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七百四十九章 土地是什么?土地就是根儿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玉并没有明说那一步是什么,但是于谦却知之甚详。

其实很简单,黎思诚离王天下的那一步,叫做纲领。

倡导人人平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朴素公平主义的杀人者死,伤者者偿创;

高举天命正统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控诉皇帝无德的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强调均富扶弱的添补均平、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反对尊贵卑贱消除贫富差距的等贵贱、均贫富;

立誓驱除鞑虏、复我旧邦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宣扬斩杀奸佞、荡清寰宇的奉天靖难清君侧;

同样有纲领的,还有致力于让大明再次伟大的当今陛下。

任何集体活动都应该有一个纲领,否则就是一盘散沙,纲领是总目标。

为上者要确切的告诉拥戴自己的人,到底要做什么,只有知道要做什么的总目标后,才能去思考如何去做,怎么去做。

黎思诚的亲军都尉府固然有许多的弊端,那是他的手脚,是他的基层组织,可是黎思诚似乎没有告诉他的拥趸,他到底又怎么样的目标。

正如于谦所言,这一步难如登天。

因为纲领的目标,体现的是解决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办法。

安南的问题,是黎思诚或者黎宜民能够解决的吗?

安南的问题,只能依靠大明。

朱祁玉在泉州府驻跸数日,见识到了泉州府的繁华。

中原王朝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正是泉州,南宋的强大军事压力逼迫南宋的朝廷要想办法开源节流,而开海,就成了南宋开源的强大手段。

在南宋国策的支持下,泉州在宋末元初,就成为了天下第一大港口,在泰西人、波斯人、回回人、东南亚人口中,泉州城又被叫做“光明之城”。

每到夜里,泉州城的大街小巷,就会被油灯点亮,灯火通明的泉州,自然是夜里的明珠,自然也是光明之城。

一个名叫雅各·德安科纳的意大利商人就曾经泛舟来到了泉州,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了一本书,泉州名字也叫光明之城,是太阳神的庇佑之地。

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喧嚣十洲人,就是泉州当年的盛景。

至正十年,由波斯人带领的波斯军团,悍然在泉州发动了亦思巴奚战乱,这场叛乱持续了将近十年之久,将这个繁华的世界最大港口,毁的干干净净。

朱祁玉和冉思娘漫步在满是刺桐的泉州城内,看着生机勃勃的泉州城。

泉州城的港口也有一个观澜阁,名字叫海运楼,在海运楼下是云麓仙居,泉州遮奢豪户当初都住在这云麓仙居,引种植了了各种蕃花,一年四季绽放,美如仙境,比如素馨花就是那时引进的。

邓茂七占领泉州之后,将云麓仙居一把大火烧的干净,现如今,这豪奢住所,就成了港口。

邓茂七的民乱,为福建出清了旧账,只是过程太过惨烈。

朱祁玉站在阁楼之上,可看到伸入海中三十余丈的栈桥,海风阵阵,带着阵阵的海腥味儿,碧波蓝天,让人心旷神怡。

朱祁玉拉着冉思娘说道:“一百年前,泉州港每个月就有一万五千艘船舶往来,那时候,泉州也是南宋二十三个百万之城之中的一个。”

一万五千艘船是何等的盛景?

朱祁玉在松江府已经见到过了,桅杆如同密林直冲云霄,帆布遮洋蔽海,船舶之间需要横梁防止擦碰。

朱祁玉的手伸向了西北方向说道:“那边叫蕃学院,那时候泉州城内,用近百种语言,贸易之时,就是鸡同鸭讲,为了让大家能够沟通,泉州特意开始了蕃学院。”

打开麦克风交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可以增加沟通效率。

那会儿蕃学院的学子毕业之后,就可以在泉州就地开设中介行当,若是遇到了完全不懂汉语的外番蛮夷,这些个中介行当们也会狠狠的敲他们一笔。

“啊,原来当初夫君开设通事堂,也是有先例的。”冉思娘自然想起了已经转为了海事堂的通事堂,怪不得当初陛下让马欢开设通事堂的时候,无一人反对。

原来通事堂在闽地早有先例,学外语,在南宋初年就有,而且是成规模成体系的学习,大明下西洋的通事也是从闽南寻找。

朱祁玉看向了另一边,那边是大隘门,面色沉重的说道:“至正五年的时候,元顺帝遣官奉使宣抚泉州,来到泉州提举泉州市舶司的叫王士宏。”

“王士宏一到泉州,就发现,前一任早就把税赋收到了四十年后,也就是洪武十八年。”

“为了发财,王士宏就想到了个生财有道的办法。”

冉思娘满是好奇的问道:“什么办法?”

