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六百七十五章 火力仍然不足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六百七十五章 火力仍然不足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大明官吏,身在官场,可是知道大明为官第一准则:帝不动,我不动,帝一动,我惶恐。

这是长期整顿吏治的必然结果。

相比较之下,势要豪右巨商富贵,就显得非常不知死活了。

于谦陪同陛下参观了整个下水仪式,下水之后,大明水师,松江巡检司巡检使、番都指挥马云,带着一众水师,和松江造船厂总办雷俊泰,交接了两艘宝船。

“请陛下为宝船赐名。”雷俊泰和马云俯首说道。

这两艘宝船是大明海权的新起点,理应由陛下朱批赐名。

礼部早就为这两艘宝船拟定了几个名字,朱祁钰也挑选了许久,最终确定了两个名字。

宝船的命名方式,大明礼部议定与侯爵命名法相同。

比如武清侯石亨的武清是武清县,文安侯于谦的文安是文安县,昌平侯杨俊的昌平是昌平县。

宝船的命名法,参考了侯爵礼法制度。

但是这件事不出意外的出现了意外。

确切的说,是费亦应南下之后,就收到了湖广、浙江、江苏、凤阳各地商总的拜帖,在寒暄之后,各地商总们表明来意。

他们是来缴纳善款的。

两艘宝船造价不菲,而各地商总,愿意把这造船的钱拿出来,只希望可以把船的名字,定在他们省内。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这源头还在朱祁钰的身上。

上一次陛下亲征平叛,把南衙给拆的七零八落,而且江苏的省府居然是徐州,凤阳省的首府居然不是凤阳而是泸州。

这散装江苏、散装凤阳,就这么应运而生了。

为了制造更强的向心力,他们都希望陛下定名的时候,可以把名字定在自己省内。

而浙江商总、和湖广商总的想法是狐假虎威。

在海上,天下最强战舰的户籍在自己省份,那不仅仅是浙商的面子问题,还是安全的问题。

费亦应当然不敢决定,就找到了陛下禀报,朱祁钰看着手中已经确定好的名字,陷入了沉思。

还有这种好事?

这两艘宝船一艘的造价,就超过了十万银币,朱祁钰就是再阔气,这也是十万银币,有人愿意为此买单,朱祁钰自然乐意。

“海宁号,庐江号。”朱祁钰写好了两个名字,交给了雷俊泰。

这本就是早就选好的名字。

海宁位于浙江杭州府杭州湾,而庐江位于凤阳庐州府庐江之畔。

浙江商总和凤阳商总,早就已经把钱交给了户部郎中王祜。

而后朱祁钰亲自将两杆早就绣好的牙旗,交给了马云,算是正式完成了两艘宝船的交付。

朱祁钰看着两艘宝船上忙忙碌碌的众人,满脸的笑意。

“李宾言,你在松江府造船有功,朕赐你奇功牌一枚,再接再厉。”朱祁钰从兴安的手中拿过了奇功牌,挂在了李宾言的胸前,金光闪闪。

奇功牌大礼包也会在事后,一并交给李宾言。

李宾言笑的嘴都咧了,俯首说道:“谢陛下隆恩!”

朱祁钰继续说道:“营建宝船的三个船塘船工,每人头功牌一枚,赏银币五十枚。”

“造船厂造船有功,人人有功,每人赐齐力牌一枚,赏银币十枚。”

营建宝船的船工大约有一千余人,每人五十银币,就是五万银币的支出,朱祁钰这一次恩赏就是半个宝船赏赐了出去。

朱祁钰这种封赏工匠格外大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也都习惯了。

内帑是陛下的私库,陛下用自己的钱赏赐,连清流也只能暗自咬牙说一声与民争利的昏君,太有钱了。

“谢陛下隆恩。”松江造船厂人人有赏,连不参与建造宝船的工匠们,都得了一块齐力牌。

朱祁钰又在李宾言、雷俊泰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整个造船厂,此时的松江造船厂,共有三个宝船船塘,十三个三桅大船船塘,近百个千料以下小船的船塘。

船塘极多,几乎一眼看不到头,四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混着海风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辆辆车驾拉着木料进入了船厂之内,一片繁荣景象。

冬序之始,是缺少银子,倭国有银子,想要把银子运回来,就得造船。

“李巡抚没有辜负朕的期待啊。”朱祁钰看着满是船工的造船厂,颇为满意的说道。

这造船厂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当初的龙江造船厂。

“前段时间,松江造船厂失火,臣有愧陛下称赞。”李宾言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如果没有造船厂失火案,李宾言此时自然是极其骄傲的。

烧了一艘宝船,不仅陛下心痛,造船厂的工匠更是痛彻心扉,那可是他们日夜操劳了四年才要建成的宝船。

朱祁钰并没有接这个话,而是说到了另外一件事,他平静的问道:“李巡抚,朕记得你当初说要去天边看看,现在还打算去吗?”

