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康国的大石老了,久居兰宫不出;康国的太子疯了,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整个康国的百姓,瓦剌人、突厥人、蒙古人、乌兹人等等,都切实的知道一个消息。

那就是王复切切实实做了权臣。

所有戎事、政事,皆由王复一人决定,也先被王复彻底架空。

当王复做了权臣之后,康国并没有任何的变化,因为这些本来都是王复在处理。

相反,一直担心火并的占分配阶级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包括瓦剌诸部的台吉、突厥诸部的特勤、乌兹别克人的部族首领,他们更不希望发生火并。

因为火并,就会出现分配阶级的变化,相比较火并,他们更喜欢一个稳定的康国。

康国的百姓也松了口气,撒马尔罕常年处于顶层火并的状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再平常不过,只要撒马尔罕不乱起来,康国就会稳定。

百姓们也喜欢一个稳定的康国。

王复做了康国实质上的王,在陈循带领着使团进入撒马尔罕,王复跪迎圣旨之后,王复这个康国的王,得到了大明的认可。

而王复投桃报李,减免了五成大明入康国的钞关税缗。

“天山商路的堪舆图,所有的山川、水文、岗哨、暗哨、雷区示意等等,都在这里了。”王复将一张布防图交给了陈循,这是康国给大明的礼物。

是大明和康国和平共处的基本条件。

撒马尔罕至碎叶城,碎叶城至阿拉山口,阿拉山口过艾比湖延阿西特苏河东出至百泉镇,走天山北麓山道一直至轮台,就是天山商路的主要城池。

走过轮台,出天山隘口便是安乐(吐鲁番)城,复东行七百里便是哈密。

轮台(乌鲁木齐),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的轮台。

西汉时轮台叫车师六国,汉属西域都护府。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天山北麓设庭州,下辖四县,轮台就是四县之一。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天山北麓隘口建轮台城,轮台成为军镇,扔隶属庭州,轮台镇的静塞军,为大唐守卫丝绸之路长达百余年,一直到大唐丢了西域,轮台和静塞军的大名,便只出现在文人墨客的文字之下。

而此时,轮台以西的天山商路在康国手中。

轮台以南至哈密,在哈密国将军也密力火者手中,而哈密国的都城并不在哈密,而是在安乐城。

嘉峪关、瓜州、哈密、安乐、轮台、百泉、艾比湖、阿拉山口、碎叶城、撒马尔罕,沿路主要城池的山川、水文、防务等等,都到了大明的手中。

“轮台归我大明。”陈循摆出了自己的条件,如果康国需要大明的支持,那么轮台镇这个天上北麓的碍口,必须归大明管理。

王复倒是颇为平静的说道:“飞地吗?大明和轮台还隔着一个也密力火者吧。”

陈循看了眼伯颜、和硕、阿史那合霍等人,才继续说道:“不劳王咨政操心,这是大明的事儿,一个贰臣贼子,既然叛出大明,就不要过问大明事了。”

贰臣贼子,十分的刺耳。

王复被噎了一下,兰宫咨政大院议事厅内,立刻变得寂静了下来。

王复和哈密国将军也密力火者一样,都是权臣,都是实际上的王,同样有实无名。

陈循这指着鼻子骂,让康国和大明的谈判,变得十分的僵硬。

陈循看着王复如同便秘一样的神情,才不咸不澹的说道:“也密力火者想要对大明朝贡,大明答应了,但是换取了哈密、安乐(吐鲁番)城的驻防,轮台城并非飞地。”

陈循解释了大明为何要轮台镇,这地方易守难攻,大明不是无法攻打,而是在攻打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变数,对于大明而言,攻打轮台,是一场军事冒险。

一旦康国和也密力火者联合,大明攻打轮台便会腹背受敌,如果能够通过谈判获得,那大明便可以减少无所谓的伤亡,慢慢蚕食也密力火者,最终建立西域行都司,将整个西域囊括大明四方之土之内。

这也是为何陈循愿意坐下来的原因。

王复喝了口茶,不住的点头,蒙顶甘露他也有,味道十分的纯正,他不咸不澹的说道:“别说一个轮台,就是大明要阿拉山口,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大明打的下来,尽管拿去。”

王复这一句话,又让这场谈判,变得僵硬了起来。

伯颜帖木儿看着王复和陈循互呛,心里忍不住的滴咕,他猜测王复是大明的人,但是看这架势,一丁点都不像。

陈循作为大明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若王复真的是奸细,陈循能不知道?

