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诚的顺天府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玉,四海一统之大君、万国之主、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何其尊贵?

辗转万里,舟车劳顿,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这万家灯火能够安静的点亮,大明百姓得片刻的安宁吗?

朱祁玉很喜欢这样的安宁,这样的安宁,弥足珍贵。

站在城墙上,朱祁玉一直在反思,这次的南巡,到底有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也算是朱祁玉一直以来的习惯。

每天结束政务的时候,都会做政务总结纪要,阶段性的国朝大事结束后,也会做出总结和反思。

他这次南巡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大明对南衙的统治,确保不太忠诚的南衙,更加忠诚,增加大明帝国的稳定性,次要目标是解决大明冬序泥潭,恢复大明的经济活力。

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均已达成,通惠河两岸繁华的漕船,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便是到了晚上,通惠河上依旧是一片的繁忙。

还有意外之喜,部分解决了安南问题,为大明云贵川黔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必要条件。

朱祁玉此次南巡达成了目标,并且超额完成。

两年不见,从朝阳门至通州已经遍地民舍,在顺天府衙门的规划之中,这些民舍并不杂乱,而是以街道形成了一片片的住宅,井然有序。

大型城市的规划,并不能盲目,任由其蛮荒生长,需要考虑消防、治安、道路、供水、市集、教育等等。

从朝阳门到通州,是京师的城郭草市,按照两宋的坊郭十等户划分,这里住的是最下等的二等,可即便是城郭草市,那也是京师的城郭草市,顺天府衙门的规划,看起来颇为赏心悦目。

一日之计在于晨。

路边的摊棚里,宝塔似的笼屉一层层堆叠在朦朦胧胧的蒸汽上,碰撞出的水雾飘散开来,破旧布篷上滴下昨夜残留的雨水,树荫下的几个阿婆话这家长,说那家短,絮絮叨叨。

空气中弥漫着早食的香气,吸引着来往的路人驻足,饮一杯热茶,咬上一口满是汤汁的汤包与蒸饺,脸上尽是写着饱腹后的满足。

烟火气息便在此刻聚拢,久久不散。

烟火气,便是人间。

在一声声锣鼓声和回避的高呼声中,一队队的缇骑奔在御道之上,早市上的百姓们都清楚,缇骑们在清街。

缇骑一丝不苟的执行着清街的标准,甚至一个屋舍要查看三遍互相确认安全。

其实缇骑们完全没必要这么做,昨日陛下回京的消息传来之后,御道两旁的百姓们早就自发的清街了,哪里还用缇骑如此掘地三尺?

忠诚的顺天府和不太忠诚的应天府,终究是不同的。

陛下到杭州府,有仁和夏氏伙同兴海帮掏出了强弩火铳甲胃,准备刺王杀驾热烈欢迎;在松江府也有南衙僭朝造反余孽表演了一出送上门来,给海宁号和庐江号的下水助兴。

顺天府的百姓对拯救了京师没有被瓦剌铁蹄踏破的陛下,极为忠诚。

吃过早食的百姓们自发的聚集在了御街的两旁,在百姓们看来陛下显然是个仁慈的君主,回京的时间调在早食之后,看完陛下回京的仪仗,还不耽误上工。

眼下大明百姓们最关心的就是为陛下牵马坠蹬的会是哪位先导将军。

以往,只要武清侯在京,这个活儿就是武清侯的,无人可以替代,但京中多有传闻,武清侯石亨这次没有扈从陛下南下,也没有参与郡县安南的战事,怕已是圣卷不在。

在悠扬的号角声和震天的鼓声之中,白象为首的先导车出现在了陛下车驾的最前方,所有人定睛一看,仍然是京师总兵官、武清侯石亨,扛着仪刀,耀武扬威。

先导车一共有四架,而后是大明的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仪和新晋的定远伯石彪为陛下先导。

石亨穿着明光甲,扛着仪刀,坐在白象之上,颇为威严。

京师一直有传闻武清侯圣卷不在,起初石亨也没有当回事,他就是武清侯,圣卷在不在,他能不知道?!

