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学舍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学舍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臣等知罪。”钱容和李秉跪在了地上,瑟瑟发抖。

朱祁钰看着这两个人,语气和面色依旧不善,大声的说道:“这里是奉天殿,这里是大明公器所在!”

“卿等为大明重臣,寒窗苦读十数载,一朝金榜题名天下闻!个个都是进士出身,为官二三十年,为大明呕心沥血,有何言不敢直言?”

“若是心中无私,直言上谏,朕自然不可能怪罪,何必弄这些花招?!”

李秉猛地抬起了头,大声的说道:“陛下,臣心中有怨!”

“陛下,倘若是正统年间也就罢了,大明军纪涣散,军备纷杂无序,朝纲不振,朝臣皆不敢言战,外番蛮夷屡次敲诈我大明。”

“今日言天灾,明日言白祸,三月一灾,五月一难,皆让我大明赈济,轻则索要钱粮,重则犯边。瓦剌如此,鞑靼如此,朝鲜如此,甚至交趾黎朝也是如此。”

“可是今日,我大明军威大振,朝中精兵良将无数,安敢让这等蛮夷欺辱到我大明君臣万民之上?”

钱容也直起了腰,大声的说道:“陛下!”

“臣不赞同与鞑靼议和,陛下有言:外番蛮夷皆系中山狼,大明强则屈服,大明稍有倦疲,便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陛下圣恩,将鞑靼人一视同仁,大明行钱法,鞑靼亦行钱法,陛下宽仁,鞑靼逃难之人,皆打散入了各个农庄,令他们有了苟延残喘之地。”

“陛下,臣近日听闻,在贺总宪前往大宁卫之时,鞑靼人居然敢和女真人暗通曲款!”

“臣以为,这与鞑靼议和,不议也罢!”

朱祁钰看着钱容和李秉二人,这才是他们想说的实话。

正如贺章所言,贺章能去鞑靼议和,那也是朝中经过了激烈的博弈,朝中自然有反对议和之人。

这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扯头发的事儿,并不少见,不过在朱祁钰做出了决定后,都执行的很不错,该配合的地方,自然会配合,但是私底下议论,在所难免。。

“陛下!”刑部尚书俞士悦出列,行了一个大礼,大声的说道:“陛下,正统十四年十月,臣在德胜门领军务,夜不离甲,陛下亲履兵锋,方才破敌。”

“臣清楚的记得,那鞑靼部的可汗脱脱不花,居然敢从北古口入关!”

“若非当时情势所逼,不得不放他们北归,若非脱脱不花奉陛下之敕谕,杨老将军,安能放他们离开?!”

“臣一日不敢忘昔日之耻!”

正主终于现身了,反对朱祁钰对鞑靼缓和政策的人,领头的是六部尚书俞士悦。

“诸位爱卿所言有理。”朱祁钰示意他们平身,笑着说道:“这才对嘛,有话直说便是,言之有理朕岂有怪罪之理?”

“过了今日就是休沐,一直到天明节后。”

“传令辽东总兵官范广、大同总兵官刘安、五原总兵官武进伯朱瑛镇守、朔方总兵官刘聚等人,各率边军三卫一万人,收到圣旨立刻动身,赶往燕山前线。”

“兵部左侍郎江渊,户部左侍郎沈翼。”

江渊、沈翼立刻出列说道:“臣在!”

朱祁钰看着这两个人问道:“军备粮草等物,可曾备齐,能否按时送往燕山前线?”

“陛下,一应备齐,可按时送往前线,若有短缺,臣提头来见!”江渊最近一直在忙活天下粮心的大事,他稽查天下粮仓,就是怕陛下要用粮而没有。

这件事沈翼掌管户部之后,两部通力合作完成。

江渊这是拿自己的脑袋下了军令状,陛下要打,粮草出错,他脑袋落地。

沈翼一脸肉痛的说道:“陛下,都准备好了,可是,是不是准备的太多了?这八百万石米粱啊。”

沈翼和金濂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他们都很扣门,但是金濂从来不会在大军调动的时候,说粮草军备,筹备的太多了这种话。

朱祁钰摇头说道:“再多也不算多。”

俞士悦有点懵,他还准备了一堆的话,准备劝陛下打仗,可是这还没劝呢,陛下居然直接就顺水推舟的增兵了?!

“陛下,前线已经有十万京军了,还要增兵?”李秉也是有点脑袋转不过圈来,他把女儿的名节都搭进去了,就是为了说服陛下,防止鞑靼人心怀叵测,要小心防备。

这怎么就突然要增兵了呢?