若是陈循知道,怎么还一句一个贰臣贼子?

若是王复真的是大明的奸细,此时顺势答应大明的要求,割让轮台镇便是,为何态度又如此的强硬?

伯颜帖木儿陷入了迷茫,这王复到底是不是大明的奸细?

王复嗤笑一声,不屑的说道:“大明打的如意算盘倒是不错,轮台归大明所有,那艾比湖和百泉镇无险可守,大明占领整个阿拉山口以东,指日可待。”

“若是有胆,就自取便是。”

陈循嘴角抽动了下,甩了甩袖子说道:“康国要什么?”

王复玩味的看着陈循,笑着说道:“一、康国入大明钞关税赋减免五成;二、在轮台设置贡市,不得以银币、景泰通宝结算;三、轮台军镇驻兵不得超过万余;四以轮台为界,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助捕;五、大明每年供银十万,绢二十万匹,至百泉镇交割;”

康国入大明钞关税赋减免五成,是和康国减免大明四成相对应。

贡市设立,代表康国这个藩属国与众不同的地位,贡市代表的是日常化贸易,而非每年、每三年、每十年一次的朝贡。

轮台驻军的限定,是保证百泉、艾比湖、阿拉山口等地的安全。

轮台为界,逃亡罪犯互相引渡,自然是因为当初河套渠家人的历史教训。

而最后一项,明面上是助军旅之费,其实就是租赁轮台费用。

每年十万银币,二十万匹绢。

王复自问,他开的条件并不过分。

伯颜、和硕、合霍等人听王复说完,整个人都挺了起来,互相看了几眼,根本无法掩饰彼此的震惊!

这王复已经不是狮子大开口了,这是在漫天要价!这是在欺天啊!

旁的不说,就这十万银币、二十万匹绢的助军旅之费,就非常的离谱!

这是问大明要军饷?!

陈循听完王复的条件,脸色变得酱红,指着王复,连点了数下,才大声呵斥道:“王复,你午时三刻的大梦还没醒吗!”

午时三刻是一日阳气最盛的时候,陈循说王复在做白日梦。

王复颇为平静的说道:“不答应,就自己取,不瞒陈学士,也密力火者的使者也在撒马尔罕。”

“你威胁我?”陈循看着王复不可思议的问道。

王复一乐,羊装大惊的说道:“呀,陈学士学聪明了,没错!显而易见,我就是在威胁你啊!”

和王复谈判,已经七十三岁的陈循得亏是没有什么基础病,否则早就被气死了。

“哼!”陈循再次甩着袖子,大怒离开。

伯颜看着大明使者离去,才开口说道:“王咨政啊,要钞关减免,还要贡市,这也就算了,还要助军旅之费,是不是太过分了些?”

太贪心!

大明已经派出使者,正式确定康国的法理地位,并且将康国纳入了大明的朝贡国,甚至还签订了贸易协定。

陈循出使康国,这是一个态度,表明了大明就是康国的靠山。

无论是奥斯曼王国还是帖木儿王国,亦或者其他诸多小国,诸多部落,在作妖的时候,都要掂量下,康国背后的靠山!

这个靠山到底能不能靠得住,谁都不知道,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要先思考下大明的态度。

这就是靠山的意义,有就可以狐假虎威、狗仗人势。

“过分吗?一点都不。”王复放下了茶盏颇为严肃的说道:“如果这都无法答应,我们就和也密力火者达成协定,掣肘大明西进的步步蚕食。”

“我们是大明远征军,要点军旅之费怎么了?按理来说,军饷、粮草、军备应该全都要!我单要点军饷而已。”

伯颜帖木儿汗颜,这大明的书生果然上嘴皮下嘴皮一碰,全是道理,说的他无言以对。

明明是败犬西进,硬生生的说的如此的冠冕堂皇,有理有据。

轮台城对康国而言,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因为康国鞭长莫及。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就是轮台现在对康国的意义。

拿着鸡肋要挟大明,这王咨政也是胆大包天。

王复颇为严肃的说道:“若是没有贡市,咱们康国何来长治久安?我们有宝石、犀角、象牙、羊牛马牲畜等物,但是盐铁铜油香料等物奇缺。”

“若是无法签订盟约,百姓如何生育繁息?牛羊如何被野漫山?”

