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明水师需磨砺,可从交趾起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

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

如此方为正统。

朱祁玉、于谦和徐承宗都认为要再等一等,等什么?

等此时的安南国变得上政昏暗,下官残虐,黎庶倒悬,生民涂炭,百姓填于沟壑,道路交横豺虎,白骨曝于原野,死者望于道路。

穷饿无告,苦不聊生,人民已有与日偕亡之心之时,方才是大明朝出手的时候。

能等得到吗?

近在眼前。

大明想要持久稳定的统治交趾,将交趾彻底纳入大明的四方之地,就需要如此。

朱祁玉想了想说道:“黎宜民虽然杀了他弟弟和太后,但是黎宜民还是坐不稳王位啊,他可以谋朝篡位,别人自然也可以,那些个宗亲,啧啧。”

“给那个逃到交趾的柳溥传个消息,让他好生支持黎宜民,坐稳王位。”

柳溥何许人也?

柳溥,大明安远侯,在正统年间随兵部尚书王骥三征麓川,而后进太子太师、总神机营兼掌右军都督府事,任广西总兵官,镇守广西。

在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稽戾王兵败后,会昌伯孙忠多次上奏请旨令柳溥回京,任京营副总兵,京师之战在即,朱祁玉否了会昌伯孙忠的提议,专心应战。

景泰元年,会昌伯府再上奏,以于谦兵权过重恐为祸乱之始为由,再请柳溥回京,朱祁玉问于谦意,于谦表示了同意。

但是朱祁玉又一次否决。

景泰三年,南衙僭朝作乱,柳溥在广州府响应叛乱。

景泰三年冬,朱祁玉平定南衙僭朝叛逆,柳溥不敌宁阳侯陈懋自广州府逃往了交趾,至黎越僭朝任事至今。

徐承宗满是疑惑的问道:“陛下,为何要让柳溥支持黎宜民呢?”

于谦摇头说道:“因为黎宜民自己坐不稳王位,陛下给他找个助力,唯有朝堂是两虎相争,交趾局势才会更加糜烂。”

“斗蛐蛐的时候,一方势过强,则必然快速落败,那斗胜的那一方,多数都不会受伤,甚至更加凶狠。”

徐承宗愣愣的看着于谦说道:“原来于少保还会斗蛐蛐。”

朱祁玉接过了话茬,笑着说道:“宣德年间为官,都会斗蛐蛐的。”

一如景泰年间,朝堂都是钓鱼老一样。

“那柳溥肯听话吗?”徐承宗有些担心的说道:“此人无君无父,悍然叛逆,有不臣之心,方才逃难交趾,有今日的下场。此时,让此人支持黎宜民,他不肯听怎么办?”

朱祁玉靠在软篾藤椅上,看着堪舆图说道:“他会听的,他母亲融国夫人还建在,人在交趾的柳溥,常与其母亲通信,朕给他下旨,他不听,他母亲的话,他多少还能听得进去。”

“柳溥在交趾扎不下根的。”

徐承宗了然,他是勋贵,他知道陛下说的有理。

柳溥的父亲柳升是一员悍将,在永乐五年,柳升俘虏了黎越僭朝的黎季嫠父子二人,因此封伯,随后再征鞑靼,因此封侯。

柳溥家以俘虏黎越僭朝的祖宗获封世侯,柳溥在交趾能扎的下根才是怪事。

于谦想了想说道:“陛下,以柳溥之能,在黎越僭朝也算是人中龙凤,支持黎宜民完全足够了。”

“臣担心,养虎为患。”

会昌伯孙忠提议让柳溥任京师副总兵,于谦同意,就是知道柳溥的才能,而柳溥对陛下的怨恨,也是来源于此。

无论是论资排辈,还是论带兵打仗,他柳溥怎么比不过一个阶下囚石亨?

柳溥怀恨在心,最终,在孙继宗的挑唆下,悍然叛逆。

万一柳溥借着黎宜民这废太子的名号,真的在交趾戡乱,一千五百万口、遍地良田、刚刚吞并了占城的黎越僭朝,岂不是要成为大明开海路上的绊脚石?