朱祁钰目露凶光的说道:“若是鞑靼可汗在天明节之后,仍然没有跪在朕面前陈情,女真使者为何会出现在大宁卫这件事没有个交待,朕就荡平草原!”

“别给朕遮掩,朕行钱法,不是什么仁义之举,就是逼他们鞑靼心向王化之人逃离鞑靼,归顺大明。现如今,草原上也只剩下群死硬之人和那群鞑靼王的走狗鹰犬。”

“既然要打,那就务保必胜,自然要增兵!”

李秉和钱容互相看了一眼,早知道陛下议和并未忘战,他们何必把自己儿女婚事做文章呢?

胡濙面色发苦,他猜测怕是于少保在前线安定鞑靼俘虏的时候有人胆大妄为刺杀,激怒了陛下,这才导致的增兵。

胡濙想劝一劝,但还是忍住了。

当然,胡濙不知道,陛下在演他。

朱祁钰接着说道:“传令杨俊,凯旋之师理应歇息,但休息归休息,不能忘战,待凯旋之后,随时准备增兵燕山前线。”

“诸位爱卿,还有何事要奏?”

吏部左侍郎王翱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四川戥头案仅官身涉案超过百人,吏员过五百之数,皆事涉贪腐,臣请旨案首节前问斩,以安四川百姓之心。”

刑部尚书俞士悦俯首说道:“臣附议。”

案首是四川三司左右使,京官之中有户部左侍郎张凤等人。

朱祁钰拿过了奏疏,这已经是死刑三复奏的最后一次复奏,这次朱批,这些人便都成了刀下亡魂。

“陛下,臣有一事启奏。”鸿胪寺卿、右侍郎杨善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鞑靼部送来的那些海拉尔怎么办?这都在会同馆住了三个月了。”

“再住下去,户部要找臣算账了。”

杨善这话夹枪带棒,揶揄了下新户部主事左侍郎沈翼,一双手真的是一分钱都不放过,当然作为礼部官员,海拉尔还是要处理的。

沈翼却是面色如常,看起来根本没听出这话里的揶揄之意,或许听出来了,但是丝毫不在意。

朱祁钰点头说道:“送进澄清坊吧,朕昨天已经和皇后说过了,这些侍女,皇后会自行安排。”

“臣遵旨。”杨善归班。

翰林院掌院事吴敬犹豫了下,终于迈出了一步说道:“陛下,臣请旨为天下学堂建女子学舍。”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议论纷纷。

朱祁钰一愣,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皇后的废稿,吴敬所禀报之事,和废稿上的事儿,是一回事儿。

女子学舍。

朱祁钰把这张废稿放在袖子里,本来打算和皇后好好商量下,再拿到朝堂上议论下。

汪皇后的想法很不成熟,主要是借鉴冉思娘在讲武堂的讲医堂进行架构,汪皇后列举了几个理由,但是她不认为自己能够说服皇帝,说服群臣,所以就只是规划了下。

吴敬的奏疏里,对女子学舍这件事,是仿照国子监和翰林院,读书识字明理辩是非。

“简直是狂妄!这女子无才便是德!你这是胡闹,女子学舍,未出阁的女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李秉一甩袖子叱责着吴敬的大逆不道。

吴敬看着李秉,却满是疑惑的问道:“敢问李御史,你家里为出阁的女儿,识字吗?”

李秉支支吾吾的说道:“自然是认识,礼记都读完了…”

“那不就结了吗?”吴敬嗤笑了一声,衣袖一展,朗声说道:“陛下,在这奉天殿内,文武百官,敢问哪家的女儿,大字不识一个?”

“如果有,臣当场把这奏疏吃掉!此生绝不提及此事!”

朱祁钰闷声笑了两声,看着吴敬,这小吴,这是打算在奉天殿骗吃骗喝不成?

