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九百零五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九百零五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朕泰安宫一年安保费就要花五十多万银,你当白花的?不必担心这个。”朱祁玉笑着宽慰了一句冉思娘,才笑着说道:“你慢慢收拾,咱先去京营了。”

朱祁玉其实不太喜欢庆祝的热闹场景,总觉得这些热闹和他无关,他只是觉得吵闹,而且他这个皇帝在场,就像KTV团建领导在场一样,对所有人都是折磨,所以类似于大宴赐席这类的活动,朱祁玉多数都是过了九爵之礼后,便会起身离开。

而这一次德胜门外北土城的庆祝活动,朱祁玉本身也没有多少兴致。

但是礼部这次是精心准备过的。

胡濙作为礼部尚书专门主持国朝祭祀庆典,他其实很早就琢磨出了陛下为何不愿意待在庆典上的原因,主要是就是太雅,陛下喜欢俗的。

可是大宴赐席、国祭、太庙祭本身就是周礼,轻易不得更张。

这么些年了,胡濙终于逮到了一个机会,准备给皇帝弄个俗的。

朱祁玉这操阅军马之后,稍微沐浴之后,就来到了北土城的五凤楼,准备过完了九爵之礼,就直接离开一如既往。

朱祁玉落座之后,却没有等到九爵之礼,反而是等到了一场让朱祁玉绝对不会忘记的烟花秀。

首先开场的就是地龙,一种绑着烟花的陀螺在太常寺的阵阵声乐之中,开始在土城外,带着尖啸声快速旋转了起来,数十个力士随着鼓点,将长鞭甩的啪啪作响,将陀螺抽打的越来越快,太常寺的声乐完全不像过去那种肃穆庄严,而是一种欢快的气氛。

而闻讯而来聚集在北土城外等着看烟花的京师百姓们,也不住的欢呼,有些小孩子坐在父亲的肩膀上,大呼小叫,这一下子,便有了庆祝的喜悦氛围。

“不错。”朱祁玉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过去的那些个礼仪繁琐不说,还带着一种暮气沉沉,仅仅以太常寺的声乐而言,庄严肃穆有余,可听起来还没军鼓听得振奋,这不是太常寺的罪责,而是这些礼仪本身就是如此庄严肃穆,暮气沉沉。

在陀螺烟花燃尽之时,夜幕再次将城下笼罩在了黑暗之中,而后便是一株株的白金色的烟花树,在土城外不断的升腾着,朱祁玉看着面前的场景,想到了一句诗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而在不断升腾的烟花树下,一个个黑影一闪而过,在烟花熄灭的一瞬间,挂在城头上的数百盏石灰喷灯亮起,明亮的光线,将城墙之下照的亮如白昼,而这些黑影,在灯光之下,肃然而立。

“牙旗兵?”朱祁玉看着这些人的打扮,讶异的说道。

“陛下圣明。”胡濙赶忙俯首说道:“的确是牙旗兵,在战场上扛过旗的军士,共三百六十人。”

朱祁玉每日操阅军马,自然认得台下的人是牙旗兵,一杆杆的大旗在牙旗手中,如臂指使,随着鼓声的变化不断的变幻着,大旗翻转腾挪如同一片旗海,这些大旗在这些牙旗兵的手里、脚上、头顶变动,引得无数人的阵阵惊呼。

朱祁玉丝毫不觉得百姓的惊呼有什么吵闹的地方,反而颇为喜欢这种俗不可耐的氛围,他就是个俗人,他看了片刻,终于看明白了这到底在演什么。

正统十四年十月中旬,大明皇帝德胜门外上阵夺旗,这就是台下的军士们演练的剧情,象征着朱祁玉的明黄色龙旗大纛在旗海中格外的显眼,冲进了敌方的狼头大纛之中,杀进杀出。

朱祁玉笑着对胡濙说道:“胡尚书,这军舞别开生面,可多少有些岁月史事了,朕可没有这等七进七出的本事,为了不添乱,冲阵的活儿都是卢忠干的,倒是后来压阵殿后这段,实在是朕当初骑术不佳,索性殿后了。”

