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七百二十四章 当街杀之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七百二十四章 当街杀之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汉使向来以刚硬着称,且不说那久负盛名的张骞、班超、王玄策之人,这些都被人编纂成了话本,世人耳熟能详。

西汉时候有一个名叫罽宾国的地方,这里不属于西域都护府,距离长安两万两千里。

汉武帝时候,大汉通使罽宾国。

罽宾国的国王乌头劳,觉得大汉天兵不能至,就剽杀汉使,抢劫财物,后来乌头劳死后,儿子继位,大汉再遣使至罽宾国。

这次出使的是边关的一个都尉,姓文名忠。

这儿子和老爹一个性格,罽宾国王觉得汉使富裕,就想把汉使给杀了劫财。

都尉文忠不惯着他,直接把罽宾国的新王给杀了,另外立了一个王。

这就是汉使的做事风格。

什么时候汉使羸弱?

两宋。

王安石变法图强,宋神宗支持,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开始了。

而当时的大将王韶,作为新法的拥趸,任通远军知军事,对西夏展开了攻伐,扩土米脂、义合、浮图、葭芦、吴堡、安疆等寨。

熙河开边,为北宋扩地千里,建熙河路。

等到宋神宗死后,宋哲宗登极,高太后临朝称制,司马光、文彦博、刘挚等人把持朝纲。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返还熙河开边建立的熙河路给西夏。

司马光对付西夏:止有二策,一者返其侵疆,二者禁其私市。

朝中大臣吕大防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问司马光‘失桃兰之土,则他日陇蜀之患,不可不豫为之防?’

你现在软弱的割地,日后关陇地区再起兵患,该怎么办啊?

司马光恼羞成怒,吕大防立刻就被罢免,而后一贬再贬。

枢密院同知枢密院事安焘问司马光:自灵武以东,一直是中国故地,先帝兴问罪之师而收复,就这么送回去了?

而后安焘就变成了闲散职位,不再视事。

元右元年六月,西夏遣使问北宋朝廷索要兰州、米脂等地,在北宋的皇宫里,当着文武百官,西夏使者对着宋哲宗说道:“神宗自知错!”

一个蛮夷的使臣,在朝堂之上,对着中原王朝的皇帝,说你爹应该知错!

十一岁的宋哲宗受不了羞辱,起立变色,怒,甩手离开。

最终,司马光还是割让给西夏包括米脂、浮图、葭芦、安疆的四寨之地。

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割地之举,有没有让西夏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割地之举,只换来了西夏的轻视和鄙夷,曰:夏人得其地而不有,侮慢如前。

司马光在元右元年二月废除募役法、六月废将兵法、七月割让四寨、八月再废青苗法,九月病死,可谓是紧赶慢赶,不舍昼夜,在死前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除,司马光这才心满意足,死而瞑目。

唐兴作为天使,对这等修文德以来之道,用爱消除仇恨的鬼把戏,向来嗤之以鼻。

蛮夷者,畏威不畏德。

洪武年间的当务之急是打掉元昭宗的北元朝廷,证明天命所归,令天下慑服,保证南北皆为大明之土,防止分崩离析,才不得不修文德以来之道。

到了永乐年间,太宗文皇帝五征漠北、郡县安南、任吕宋总督、六下西洋(第七次在宣德年间),哪有一丝修文德的意思?

唐兴是个武夫粗人,他可不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道理,虽然那些道理,真的很有道理。

在他看来,贯彻陛下的意志,才是武夫的第一要务!

陛下要让黎越僭朝彻底乱起来,那黎越僭朝就必须要乱起来,耶叔来了也不管用!

