个,射光了三十四个箭袋,每个箭袋二十发箭。

袁彬连连摆手说道:“都是弟兄们抬举,很多都是围猎,我只是力气大而已,负责摧毁他们罢了。”

袁彬并不居功,这次作战,他将获得超过六千枚银币,他打算把这些银币分一分。

很多时候,都是倭寇负隅反抗,久攻不下,他负责冲锋陷阵,摘取胜利果实。

唐兴连连感慨:“可真是悍勇啊,当世青兕啊。”

袁彬无奈的说道:“那也只有一块头功牌啊,还是陈福寅好,他至少是一枚奇功牌。”

袁彬的目光看向了北方,那里是倭国,遍地都是奇功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