朱祁玉一直说卢忠有军事天赋可不是胡言乱语,德胜门外冲阵朱祁玉这个皇帝带头冲锋是卢忠具体指挥,而压阵殿后也并不是故意为之,战场上极为杂乱,电光火石之间,朱祁玉顾不了那么多,在战场上,他只想赢,既然落后就要殿后,这便是抵背杀敌的战友。

“臣不苟同。”胡濙非常坚持的说道:“陛下亲履兵锋披挂上阵,冲阵敌中为真,这便不是臣胡编乱造,卢忠为陛下心腹,为陛下前驱,乃是臣子本分。”

“陛下这索性二字,实属不易中的不易,这是军舞,臣认为符合事实又无篡改,并无不妥,陛下让臣改,臣也不会改。”

胡濙是个谄臣,但同样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否则也不能纵横朝野五十年,在明公的位置上一待这么多年,涉及到了皇帝的事儿,民间自然可以胡编乱造,可是胡濙不能,陛下在阵中就是在阵中,陛下在阵中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军士,完成了战斗目标,这是事实。

胡濙都快九十了,今天朱祁玉就是说破天去,他也不改,反正他大限也快到了,人走了,陛下再改,胡濙也不能阻拦。

“那便如此吧。”朱祁玉笑了笑,最终不在这个事儿上纠缠,他继续问道:“这曲目康慨激昂,振奋人心,何人所作,叫什么?”

胡濙面色犹豫试探性的说道:“是宫里的李贤妃所作,名叫《郕王破阵乐》。”

朱祁玉一下子尬住了,郕王破阵乐,这几个字非常的合适,人物事件一目了然,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王破阵乐》那是李世民的专属BGM,朱祁玉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很有数,他若是到了战场上,就是个放阴枪的战场老六,他面色复杂的说道:“朕以为不妥。”

和李世民比军事,朱祁玉自然不会班门弄斧,可是比弄钱的本事,朱祁玉还是能较量下的。

“臣也以为不妥,臣以为叫《郕王入阵曲》较为恰当。”胡濙立刻说道,君主之间比来比去,很容易让人误会,而且颇有些关公战秦琼的荒谬,这也是崇古的儒学士为何越来越迂腐的原因,他们奉若圭音的经典,都两千年了。

改两个字,味道自然不同。

“善。”朱祁玉颇为认可的说道,改改名不撞车就行,和撞衫一样,谁弱谁尴尬不是?

郕王入阵曲,朱祁玉自知军事不能和李世民相提并论,那大明配叫这个名字吗?配舞这个大曲吗?

大明当然配!

李世民强是因为唐军强,唐军天下无敌,大明军就不是天下无敌了吗?大明军刚刚用彪炳史册的战绩,再次证明了,大明军强悍无比的战力。

朱祁玉的目光回到了台上,而这三百六十名牙旗兵,已经舞完了旗,象征着瓦剌人的狼头大纛已经尽数伏倒,唯有朱祁玉的龙旗大纛,在阵阵风中,猎猎作响。

而此时的音乐骤然一变,从康慨激昂,转为一种倾诉的低沉,而这站定的牙旗兵们,开始不断的锤击着手中的旗杆,应和着鼓点声乐之声,低沉的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

“与子偕行…”

最后这一个与子偕行重复了数次,直到声乐渐熄,这一句的声音越来越低,最终一片寂寥,北土城内外鸦雀无声,而石灰喷灯的光线逐渐柔和起来,照亮了一个个牙旗兵的坚毅的脸庞。

“与子偕行。”朱祁玉的手有些抖,从兴安手里拿起了水杯,喝了一口,才算是定了定神,他的眼眶有些热,他有些触景生情,当年上阵夺旗的理由非常的多,有为了稳定军心,有为了巩固王位,更有破釜沉舟的窘迫,当瓦剌人把稽戾王的龙旗大纛竖起来的时候,大明的新皇帝朱祁玉能怎么办?

干,硬碰硬,谁碰碎了谁,谁就是战场的赢家。

可无论理由如何,他做的事,有人记得,而且谨记于心。

与子偕行,便是景泰十一年来振武的真实写照,那个每日风雨不辍出现在京营大营的陛下,何尝不是在践行着这四个字?小张屠户一眼就认出了皇帝来,是结果,不是原因。

这让朱祁玉感触良深,抵背杀敌,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含义。

“好,很好。”朱祁玉想了半天,才中气十足的说道:“赏!”