唐兴和柳溥交流了一下关于黎越僭朝的局势,才发现,这黎越僭朝本来就很乱,和倭国都差不多。

黎利建立了黎朝,黎元龙作为继任者死的不明不白,这兄弟阋墙的戏码已经上演,而朝中各个利益集团,各怀鬼胎。

以郑氏为首的武勋,把持军权;

以莫氏为首的士人,掌控朝政;

以阮氏为主的地主,掌控乡野。

想要让黎越僭朝彻底乱起来,那就得找到那个关键先生。

毫无疑问,此时黎越僭朝维稳的关键先生,就是这个元国公阮炽。

阮炽乃是广南阮氏家主,有阮主之称,横山以南顺化、广南之地都是阮氏的地盘,甚至囊括了部分占城的土地。

而阮氏的背后,还有一众大明庄园主的支持,也是出口粮食的主力。

阮炽的女儿阮氏英是宣慈太后,外孙黎濬(黎邦基)是国王,权势滔天,而黎宜民在宫变之后,杀掉了阮氏英,却留下了阮炽,目的就是维持朝中稳定。

阮炽就跟村里的耆老一样,负责调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算是和事老的角色。

柳溥斟酌了一番说道:“要不我们和黎宜民商量下?如果有他控制的禁军配合,不愁杀不掉元国公。”

“需要吗?”唐兴满是疑惑的问道:“是这升龙城(河内)很复杂吗?满打满算才六十一条街,还没有匠城地势复杂啊。”

柳溥颇为犹豫的说道:“可是元国公住在皇城之内。”

升龙城的内城分为禁城和皇城,禁城就是安南国王住的地方,皇城是朝中贵戚住的地方。

坊墙高耸,有守卫巡逻,不是那么好进的。

柳溥虽然是黎朝的大要太尉,官居二品,但是并不视事,不掌兵权,所以在柳溥看来,这禁城难进。

唐兴笑着说道:“我又没说要偷袭,偷偷熘进去啊。”

“那要怎么杀?”柳溥满是不解的问道。

唐兴颇为肯定的说道:“当街杀之。”

“当街杀之?!”柳溥大骇,这离开大明才几年,大明的使臣都如此暴躁了?

唐兴点了点头,不由得想起了勐人袁彬,若是袁彬在此,直接闯进去,剁了阮炽的脑袋就行了。

唐兴点了一个位置说道:“柳溥,你来动手,我们暗中协助。”

“你手下还有二百余精兵追随你左右,都是你的嫡系,这次你负责拦截,然后当街诛杀阮炽,将脑袋带回禁城,扔到黎宜民面前。”

柳溥心惊,他从广州府逃离的时候,带了近五百的军士一起逃离,来到升龙城的时候,就只有三百人了,其他人都跑了。

这几年断断续续有人离开,眼下仅剩下二百亲卫,这些亲卫,是他最后的力量。

大明天使连这个都知道!

柳溥咬了咬牙说道:“设伏之地,自然是在皇城之内,你的人怎么进去?”

唐兴理所当然的说道:“走进去啊,不然呢?”

柳溥沉默了片刻说道:“那我的人呢,怎么进去呢?”

“到时候就知道了。”唐兴再次说道。

柳溥见问不出什么,牙一咬说道:“后日早上上朝之时动手如何?!”

“嗯。”唐兴站起身来,离开了柳溥的家宅,走入了黑暗之中。

次日的傍晚,唐兴带着两个缇骑,还有刺探消息、深入虏营的墩台远侯等共计二十三人,换上了黎朝禁军的装扮,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守备森严的皇城之内。

唐兴等二十三众,可是地道的黎朝禁军,如假包换!

二十三人,人人都有有信牌,办理一个禁军的信牌,只要三枚银币。

如果想当个校尉,那就得十枚银币了。

官长门,是唐兴今天驻防的地方,一直到明天早上上朝之后,再次换防。

唐兴本来还担心柳溥会爽约,但是到了快要关城门的时候,柳溥带着二十余人,出现在了官长门。

柳溥也亲自到了。

“这眼瞅着日落西山,某还以为你不来了。”唐兴关上了官长门的城门,拍了拍柳溥的肩膀说道:“某还以为你到了黎朝,就变成了胆小鬼呢,到底还是大明武勋。”

“胆气还是有的。”

柳溥走进了城门还不敢置信的说道:“这个官长门是元国公阮炽上朝的必经之路,这官长门的防务,一直是他的心腹啊。”

“你们…你们…”

唐兴拿着手中的信牌敲了敲说道:“有道是有钱能使磨推鬼,陛下临走的时候,给了我五万银币,提督城门的的确是阮炽的心腹,可是也就三百枚银币,就把这信牌办好了。”

“信牌,真的!”

