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衬托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衬托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人间清醒埃莱娜,并不想让孩子接受宗教洗礼,甚至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皈依教宗,因为当今的大明皇帝不喜欢。

埃莱娜清楚自己跋山涉水、远渡万里来大明,就是为了来抱大腿的,找靠山的,所以一直在想方设法的讨好朱祁钰。

朱祁钰和埃莱娜聊了几句, 又叮嘱了几句保胎的事儿,在是否继续留任巾帼堂,朱祁钰和埃莱娜有些分歧。

埃莱娜不想放下巾帼堂通事科教书先生的担子,朱祁钰的意思是安心保胎,最后埃莱娜说服了朱祁钰。

因为太医院说保胎并不是卧床修养,而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既然埃莱娜不怕辛苦, 朱祁钰也没有强行把埃莱娜圈在宫里的打算。

“皇后千岁让我来请陛下回泰安宫过中秋节。”埃莱娜站了起来, 中秋节这几日, 陛下的心情都不大好,会留在讲武堂。

可是这团圆的日子,还是得把陛下请回去。

朱祁钰站起身来,点头说道:“回宫吧。”

时至今日,大明依旧施行《大统历》而非景泰历书,自景泰八年起,新的历书才会正式推行,在此之前,新旧历书并行。

泰安宫的中秋宴散了之后,冉思娘跟着陛下来到了寝宫,小心诊脉,望闻问切之后,冉思娘才皱着眉头,颇为担忧的说道:“陛下近几日可曾酗酒?”

“有!”兴安听闻冉贵人如此询问, 吓得浑身一激灵, 难不成陛下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吗?!

“肝气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 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冉思娘气呼呼的说道:“少酌怡情,暴饮伤肝!”

“陛下现在春秋鼎盛,可以不当回事儿,染上这酗酒的毛病,戒都戒不掉!”

烟酒药都是成瘾物,冉思娘可是坐诊良医,他见过太多酗酒戒不掉,最后喝的肝功能障碍,病痛而亡。

冉思娘担心陛下酗酒成性。

朱祁钰看着满是担忧,甚至有些生气的冉思娘,赶紧将冉思娘拉着坐下说道:“朕一年还饮不了一斤,以后不会酗酒了。”

“养生,是自己爱惜自己,陛下不爱惜自己,臣妾不过宫中一妇人,哪里敢置喙陛下所言所行, 身体是陛下的, 犯不着跟我一个妇道人家说。”冉思娘依旧在生闷气,嘴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泰安宫内眷的病多数都是冉思娘诊治的,这些年在太医院坐诊,冉思娘的医术一日千里,在解刳院当值,这医术不精进才是怪事。

解刳院,大明医倌们指定的龙场悟道之地。

如果医术有经验条的话,太医院和解刳院无疑是大明最快刷经验的练功房。

朱祁钰不太擅长哄人,他更喜欢床头吵架床尾和的套路。

冉思娘生闷气,也不只是置气他这个夫君不尊医嘱,酗酒伤肝,也是在生气她自己不争气,连埃莱娜都有了身孕,可是她却迟迟没有动静。

兴安走时,便把宫灯给吹灭了,乐呵呵的离开了泰安宫。

次日的清晨,秋高气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丰收的喜悦,而持续了将近月余的皇室秘闻争论,终于迎来了尾声。

胡濙开始反击,反击的角度颇为奇怪,居然是以君臣之义驳斥华夷之辩。

作为大明的臣子,妄议君父家事,是不是不忠不孝?

胡濙的理论压根就站不住脚,但是本来气势汹汹的众多朝臣和笔正立刻就哑火了。

因为胡濙太无耻了。

大明立国之初,各种元儒旧臣就是以君臣大义拒绝出仕,即便是出仕,也是人在大明心在元。

比如《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在给孔府立碑的时候,就用元朝年号,而非吴元年、洪武年号。

比如夏伯启叔侄断指拒绝出仕的桉子。

当初元儒旧臣是怎么用君臣大义驳斥华夷之辩,现在胡濙就怎么无耻的勇君臣大义驳斥华夷之辩。

胡濙在邸报上,以君臣之义驳华夷之辩,压根就不是为了驳斥埃莱娜不配有大明皇嗣,而是旧事重提。

一旦有人和胡濙吵架,胡濙必然将当年那些恶心事儿翻出来,论个清楚,彻底撕破这些假道学士丑恶的嘴脸。

胡濙这种吵架直奔下三路揭老底的做法,讨论皇室辛密的风言风语,立刻烟消云散。

跟无德之人斤斤计较,实在是有辱斯文!

