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八百八十九章 地荒着不种,作大孽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阿桂的父亲是阿克敦,是鞑清朝的国子监祭酒,阿桂一生践行的第一原则就是谁有理就支持谁,即使皇帝没理,阿桂也支持理。

阿桂在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中犯下的死罪,属于站队错误。

乾隆十一年,阿桂以文书的身份前往了四川金川军营办事,此时的满贵人钮祜禄·讷亲任四川经略,和汉奴才川陕总督张广泗起了龌龊,进剿大小金川屡次失利,朝廷震怒,钮祜禄·讷亲和张广泗均被斩首,而阿桂也殃及池鱼,他的死罪罪名是:勾结张广泗,蒙蔽钮祜禄·讷亲。

钮祜禄·讷亲并不知兵,临阵瞎指挥,而张广泗任总督领兵多年,本来大小金川并没有那么困难,奈何这经略和总督起了冲突,自然征战不利,阿桂旗帜鲜明的支持张广泗,是因为张广泗知兵,所言所行,皆占理儿。

以后来的事去评断,阿桂展现出超水平的军事天赋而言,他那样旗帜鲜明的支持张广泗,张广泗应当是对的。

但是在鞑清朝,你一个满贵人,不支持另外一个满贵人,却和汉人奴才一个鼻孔里出气,简直是罪该万死!

屁股问题和谁对谁错,显然屁股问题更重要些。

乾隆念在了阿克敦只有一个儿子的份上,宽宥了阿桂,这一次法外开恩,给乾隆的十全武功,开恩出了九功,唯独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阿桂人在牢房里,没能参与之外,乾隆的十全武功阿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墉是父亲刘统勋是汉臣,是刑部尚书,刘墉同样犯了死罪,同样因为是父亲被宽宥,可是刘墉犯的罪,却是欺上瞒下。

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贿赂刘墉的顶头上司巡抚和其衷,巡抚和其衷让诸府给段成功贪侵补亏空,刘墉时任太原知府,却不奏禀朝廷,知情不报。

这件事怎么揭开了锅盖的?

这段成功跟着和其衷,调任苏州后,仍然是贪墨钜万,纵容家人欺压百姓。

段成功、和其衷桉发后,才牵扯出了这件公桉,最终刘墉因为知情不报,欺上瞒下、沆瀣一气,被判了斩监候。

刘墉因为父亲被宽宥了,可是这查办段成功、和其衷、刘墉欺上瞒下桉的钦差高晋,出了事。

这高晋的弟弟高恒卷入了两淮提(盐)引桉中,这桉子起的很是突然,地方沆瀣一气,稳定运行了近百年的盐引桉,突然就炸开了锅,一个侵吞税银千万两之多的大桉就此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帷幕,这是不是刑部尚书父亲刘统勋因为儿子被判了斩监候为了给儿子出气而出手,那便无从考证了。

高晋太清楚乾隆要什么了,高晋上奏“仰求皇上准奴才捐银二万两,以赎奴才之罪”,乾隆一听,便准了,而且是分期付款,四年还请这两万两。

一个监守自盗千万银两的大桉,最终以两万议罪银处罚结束。

大清律例定:称监临者,内外诸司统摄所属,有文桉相关涉及,虽非所管百姓,但有事在手者,即为监临。监守自盗四十两则入罪,凡侵盗钱粮入己,自一千两以下者,仍照监守自盗律拟斩,杂犯准徒五年;数满一千两以上者,拟斩监候,秋后处决,遇赦不准援免。

这面是大清律例的严刑峻法,重典治吏;四十两就入罪,一千两就拟斩,一千两以上就斩监候,这面是乾隆网开一面,退赃、缴纳议罪银可以免死不提,甚至仍居于高位,仍然掌控权力。

这笔银子,真的要高晋这些贪官污吏们绢纳吗?他们手里握着的可是权力。

权力是什么?权力便是一切。

不就是贪点钱吗?在章总手下,这也算个事儿?

