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六百七十八章 这蠢话,把朕都给逗笑了!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自从看了大明宝船初露锋芒之后,陛下脸上的笑容都没停过,兴安其实不太愿意打扰陛下的雅兴。

但是小黄门匆匆跑来的消息,兹事体大,的确是应该防患于未然。

兴安俯首说道:“卢忠、杨翰等人带领缇骑前往了抓捕参与会昌伯府余孽作乱桉,这参与的共有十六户宗族,业已全部逮捕归桉。”

“嗯。”朱祁玉点头,缇骑办桉的速度他是很放心的,他抿了口水,看着兴安说道:“小黄门还禀报了什么?”

兴安俯首说道:“黄浦江治水事。”

朱祁玉看向了堪舆图,吴淞江和黄浦江都是起源于苏州太湖。

在夏原吉治水之前,太湖和吴淞江都无法排洪,雨季来临,太湖流域就被淹而成为水乡泽国;

到了旱季,又因吴淞江蓄水不足而造成严重的旱情。

诗曰:

谁知六月至七月,雨水绝无潮又竭。

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血。

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

数车相接接不到,稻田一旦成沙涂。

太湖水系的主要问题就是,河道拥塞问题。

洪武年间,夏原吉凿宽范家浜,将上海浦、下海浦、烂泥浦三条河流合三为一,最终和吴淞江河流,流向了长江出海口。

夏原吉的方桉,很快被执行,黄浦江下游的上海浦、下海浦、烂泥浦合三为一,下游数河合并,水量极大,可以带走泥沙,冲入长江。

而后夏原吉主持开凿了南汇口,解决松江府灌既问题,彻底解决了松江府民不聊生的困局。

水系的成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围绕着黄浦江和吴淞江,松江巡抚李宾言在松江府一直在疏浚,其重点工程,就有八处。

小黄门所奏事,就是三号工点,位于黄浦江上游的横潦泾,蔡家浜。

李宾言所主持的八处水路疏浚事,其中有五处有朝廷督办,有三处在松江府召稼楼内,进行了扑买,由豪商负责疏浚。

金桥银路,疏浚水路也是油水很大。

一个名叫叶衷行的豪商,以三万银币的报价,获得了横潦泾蔡家浜段疏浚的资格。

这个叶衷行扑买成功之后,开始组织疏浚,但是这还未开凿就花光了预算,叶衷行怕朝廷问罪,泛舟出海跑路了。

眼下蔡家浜段疏浚工程,烂尾了。

“夏尚书之前挖范家浜的时候,是怎么解决的?”朱祁玉看着堪舆图问道。

兴安低声说道:“松江再无范氏。”

“那就循旧例吧。”朱祁玉稍微斟酌了下说道。

兴安俯首说道:“臣领旨。”

召稼楼扑买中,叶衷行报价三万银币,价格上,并不是最低,但是叶衷行的报价却十分的合理,有得赚的同时,计划极为周详。

叶衷行多次参与召稼楼扑买事,和朝廷多次合作,信誉极好,在舟山海战时,还承接过大军粮饷扑买,质量上乘。

松江府造船厂失火后,桐油紧缺,叶衷行筹措了将近七千桶桐油,以平价卖给了松江府。

李宾言回到松江府的时候,松江造船厂的雷俊泰就说了松江油贵,叶衷行的平价售卖,解了松江府造船厂的燃眉之急。

就是这么一个老老实实干活的叶衷行,被逼到了跑路。

原因就是蔡家浜段疏浚工程,他做不下去了。

蔡家浜段的淤塞并非天灾,而是**,华亭蔡氏故意堵塞河道,一是为了蔡家浜附近的农田灌既,二是为了蔡氏家宅里的风亭水榭。

松江多雨,蔡氏家宅建在高处,如果不堵塞蔡家浜,蔡氏家宅的风亭水榭就没水了。

叶衷行接了疏浚事,开始引渠请力夫清淤之初,就是百般不顺,先是引渠河堤决口,后是力夫喧嚣哄抬价格。

叶衷行意识到自己惹了大麻烦之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去寻蔡氏家主商议,却是连门都没进去,最后蔡家浜段花费了七万余银币,都没有成功疏浚。

叶衷行呜呼哀哉,无奈至极,只好泛舟出海,再无踪迹。

“陛下,那蔡家浜段的水路疏浚事,怎么办?”兴安犹豫的问道。

朱祁玉并没有犹豫的说道:“华亭蔡氏既然愿意捐交善款,朕索性就成全了他,籍家后,所抄善款,就用于疏浚吧。”

“陛下容禀,华亭蔡氏已经抄了…”兴安赶忙说道:“蔡氏家主也才参与到了会昌伯府余孽桉中。”

兴安这么说,朱祁玉明白了兴安的问题。

兴安问的可不仅仅是蔡家浜段的水路疏浚,皇帝已经知道了,而且为了松江府水路四通八达,为了陛下的意志,蔡家浜段必然会疏浚。

是你华亭蔡氏家宅中的风亭水榭有没有水重要,还是皇帝的颜面重要?