而此时的胡濙正在会同馆接见了朝鲜使臣李氏朝鲜都承旨使姜孟卿,副使李氏朝鲜中枢院事金何。

“参见明公。”两位使者十分的恭敬,这趟宣见,姜孟卿和金何已经知道了所为何事。

大明正在筹办海外市舶司,而大明看上了济州岛。

“免礼。”胡濙坐着,两位使臣恭恭敬敬的站着。

胡濙笑意盎然的说道:“首阳君最近如何?”

首阳君李瑈,现任朝鲜王,之前的王世子李弘暐因为不肯跪迎圣旨,大明不肯给出册封诏书,最后闹出了黄标政事的丑闻。

景泰三年首阳君李瑈出使访问大明,景泰四年李瑈发动了宫变,囚禁了王世子李弘暐。

而后在六月份的时候首阳君李瑈再次出使大明,接受了大明皇帝的册封,名正言顺的成为朝鲜王。

姜孟卿笑意盎然的说道:“我家大王自从上次入京朝见至今,未曾有任何怠慢之心,年年朝贡尽心竭力,亲自照拂。”

“只是之前一直进贡的高丽姬,这停办已经七年有余,我家大王时常惊恐,时常书信催促,询问何时复贡高丽姬之事。”

每年朝鲜要向大明朝贡少女七人,执馔婢十人,女使十六人,火者十人。

自景泰元年起,皇帝敕谕停了朝贡高丽姬之事,原因很简单,这些人没地方安置,泰安宫住不下,陛下也不缺暖床的。

鞑靼的海拉尔,朝鲜的高丽姬,都是一个待遇,大明皇帝都不要。

“陛下仁爱,看不得这少女们长途跋涉,身在异国他乡受苦,此事无须再提,陛下不许。”胡濙颇为无奈的摇头说道。

姜孟卿神情黯澹了许多,高丽姬朝贡事,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比如刺探消息,往常年月,大明皇帝身边都有这些朝鲜来的丫鬟,打听消息也有去处,现在是很难刺探到了;

比如高丽姬卖不上价,高丽姬主打的特色就是尊贵,大明皇家御用,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认证,可以让高丽姬摆脱贱婢,跻身高端品牌,这皇帝不要了,高丽姬就开始贬值;

比如高丽姬培养不易,这朝鲜国内围绕高丽姬的生意是一条极为庞大的产业链,这品牌贬值,直接导致了整个产业链有崩溃的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想象确切消息带回国内,会是何等景象。

对于大明皇帝而言,失去的仅仅是一堆使唤的丫鬟,但是对于朝鲜而言,失去的却是支柱产业。

所以明知道没什么希望,姜孟卿还是问了出来,得到否定回答后,姜孟卿和金何对视了一眼,看到了彼此的担忧。

“陛下仁爱。”姜孟卿硬着头皮说道。

胡濙推了推茶盏说道:“蒙顶甘露,尝尝。”

“最近听闻首阳君凌迟了六个臣子,可有此事?”

首阳君李瑈这个皇位,是王世子李弘暐禅让,大明皇帝亲自册封,而李瑈执行的基本国策是事大交邻,讨好大明。

可终归李瑈是发动了宫变夺得的王位,人心不服。

景泰七年六月一日,首阳君李瑈在朝鲜王宫昌德宫宴请大明使者尹凤,这吃着火锅唱着歌,好端端的,却传来了李瑈头号文臣成三问造反的消息。

成三问意欲扶持王世子李弘暐再临王位。

李瑈逮捕了成三问等六位大臣,并处以凌迟。

姜孟卿不敢有任何的遗漏将此事事无巨细的说了清楚,在《藩国仪注》中,明确规定了藩国国王在处死重臣的时候,应当详禀上国,以备上国随时垂询。

胡濙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动着桌子,有些奇怪的问道:“可是这王世子李弘暐不肯跪迎圣旨至今囚禁在四夷馆内,未曾离开。”

“这成三问等人造反成功,如何扶持王世子李弘暐再临王位?”

“难不成是打算…劫狱?”

姜孟卿脸色数变,俯首说道:“并非如此,成三问等六人图谋造反,等大事已定,便请求大明恩准王世子李弘暐回国。”

“有口供为证,还请胡尚书明察秋毫。”

胡濙不动声色的说道:“人都死了,口供还重要吗?还不是随你们编排?这首阳君快刀斩乱麻,就把人杀了,是心虚吗?”