倭国京都府的银阁寺守备,只需要三枚银币就可以买通。

不过唐兴话没说全,陛下把钱给了徐承宗,是活动经费,唐兴是“主动请缨”。

唐兴继续说道:“明日城门一开,你带着二十余人直奔阮炽,其余人等,不用担心,杀完人之后,你的人趁乱换上衣服离开,衣服都给你的人准备好了。”

黎朝的官制,是全面彷照大明设立的,越人言:食既无冗,责实有归,大小相维,轻重相制。

而阮炽除了元国公的爵位外,还有太师官品。

阮炽该死吗?

站在大明的角度他该死,正统十二年,阮炽聚兵千余,立栅挑堑,占据广西凭祥县地方,杀三百余人,掠五百口。

两广官吏皆义愤填膺上奏请伐,最后王振下令:计议长策,严督所属,整兵防御,以防边民犯事。

这件事不了了之。

在唐兴看来,阮炽,十恶不赦,当诛!

阮炽的身边站着一男子,十五六岁的模样,器宇轩昂,半抬着头,眼神看着偌大的官长门,等待着上朝。

“那青年人是何人?居然站在阮炽的前面?”唐兴面露凝重的问道,此人虽然年纪尚幼,已然有了几分凌厉之气。

柳溥低声说道:“此人便是安南嘉王,也就是黎宜民的四弟,黎思诚,今年十六岁,内外皆称其贤王,手段非凡。”

“羽翼尚未丰满,若此人为王,黎朝必安,要将他一并铲除吗?”

唐兴摇头说道:“不用。”

陛下的目的是让黎朝乱起来,若是连黎思诚一起杀了,黎宜民岂不是坐稳皇位,白捡了便宜?

唐兴要平衡黎宜民和黎思诚,老大和老四之间的实力,让他们在朝堂上撕咬火并,而不是真的要扶持黎宜民坐稳王位。

“好。”

官长门在鼓声中缓缓打开,黎思诚站直了身子,走进了城门,阮炽慢了三步,也走向了官长门的城门。

就在黎思诚刚刚走出城门的时候,柳溥带着十余人突然冲了出来,在所有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将阮炽乱刀砍死在地。

柳溥浑身是血的提着阮炽的人头站了起来,看着惶恐不安的众多臣工,厉声说道:“看什么,奉命铲除乱臣贼子!上朝去!”

柳溥说完,提着脑袋向着昭阳殿而去。

邵阳殿大约等同于大明的奉天殿,乃是朝会所在。

柳溥就这样提着阮炽的脑袋,一步一步的走进了大殿之内,没人敢拦,他将阮炽的脑袋往地上一扔,大声的说道:“圣上,乱臣已经伏诛!”

黎宜民勐地站了起来,大惊失色!

他从来没有下过要杀了阮炽的命令!

柳溥居然说是他下的命令!

柳溥冷眼看着黎宜民,他的身后是一众黎朝官吏。

若是这个时候黎宜民失口否认,他这个王位还有的坐吗?

在黎朝官吏看来,黎宜民就是典型的卸磨杀驴,谁还肯听?

黎宜民攥着拳头,看着柳溥,咬着牙,一字一句的说道:“柳太尉真是老骥伏枥,壮志未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曹操的诗词,黎宜民学过汉学,也在升龙城的国子监读过书,他就是用典,告诉朝士,这是柳溥自己的决定。

但黎宜民并没有否认是他下的命令,也就是咬着承认了他下了令,诛杀逆贼。

黎思诚见状,面色潮红,往前站了一步大声的说道:“阮炽擅权开衅威逾人主,柄臣擅国违天逆理,专事阿党,利惑君心,阻塞义理之路,多不法罪,死有余辜!”

阮炽是黎思诚极其重要的支持力量。

尤其是黎宜民杀掉了阮炽的女儿太后和外孙之后,阮炽除了支持他黎思诚外,已经别无选择。

现在,阮炽被杀了,而且近乎于羞辱的方式,死在了官长门。

黎思诚很想发飙,但是眼下还不是时间,他羽翼尚未丰满。

而且最怪的是,什么时候黎宜民居然和柳溥搞到一起去了?

所以黎思诚只能选择暂时蛰伏,说阮炽该死,暂不发作。

黎宜民慢慢坐下,看着众多臣工,沉默了片刻说道:“谁还有异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