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变坏人,把好事变坏事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也先要是不知道权力的重要性,他会选择去拔都拿金帐汗国的汗位?

所以这君堡铜球,为何要拱手让人?

也先看着王复有些疑惑的神情,笑着说道:“我在路上想了许久。”

“首先奥斯曼人对这枚铜球,是誓不罢休,即便是把整个君堡掀开来,他也要找到。”

“这可不是王权,这是皇权,他拼了命的要拿下君堡,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他又是杀掉了自己的宰相,又是旱地行舟,又是亲自带着他的近卫军团冲锋陷阵,目的就是拿到罗马正朔的宣称。”

“咱们握着拿着那个铜球,这不是代表着立刻马上要和奥斯曼人决战?”

“不是我也先怕了他法拉赫,大明我都不怕,我怕他?是现在开战的时机不对。”

王复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也先打猎归打猎,倒是没有把脑子颠糊涂,当下的撒马尔罕还没有和奥斯曼人全面决战必胜的把握,也先不开拔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次。”也先神态自若的说道:“咱们没那个实力,那是皇帝权杖,德不匹位,必然招致祸患。”

“无论是泰西,还是极西和樛西诸国,对这颗铜球都是虎视眈眈,咱们拿着,岂不是被群起而攻之?”

“不智。”

“最后,一颗破铜球,为此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咱们的目的还是去拔都称汗,而不是去君士坦丁堡当皇帝,那是法拉赫的野望。”

“不值。”

“昨日,我稍加取舍之后,决定,还是给大皇帝拿去玩吧,皇帝拿着皇权的象征,就很合理。”

王复点了点头,那颗铜球对现在的康国而言,是灾殃,而不是幸运。

也先能想明白这一点,王复就不会担心因为一个破铜球,出现不可控的局面了。

这对刚刚起步的康国而言,是个好的选择。

也先却十分严肃的说道:“君士坦丁十一世,就让他在拔都,不要让他回撒马尔罕,现在法拉赫肯定像个疯子一样,在拔都对我康国和奥斯曼彼此冷静,都有好处。”

也先想过把君士坦丁十一世也送到大明去,但是思虑再三,打消了这个想法。

因为王复不会同意。

当初瓦剌进了撒马尔罕,定下《大宪章》的时候,也先就把话说明白了,他允许王复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且允许互相制衡,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其他。

王复担心也先动手杀他,也先还担心王复发动宫变,要了他的命,互相忌惮,互相利用,又互相信任,是现在王复和也先之间,极为复杂的关系。

也先坐直了身子说道:“大明在哈密步步紧逼,步步蚕食,不仅正在筹划着重新建立哈密七卫,还在不断的派出夜不收,侦查整个居庸关以西,葱岭以南的地区。”

“哈密王歪思汗一直在求援,我们要不要支援?”

王复想了想,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开口说道:“大皇帝对西域的企图心,连路上的商贾都知道了。”

“是的。”也先陷入了沉默之中。

也先和哈密王歪思汗一共打了三次,歪思汗什么水平?

也先俘虏了哈密王两次,比稽戾王还差劲儿。

第一次大明朝廷干涉,派出了使者要求也先释放哈密王,虽然也先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释放了歪思汗。

第二次大明依旧干涉,也先就不肯释放了。

所以哈密地区,是也先的地盘。

但是随着西进的活动,在哈密的部众减少了许多,大明在对哈密地区不停的渗透。

最近一个叫柯潜的军籍状元郎跑到了嘉峪关,折腾的哈密王难受的要命,哈密王反抗又不敢,生受又不甘心,所以,哈密王请求瓦剌人的支援。

要兵马,要粮草,要支持。

“大石以为呢?”王复并没有说自己的想法,而是询问也先。

也先摇头说道:“我实话说,我不想去,咱们的目标在拔都,现在走回头路,那不是给大明送军功章去了吗?”

“我不乐意去,和万户们商量之后,大家都不乐意回去。”

“守得住一时,也守不住一世。”

“大皇帝正年轻,他把进攻写在了脸上,浑身写满了开疆拓土,听说最近在东边,又把琉球给吞了。”

“这些年大皇帝一直在振武,振武用什么检验?自然是攻城略地,且不说打不过,就是能打过,咱们一走,哈密王不还是倒霉吗?”