吴敬此言一出,奉天殿终于安静下来。

并没有人站出来说自己的女儿不识字,他们总是如此,一边拿着烈女传劝女人变的又蠢又傻,拿着女诫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边又费尽心思让女儿读书识字明理辩是非。

群臣看向了礼部诸员,若是这礼部尚书能有点作用,也不至于一点用没有。

胡濙这会儿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老僧入定,跟睡着似的。

在陛下还未表态的时候,胡濙是绝对不会表态的。

这事的确是礼部的事儿,但是礼部的态度一如既往,陛下说什么便是什么,陛下说的不好的地方,礼部负责查漏补缺。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吴敬再次俯首说道:“陛下容禀,咱们大明,无论是势要豪右,还是巨商富贾之家,但凡是家里有门槛的家里,有一个算一个,有一家,家中女儿不识字,臣都可以把这奏疏给吃了,把今天这谏言给收回去,臣致仕回家做师爷去。”

吴敬这是调查过才敢发言,大明肯定有目不识丁的女儿家,吴敬这番话,就是发动了文官技——扩大化。

一旦有人挑选了一个痴傻的说事儿,吴敬就赢了。

这是个逻辑陷阱,需要细细寻找,寻找天生有缺之人,才能让吴敬把这本奏疏收回去,那就证明了女子读书识字,在高门大户之中,是一件非常普遍,而且非常正确的事儿。

那吴敬吃不吃奏疏,都是他的观点赢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它不对。

朱祁钰恍然发现,这吴敬这狗斗术,非常熟练,似乎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坐在月台上的皇帝,目光看向了二师爷胡濙,想来师爷在背后,出了不少的力气。

朱祁钰认真的看了看吴敬的奏疏,这吴敬的开篇不是谈女子学舍的前途,也不是谈女子有才方有德,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吴敬厚重的奏疏的开头,是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

大明的农村和城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按照吴敬的说辞,在城外,乡、野等地,其实男女都要参加农活,吴敬就亲眼看到过刚刚生产的女子,第三天就开始下地干活的例子。

在城里的女子还在坐月子的时候,这些个女子生产外的第三天就开始下地干活。

用吴敬的话说,乡野无男女,皆为生计忙。

朱祁钰看了个开头说道:“吴掌院,此事年后再议,朕要好好看看你这本奏疏,若有一应资料,送到泰安宫便是,朕在年后定会廷议此事。”

“皇后昨日跟朕说,想让这些个女子们学个一技之长傍身,也好过仰他人鼻息过活,就跟朕说了这女子学舍之事,朕定会好好看,看完给爱卿一个答复。”

朱祁钰不反对女子学舍,而且非常支持,实践之中,必然有无数的困难,做的准备越是充足,面对困难的时候,越是游刃有余。

“胡尚书,你为礼部尚书,谈谈你的看法。”朱祁钰并没有在奉天殿内翻看奏疏,而是有些好奇的看着胡濙。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神神秘秘的。

胡濙立即睁开了眼说道:“陛下,臣以为吴掌院所言之事,至仁至善。”

群臣立刻就露出了一个我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胡濙无骨,只知投献,大家也都习惯了。

胡濙借着说道:“陛下,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和弘义,人伦之大节也。”

“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

“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

“《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朱祁钰眨着眼,他巡视了一圈群臣,大家和他一样的茫然,不是听不懂,而是不知道胡濙又去哪儿引经据典了。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男**阳,天地弘义,人伦大节。

如果女子不懂得道理,就不会明白夫君做事的原因,那还怎么可能全人伦之大节呢?

只教男子,不教女子,就会遮蔽彼此的道路,导致人伦大节有亏。

“这段话出自《女诫》,乃是东汉时班昭所著,第二章的内容。”胡濙赶紧开口说道。

《女诫》这本书是女子读的书,这满朝文武,还真没几个人研究这个,都是家里的当家主母研究,胡濙研究的太过于偏门了。

这位班昭,把班固没写完的《汉书》写完了,在经史子集的史中,那是正儿八经,地地道道的至圣先师。

“东汉啊,这得有一千三百多年了吧。”朱祁钰掰了掰指头算了算,感慨的问道。

古人并不蠢,他们只是生产力不够。

胡濙俯首说道:“陛下明鉴,一千三百多年。”

大明正在度数旁通,万年历出现之后,计算相差多少年,并非难事。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女诫》之中,就说: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

(两汉时候,数,道也,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曾言:得大数而治,失大数而乱,此治乱之分也。)

朱祁钰看了一圈朝堂问道:“有没有要跟胡尚书讨论一下礼法?讨论下到底女子应不应该读书的?朕很期待。”

让朱祁钰颇为失望的是,似乎并没有人要挑战胡尚书在礼法上的地位。

“一群废物!”朱祁钰一甩袖子,怒其不争的说道。

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这胡濙整日里把礼法岂是不便之物挂在嘴边,可就是没人敢挑战一下胡尚书的江湖地位。

胡濙也颇为失望,他可是准备了一堆至圣先师的话,打算好好辩论一下,结果居然没有人敢迎战,这让他颇为失望。

正如陛下所言,一群废物。

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学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