可是随着陛下回京的时间越来越近,石亨的内心也开始忐忑起来,他在大宁卫剿匪的时候,陛下南巡,算算日子将近三年未见陛下。

虽然他笃定圣卷犹在,可是京师的流言弄的他都有些不安,过去的那种笃定变成了怀疑。

陛下至通州后,召集他石亨前往通州面圣,询问了北平行都司的剿匪事,并且安排了他继续做先导。

石亨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只要他还是那个疲兵再战的石亨,陛下就仍然是那个让他长驱万里如虎的陛下。

大明先导车的白象,都是石亨在养,这先导将军,非他莫属。

朱祁玉的车驾从通州府行至朝阳门前,九六三,十八批通体雪白的白马拉动着大驾玉辂稳稳的停在了朝阳门前。

“臣等恭迎陛下回京,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襄王朱瞻墡率先出列,三拜五叩,眼含热泪的大声喊着,他带领大明文武,前来迎接陛下圣驾,顺便把监国印绶,立刻马上交给陛下。

监国印绶实在是太烫手了!襄王真的有点撑不住了,告密制能稳住一时,不能一直稳定下去。

“臣等恭迎陛下回京,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文武,但凡是能喘口气的都在朝阳门外恭候,连老迈的胡濙,都行了大礼,古来稀的年龄,胡濙本不需要跪。

朱祁玉其实不喜欢这种繁文缛节,但是每次他说要取消依仗,胡濙都拿出一副跟皇帝拼命的架势谏言,维护礼法是他这个礼部尚书的天职。

这已经精简精简再精简之后的仪仗,可依旧是人山人海,旌旗招展,声势浩大。

皇帝的排场,再小,那也是盛典。

朱祁玉手向前伸出抬起,笑着说道:“平身。”

朱瞻墡先站起来,来到车驾前,罗炳忠端着一个铜盘将监国印绶交给了兴安,兴安点检之后,转手交给了印绶监太监,印绶监太监会将印绶妥善保管。

至此,大明皇帝回京,收回了襄王的监国权力,离线两年三个月的大明皇帝重新上线亲政。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又是一阵山呼海喝的喊声传来。

朱祁玉从兴安的手中,拿出一块奇功牌,挂在了朱瞻墡的身上,满是感慨的说道:“皇叔辛苦。”

“不辛苦,不辛苦!”朱瞻墡看着身上金光闪闪的奇功牌,连连说道,有了奇功牌,一切都不辛苦。

奇功牌是免死铁券吗?

不是。

陛下从来没说过奇功牌可以免死,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拿到了奇功牌,就代表着在陛下心中有了一席之地,只要不是谋大逆,性命无忧。

朱瞻墡已经有了两块奇功牌,但是拿到第三块的时候,依旧笑的合不拢嘴,谁会嫌牌子多?

朱祁玉给朱瞻墡授勋之后,才重新上车,车驾向着泰安宫驶去,沿途的百姓无不欢庆。

泰安宫,汪皇后带领一众嫔妃、皇嗣在宫门内,等待着陛下从大驾玉辂下车。

“臣妾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汪皇后、唐贵妃、李贤妃等,带着皇子们见礼。

朱祁玉将汪皇后扶了起来笑着说道:“皇后辛苦。”

“朕在南巡的路上做了点小玩意儿。”朱祁玉拿出了一枚琥珀,里面是朱祁玉和汪皇后的头发,上面还契书。

汪皇后拿过了那精巧的挂饰,看了看,颇为惊讶的说道:“夫君亲手做的?”

“嗯。”朱祁玉点头,冉思娘有此物,朱祁玉自然也不会忘记给后宫嫔妃们人手做一个,做一个是做,做八个也是做。

朱祁玉回京之后,并没有立刻召开朝会,而是休息了一日,这时候的车马劳顿,走这么远一趟,不辛苦是假的。

俗话说得好,小别胜新婚,朱祁玉次日起床之时,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骑马入皇宫至奉天殿朝会,而是坐的车驾。

奉天殿内宦官们终于把两年多没用的宝座抬上了月台,而监国位的四方凳被撤下,兴安看陛下落座后,甩动了下拂尘,大声的喊道:“上朝。”

