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八百八十七章 此业一定,世世常安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明知道其昏聩无比,还因为正统二字而去拥护,是唐兴比较奇怪刘永诚的地方,这很是矛盾,关于稽戾王如何的昏聩,刘永诚比唐兴更清楚,比如这王振如何哄弄稽戾王的伎俩,看似儿戏,可是这时日一久,稽戾王自然对王振百般信任了。

可是刘永诚仍然对正统二字念念不忘。

在刘永诚看来,奇怪的是唐兴。

千年以来君君臣臣,臣不言君过,就如同子不言父过一样,皇帝昏聩了臣子用命去劝谏,规劝皇帝再走正途才是臣子本分,像于谦那样废立皇帝,着实是有些僭越。

无论是比干因谏商纣王而被剖腹挖心,还是汲暗死谏汉武帝,亦或者是刘备入川,刘章手下主簿黄权死谏都是千古美谈,才是君君臣臣的礼教制度。

而这一传统理念正在被皇帝亲手打破。

奇怪的是唐兴才对,而且朝堂上、士林中,乃至民间,奇怪的人正在逐渐变多。

汉元帝时期,朝堂的官员深受汉室皇帝喜欢的法家,逐渐被儒家所淘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甚嚣尘上,儒家的学问逐渐从一门学说变为了儒教,而俗儒误国四个字,一语成谶,儒家虽然在后来略有革新,但是仍不可避免的在走向僵化。

儒家的兴盛是汉元帝一个皇帝的爱好所导致吗?

其实不然,而是利益既得者的对儒家的大力支持,让儒家的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了国教,若是将儒家比作河流,那么支持儒家的肉食者们,让这儒家的水势变得势不可挡,汉元帝又无力梳理,才变成了如此局面。

为何肉食者们要支持儒家,因为儒家的学说如果得到了践行,就能够保证这些肉食者的利益。

儒学是一门学问、儒家是一个肉食者的阶级、儒教是一种类宗教的信仰,无论是儒学、儒家还是儒教,他们向往的大同世界,正是肉食者们所向往的世界,那便是仁而有序。

汉文帝时期的贾谊的治安策里则将这个肉食者所向往的大同世界,描写的非常清晰。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

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是不疑惑!此业一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

君君臣臣,君主像君主,臣子像臣子,上下各有等级,父子六亲各有地位,这制度一旦确立下来,世世代代长享太平,后代君主有了可以遵循的治国法度。

在贾谊的治安策里,表达的核心理念就是各司其职,皇帝的儿子是皇帝,三公九卿的儿子是三公九卿,将军的儿子是将军,宰相的儿子是宰相,遮奢豪户的儿子还是遮奢豪户,草芥一样的百姓黔首,永远是草芥,任由人欺凌压榨。

这便是儒家的核心理念,这便是儒家的大同世界,一个完全阶级固化的世界,肉食者们永远做肉食者,肉食者怎么可能不支持呢?

儒家的这个大同世界,得到了部分实现,比如弘农杨氏的先祖抢了项羽一条腿,杨喜因此被封为了赤泉侯,弘农杨氏显赫千余年而不倒。

儒家的这个大同世界,部分未能实现,比如这万世不移,就未能实现,世家大族,终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敲碎了脑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完全阶级固化的美好愿景和最终总目标,总是在一次次被草芥一样的百姓,给捅破了天,把这世界砸的稀巴烂。

所以朝廷可以如同走马观灯一样,城头王旗变幻,但是儒家却如同泰山一样,屹立不倒于世,衍圣公一脉,无论是谁来到这片土地,都得把这个牌坊给供起来。

带着金钱鼠尾辫的孔夫子着实是可笑,孔夫子见了要杀人的画像,不照样挂了三百年?

有时候,刘永诚很想问问陛下,陛下可以把章丘孔庙给砸了,但是能把人心里的孔庙给砸了吗?到了陛下百年之后,这孔庙还得被立起来,这么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朱祁玉知道刘永诚的想法,只会笑着回答:无所谓,作为人,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他能管的只有自己这一世,管不得身后的是是非非,神武如高皇帝朱元章、文皇帝朱棣,仍然免不得人亡政息,他何必那般强求求不得之事?老百姓在他的治下,能有片刻喘息,便是善莫大焉。

