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五十八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五十八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钰打开了那封掉落出来的急报,挑亮了烛台,认真的看了许久。

这封信是脱脱不花写的。

脱脱不花在信中,说此次攻打大明,乃是瓦剌人所为,他实乃是胁迫,来信乃是请印信封爵,愿献故元传国玺,并向大明称臣纳贡。

这封信里的主要内容,则主要是向朱祁钰哭诉其悲惨的遭遇。

脱脱不花是北元汗廷的台吉,也就是王子。

北元汗廷,是大明建国驱除鞑虏后,建立的一个大元正朔的汗廷,他们拥有着对草原的名义统治权。

现在的太师也先的父亲名叫脱欢,祖父乃是马哈木,全都是大明册封的瓦剌王爵,比如马哈木是顺宁王,脱欢承袭,而也先也是被大明册封的敬顺王。

马哈木、脱欢、也先,祖孙三人,乃是正经的瓦剌人的统领,他们带领瓦剌人南征北战,一统蒙古高原。

脱欢在统一东西两部蒙古之后,脱欢意图自立为可汗,但是遭到了当时瓦剌贵族和北元汗廷的一致反对,最终才不得已立了他这个孛儿只斤·脱脱不花为可汗。

名为可汗,实为傀儡。

脱脱不花那可是老正黄旗……,老黄金家族了,自然没人反对。

在书信中,脱脱不花哭诉脱欢还活着的时候,他毫无权柄,在脱欢死后,脱欢之子也先继承了太师之位,以中书右丞相之职,大权独揽。

汗权和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君臣异处,常不相见的局面。

也就是也先带着瓦剌人居于蒙古高原的西部,脱脱不花带着“元裔”,北元汗廷旧部,驻扎在蒙古高原的东部,讨论大事,也只是以会盟的形势展开。

脱脱不花这个可汗的意思是,还请大明大皇帝陛下,不要降罪他们这些元裔。

朱祁钰看着这封书信,这是疑兵之计,还是来犯的草原人,真的有这么大的矛盾?

“速去将这封信转交给于老师父,还有在坊间散播狗脚朕传言之事,是如何传开的,也要弄清楚。”朱祁钰将这封急报递给了兴安,让他去办差。

兴安揣着信,向着德胜门外跑去。

根据兵部所言,因为瓦剌人要求在德胜门外朝拜太上皇,于谦已经前往了德胜门,防止瓦剌人的捣乱,也同时为迎回太上皇做筹备。

朱祁钰换了身衣服,并不打算接见瓦剌使臣,而是打算去王恭厂。

瓦剌使臣和王恭厂大工匠孰美?自然是王恭厂的大工匠了。

他和工部尚书石璞,商量下如何落实匠爵之事。

匠爵并不复杂,一共四阶十六级,以学徒、工匠、住坐工匠、大工匠四阶,划分了十六个等级,按照工匠的能力,进行考核区分。

具体的考核内容和办法,由工部提供,但是具体的考核归吏部考核。

朱祁钰对于那个瓦剌使臣,没有想见的意思,他并不打算迎回朱祁镇,更不打算让于谦去,也懒得跟他们嚼舌头。

兴安本来就腿脚快,骑上马用最快的速度,将脱脱不花的书信转交给了于谦。

于谦见到兴安的时候,正在搬运粮草,天不好,总觉得是要下雨了,粮草受潮是要发霉的,他并没有觉得搬运粮草干活,是件要命的事。

这和有些读书人就不一样,有些读书人,总觉得干点活,就是有辱斯文完全不同。

读书人不是人吗?干点活能累死?

显然是累不死的,但是他们就是要骂,读书人不应该干活!

于谦眉头紧锁的问道:“陛下觉得是瓦剌人的诡计,所以不见瓦剌使臣吗?”

“是,陛下觉得恐怕有诈,所以直接命咱家过来了。”兴安继续说道:“陛下让于老师父看看这写的是不是真的,他们真的有这么大的矛盾吗?”