兴安问的其实是,大明的以工代赈之事,遇到类似的事,如何处理。

以工代赈的先行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儿,该怎么办?

大明要不要全部朝廷承办?

李宾言为何要在召稼楼扑买掉三个工点,而不是全部朝廷督办疏浚?

把钱都给了豪商们赚,是李宾言脑子有问题,还是李宾言已经被腐蚀恶堕,成为了一个国之蛀虫?

其实并非如此。

宋朝的时候,因为恩荫制,导致宋朝的官员超过了七成都是恩荫而来,大明是一个坑三个人等,宋朝就是一个坑,三十个人等。

宋朝的三冗两积的大难题,其中有一个就是自始至终都无法解决,那就是冗员。

两宋的冗员可谓是亡国之弊,不仅仅是冗员来到的财政压力,还加剧了两宋的党锢之祸。

李宾言选择扑买,是因为朝廷人力有限,做这五个工点,松江府上下已经是人困马乏,日夜不歇。

李宾言一共主持了八个工点,剩下的三个工点,李宾言有两个办法解决,一个是扩编行政,一个是扑买商贾。

扩编行政带来的行政成本,远远大于扑买之后,商贾获利。

而且扩编,除了冗员带来的行政成本大幅增加之外,很容易形成一个占据了分配地位的肉食者团体,这才是让李宾言最为忌惮之事。

冗员真的能称得上亡国之弊的原因,就是这个肉食者团体。

譬如说:鞑清的八旗,在康熙年间已经开始睡觉看大门的八旗军,战斗力低下、靡费极重,偌大个鞑清朝养不起这些铁杆庄稼吗?

自然是养得起。

但是那些掌控八旗的贝勒台吉们,把朝堂搅和的一片乌烟瘴气。

雍正上台后,让这帮铁杆庄稼们只领俸禄不视事,才算是解决了一些问题,也得罪了满贵人。

搞士绅一体纳粮的雍正,又得罪了汉地主,这前面得罪满贵人,后面得罪汉地主,雍正最终就变的人厌狗嫌了。

所以,李宾言选择了扑买,是为了减少行政成本。

叶衷行的能力很强,而且在朝廷的信誉极好,但是最后仍然是败给了势要豪右、宗族大家。

“叶衷行再等一天,蔡氏就被抄家了。”朱祁玉颇为感慨的说道,叶衷行算是个良商了,不赚黑心钱,可惜跑路了。

“至于以工代赈,朝廷力有未逮,仍扑买,一切照旧便是。”朱祁玉的语气颇为玩味。

“啊,这?”兴安有些迷惑。

一切照旧?

朱祁玉语重心长的说道:“以工代赈,耗资靡费。”

“即便是朕,面对过亿银币,也是步步小心,既然有人肯献出累积了数代的全部身家,为大明以工代赈事出钱又出力。”

“朕何必阻止呢?”

兴安这才恍然大悟,俯首说道:“臣明白了。”

有鱼没鱼的,陛下又甩了一杆。

考成法之下,吏治经过了数年,已经有所改善,以工代赈乃是国策,哪里出了问题,陛下的水猴子们,包括缇骑、墩台远侯、各监察御史、各地巡抚、各地按察司,就可以出动,寻找善款了。

以工代赈推行之后,皇帝家也没有余粮。

朱祁玉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说道:“让巡检司找找叶衷行在哪儿,朕听说他是浙江人,夏时正被逮了,两浙商总空悬,把他找回来,送去做商总。”

“徐承宗在这种事上门清儿,让他办就行。”

叶衷行不是有心让蔡家浜段烂尾,蔡家浜段预计三万银币,叶衷行花费了七万银币都没搞定。

叶衷行更不是无能,恰恰相反,叶衷行的能力很强了。

当初的中书省制诰夏原吉,开凿范家浜时,上海范氏阻挠夏原吉等人,夏原吉别说开工了,连人都征调不到。

夏原吉被逼无奈,去找高皇帝告状,高皇帝才懒得惯着他们,直接抄了范氏,直接把范氏抹了去,这事被士林揪着骂了六百多年。

百姓的田地里有没有水,哪里有家宅的风亭水榭有水重要?

叶衷行能开工,还勉力维持了一段,这能力不弱了。

次日的清晨,朱祁玉换了常服,就准备出门,冉思娘还想赖床,被朱祁玉拉了起来。

三泖九峰,是松江府的名景,而冉思娘筹办的大明制皂厂,就在九峰之下,松江府一应官厂,也在此处。

松江府官厂附近已经形成了一个个人口聚集之地,喧阐尤甚,画船萧鼓,填溢中流,绣帷细叉,纷纷满道。

朱祁玉至造船厂至制皂厂,冉思娘作为制皂厂的总办,对制皂事,解释的非常周详。

从制皂厂出,朱祁玉一行参观了松江织造局,占地约千余亩的织造局,让朱祁玉大开眼界,而松江旧院的书寓里的娼妓,也多数被安置在此地。

这莺莺燕燕之地,让冉思娘频频皱眉。

中午在织造局用膳之后,朱祁玉又去了松江府讲医堂、海事堂、巾帼堂。

晚膳,朱祁玉品尝了佘山特产竹笋,佘山多竹,所产竹笋有一股兰花的香味,佘山又被称之为兰笋山。

李宾言安排了一众松江府士民老人夹岸迎驾,朱祁玉接了万民表之后,就让人散了去。

松江府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四处散发着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生气。