朱祁玉不是儒生,他从来不求万世不移之法,在他朴素的价值观里,这世间也没有万世不移之法。

“夜深了,明日再次扬帆起航。”刘永诚站起身来,结束了这次的夜话,刘永诚和唐兴聊了这么久,不过喝了一杯澹茶而已,明日还要操舟继续南下西洋,自然不能喝太多的茶。

唐兴看着刘永诚,这个人其实是大明朝堂很多正统拥趸,或者说儒学士的缩影。

不肯出仕,皇帝对这些人的要求并不高,老老实实的待着,皇帝才没工夫搭理他们,若是还能搁置争议,共同为大明的发展添砖加瓦,那皇帝自然不会不许他们为大明效力。

在景泰元年,朱祁玉废稽戾王太上皇帝号,废朱见深太子位后,朝中有许多的士大夫上书致仕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态度,朱祁玉全都准了,没留一个,彼时少保于谦、吏部尚书王直也没让朝廷停摆,而是迅速的增补了官员,景泰年间的大明朝,那是一个坑三个萝卜,三条腿的蛤蟆的确罕见,两条腿的读书人,遍地都是。

十多年了,当年致仕官员,肯出仕的不过三五人,而这刘永诚便算是这三五人之一,刘永诚这样放下心中执念,完全是少数中的少数。

“和刘永诚聊了很久,这老顽固人如其名,倒是诚恳,居然叫稽戾王为正统君,我让他改,他还不肯,冥顽不灵。”唐兴笑着对今参局说着今日和刘永诚的夜话。

今参局的表情则是颇为古怪,她看了看天色,又仔细打量了下唐兴,又打量了下自己,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瞬间满脸通红,她低声说道:“夫君要是喜欢走另外一道,妾也不是不可以,但容妾准备一二,弄些鱼油来。要不不利落。”

唐兴一脸懵的看着今参局,非常不解的问道:“你再说什么?什么另一道,什么鱼油,都是什么跟什么?你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夫君和一个宦官聊到子时,妾还以为爷走水道走腻歪了。”今参局低声说道。

“我们在聊国事!国事!你要是没事,可以咬个火折子,别胡思乱想,我就说了一句,你这都唱了一出大戏来!”唐兴哭笑不得的靠在椅背上,看着今参局笑也笑不出,苦也哭不出。

唐兴把和刘永诚闲聊的内容简单的说了一下,他想着是解释清楚,今参局的手已经有些不老实了。

翻云覆雨等闲间,今参局才懒洋洋的低声说道:“刘大珰今天把这番话说给爷听,是希望爷把这番话告诉陛下,爷待如何?”

“刘永诚身边的几个小黄门,都是兴安大珰的人,还用我说?陛下会全然知晓的。”唐兴则是略微有些无所谓的说道。

今参局继续说道:“爷还是上道奏疏的好,那些个宦官是宦官的路,爷是三皇子他外公,是皇亲国戚,是陛下耳目,爷觉得妾说的有没有道理?”

今参局在室町幕府那个烂泥坑里打滚,对政治比不视事的唐兴更加敏锐一些,不视事闲住还好,这任事之后,万事便要小心。

“有道理,我这便去写奏疏,如实记录便是。”唐兴琢磨了下,今参局说的有道理,他这个皇亲国戚,番都指挥,不就是要考察下刘永诚是否可用?宦官说是宦官们说,他是皇亲国戚,他说是他说,这消息来源不同,多方汇总,陛下才能看得清楚。

唐兴这大半夜又起了床,写了奏疏,再誊抄了一遍,才准备睡觉,看到今参局还在等他,明明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了,还在等,今参局自从孩子的名分有了着落后,就格外粘人,大有再给唐兴生一个的架势。

“你别整日里一口一个爷的叫,叫夫君便是。”唐兴翻身上了榻便开口说道。

“知道,爷。”今参局抱住了唐兴,脸上都是心满意足的笑容。

“爷你说这一趟,若是有人垂涎我的美色,要跟爷抢怎么办?”今参局有些癔症,都都囔囔的问道,妖妇妖妇,没有几分姿色,这两个字担不起。

唐兴拢了拢今参局的头发,笑着说道:“若是真到了连你都护不住的地步,那这天边之行,也成不了,届时我就带着你跳海,跳海里,就是我的地盘,一片舢板,我都能带着你活下去,龙王爷都得给我磕头。”

“好,我跟着你跳,一起喂鱼,让龙王爷给咱磕头。”今参局用力的抱紧了唐兴,说着胡话,昏昏沉沉的睡去。

六月中,在京师的朱祁玉收到了唐兴的奏疏,还有中路军、东路军的战报。

唐兴的奏疏和小黄门的禀报如出一辙,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一字不差,刘永诚的种种,都被详细记录。

若是刘永诚表现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别说朱祁玉不信了,刘永诚都不信,都是千年的狐狸,把皇帝当三岁孩子湖弄,那是大不敬的欺君之罪。

“兴安大珰,你倒是一点都在意这刘大珰抢了你这老祖宗的风头啊?”朱祁玉将唐兴的奏疏递给了兴安,让他去留档。

这可是宣扬国威的大事,兴安作为老祖宗,这风头被抢了去,老祖宗的脸面往哪里放?