朱祁玉的赏赐非常简单,作为俗人,他的赏赐就只有银币,朱祁玉也想不出赏赐其他的东西,赏别的因为是御赐之物,反而不好处置,赏银币,就不会有这个顾虑了,赏下去就是让受赏之人花的。

石灰喷灯的灯光慢慢熄灭,而后黑暗之中传来了一声巨响,一个明亮的烟花升空,而后越升越高,高到尾焰都看不明朗的时候,在空中勐地炸裂开来,如同一道天幕一样的烟花在高空之中炸裂,照亮了大地,而后慢慢消散,在消散之时,另外一个烟花拖着尾烟升空。

一共六十六响的十寸烟花弹在一声声的爆鸣声中升空,一场视觉盛宴在北土城上演,随之而来的是京师百姓的一阵接一阵的惊呼之声,而在番夷使者的台子上,这些使者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么重的火药要是炸到了他们的头上,烟花弹里不是烟花,而是塞满了铁蒺梨,会是什么结果。

朱祁玉看到了很有趣的一幕,大明的翰林们的表情是恐惧,没错,处于本能对巨大爆炸声和未知事物的恐惧,百姓们的眼神好奇,可是翰林们却害怕,这个画面,让朱祁玉会心一笑。

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果然,贵的东西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贵,这一万银六十六响,是真的漂亮,就是太贵了。”朱祁玉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

这么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引起了一个人共鸣,户部尚书沉翼一脸肉痛的下意识接了一句:“太贵了。”

“是吧,咱也觉得浪费,日后十八响就够了,六十六响,还是有些吵闹。”朱祁玉捉摸了下,对着沉翼说道。

沉翼眼前一亮,颇为认可的说道:“啊,对对对,陛下英明啊,陛下大驾玉辂是九、六、三,共计十八匹马拉动,这十寸礼弹,十八之数颇为恰当。”

胡濙终于是忍无可忍,这十寸弹从批预算的时候,户部就跟守财奴一样,眼下两个户部尚书这般对话,简直就是在说胡濙尚奢,铺张浪费,说礼部在浪费国帑。

胡濙忍无可忍,但还是忍了下来,毕竟面前这个抠抠索索砍预算的主儿是皇帝,胡濙低声说道:“陛下,不是这十寸弹一万银,是这场庆典一共花了一万银,这减到十八响,也减不了几个钱。”

“啊,这么大的场面,就花了一万银?”朱祁玉一脸犹疑的问道:“这一万银能办下来这么大的事儿?”

“倭银入明已有九年之久,但是我大明一银币仍兑景泰通宝七百七十文,这粮价物价,并无什么增长,陛下南巡不就是钱荒闹出来的冬序吗?这钱荒想根治,还是得钞法,钱法银币、景泰通宝再多,也只是缓一时。”沉翼适时的说起了户部念念不忘的议题,钞法。

铸钱在工部的宝源局,而户部的宝钞局负责印钞,这个权力被工部、内署宝源局牢牢把控,户部当然要争,而且从来没停下过争这个权,钱粮本就该是户部管理才是。

朱祁玉又仔细询问了一下这物价,才发现,景泰元年的物价和景泰十一年的物价,并没有如他预料的那样,随着倭银入明高企,反而稳定下来,景泰元年豪奢之家一桌酒席二银极为豪奢,景泰十一年,二银置办酒席也是顶格豪宴。

大明就如同一头饕餮一样,无论多少银币、通宝,都如同石沉大海,引不出太大的波澜,大明对银子的渴望无穷无尽。

朱祁玉能够理解这种现象,毕竟他还欠着一笔巨债未还,那就是沐阳伯金廉在世的时候,就提出自洪武元年至正统十四年这八十年未曾大规模铸钱的债,朱祁玉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再苦一苦倭国了。

“那两万银遴选秀女,还是多了些。”朱祁玉和沉翼说完了这物价,满是感慨的说道。

胡濙眼前一黑,这不说还好,一说陛下又要砍预算了,胡濙对陛下是真的敬佩,内帑库藏是物理意义上的金山银山,可是陛下锱铢必较的模样,仿佛内帑一文没有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