也先这番话是基于现实情况,大明能输一万次,而瓦剌面对大明,只能输一次,因为输一次就会被大明打断脊梁,然后被草原上的豺狼虎豹,给吃的一干二净。

也先自从京师之战后,就一直在避战,无论是集宁还是河套,也先都没有要固守的意思,在那里作战,离大明太近,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

他也先也输不起。

“大石雄韬武略,实在让人敬佩。”王复拍了一句马屁,也先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这个人对自己实力有着非常确切的认知,这一点上,让王复非常的满意。

也先面露为难的说道:“那该怎么办呢?”

“哈密王叫我舅舅,他向我求援,我能不救吗?可是不救的话,又该怎么做呢?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哈密王的母亲,是也先的姐姐,也先算是哈密王歪思汗的大舅。

也先不想向东,他现在只想当可汗,向东是当死鬼,当不了可汗。

大军也不想向东,和大明打仗,哪有欺负西域这帮笨蛋有趣?

这到了西域,就跟回家了一样。

西域的军队虽然有火炮,有火铳、手炮这些火器,但是和大明当下的火器威力相比,西域的火器,就像是在放烟花…

军队压根没什么军纪可言,打仗就跟打群架没什么区别。

王复想了想说道:“最开始,咱们就说,什么事也不会发生,因为皇帝只是在侦查关西七卫,保障商队的顺利行商。”

“然后,我们就说,也许可能会有事发生,但是我们受限于奥斯曼和帖木儿的虎视眈眈,无法做出有效的支援。”

“等到真的有事发生,我们就跟歪思汗说,也许我们该行动,但是我们真的什么都做不到。”

“等到最后,再表示一下我们的遗憾,当初应该做些什么,但现在真的太迟了。”

王复给出了一种应对这种事件的标准答案,就是拖延法。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话术,或者说是一种事情发展的必然规律,因为也先没有实力去支援哈密。

也先要是有五十万大军,还在撒马尔罕干什么?

他早就拳打奥斯曼、脚踢帖木儿,坐镇君士坦丁堡,威逼泰西诸国俯首称臣了。

也先显然并不掌握拖延法的诀窍。

他瞪大了眼睛,看着王复,调整了一下坐姿说道:“很好,很好,就这么办。”

“但是不会出什么问题吗?我不是担心歪思汗,他没什么本事,我是说,如果我们和大明挨着,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更确切的说,会不会挨揍?”

王复认真的思虑了一下说道:“很难,翻过天山山脉,越过葱岭,需要走过沙漠,需要跨过山脉,那是一条极其曲折而漫长的补给线。”

“如果大皇帝真的那么做,真的那么愚蠢,大石为什么还要西进呢?直接进京做皇帝不好吗?万里迢迢的去拔都当可汗呢?”

也先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瓦剌人的西进几乎等同于彻底放弃了东方,那是搬家,可大明的京师距离撒马尔罕有一万八千里之遥。

如果大明的京师在西安,这种事还有可能发生,但大明的京师在燕山脚下,这种愚蠢的决定,大皇帝是不会做的。

补给太麻烦了。

也先放下了心里的担忧,打了一个重重的哈欠说道:“好了,我亲爱的兄弟,我昨夜彻夜未眠,有点困了,今天的议政就到这里吧。”

“是。”王复无奈,这才两个议题,也先就不想议政了。

对于也先而言,行政二字,实在是太过于复杂了。

也先岁数有点大了,他去天山打猎是要证明自己还能够活动,依旧是长生天下的雄鹰。

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这只雄鹰自从京师之战,死了自己的胞弟孛罗之后,早就脱了毛。