“陛下折煞臣了,这天下只有陛下这一个老祖宗。”兴安赶忙说道,这都是私底下里的叫法,陛下是知道的,他在宫里是老祖宗,可是陛下这里,就是臣子,这一点兴安很有分寸。

兴安不担心刘永诚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刘永诚没什么分寸,没分寸是做不得陛下身边的近侍,刘永诚仗着自己有军功,便为所欲为,关键是陛下还纵容。

兴安无奈的说道:“至于南下西洋的差事,臣倒是想替陛下分忧,要不然能让刘永诚蹬鼻子上脸,还说什么为大明效力,奈何臣不知兵,这内宦里,除了李永昌之外,再无人知兵了。”

“臣之过,君辱臣死。”

“军事天赋这东西,强求不得,强求不得。”朱祁玉重复了一遍,他对有军事天赋的人,颇为艳羡,奈何这东西,他真的没有。

别说大明了,整个中原王朝绵延至今,有军事天赋的宦官又有几人?别说宦官了,一将功成万骨枯,震古烁今的名将,也就那么几人罢了,都在武庙里。

军事天赋这东西,是老天爷的青睐,不常有。

靖难打出来的宦官,有军事天赋的也就那么几个,郑和算一个、王景弘算一个,刘永诚算一个,李永昌只能勉强算一个。

两百多艘官船、两万余将士、近万余艘的商舶,如此庞大的水师在海上航行一年多的时间,不知兵的内臣去做提督内臣,是对将士们不负责。

在兴安看来,刘永诚摆出一副为大明效力,不为皇帝尽忠的架势,就该死,倒是受了委屈的陛下,似乎不甚在意。

“什么死不死的,朕并没有觉得羞辱,刘永诚虽为宦官,却为大明立汉马功劳,那徐有贞还蹬鼻子上脸呢,现在还不是威震九省的巡河总督?朕并没有觉得羞辱,为大明效力,不就是为朕效力吗?”朱祁玉满是笑意的对兴安说道。

他不觉得刘永诚的为大明效力,他这个皇帝有什么委屈,反倒是能让这头犟驴心甘情愿的出来干活,至少说明他这皇帝干的还不错,来自稽戾王忠实拥趸、坚定的朱祁玉反对者的肯定,足见他在这个位置上,并没有尸位素餐,勉强对的起大明宗庙了。

这为大明效力,和面北而跪一样,不过是找个台阶罢了。在朕即天下的封建时代,为大明效力和为皇帝尽忠,区分并没那么明显,刘永诚显然清楚这一点,才会对唐兴说出那句皇帝英明来。

“两军军报转送讲武堂,明日庙算,这次记得叫上户部尚书沉翼,他因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差事办得极为周全,已是奇功牌在身,以后都叫上。”朱祁玉当然记得自己给沉翼的承诺,还特意叮嘱了一番兴安。

“臣领旨。”兴安再领两封塘报,送讲武堂准备庙算。

“陛下,有件事,还请陛下拿个主意,礼部尚书姚夔和臣沟通说,想上奏请把陛下选秀女。”兴安面带难色的说道:“这都十年了,宫里就没再选过秀女,前几日太后和皇后千岁还问臣,是不是臣这个花鸟使没有尽心办差。”

兴安除了是老祖宗之外,还是花鸟使,这等事,礼部欲奏,自然要跟兴安沟通一二,这差事,也是兴安唯一一件没办利索的差事。

如果是兴安的审美太过于低级,那礼部的审美总不能低级,不入陛下法眼吧,说实话,就那大明湖畔的女子,堪称国色天香,陛下也就看了一眼。

“前线在打仗,朕在后面选秀女,这不是胡闹是什么?暂缓吧。”朱祁玉摇头说道。

兴安迷茫了,这差事到底该怎么办?陛下总能找到理由暂缓,这缓多久,再缓十年不成?

兴安又挣扎了一番说道:“陛下,要不让礼部先筹备着,等大军凯旋,也不至于慌了手脚。”

“暂缓就是暂缓,等打完仗再说。”朱祁玉看着手中的奏疏,心神压根不在选秀这件事。

大明礼部的审美很低级,不是后世清美的高级审美,礼部的老大人们是典型的儒学士,在他们看来,选秀女不过是给陛下生孩子,其他不论,长得好看就是第一要务,选秀的第一标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