“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吾之期许。”

伯颜帖木儿忍不住打量这王复,现在这个康国实际上的王,实在是太为康国着想了。

“那大明要是不答应呢?”伯颜帖木儿有些忐忑的问道。

如果大明不答应条件,陈循大怒离开撒马尔罕,这刚刚安稳下来的康国,岂不是又要风雨飘摇?

王复摇头说道:“大明不亏,他们会答应的,此事不急。”

“如此苛刻的条件,大明会答应吗?”阿史那合霍有些惊骇的问道,大明刚强,如此要挟,大明的颜面何在?

王复想了想还是解释道:“大明得到的更多。”

“轮台城对我康国而言实乃鸡肋,但是对大明而言,却是势在必得。”

“一旦轮台城纳入大明麾下,也密力火者那几万人,就会变成瓮中之鳖,被大明一口一口蚕食,大明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建立西域行都司。”

“大明失去是银两和绢帛,也密力火者可是失去了所有进退腾挪的空间,要么全面倒向大明,要么立刻起兵谋反,攻打嘉峪关。”

“嘉峪关百里雄关,也密力火者是打不下来的。”

“所以也密力火者死路一条。”

轮台城到了大明手中,也密力火者就被逼入了墙角之中,大明建立西域行都司的野望将不再是空中楼阁。

王复既然提出了条件,自然经过了极为慎重的思量。

大明现在有的是钱,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对大明而言,都不是问题。

伯颜帖木儿、和硕、阿史那合霍再不多说,既然王复已经决定,那就看看大明的反应再说。

王复聊完了正事,扶额说道:“昨天阿失台吉是不是放火烧了自己的寝宫?损失几何?”

说起阿失台吉,在座的几位都是满脑门的官司。

昨日,阿失台吉将火油泼在了地毯上,点燃了寝宫,若非怯薛军拼死相救,阿失台吉昨天就被自己一把火给烧死了。

和硕叹了口气说道:“银钱损失事小,死了七名班直戍卫才把阿失台吉救出来,其中有三名瓦剌四部台吉子弟。”

班直戍卫的怯薛军,有很多都是瓦剌诸部台吉的子嗣,为了救阿失台吉,死掉的七个班直戍卫里,有三个是台吉子嗣。

阿失台吉是瓦剌、突厥、乌兹人牵扯王复的政治筹码,阿失台吉毕竟是太子,王复若是做的过分,他们还有得选。

但是阿失台吉这个筹码,实在是太烫手了!

王复也是一脸的迷茫,和硕已经看的很好了,但是这阿失台吉在让人失望这件事上从不让人失望。

他认真的思忖了许久说道:“既然觉得寝宫不好,在修好之前,把阿失台吉扔马厩里住着吧。”

伯颜帖木儿想了想说道:“我去把太子请到马厩住几天!”

王复点了点头对着怯薛军万户和硕说道:“把死掉的七个人的生平交给我,我去安抚瓦剌诸部的台吉们。”

阿史那合霍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说出口,他想说的是,要不把阿失台吉杀了吧,省的碍眼。

不过考虑到他自己女儿是王复的可敦,阿史那合霍才没说出口。

和硕点头说道:“我已经写好了,都在这里。”

“真是会惹麻烦啊!”王复看完了死掉的名单,就是头疼不已,递给了伯颜帖木儿。

这死掉的七人之中,最棘手的一人,是和硕特部的首领隔干台吉的次子。

和硕特部,是瓦剌四大部族中除准格尔部以外,实力最强的一部。

准格尔部是瓦剌本部,就像乞颜部对蒙古的意义,和硕特部首领隔干台吉,在正统年间,还是大明册封过的赛刊王。

现在,隔干台吉的次子,因为阿失台吉纵火烧自己的寝宫死在了火灾之中,阿失台吉屁事没有,王复还得给他擦屁股。

因为大明使者入撒马尔罕,接旨等事太过于重要,伯颜帖木儿也是刚看到名录,他看完之后脸色数变,将手中的名册用力的甩在了地上,愤怒无比的说道:“造孽!怎么没烧死这个孽种!”

王复走过去拿起了名册拍了拍说道:“交给我吧。”

王复为什么是康国的王?

因为遇到这种束手无策的事儿,只有王复能平事。

------题外话------

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意思是满头白发的人也不认识干戈,指的是和平安康,岁月静好的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