“臣以为于少保所言有理。”徐承宗心有余季的说道。

南衙僭朝在陛下面前,不堪一击,可是那是在陛下面前。

交趾一群什么臭鱼烂虾,一旦柳溥真的起了势,甚至可能成为心腹大患,不得不防。

要知道黎越僭朝可是在麓川称王称霸,甚至摁着几个小国朝贡。

朱祁玉沉吟了片刻说道:“内部矛盾内部解决,外部矛盾外部解决,倘若建功于大明有益,朕可以原谅他的叛逆,封海外侯。”

“倘若不肯与大明步调一致,柳溥就是大明水师的磨刀石。”

海外侯,就是之前徐承宗曾经承诺给费亦应和棠越鲍氏的鲍志敏两个商总的海外勋贵。(377章)

在大明四方之地,海外侯与平民无二,并非勋贵,也无特权,但是在海外,可世袭罔替,乃是正经的侯爷。

朱祁玉看着南方说道:“这么些年了,柳溥倘若仍不知悔改,不知天命,那就不能怪朕无情了。”

朱祁玉甚至拉下了作为皇帝的脸面,原谅柳溥的叛逆,倘若柳溥仍然不知悔改,他黎越僭朝有千五百万口,大明有万万口。

大明水师需磨砺,可从交趾起。

他坐直了身子,拿出了许久之前就准备好的委任令,按个朱批落印说道:“令宁阳侯陈懋从北衙至南衙,任征夷将军,文安侯少保于谦总督军务。”

“番都指挥马云任左副将军,南京刑部右侍郎林聪参赞军务,大明水师枕戈待旦;”

“定西候、两广总兵官蒋琬为右副将军,为前锋,兵部尚书、两广巡抚陈汝言参赞军务,屯兵镇南关,准备入越;”

“令黔国公、云南都督同知沐璘为左参将,云贵巡抚姚夔参赞军务,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介入交趾战事,防备麓川作乱。”

“此战,事关大明百年国运,诸君共勉!”

“臣遵旨。”于谦俯首领命。

徐承宗有些落寞,本来这种征伐交趾,他这个武勋世公,魏国公不是应该首当其冲吗?

可是他疏于战阵,这么好的机会,就在眼前,却只能看着他熘走。

朱祁玉看着徐承宗说道:“魏国公你扈从朕前往广州府,御前听令。”

大明国战我参与,徐承宗左右无事,还不如跟着一起去广州,大家都沾沾光,立功不立功那倒其次,去镀镀金,很有必要。

倘若,万一败了呢?

徐承宗这个御前听令,就很值得商榷了。

徐承宗面露狂喜,俯首说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联系柳溥的事儿,交给臣吧,别的不敢说,在交趾那边联系个人,还是很简单的!”

论打仗,徐承宗不在行,可是论这做买卖,徐承宗还是很有心得,他在交趾也有买卖,联系个人,十分简单。

既然陛下带着他去蹭战功,他自然要投桃报李。

蹭来的战功对徐承宗这等一门两公而言,没什么用,大明不可能封他做异姓王。

但哪怕是蹭来的战功,那也有面!

哪怕是领个银光闪闪的头功牌,那也是魏国公府在为大明效力!

朱祁玉点头,算是把联系人的事,交给了徐承宗去处理。

徐承宗就不担心大明皇帝一旦战败,拿他背锅吗?

不担心,因为他不觉得陛下会输。

陛下除了德胜门夺旗外,从不亲自指挥任何战斗,这就是徐承宗信心的源头。

陛下前往前线,都是以鼓舞士气,保障后勤为主,顺便调节缓和众将领的矛盾,防止互相掣肘。

“明日动身回南衙。”朱祁玉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对着兴安说道。

驻跸江西,是为了对付学阀,在江西推广农庄法。

回到南衙之后,朱祁玉将会择机前往广州府,亲自主持收复交趾战事。

交趾局势全面恶化,就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

次日的清晨,天空飘起了雨夹雪,没过多久,就变了雪,石钟山白雪皑皑,玉树琼枝,景致动人。

朱祁玉离开之后,甘棠别苑将会重新恢复为景星书院,成为九江府官办书院。

在教授的内容上,也会做出一些改变,算学的比例会加重的同时,大明也开设了海事学堂、天文学堂以及工匠学堂。

朱祁玉的船从九江府的浔阳水驿出发,过雷港水驿并未驻跸,直接到了池州府外的池口水驿驻跸,补充水食之后,再次顺流而下,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朱祁玉就从九江府赶回了南京。

回到南京之后,应天巡抚李贤接驾,至南湖别苑。

朱祁玉看着手中的这本奏疏,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李宾言、雷俊泰被浙江巡抚张嵚给告了,说两人在松江府疑似贪腐,请陛下严查。

并不是大明的移民税之事。

这件事虽然是叶衷行出面在办,但是和李宾言没有多大关系,走的账目也是松江府市舶司的账。

而且朱祁玉明晃晃的在新港观澜阁,为外逃的富户们践行,大多数人也都知道了,这移民税是陛下在收,甚至和朝廷分账。

这是一种税,即便是收了八成的税,也没有人觉得昂贵。

连外逃的富户都不嫌贵,谁还会嫌贵呢?