“李巡抚,你是松江巡抚,应该明白松江府对朕,对大明的意义,朕不希望你出海去。”

李宾言稍微愣了愣神,才俯首说道:“臣遵旨。”

李宾言真的很想去天边看看,他想要用航海证明地球是个球,但他真的很忙,而且松江府需要他。

去天边看看这是他的个人追求,但是陛下需要他在松江府,他便哪里都去不得。

松江府通衢九省百货,这个位置何其的关键?

“朕原来没想到松江府会发展的这么快,朕还想着等到松江府一切走入了正轨之后,就让你带着船去看看天边。”朱祁钰看着辽阔的海面低声的说着。

李宾言嘴角抽动了下说道:“臣…范文正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臣深受皇恩,身居庙堂之高,理应先公后私。”

“臣有一人举荐。”

朱祁钰倒是猜到了李宾言不会因私废公,听闻李宾言说有人举荐,朱祁钰也笑着问道:“朕心中也有一人,不知是不是一个人。”

“臣要举荐的人是唐兴唐指挥,唐兴随臣回到了松江府。”李宾言有些无奈的说道。

“朕也是此意。”朱祁钰点头,环球航行,还有比那个最自由的男人更加合适的人选吗?

李宾言有点意难平,唐兴这厮在倭国就借了他的名字,弄了个李大老的身份,还把室町幕府的御令今参局给掳为了妾室。

这唐兴又替他出海,去天边看看,真的是好事都让他给占尽了!

“唐指挥现在人在哪里呢?朕还没见过那个今参局呢,也是个奇女子。”朱祁钰好奇的问道。

李宾言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在滩浒岛。”

朱祁钰眉头紧皱,唐兴居然在滩浒岛,这是他完全没有料到的,因为孙显宗和一众倭寇也在滩浒岛。

朱祁钰再问:“那个今参局呢?”

“也在滩浒岛…唐指挥的倭话说的不是很地道,但是今参局是倭人,这次有倭寇,所以,今参局也去了。”李宾言小心的说道。

陛下让唐兴娶了今参局这个婆娘,就是为了拴住唐兴,不让三皇子他外公四处冒险。

这可倒好,不仅没拴住,两个人还互相配合起来,一起冒险去了…

朱祁钰这才回过味儿来说道:“原来孙显宗的那些情报,都是唐指挥收集传回来的?”

“然也。”李宾言俯首说道:“季铎、岳谦和袁彬都在倭国,这一时间回不来,唐指挥也是不放心,就自己去了。”

“随他去吧。”朱祁钰笑了笑,唐兴自由的是灵魂,不是一个女人就能栓得住的,要是能栓得住,就不是唐兴了。

滩浒岛,有大小岛屿和礁石等十五处组成,距离金山卫不过六十里,岛上无人居住,前些日子孙显宗知道了皇帝要参加宝船下水之后,就开始积极活动了起来。

此时的滩浒岛上,全是海盗,约有万余人。

这些海盗有一部分的倭寇,这些倭寇主要是孔府余孽招揽的倭国流浪武士。

还有一部分的杭州海兴帮的海盗,就是仁和夏氏夏时正养的海盗。

再有一部分,就是当年南衙僭朝战败后,流亡海外的逆贼。

这些人对朱祁钰的恨意滔天,但是颠覆大明,又太过困难,所以他们就决定举大事,刺王杀驾。

此时的孙显宗站在北岙码头上,看着波涛汹涌的海面,愣愣的出神。

北岙码头是一个天然伸入海中的岩石,天然的码头,码头外停满了四百料左右的倭船。

“老孙啊,要我说就别去了,散了吧。”孙显宗的身后传来了一个略微有些粗犷的声音。

孙显宗回头一看,看到了一个皮肤晒成了古铜色的俊朗男子,此人孔武有力,带着七分的放浪不羁,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很强的压迫感。

而这男子身边的女子,更是不颦不笑,媚态天成的大美人。

孙显宗摆了摆手说道:“李兄莫要再劝了。”