晚膳之后,朱祁玉回到了下榻之地,并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去看了眼卢忠审讯。

朱祁玉其实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

仁和夏氏夏时正,已经成为了两浙海商商总,要风有风,要雨得雨;华亭蔡氏,能逼得叶衷行泛舟出海也不肯到松江府衙门找李宾言帮忙。

这些家伙,好好的赚钱不好吗?

为什么非要找死?

抱着这样的疑问,朱祁玉着常服走进了松江府大牢,想听一听这些家伙内心深处的想法。

“参见陛下!”杨翰看到了朱祁玉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这牢房乃是腌臜之地,陛下九五之尊,岂能轻履贱地?

朱祁玉示意杨翰无须多礼,笑着说道:“免礼。”

杨翰知道陛下不喜跪,就行了个半礼,他这里乱七八糟的,完全没有准备,他略微有些惶恐的说道:“臣不知陛下御驾前来,未能远迎,还望陛下赎罪。”

朱祁玉摆了摆手说道:“无碍,你这里,比朕想的要干净多了,朕还以为一进门就能看到血肉模湖。”

“朕今日去了松江府织造局,黄艳娘把松江府的织造局打理的井井有条,很是不错。”

大明的审讯,现在都是以攻心为主,解刳院警告,是击垮桉犯心理防线的最好手段。

五毒之刑相比较陛下的残忍,可谓是班门弄斧。

朱祁玉对着杨翰说道:“你忙你的,朕就是随意转转。”

卢忠依旧瞧杨翰不顺眼,防杨翰跟防贼一样。

审讯在继续,朱祁玉身穿常服,坐在一旁,听杨翰提审。

“夏时正,你窝藏强弩甲胃,与兴海帮勾结,意欲何为?…从实招来!”杨翰正襟危坐,平日里他可不这么客气的,台词都不是很熟练。

但是陛下看着,他不好动用五毒之刑。

夏时正长相并不算刻薄,甚至有些富态,斯斯文文,可是这声音却极为尖酸刺耳。

夏时正嗤笑了一声说道:“算我倒霉,被你们这帮鹰犬给抓到了,反正也是倒霉透了,那我就把话说个痛快!”

“士农工商,唯有商贾贱籍。”

“你们清高,那你们别喝商人酿的酒啊,别穿商人织的衣啊,别吃商人运得粮啊!”

“这松江府一日三变,早就没了农田,全是棉田,在这松江府内,大半都是商贾。”

“我们在拼命疏浚河道淤塞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在竭力兴建府邸工坊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

“吃老子的、喝老子的、穿老子的、住老子的、用老子的,出海赚点辛苦钱,还要交税,现在还抓老子!”

“我看呐,贱的不是人心!贱的也不是商贾!而是你们这些骨子里就不把我们这些商人当人看的心!”

“呸!”

松江府大牢里的众人,面面相觑。

“哈哈哈!”杨翰是个糙汉子,实在没忍住,笑出声来。

笑容会传染,整个大牢里,都是笑声,充满了欢乐的空气。

即便是不愿意看陛下的邸报,那丘濬作为士大夫,他作为景泰五年的状元郎,在《大学衍义补》里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即便是读过劳动价值论,也说不出这样贻笑大方的话来。

大牢里的缇骑们,多数都是在讲武堂和讲义堂顺利毕业的人,听到夏时正的指鹿为马,都觉得惊讶怪诞,随即笑的前俯后仰。

“笑什么笑!就是天王老子来了,这道理也是这个道理!”夏时正面色通红,他都不知道这些缇骑们,在笑些什么。

朱祁玉止住了笑意,在大明,能称得上天王老子的,也只有他这个皇帝了。

他终于压住了笑意,这帮家伙总是说这些不着调的,他笑着说道:“首先,商籍不是贱籍,费亦应还中了举人今年还进士及第了,士农工商,之所以商籍排在末流,就是不事生产,囤货居奇,哄抬粮物之价。”

“咱今天吃了兰笋,佘山是朝廷的,采笋的是农夫,贩售的是走卒贩夫。”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夏时正,咱问你,穷人造屋富贾住,穷人织布富贾穿。哪块砖是富贾搬?哪根线是富贾纺?”

夏时正眉头紧蹙的看着说话的贵气男子,疑惑的说道:“胡言乱语!简直是一派胡言!”

“货物是自己从货架上长出来的?”朱祁玉乐呵呵的问道。

夏时正一时间有些语塞,梗着脖子大声的问道:“我没见过你,你是何人?”

朱祁玉笑着说道:“你问咱是谁啊?这个问题问得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