“你们朝鲜窝里斗,我们大明不管,可是事涉我大明,那就不能不过问了。”

“既然你们朝鲜这么想要回王世子,明日回到津口,就把王世子接回去吧。”

胡濙终于图穷匕见,他在威胁。

王世子李弘暐是当初首阳君李瑈送给大明的政治筹码和礼物,这要是把人放回去,那朝鲜永无宁日。

“胡尚书,这可万万使不得啊。”姜孟卿有点张皇失措,推了一把金何,让金何说两句。

金何倒是看的明白,俯首问道:“恳请胡尚书成全,如何做,才能平息陛下盛怒。”

话题终于来到了彼此喜闻乐见的摊牌环节。

胡濙思忖了片刻说道:“我大明,礼仪之邦,怎么会…算了,陛下要济州岛,你们盘算下,要从大明这里换什么,大明也不欺负你们。”

胡濙本来还想制造一种朝鲜主动献土,大明推拖不得无奈接受的把戏,但是考虑到大明皇帝的性格,胡濙也懒得做什么表面文章,直接说出了自己要的东西。

胡濙继续说道:“其一:倭寇时常踏对马岛等岸侵扰朝鲜,致使朝鲜南部大部分地区的膏腴之地,无法耕种,陛下要济州岛可以承诺朝鲜,设巡检司,清缴倭寇。”

胡濙扔出了第一个条件,治倭。

以朝鲜的国力,倭寇等岸侵扰,朝鲜也只能看着倭寇为非作歹,倭患不平,朝鲜南部大部分平原地区,都无法安心耕种,成为了朝鲜和倭寇的缓冲带,为此荒芜。

朝鲜粮荒,每年都要靠朝贡交易大量的粮食回去,这件事胡濙这个礼部尚书知之甚详。

胡濙老神在在的说道:“其二:朝鲜南部开垦之事,大明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大明需要大量的木材,开垦伐木耕种,大明都可以提供支持。”

大面积垦荒可是一个大难题,朝鲜成均馆压根就搞不定,在后世倭寇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扶持了伪满洲国,在广大而辽阔的黑土地上,折腾了十几年,愣是没有解决种地问题,年年求助大本营,闹出了不少的乱子。

“其三,济州将建市舶司,大明恩准朝鲜等同琉球,自由贸易,不受朝贡次数限制,贡舶商舶可随时贸易,此事不宜声张,各市舶司自会放行。”胡濙给出了第三个条件,自由贸易。

倭国、朝鲜、占城等诸国的贡舶和商舶,想要停靠大明市舶司,那都是需要朝廷特批的勘合,只有大明的船舶才可以凭借船证,自由通行。

随着琉球的郡县化,琉球贡舶商舶等同大明船只,朝鲜求过无数次,但是大明这边就是不肯松口。

这三个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胡濙相信,首阳君和朝鲜没有拒绝的道理。

大明人多势众,国力横强,现如今就是大明抢占了济州岛,朝鲜连个屁也不敢放,也夺不回。

但大明自有国情,高道德劣势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大明贸然侵占不征之国的土地,大义有亏。

胡濙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强取豪夺,更何况说服天下人,朝鲜未曾有不恭敬之心,大明无罪征伐,实乃不德之举。

作为礼部尚书,胡濙提出的这三个条件,不可谓不丰厚,即便春秋论断时,也不能说大明薄待朝鲜。

姜孟卿并没有马上答复,而是站起身来和金何到偏室商量了片刻,才回到了桉桌之前,姜孟卿颇为郑重的说道:“还要加一条,复贡高丽姬。”

复贡高丽姬谁的好处最大?

自然是那些在朝鲜占据了分配地位的达官显贵。

胡濙眉头紧皱,他突然发现,他跟着陛下久了,似乎可能也许被陛下影响,他所思所虑皆为朝鲜百姓,他的腚在朝鲜百姓那头儿。

他提出的三个条件,都是为了朝鲜长治久安。

可是朝鲜提出的条件,仅仅是为了谋求肉食者的私利。

这种思考角度的偏差,让胡濙这个老头子有些恍惚,他点头说道:“此事需禀明陛下。”

胡濙站起身来离开了会同馆,站在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大明百姓,胡濙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大明得君如此,何其天幸,天佑大明。”胡濙自言自语了一句,坐上了车驾,奔着讲武堂而去。

待到胡濙说明了朝鲜的条件,朱祁钰满是疑惑的放下了手中桉卷,思考着前因后果,才眉头拧成了结的问道:“循旧例,把这些高丽姬送到皇宫去吧。”

“告诉姜孟卿,复贡之事,朕准了。”

“朝鲜居然对治倭和垦种不是很有兴趣?”

“倭患可是朝鲜头号军事威胁,而垦种涉及到了朝鲜粮食安全,乃是国之大事,他们居然问都不问?”

胡濙看着满脸惊讶的陛下,只想说,朝鲜君臣所思所虑所行这才是常态,大明这些年,也是这个样子,陛下这种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才是奇葩。

大明皇帝为何英明,全靠同行衬托。

(奇葩本就指奇特而远超同类的美丽花卉,奇葩本身就是褒义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