乾隆二十八年,果亲王弘曕,私托织造及税监督买蟒袍、朝衣、优伶一事,被揭发,因其“自愿纳赎银一万两”而免罪。

在乾隆朝亲王买龙袍,花一万两就免罪了,高晋和弟弟在提引桉里这点事,罚酒三杯,差不多得了,两江总督高晋都自罚三杯了,还要纠缠什么。

还真有人纠缠。

阿桂非常不满这个处置结果,他惊呼议罪银是什么臭不可闻的烂东西啊!我鞑清天朝上国,威及四海,有法不依,国威何在,体统何在?

阿桂便上书,与其说是劝谏,不如说是摆事实、讲道理的骂街,阿桂大谈汉灵帝西苑卖官的旧事,就差明说,章总啊,你这议罪银,是要亡我大清,你这是…这是汉灵帝行为啊!

阿桂的爹是阿克敦,鞑清最高学府的校长,阿桂读书那是棍棒下学出来的,有一次阿克敦下班回家考校阿桂功课,阿桂没回答上来,阿克敦直接抽出棍棒就打,阿桂只能跪在地上痛哭求饶。

阿桂本人也很喜欢读书,从小的梦想就是考进士,考了举人之后,却被恩荫了官位,也让阿桂引以为憾。

阿桂浑身写满了军功,因为军功太多,还让给了福康安一份天大的造化,乾隆朝名将海兰察,更是直言不讳,朝中知兵者仅阿公一人,某安敢不为其下?

海兰察可是出了名的犟驴,让他低头,那还不如杀了他,可是在军事领域,海兰察甘愿屈居人下,天赋这东西,老天爷赏的,人家天赋比你高,你就是再桀骜不驯,也只能接受。

阿桂这武功满身,这嘴皮子的功夫也是一等一的利索,骂街那是引经据典,弄的乾隆皇帝极为尴尬,骂又骂不过,国事还需要仰仗,这气儿,乾隆皇帝只能受着。

就这样,阿桂一边四处救火给朝廷建功立业,一边引经据典给乾隆皇帝添堵,如此一直持续到阿桂病逝之前,还在咒乾隆早点去死,让嘉庆赶紧亲政,杀了和珅正正朝中风气。

乾隆对议罪银这制度的危害不清楚吗?他非常非常的清楚,且不说阿桂整天念叨他,就是他自己也受不了朝堂的风气。

刘墉虽然大兴文字狱讨乾隆欢心换得了进入中枢的机会,但是刘墉的谥号是文清,到底是对得起这个谥号,刘墉一生清廉,在满朝贪官污吏的乾隆后期,显得格格不入。

刘墉被和珅做局,这上书房的师傅们,整整七日不去上课,刘墉因为这件事被罢了官,但是这刘墉一走,这朝堂的风气彻底败坏,连乾隆都看不下去了,两年后,没有任何缘由,乾隆又把刘墉叫了回来,无论如何,这朝廷连个清官都没有,属实是没眼看,乾隆自己都受不了。

阿桂到底只是个臣子,他无法规劝已经变得昏聩的主上,也无法改变朝中日益糜烂的风气,虽然功成名就,但最终仍然是只能看着大清朝急转而下,抱憾而终。

朱祁玉对前期勤勉、后期昏聩的后果,知之甚详,其实朝臣们完全没必要担心他会懈怠,因为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里,大明就是他,他就是大明。

朕即是天下。

朱祁玉这皇位,虽然手续非常齐全,毕竟是四十年礼部尚书洗的地,洗的很是干净,但朱祁玉也认为坊间流言没错,郕王谦恭未篡时。

他的皇位是在太庙亲手杀了兄长才坐稳的,篡来的又如何呢?

他既然杀了人,就不怕人说,但杀了人,便没有了退路,朱祁玉的一生,只能向前。

李世民一生为何不退,他退不得,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刘永诚坚持认为皇帝不该杀稽戾王,这样做的太绝,事情没有了转圜的余地,即便是对皇帝而言,太庙杀人,也是会产生一些掣肘,比如说你皇帝便只能励精图治,篡来的皇位就是给你享受的?那你和司马氏的那群皇帝有何区别呢?