李宾言和雷俊泰之所以被告,是因为松江府造船厂附近出现了一大批的船贩子,这些船户在松江府造船厂定了船之后,转手加价卖给购船的商贾。

翻译翻译,就是黄牛。

在松江造船厂订船,至少排期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而在船贩子手中,则可以立刻拿到船或者等一两个月,就拿到想要的船。

浙江巡抚张嵚觉得,这是李宾言和雷俊泰两个人养的船贩子,是为了自己贪腐牟利,以权谋私。

李宾言和雷俊泰上奏陈情,言并非不知情,而是无奈至极,松江府已经清查了许多次,在松江市舶司已经没有了船贩子,但是这帮船贩子,都是将船送至宁波市舶司交割,松江府也无能为力。

这吵了两轮之后,这奏疏就到了朱祁玉的面前。

“这船贩子为何专门做松江造船厂的生意?松江府那么多造船厂咧。”朱祁玉有些奇怪的说道。

兴安瞧了一眼,翻了翻手掏出了厚重的备忘录翻动了片刻说道:“只有松江造船厂的船需要排期六个月,其他船厂都不用排这么久,船贩子都是走量的买卖,他们最识货,知道哪里的船好,不会压在手里。”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李巡抚设立的匠城,匠人们肯下力气,这船做的又快又好,今年光是船塘就加了九塘,却依旧不够。”

“而且根据松江船厂志来看,同样是三桅船,松江造船厂的设计更加合理,跑得快、还装的多,抗风浪强,不容易沉,还耐腐耐蚀,用两年拆板,一条船虫都没有,就是桐油抹的好。”

“这一艘三桅大船,就是大十几万银币的货,越大的船,船值钱货也值钱,商贾宁愿等一等,加一加价,也不愿意买破船。”

兴安的这本厚重的备忘录里什么都有,防止陛下问起的时候,他一问三不知。

朱祁玉是九天之上、高高在上的皇帝,他即便是在松江府,其实也不清楚,商贾为了抢松江造船厂的船,都闹到了何等地步。

兴安合上了备忘录,想了想说道:“九月初,浙江巡抚张嵚亲自到了一趟松江府,想取取经,结果李巡抚却是敝帚自珍,一问三不知,就是不肯说。”

“哦?两个人还闹了这么一出。”朱祁玉再看看手中的奏疏,张嵚弹劾李宾言贪腐钜万是假,逼得李宾言分享松江府成功经验为真。

朱祁玉再认真的品了品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笑着说道:“船贩子这个事,怕不是浙江巡抚张嵚,给咱们的李爱卿上的眼药啊。”

船贩子倒腾船这件事,其实很好办,而且一办一个准。

谁定的船,船契上就是谁的名字,直接就从行政上卡死了船贩子的路,现在的问题是,船贩子可以到宁波市舶司去搞定船契。

张嵚不用刻意去做这件事,只需要装不知道便是。

朱祁玉想了想说道:“啧啧,真的是云里雾里的过招啊,下敕给李宾言不要再藏着掖着了。”

“他想要维持松江府的区位优势,朕当然明白,但是也要给浙江留口饭吃不是?”

松江府的发展,谁不眼红?

朱祁玉都眼红!

张嵚不是要取代松江府的位置,他想要的是匠城的发展经验,这是好事,这是在提高大明的生产力。

李宾言现在是松江巡抚,他要做的就是对松江府负责,不肯分享,维持区位优势,倒也无可厚非。

兴安将两封书信递给了陛下说道:“陛下,魏国公写好了给柳溥的信,请陛下御览。”

“还有这是英国公张懋的请战书,愿降等千户征交趾,以谢天恩。”

九岁继承了英国公的张懋,现在已经十八岁了,从十五岁全优从讲武堂毕业至开平卫,戍边已经三年之久。

英国公张辅以平定安南为功劳封公,朱祁玉并没有因为土木堡天变之事,为难英国公府。

所以张懋要谢天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