“卖地。”朱祁玉吐了口浊气说道。

南宋能卖官田,我大元就不能卖地了吗?我大元不仅卖地,而且还要卖给外番商贾!

朱祁玉接着说道:“那时候的外番商贾入我中原,可没有李宾言给他们修万国城,那时候外番都是住在城内,和中原百姓混居。”

“可是这泉州城兴建之初,是奔着二十万人修的,这泉州城住了上百万人,早就拥挤不堪。”

“王士宏就寻思着让外番商贾出城居住,解决城中拥挤的同时,还能赚一笔卖地的钱。”

“那时候波斯人不怕死,第一个出城置地建房,这刚建好,就被城外的豪强义兵给洗劫一空。”

元朝的在南方的统治实在是不得人心,福建各地宗族豪强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义兵,这些义兵抢的波斯人不敢再出城。

“后来呢?”冉思娘靠在朱祁玉的怀里,摸着自己的小腹,看着面前一望无际的大海,愣愣的问道。

其实冉思娘并不关心王士宏如何生财有道,她只是享受这片刻的温存。

朱祁玉笑着说道:“王士宏自然要剿匪,经过了半年多的剿匪,泉州城外终于安全下来,波斯人、回回人甚至连昆仑奴都在城外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

“这些落脚点被当时人称之为蕃坊、蕃人巷,比较有名的就有东鲁巷、灶仔巷等。”

“土地是什么?土地就是根儿啊,一旦外番在我大明有了土地,那就算是扎下了根儿。”

“王士宏自己卖地赚的盆满钵满,他手下的狗腿子也不遑多让,从王士宏这里买了地,去城外建房子,租给这些蕃人,王士宏吃肉,王士宏的狗腿子喝汤,数年后,王士宏也自食恶果。”

“在城外有了自己的土地的外番们,在波斯人赛甫丁和阿米里丁的带领下,开始造反了。”

“为期十年的亦思巴奚战乱,终究是毁掉了数百年聚气的天下第一大港泉州城。”

李宾言在营建松江府的时候,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他直接在松江府营建了一个万国城出来,这万国城与其说是外番商贾居住之地,还不如说是监牢。

万国城铁律,决不允许外番未经允许踏出万国城;一旦携带武器入城,格杀勿论;严禁任何外番蛮夷在大明购置土地等等。

万国城乃是松江府的产业,松江府和顺天府、应天府一样,都是府尹而不是知府。

所以松江府户科清吏司掌管的土地交易,要户部侍郎和户部尚书签字,同时受到户科给事中的监察。

这么复杂的土地审批流程,就是为了杜绝类似亦思巴奚战乱再次发生。

冉思娘并没有听懂其中的政治考量,但是她却不觉得无聊,只是满心满念都是面前的英气蓬勃的夫君。

这么久了,陛下依旧英气勃发,依旧对大明满怀热忱,依旧在践行着当年的初心,不知疲惫,只是身上又多了许多岁月的沉淀,让陛下显得更加沉稳。

小黄门匆匆跑上了楼,在兴安耳边耳语了几声,兴安其实不愿意打扰陛下望海的这一幕,但还是俯首说道:“陛下,棋盘园出了点事儿,陈镒、滕昭、左布政邹来学等人已经赶过去了。”

“于少保也打算去看看。”

朱祁玉眼前一亮说道:“走,瞧热闹去!”

