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六百五十四章 没有孔府,山东焕然一新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玉和于谦在讨论的内容,归纳起来,无外乎历史的螺旋上升。

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的周而复始,看似没有什么变化,但无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都在不断的前进。

在山东的日子,朱祁玉唯一的苦恼就是没有进济南府看一看趵突泉。

济南府作为山东首府,三司所在,对于皇帝的到来做了万全的准备。

首先,当朱祁玉的车驾按照预期到达了济南府外的馆驿之后,立刻就有乡绅士民皆跪奏曰:伏祈陛下鉴万民恋慕之情,暂停车驾数日!

这叫万民书,请陛下驻跸济南府的的步骤。

山东布政使裴纶也是绞尽脑汁,希望能得到陛下驻跸济南府的机会。

但是陛下在济南府外过了一夜,就跑去了泰安州,济南府精心准备接驾的心,落空了。

山东布政使裴纶,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第一甲探花及第。

永乐十九年还有位进士名叫于谦,乃是当朝少保,大明皇帝的左膀右臂!

永乐十九年的进士里还有一位叫薛瑄,现任的大理寺卿,就是河东文脉的魁首。

永乐十九年的进士里还有一位叫做万观,是上一任山东布政司,被李宾言一网打尽给干掉了。

景泰二年,山东按察司吉佥事赵缙、山东布政司左布政使万观、左参议刘涣、右参议赵全等一众十二人,因为参与到了孔府大桉,落得个人头落地,家人流放永宁寺的下场。

裴纶和于谦乃是同榜出身,当年也一起在恩荣宴上喝过酒。

至少在于谦面前提及裴纶这个名字,于谦知道此人长什么样,在哪里做官,为人如何。

在皇帝即将离开济南府的时候,裴纶给于谦递了拜帖。

不能放皇帝走了!

皇帝就这么走了,他裴纶作为山东父母官,没办法给山东的父老乡亲们交待。

山东到现在都没有农庄法在推行,百姓们翘首以盼,连云贵川黔、两广都有农庄法的试点,唯独山东没有。

显然陛下心里拧着一个疙瘩,不把这个疙瘩解开,山东在景泰年间,唯一的贡献,只有一个直属朝廷的密州市舶司拿得出手了。

山东不该如此没落下去,至少不能在他裴纶手里没落下去!

对于裴纶找上门,于谦并不感觉意外,他通禀了陛下,得到了首肯之后,见到了裴纶。

裴纶依旧是那个瘦瘦高高的模样,这个人做官就一个特点:得失不介于心,夷险不易其节。

裴纶和于谦不同。

于谦是不屑于钻营之道,不是不懂,为了大明朝局稳固,他可以答应陛下去给孙太后送贺礼,虽然只有那一次。

裴纶则完全不懂钻营之道,他不会,而且不懂。

正统四年,裴纶是会试的主考官,当时主少国疑,稽戾王年纪幼小,张太皇太后把持朝政,朝中勋贵一窝张横行无忌,杨士奇等诸多‘贤臣’也不遑多让。

当时的会试科场舞弊,明码标价,各种豪右都在打招呼,作为主考官的裴纶,大门一闭,不肯开方便之门。

裴纶的女婿朱全禄,想借着岳父之名作为靠背,取得功名。

裴纶得知女婿心意,大怒,居然不认女婿,女儿来闹,也不认女儿了。

江渊是景泰二年的主考官,之后官至兵部尚书,荣升大明权力核心层,成为师爷之一。

裴纶当会试主考官,会试结束,就落得个辞官回乡的下场。

自此之后,裴纶不能说是官运亨通,只能说事事不顺。

正统七年,家境不算殷实的裴纶,不得不在监利县谋了个差事过活,他做了县志编纂。

这是一个不入流的文吏,算不上官身。

正统九年,杨士奇失势,朝中风云变化,作为知名的违逆权臣的代表人物,裴纶回到了京师,再入翰林院做了翰林编纂。

一个探花及第的第一甲进士,会试的主考官,跑到家乡的县衙做不入流的县志编纂,裴纶这经历自然算是大起大落。

按理来说,裴纶应当是改悔了!

但是回朝之后的裴纶,作为御史言官,清流中的中流砥柱,他的第一炮就瞄准了宫中巨蠹—王振!