锦衣卫手中的净鞭三声响,大明朝臣开始有序进入奉天殿内。

大明皇帝回京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正式开始。

“兴安宣旨。”朱祁玉让兴安将早就拟好的圣旨颁布,今天的圣旨很多很长。

第一条自然是对大明臣工在皇帝离京之后,兢兢业业的工作做出肯定,圣旨中不吝溢美之词,连皇帝很不待见的都察院,都得到了陛下的赞赏。

离京两年有余,大明的政务没出什么乱子,没闹出什么撕破脸的狗斗来,甚至没有太大的政斗风波,朱祁玉非常满意朝臣们的恭顺之心。

如果是两宋皇帝出巡,朝中狗斗不知道会变成何等模样。

第二条圣旨则是赏赐,京官四品以上,每人绢帛丝金花银等若干,而京官四品以下则为银币奖励,就连书吏也有十枚银币的赏赐,朱祁玉的赏赐一如既往的丰厚,丰厚到一些朝臣恨不得陛下立刻再次南巡。

这也是朱祁玉当皇帝的一贯作风,他从来不是嘴上夸夸,而是真金白银的恩赏,干得好就是要赏,干得不好,就要要罚,赏罚分明,朝臣们也是又爱又恨。

朝堂上一片喜气洋洋。

第三条圣旨,则是释放在宗人府禁足的郑王朱瞻埈回王府,训斥了一番襄王殿下在京师搞的降袭制,破坏亲亲之谊,弄的人心惶惶。

而后在圣旨中,陛下提高了一些宗室的待遇,也是聊胜于无。

不过陛下在圣旨中,提到了一种海外恩封的方式,如果出去闯一闯,闯出一片天地来,闯出名堂来,只要在度牒上,也可以封爵。

朝臣宗亲们其实心里门清儿的很,陛下回京之后,在朝阳门外,就授给了襄王奇功牌,此番训斥襄王,到底有几分真心实意?话语之委婉,措辞之谨慎,陛下就差大喊皇叔干的好了。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戏,叔侄二人唱的戏,谁看不出来?

不过宗亲们也勉强接受了降袭制,毕竟陛下回京后,打开了另外一条路,海外封爵的可能性,而且在圣旨中,陛下明确,大明海外封爵一体世袭,不行降爵制。

第三条圣旨,则是关于大明世袭武勋庶子安置问题,大明朝世袭武勋嫡子承爵,庶子自谋生路,但是从圣旨颁布之日起,陛下的意思是出海去,但凡在海外闯出什么名堂来,核实无误,皆可恩封。

这是对世袭制官僚的一种优化,鼓励大明世袭武勋带着自己的狗腿子们出海,在海外自然可以无法无天。

第四条圣旨,则是废除了让朝臣们胆战心惊的告密制,恢复了原先的公车箱。

胡濙这个礼部尚书,六朝元老的法子,真的把朝臣们折腾的够呛,别说攻击襄王了,自保都是捉襟见肘,弹劾胡濙,陛下还亲自发邸报,批判诡辩二十四法。

胡濙本身就是大明朝堂的常青树,满腹经纶,正辩舌战群儒不在话下,对朝政理解之深刻无能能及,再加上陛下拉偏架,所有人都只能静静的等待老迈的胡尚书离世了。

第五条圣旨,则是对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补充说明,这是大明税务改革重要一步,人头税的标准核定在了景泰九年,公布了各布政司的人头四差银。

在圣旨中,陛下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无论是阳奉阴违还是倍之,都等同谋逆大罪,首犯送解刳院。

大明的势要豪右们,大抵已经摸清楚了陛下的路数,陛下严厉禁止的,是没有任何的政治余地和商量的,是绝对不能碰的。

擅动,真的会被送进解刳院,真的会被抄家,真的会被流放,而且是鸡笼、永宁寺、占城、吕宋等地。

第六道圣旨,则是宣布大明再次郡县安南,安南改名交趾复设十五府,任命了一系列的官员,这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儿,朱祁玉的宣布,是补一道手续,同时也算是给安南事儿做一个官方的收尾,不是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兴安念完了圣旨,一甩拂尘,大声的喊道。

都察院总宪左都御史,只手遮天贺章出列俯首说道:“臣有本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