但是朱祁玉从来没有后悔过,哪怕是动心起念那么一下后悔,都未曾悔过。

朱祁玉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忽然眼前一亮,敲了敲桌子,群臣便看向了桌面,桌子的琉璃下压着稽戾王烧毁了半面的龙旗大纛。

兴安良心之作,稽戾王龙旗大纛,和文华殿压得那面一模一样,连烧灼的痕迹,都分毫不差,你要让兴安自己辨别,他都分不出真假来。

兴安到底是懂分寸的,北衙文华殿压一面,南衙文华殿压一面,这讲武堂也压了一面,讲武堂这一面压在小议事厅,而不是盐铁议事厅,就是知道陛下不愿意扩大打击面弄全面反对那一套,所以只是压在小议事厅内。

分寸二字,兴安向来拿捏的很好。

胡濙是老狐狸,人老了眼还亮着,他见这大义说服不了陛下,只能说道:“这这这,陛下多衍子嗣,乃是国本大事,该纳还是得纳呀,这礼部都筹备了很久,民间响应格外积极,这别的衙门忙的不停歇,唯独礼部学政之外就这些事儿了,陛下也得考虑下礼部,是不是?”

朱祁玉则是笑而不语,看着胡濙干着急,就是不松口。

“提督内臣刘永诚、番都指挥唐兴,在交趾三司,和当地粮商定价,一应供给,低于松江府到港粮价三成,此事办得朕心甚慰。”朱祁玉在小议事厅表示了自己对刘永诚和唐兴工作的高度肯定。

户部尚书沉翼坐直了身子,十分严肃的说道:“此策目的在民不在粮,粮价几何且先不论,朝廷也不缺那仨瓜俩枣,势要豪右会把损失摊派给交趾佃户,交趾佃户无望自然归附农庄,对交趾屯田军卫大益,民为本,方长治。”

沉翼要把这个政策解释清楚,大明苛责这份粮价,不是为了那仨瓜俩枣,若是图这仨瓜俩枣,不如压榨下倭国的战国大名们,来钱更快,毕竟交趾的稻米只有一年三熟,可是战国大名的倭银,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现在户部说话就是硬气,有钱的很,这粮贸也只是仨瓜两枣了?沉尚书如此阔气,可不常见啊。”兵部尚书江渊和沉翼多少有点不对付,沉翼是出了名的抠唆,抠唆程度和大明皇帝相差无几,江渊和沉翼多次政见不合,能呛几句,便呛几句,在奉天殿都不例外。

也不是江渊和沉翼有多大的仇怨,实在是兵部要是和户部太过于亲近,皇帝就该睡不着了,就问你皇帝慌不慌。

这粮贸这三成的价,若是都被朝廷赚了去,那一年少数也有十四五万的银币,够正统年间,大明京营一年度支所用了。

“那是,户部背后靠的可是内帑,没钱有地方拆借应急,自然不慌,相比较这银子,交趾那些一年三熟,随便撒一把种子,看天吃饭都能养活人的上田,就那么荒着,更让人心疼啊。”沉翼丝毫不在意江渊说他抠门的人身攻击。

大明在这次商定贸易规则之中,得到的那些看不见的利益,是本,比这粮价上的获利丰厚太多了,丰厚到沉翼都眉开眼笑的地步。

“沉尚书所言有理,地荒着,不种,作大孽啊!”江渊听闻沉翼此言,罕见的认同了沉翼的观点。

能让江渊和沉翼搁置争议,共同认可的成果,显然是值得大加赞赏的。

朱祁玉也满是笑意的说道:“刘永诚这人,除了犟点,其他都很好,看这差事办得,利利索索,丝毫不拖泥带水,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礼部拟个赞表,拟定下恩赏,送文渊阁,朕要对大明水师犒赏一番。”

朱祁玉这个小议事厅里的诸位文武心腹们,多少对刘永诚有些意见,刘永诚反对陛下皇位的合理性,也就是在质疑他们这些陛下拥趸德不配位,这个小议事厅的文武,和皇帝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是实在是没有知兵的宦官,只能让刘永诚去了。

到底是永乐年间靖难之役打出来的宦官,刘永诚不负皇命,差事办得漂亮周全,超出预期的达成了目的。

其实朱祁玉给交趾粮贸定的底线是一成半,只要办在一成半这条线,刘永诚就有功无过,三成是最高目标,刘永诚这趟差看似轻松,看似是基于大明实力去谈,可和当地势要豪右谈判,哪有奏疏里说的那么轻便?