一篇‘亲贤臣,远小人’的奏疏可谓是荡气回肠,从东汉末年十常侍开始引经据典,再到大明高皇帝在皇宫树立‘宦官不得干政’铁牌为援引,大肆抨击司礼监太监王振擅权,僭越神器。

这篇雄文的另外一名主笔,翰林院讲延侍讲学士刘球,被捕下狱,在狱中被杖毙而死。

裴纶因为名声显赫的缘故,不好明面上下手,但是裴纶也难免兔死狐悲,也不敢再得罪王振了。

裴纶如此做官,在景泰年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他在正统年间如此做官,自然是把自己官运给堵了。

“景宜治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短短数年,再无响马之害。”

“山东地面民风斐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于某佩服!”于谦见裴纶也没摆出他少保的架子,先是寒暄了一阵。

景宜是裴纶的字,毕竟是同榜,虽然不在一个赛道上,但是于谦和裴纶都得罪过杨士奇,也都得罪过王振。

裴纶这七年来,在山东干的很不错,上任山东后,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响马,山东响马甲天下,乃是山东特色流匪,被裴纶联合密州市舶司京营给清剿的一干二净。

剿匪是个麻烦活儿,这里面要甄别到底是逼良为娼,逼上梁山的普通百姓,还是无恶不作、打家劫舍的恶匪。

这里面最精细的活儿,莫要属劝人下山了。

裴纶虽然有仰仗密州驻扎京营的因素在,但是能把人劝下山,的确是裴纶的本事。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裴纶第二件事,是安民生。

裴纶借着孔府大桉的余威,山东布政司和按察司联手,开始对山东地方的贪腐问题进行查处。

朝廷查抄孔府田亩,山东官府手中的官田变多,能做的事也更多,裴纶没有把这些变成自己的私田,而是彷照农庄法,集体耕种,收纳流民,成果不菲。

裴纶围绕密州市舶司、胶州湾,发展经营山东配套产业,发展极为迅速,密州市舶司从一个十万多的小城,逐渐变成了万国来贸的百万人口的大城。

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所以才有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于谦对裴纶的认知是直气劲节。

朝堂清朗,有他裴纶的容身之地,若是朝堂昏暗,这样的人在朝堂为官,可谓是步步惊心。

裴纶很擅长经营,山东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就像是徐有贞一样,裴纶不擅长站队,不擅长朝堂狗斗,在地方做地方官,却能安土牧民。

于谦对裴纶的认知非常准确。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景泰八年三月份时,裴纶已经死了,被气死的。

景泰八年一月,明英宗朱祁镇从南宫复辟。

裴纶二月闻讯,大悲极怒,积愤成疾,又束手无策,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

裴纶的确不擅长站队,甚至无法接受城头王旗变幻。

裴纶赶忙行礼,俯首说道:“少保谬赞,在下不甚惶恐。”

于谦可以叫他字,但是他这趟来不是私事,是公事。

“我这次来拜访于少保,是想让于少保劝说陛下,入济南府驻跸。”裴纶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

山东需要大明皇帝驻跸,即便是没有政策上的倾斜,至少也不应该落后。

比如这次的以工代赈,山东因为经济稳定,就排到了最后。

面对冬序,山东的压力也很大。

陛下不肯驻跸,京师的那些京官们,可是很会见人下菜碟,山东不得圣卷,到时候,山东不见得能撑下去。

于谦看着裴纶为民请命的模样,叹息的说道:“陛下心里拧的疙瘩,是我这等臣子能够解开的?”

“不论当年铁铉千斤闸之事,李宾言巡抚山东,差点死在兖州府,陛下这个心结想要解开,恐怕不易。”

裴纶满脸的急切,甚至急的额头都冒出了冷汗,他想了想说道:“还请于少保教我!”

“我倒是有个法子,不知道好不好用。”于谦低声说了几句。

裴纶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出了馆驿之后,裴纶不得不感慨,于少保果然是陛下的肱骨之臣。

如何避免皇帝跟臣子赌气钻牛角尖,是于谦对国家之制的主要课题之一,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劝谏,劝仁恕之道,想要陛下宽恕,那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陛下在山东地面行走,对山东的方方面面非常满意。

尤其是没有了孔府的山东,完全是一个不一样的山东。

当初兖州、济南府等山东举子罢考,可是把大明上下吓了一跳,虽然在尹旻等山东出身的官员多方努力之下,没有酿成严重后果,但是足以说明衍圣公府在山东士林中的超然地位。

没有了孔府的山东,并没有文脉断绝,也没有圣人不出,天下不宁。

反而是变得更好了!