“其他的都让于老师父,便宜行事。”

于谦看完了脱脱不花的书信,点头说道:“里面写的都是真的,如果脱脱不花真的请印信封爵,愿献故元传国玺,并向大明称臣纳贡,这倒不失为分化他们的好办法啊。”

于谦眼神中越来越亮,他终于想到了一些好办法,去真的瓦解现在一统的瓦剌草原。

兴安面色犹豫的说道:“陛下让臣办个差事,说要查一查京中流言的来历。”

“京中流言?”于谦在城外忙着对付瓦剌人,他的确对城里面的流言不是很清楚。

兴安挑了一些重点的内容说了说,于谦了然于胸。

这是正大光明的阳谋。

城内散播传言造势,城中南迁派大臣,趁机弹劾他于谦专权,离间君臣,再派出使臣,说要于谦等人朝拜太上皇,然后趁机抓拿。

这件事其实逻辑十分的完整,谣言造势,南迁派大臣趁机弹劾,正好有个机会可以除掉“权臣”,天衣无缝。

也先说汉人善于对付汉人,那是一点都没错的。

但是这件事,在说服大明皇帝这儿,卡住了。

瓦剌使臣根本无法说服大明皇帝派出于谦、石亨、范广、刘安等人,去德胜门外觐见太上皇。

因为瓦剌使臣压根无法得到朝见的机会。

大明皇帝去了王恭厂打铁,并表示自己很忙…

“兴安大珰,若是没有头绪,可以去宫里翻一翻王振的东西,想来会有所收获。”于谦沉吟了片刻,给兴安指了条明路。

他大约知道了是谁在对付他,应该是王振余孽,当然站在这些余孽背后的是谁,于谦心知肚明。

他废掉的大明皇帝朱祁镇。

于谦深面色平静的说道:“兴安大珰,回禀陛下,朝拜上皇,不得不为,那就让朝中御史王复、户科给事中赵荣去瓦剌军营,进见上皇便是。”

“咱家知道了。”兴安点头说道,转身离去。

朱祁钰正在和石璞讨论着匠爵的事,石璞就是那个要自荐去兵部打杂的工部尚书,被于谦拒绝,算是于谦的铁杆粉丝。

朱祁镇复辟之后,石璞不在京城,在外领兵打仗,躲过了一劫,立刻致仕请辞了。

石璞对于谦的匠爵全面接受,并且表示工部可以出考题考校。

“能不能建一所工匠大学,传授这些有志于此道的匠人们技艺?”朱祁钰提到了另外一个可能,大学这个词汇,并不是四书五经里的大学,而是一种教师和学者的聚集地。

脱胎于学宫二字,指的是官办的学校。

石璞当然听得懂,只是给工匠办学校?

他只是觉得有些稀奇,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完全没听说还能给工匠们办学校的说法,很多技艺都是口口相传,闭门自珍,工匠们有怎么会舍得教授别人呢?

“可以倒是可以,但是,臣只是觉得靡费,却无实用,学徒跟着老师父几十年不见得能学到的手艺,想靠学校推而广之,臣不觉得有用。”石璞是个老实人,他选择了实话实说。

朱祁钰和石璞的意见不太一样,他和住坐工匠们一起倒腾的景泰炉,关于手艺这件事,那些大师傅们并没有表现的那么不乐意交流,闭门造车。

相反他们缺少一个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彼此的经验。

大师难道就不需要触类旁通了?谁又敢说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呢?

“先试试,如若不成再说。”朱祁钰还是决定试试,办起来了皆大欢喜,办不起来,也没什么损失。

探索的路上,总会有坎坷。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石璞也不觉得试试有什么不妥,点头称是。

兴安一溜烟的从远处跑来,将于谦的说辞告诉了朱祁钰。

“哦,那就派御史王复、户科给事中赵荣去朝见上皇吧,顺便帮朕带句话。”朱祁钰点头首肯,嘱咐了一番兴安,继续研究着他的景泰炉。

“石尚书,营建景泰炉之时,朕悟出一个道理来,那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朱祁钰看着立在王恭厂的四个大炉子,颇为肯定的说道。

景泰炉从开始的一个想法,到图纸上的设计稿,都是在这些大师傅们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渐从纸上慢慢变成了最开始的景泰炉,到现在,景泰炉已经从一座,变成了四座。

而且一座和一座不一样,这是这些大工匠们的成果,这种产量的飞速增长,让朱祁钰底气越来越足。

钢铁是国家的脊梁骨,这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变的道理。

哪天用钢铁洪流把瓦剌人杀的干干净净,方能洗刷掉一点今日围城之恨!

朱祁钰看着面前的四座景泰炉,眼神中杀气腾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