王复走出了兰宫,再次调阅了兰宫的防备,叮嘱怯薛军防止有奥斯曼的刺客,然后离开。

下午的时候,王复拿到了那枚锈迹斑斑的铜球,虽然有人建议清洗一下上面的包浆,至少让它恢复本来的红色,而不是铜绿色。

但王复却没有同意这个观点,而是让人把铜球原封不动的送到了商队,送往大明。

古董、信物,要的就是这层包浆,要不然大皇帝还以为,他王复从哪里淘换了一个破烂去给皇帝献礼。

铜球和那一笔借着碎叶城大学堂名义的财货,顺着天山古道向着居庸关而去。

这笔货物出发的时间是初雪,到达大明京师的时间大约在天明节。

天明节,是因为陛下不过万寿节之后的妥协,从万寿节改为了天明节。

大明皇帝知道自己不可能千秋万代,万岁只是遥不可及的梦,但是大明的皇帝,怎么可能不期盼,大明日月永辉呢?

这也是万民同欲。

李宾言一直被留在京师,待到了天明节后才会动身再次前往松江市舶司。

而此时的李宾言在胡濙的府上,学习狗斗术。

刘吉,礼部的庶吉士,也从南方回京述职,此时刘吉也在胡濙的府上。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刘吉将会是另外一个胡濙。

胡濙笑着说道:“想要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我们要盛赞他,夸耀他,不称职的优点夸过头,把他夸上头,夸的他自己都不知道东南西北。”

这是陈镒当初酒后失言说的一种方法,这种夸赞,其用心之险恶,可见一斑。

可这在胡濙这里,也仅仅是第一步罢了。

“第二步,我们要为他的缺点开脱,明褒暗讽他的缺点,这样一来,几乎所有人都会知道,他的缺点到底是什么,慢慢的就会被人所厌恶。”

“第三步,则是击垮他,这个时候,他内外交困,就已经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

胡濙讲的是狗斗术的步骤,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把一件好事变成坏事的具体做法。

把优点夸到让人厌烦,把缺点开脱到人人皆知,在内外交困的时候,出重拳,打的他毫无还手之力。

李宾言叹为观止,居然是这个路数,他今天真是开了眼。

胡濙想了想说道:“第二步,也就是我们为这个好人的缺点去开脱的时候,要有那种顺带一提的感觉。”

“我举个例子,胡尚书兢兢业业四十余年,礼部上下井然有序,只是有些谄媚而已,至于紧盯着不放吗?”

“就是类似这种感觉。”

李宾言变得目瞪口呆了起来,顺带一提的感觉!

看似不值一提,其实才是重点!

刘吉疑惑的说道:“可是老师,这其中有问题啊。”

“如果夸上天了,他却行无差错,比如陛下比臣子还要慎重,任何的决定都是反复斟酌和考量,言官的夸赞,常常被陛下下旨申饬。”

“如果这个人没有缺点呢?”

“比如于少保,他直言刚正,可能是缺点,但是陛下不对他起疑心,如何让他内外交困呢?谁又能让于少保内外交困呢?”

“所以,这应该是第四步。”

胡濙一愣,喝了口茶笑着说道:“细细说说,你的想法。”

“第三步应该是无中生有。”

“譬如说,这个好人,丧妻而未有继室,我们就说他有断袖之癖,像敲登闻鼓的李燧,他的旧人在他离川之后婚嫁,我们就可以说是因为李燧其实有心头好,这旧人不堪其辱才找了别人。”

“心头好,又不言明,模棱两可,就是胡尚书所言的顺带一提的感觉。”

“无中生有,我们就拿于少保举例,我们收买一个青楼的女子,就说于少保家中六个孙女,没有男丁承袭世侯,所以于少保在青楼豢养了一女子,然后让城里那些三姑六婆传的哪里都是。”

“如果于少保不行,那给于少保的儿子于冕泼脏水,也不是不可以啊。”

“第四步再用流言逼迫于少保陈情,即便是不能达到让于少保致仕的目的,也可以让他远离权力的中心,做一个不视事的世侯。”

“这样目的就达成了。”

“你们看着我干…嘛?我说错了什么吗?”

胡濙和李宾言瞪大了眼睛看着刘吉,相比较胡濙的无德,刘吉就是无耻了。

胡濙感慨良多的说道:“没什么,你应该在都察院,和清流那帮人,应该有很多话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