尤其是士林风气变化。

比如山东提学官带领山东士林编纂了一套新的二十四孝,在这新二十四孝之中,挑选了二十四位孝子事迹,相比较旧二十四孝的神话色彩,新二十四孝是真实故事,更接地气,可谓是:孝出了心意,也孝出了诚意。

比如山东布政司对曲阜孔府的千年老宅,进行了一番修整,供游人观光揽胜,将孔府、衍圣公这个神话IP,和传国玉玺、泰山封禅一样,彻底去掉了神圣性。

这些变化是让朱祁玉欣喜的,这些年山东一直没什么动静,朱祁玉还打算亲自看一看,若是有必要,就邸报发文,发动一场捣毁孔家店行动。

大明的天只有一片,这孔家店还想凌驾在皇帝的头上,岂能饶恕?

但是帝制之下,这些读书人的抵抗意志,实在是超出了他预料的…弱。

他还没开始发动斗争,这些读书人就学会了滑跪。

“陛下,裴纶找臣是为了请陛下驻跸之事,准备倒是很充分的,陛下要去看看吗?”于谦找到了陛下,禀报了裴纶的事儿。

朱祁玉放下了京中来的奏疏,摇头说道:“哦?准备联合倭寇,给朕一个大惊喜?”

“看陛下说的,裴纶要有那个胆子,当初就刺杀杨士奇,毒杀王振了。”于谦愕然。

他知道陛下心中有心结,万万没料到,陛下心中心结这么重。

陛下这一句话,可谓是诛心至极,若是传到外面,裴纶不死都对不起朱祁玉的金口玉言。

当然,朱祁玉既然敢说,就知道兴安和于谦不会传出去,这个把握他还是有的。

朱祁玉就是摆在明面上,嫌弃就是嫌弃。

“量他没这个胆子。”朱祁玉依旧是不大高兴。

他已经走到泰安州了,按照行程,七日后赶至徐州。

他不想驻跸山东,尤其是济南府、兖州府这些地方,他不喜欢这俩地方。

当年那个憨直的李宾言从京师巡抚山东,差点死在这里。

李宾言是天使!是钦差!

官匪倭三方勾结,差点要了钦差大臣的命!

李宾言在山东连续高烧数日,若非太医院有新调配的柳枝提取液作为退烧良药,李宾言就真的死了!

那是李宾言的命,同样是他皇帝的脸面!

李宾言在山东、在松江府、在琉球做了那么多事,尤其是在琉球这个新开辟的四方之地上,倭寇更多、残余势力更强。

可是李宾言在琉球,可曾如此遇险?

根据唐兴的奏疏,因为琉球事不算多,李宾言居然胖了七斤有余。

“裴纶准备了什么新花样?”朱祁玉倒是好奇的问道,明知道皇帝不喜,还非要凑上来,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勇敢了。

于谦俯首说道:“剿匪平倭英烈公祠。”

“这七年来,山东一直在平定响马,颇有建树,山东地面已经找不到响马了,在大明十六省内,唯有山东地面可以说自己地头上没有流匪。”

“而密州市舶司是倭寇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初,倭国各大名田主,和孔府勾结,走私贩私,因为密州市舶司和巡检司的存在,各大名田主,只能贡舶商舶,所以山东地方联合密州市舶司,对倭寇进行了多次清缴。”

“这些年,剿匪平倭,死伤者众,裴纶兴修英烈公祠以纪英烈之功。”

走私贩私不用纳税,贡舶商舶就得纳税,抽一成纳银六分。

但倭寇就是寇,他们当然不想纳税,这些年从未停止对密州市舶司的袭扰。

这就是裴纶上任山东办得第三件事,平倭,经年累月,从不停歇。

朱祁玉颇为郑重的点头说道:“那真的是得去看看。”

“兴安,改一下行程,逗留几日便是。”

如果别的事,朱祁玉自然不理会,但是剿匪平倭的英烈公祠的确应该上柱香。

朱祁玉在万民书上朱批,算是顺应民意,驻跸济南府。

在孔府这个天子第一号桉中,其实裴纶有别的选择,比如倍之。

朱祁玉要查贪官,裴纶就可以把山东官场搅的鸡犬不宁;朱祁玉要查孔府,裴纶也可以扩大打击面,扩大查孔府的力度。

比如将整个孔府付之一炬,把整个孔府捣得稀巴烂,把孔夫子的塑像捣毁,取出孔夫子塑像肚子里的《礼记》,从颜回的凋塑肚子里取出《尚书》。

那是礼记?那是战斗檄文。

裴纶没有那么做,他选择了坚定的拥护陛下。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的不忠诚。

------题外话------

古代塑像,比如庙里要放经书,孔夫子的凋像里是明初朱元章赏赐的凋版《礼记》,颜回的凋像里,放的是《尚书》,当初曲阜孔府被彻底捣毁,到底是扩大化的倍之,还是真就是奉天殿的决定,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