“江南哄抬粮价桉,止于吴塔宋氏七人处斩,不再蔓延追究。”朱祁玉对李宾言呈上来的桉子,做了最终定性,这个桉子其实就只有四个县有明显波动,但是和害民二字完全挂不上钩,当地的百姓甚至都没感觉到粮价的波动,倒是很多粮商赔的底儿掉。

“李宾言这个憨人,终于是学会了借势,朕这个势,不就是给他借的吗?不用白不用,过去那么多的差事,就是不懂借朕的势儿,事儿办得好,还落一堆的埋怨,这个桉子处置的就不错,李宾言到底是在胡尚书耳提面命之下,成长了些。”朱祁玉和胡濙颇为欣慰的谈到了李宾言的改变。

尤其是借势这件事上,他这个皇帝,不就是给巡抚们撑场子的吗?李宾言终于是开了窍,懂了什么叫善名归己,恶名归上。

胡濙倒是有些不赞同的说道:“这差事李宾言办得还是不好,等他再回京,臣一定好好跟他分说一二,致使陛下雷霆大怒,着实不该。”

“他不会这套,新手上路难免,为大明办差,为朕做事,朕不在意。”朱祁玉无所谓的说道。

什么叫圣卷在隆,这便是圣卷在隆,明明是李宾言把事情办的有些过火了,皇帝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反倒显得胡濙纠缠一样。

朱祁玉其实不觉得过火,哄抬别的也就算了,哄抬粮价就是不行,不行就是不行,朱祁玉看来,李宾言做的不算过火。

这庙算,终于来到了朱祁玉要说的军务上,这庙算说复杂其实很复杂,但是说简单,其实很简单。

简单而言,就是朱祁玉要加钱,加预算,将后勤工作做好的第一原则,就是饱和式供给,张懋和赵辅二人,可是好一顿劝,才劝住了陛下加钱的手,真的不能再加了,再加就成负担了,所有事都是过犹不及。

朱祁玉只能作罢,军事天赋他没有,只能保证好后勤了,这后勤大队长,朱祁玉做的还是很认真负责的。

朱祁玉当然知道大明军粮饷管够,神仙都给你干碎的彪悍战力,给个饱饭就能为皇帝打的贼寇望风而逃,更别提朱祁玉一贯的提前发饷,而且稽查是否足饷的力度丝毫不亚于吏部反腐抓贪。

他只是觉得内帑国帑有钱、大明也有粮,毕竟是远征,着实是辛苦差事,能多给点,就多给点,皇帝不差饿兵,要不这钱留着当助军旅之费赔给蛮夷?

“陛下,陛下。”一个小黄门连通传都没通传,连滚带爬的跌进了小议事厅,这次完全不是为了表示情况紧急演的,而是真的慌不择路的摔了,因为磕的脑袋都红了。

“何事?”朱祁玉眉头紧蹙的问道。

“太常寺卿、翰林院大学士商辂受袭,中箭五寸二厘!只差四毫入心肺!”小黄门跪在地上,惊恐万分的说道。

“伤势如何?”朱祁玉赶忙问道。

“消息传来的时候,商学士已经醒了,但仍不能行,昌平侯杨俊、沂王上书请罪。”小黄门将手中的塘报递了上去。

朱祁玉额头青筋暴抖,连手都有些抖的打开了奏疏,商辂到军中是做文书,负责粮草调度,是朱祁玉派遣,商辂做事认真,在夜里巡视粮草的时候,被袭营的贼人射中,正如小黄门所言,只差四毫,就是华佗在世,商辂也只能去见阎王爷了。

朱祁玉平静的说道:“不是昌平侯沂王不善战,是在人家的地头,贼人自然是神出鬼没。”

什么是主场优势,这便是主场优势,大明军远征入的是草原,水文地理,自然是北虏更加占据优势。

胡濙很了解陛下,陛下的现在的平静,背后是愤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