劝孙显宗散伙,不要搞刺王杀驾的正是化名为李言的唐兴,而站在唐兴身边的妖艳女子,自然是室町幕府的御令,倭国妖妇今参局。

今参局那副模样本就勾人,再加上海上讨生活的不允许女人上船,对于海盗而言,就更加有吸引力了。

唐兴不是足利义政,他没什么奇怪的爱好,有海盗嘴上调侃了几句,次日唐兴就把那海盗和那海盗的几十个亲朋一起给沉了海。

海盗都是如此,从来都不是自己一人,而是一个村寨或者同乡数十人一起当海盗。

唐兴看孙显宗去意已决,还是劝说道:“昏君那头,刚下水了两艘巨艟,咱们这些四百料的船,在巨艟面前,就是小舢板。”

“而且那昏君还有三千死心眼的缇骑扈从,近六万的京军,咱们这万余人,怎么可能打得到昏君面前?”

“眼下大明海贸昌盛,沿海诸府都有了海事镖局,咱们这么多人,摇身一变,弄个海事镖局,岂不美哉?”

大皇帝那头正高兴呢,这些倭寇、海盗、逆贼,一窝蜂的冲过去,不是给陛下添堵吗?

当然唐兴也不确信到底是添堵还是助兴,但他还是打算再劝劝。

成王败寇,会昌伯府满门抄斩了,就剩下孙显宗这一根独苗。

会昌伯孙忠这个聪明人,给孙显宗安排好了退路,老老实实做个富家翁,妻妾成群不好吗?

非要用命给皇帝添堵?

这不是想不开是什么?

孙显宗一甩袖子,眼睛通红的说道:“李兄无胆自去便是,我不留你。”

“满门血仇,不共戴天!你让我如何安心苟活于世!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

“登船!”

唐兴不再劝了。

孙显宗为了报杀父之仇已经红了眼。

会昌伯府的满门血案,是皇帝的错吗?既然选择了造反,那就要承担这个后果。

数百艘四百料左右的倭船开始离港,在海上铺将开来,船帆遮洋,声势浩大。

海宁号和庐江号也开始离港,向着乌龟岛而去,那里是预设战场。

倭寇、海盗、逆贼组成的海盗船队,在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内便看到了两艘巨艟。

最先看到的两艘巨艟的是排头的倭寇,海上有薄雾迷茫,这些倭寇们惊骇无比的看着影影绰绰的巨艟,满是疑惑。

“那是什么?是山吗?可是为什么会动啊?”

“船?有那么大的船吗?海怪!是海怪!”

“那是大明的新船吗?我来的时候,没人告诉我,要与这样的存在为敌啊!”

“啊,不可能,天照大神在上,大明怎么可能有这么强大的船!”

“那是一堵城墙在海上飘荡吗?”

……

对于倭寇而言,这船真的是太大了。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的船大器利,铁锁横江,绵延数十里,望之如山,若非东风起,朱元璋以火攻败之,明军才得以获胜,胜负难料。

水战,向来如此,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著名军事评论员、抗倭名将俞大遒言。)

在海宁号和庐江号面前,倭寇的四百料小船,就如同一只只蟑螂一样。

在所有倭寇还在惊叹之时,两艘巨艟开始横列,将一侧的火炮全部对准了倭寇的船只。

“这是要做什么?”一名倭寇的喃喃自语着,出神的看着那两艘巨艟横列,他只看到了那反射着夕阳的炮管。

随着火光乍响,一枚枚的实心铅弹,旋转着呼啸而至,重重砸落,直到此时,轰隆隆的爆炸声,才此起彼伏的传来。

战列阵,像是一字长蛇阵,舰只排成一个长列以发挥两舷的火力优势,在呼啸之后,巨艟开始在海面上划出了一个u字型完成了调头,炮火声再次响起。

铅弹再次呼啸而至。

在两艘巨艟的身后,是大明十几艘两千料的三桅大船,在外围则是近百艘四百料战座船。

大明水师将倭寇、海盗、逆贼,团团包围。

“不可能,这不可能,大明水师不是在琉球的那霸港吗?”

孙显宗握着栏杆,看着远处轰鸣的大明水师,目眦欲裂。

朱祁钰站在松江造船厂的观星台上,握着千里镜看着乌龟山的战斗,对李宾言说道:“还是不大行,火力还是不够强,火炮的精度和威力都有待提升。”

“即便是黑龙炮一炮命中四百料船只,也只能打个贯穿,不能直接击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