“思娘你先回别苑去,朕怕人多事杂,这再动了胎气。”

冉思娘站直了身子,夫君的乐趣不多,这看热闹怕是为数不多的一项,她满是笑容的说道:“夫君且去便是。”

朱祁玉向着棋盘园而去,这棋盘园就在这云麓仙居不远处,大隘门之外,属于寿庚巷。

福建的地名虽然是巷,其实是一条街。

寿庚巷是地名,棋盘园是俗称,这条街上,全是木工。

来自鸡笼岛的所有木料,都会在这寿庚巷里进行一次粗加工后,才会送到福建造船厂或者松江府造船厂选用。

伐木累,处理木材更累,这里的木匠是个统称,圆木到木板的工序复杂,仅仅是蒸干就需要数千人之多。

朱祁玉来到了棋盘园这地方,才意识到自己看了个大热闹。

寿庚巷这条街上,一个人影都没有,所有的工坊都关门歇业了,街上空无一人,一片萧索,与泉州别处的摩肩擦踵,完全不同。

朱祁玉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往后退了几步,眉头紧皱,难不成是冲着他来的?

卢忠立刻紧张了起来,难不成有人用陛下爱看热闹的这个习惯,故意制造事端,然后对陛下偷袭?

刺王杀驾这热闹还不算大热闹吗!

很快,朱祁玉和卢忠就发现自己想多了。

其实是他们来的有点晚了,热闹已经从棋盘园,转移到了二十三间巷。

这二十三间巷,是个类似于本司胡同、东四胡同的娼妓街,这条街上以前住的都是娼妓。

宋元时代,弈棋风盛,为娱宾客,风尘女子们就在二十三间巷,弄了一个棋盘园。

以三十二名美女穿上红绸、黑缎扮作棋子,棋手分别手挚黑、红棋子的名牌,各就各位,听候弈棋者号令进退,棋盘园这个地名也因此而来。

当时在棋盘园扑买筹牌的不计其数,对棋局下注,热闹无比,赢家喜不自禁,输家痛苦哀嚎,人间百态就在这个小巷子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弈棋者倘若是赢了,不仅有丰厚的赏钱,这三十二名美女,这个月便归了弈棋者。

如此厚赏之下,名弈国手自然纷至沓来,这棋盘园、三十二间巷的买卖愈加繁盛。

充当棋子的女子夜宿之处的这条街,修建的愈加豪奢,就成为了三十二间巷。

发生在寿庚巷的热闹已经转移到了三十二间巷。

朱祁玉的车驾到了三十二间巷,看到了早已赶到的陈镒、滕昭、邹来学等人。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陈镒等人赶忙见礼。

朱祁玉眉头紧皱的看着同样空空如也的三十二间巷问道:“免礼,说说怎么回事?”

三十二间巷这种地方,白天的时候一般是歇业的,现在却热闹无比,全是人。

街上人头攒动,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都是群情激奋,互相骂的面红耳赤。

得亏是卫军们镇住了场子,否则这还不得立刻火并?

滕昭擦了擦额头的汗俯首说道:“这鸡笼岛的木料来料越来越多,活儿越来越重,木匠们一合计,想让东家们加点钱。”

“棋盘园的东家们不肯支付更多的劳动报酬,工匠们闹了起来,直接撂了挑子不干了,这木料在港口便堆积如山。”

“这东家们就急了眼,请泉州府的衙役去逼木匠们上工,泉州府衙没答应,把这件事交给了劳保局,劳保局跟棋盘园的木匠大把头商量是不是先上工。”

“大把头和木匠们不答应,东家们纠集了几百人去强迫木匠们上工。”

“然后就打起来了。”

朱祁玉听闻之后面色严肃的说道:“谁赢了?”

滕昭赶忙说道:“木匠赢了。”

“这棋盘园木匠就有万余人,几百人过去跟捅了马蜂窝一样,这不木匠从棋盘园追打到了这三十二间巷来,卫军到了才算是拦住了。”

闽地自古就武德充沛,谈不拢打一架就是。

“死人了没?”朱祁玉脸色变得轻松了许多,听到木匠赢了,而不是坊主和狗腿子们赢了,他自然很是轻松。

滕昭赶忙摇头说道:“没,杀人得偿命,这是陛下当初让宁阳侯在福建立的规矩,没人敢破。”

杀人偿命,是当初朱祁玉让陈懋在民乱之后建立的第一条规矩,是闽地乱局抽丝剥茧的那个线头。

朱祁玉笑着说道:“看,咱们的工匠们,下手还是很有分寸滴,都是些卖力气养家湖口的老实人,不把他们逼急了,他们能放下吃饭的家伙?”

“不给钱,给不够钱,撂挑子不干,不是很合理的事儿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