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九百一十一章 宣皇是谁?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九百一十一章 宣皇是谁?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绝技,你最擅长的武器我比你还擅长,便无往不利。

可这一招,对个人的才学要求极高,刘吉不缺的恰恰就是才学。

贺章其实对刘吉之前的做派多少有点不屑一顾,胡濙的无德、不体面,是为了大明朝廷能够体面,贺章之前就没看穿这一层,才弹劾胡濙。

那刘吉无耻又是为了什么?而且就朝堂这战斗力而言,刘吉别说跟贺章过招,顶多就是比马瑾之流强上几分。

在贺章的眼里,刘吉就是那种只会死读书之人,有些才学,也愿意为陛下洒水洗地,可是他多少配不上胡濙关门弟子这个身份,贺章自称胡濙门下弟子,胡濙虽然没反对,可胡濙并没有应过,贺章提到胡濙家里的东西,都是怎么提过去,怎么提回来。

如今,胡濙已经老到礼部事都已经无法主持了,姚夔中正有余,变通不足,眼瞅着朝堂之上,连为陛下洒水洗地的人都没有,贺章也着急,陛下可以不在乎个人名声,但是这舆论的高地,若是不占领,一定会被敌人占领,真的弄的风力大盛,即便是英明如陛下,也很难处置。

朱祁玉很欣慰刘吉的这个改变,无耻的确无往不利,可无耻、无德都是旁人扣来的帽子,刘吉的确是成长了,这是进步。

“卤城之战。”刘吉摇头说道:“都说卧龙善文不善武,此言差矣。”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兵如神,三国第一军师,可在正史里,诸葛亮的形象,似乎更偏内政一些,那诸葛村夫,到底有没有军事天赋?

“宣皇平定孟达,自宛城至新城,一千二百里昼夜星驰,火速登程,三日至,围城杀孟达,破蜀吴合兵之策,声名鹊起,宣皇征辽东攻公孙渊,正月启程,八月至,九月平,其疾如风,侵掠如火。”刘吉说起了宣皇,侃侃而谈。

“宣皇是谁?”马瑾低声询问着旁边一位御史,这一问,几乎朝堂半数的臣工都看向了马瑾。

这朝堂之上,正在上演同门相残的大戏,胡濙虽然不应,但也没否认,在外人看来,贺章可不就是胡濙的弟子?只手遮天贺总宪,对谁行弟子礼?这刘吉则是胡濙正经认得徒弟,这一出同门相残大戏,大家看的起劲儿,奉天殿上极为安静,马瑾这一开口,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朱祁玉左右看了看,愣是没人给马瑾一个台阶下,就让马瑾在那里尴尬的脸色涨红,此时同门相残,不好随意搭腔,朱祁玉只好轻声咳嗽了一下,说道:“宣皇是晋高祖司马懿。”

“谢陛下解惑。”马瑾如蒙大赦,赶忙谢恩,这得亏陛下给了个台阶,否则马瑾今天就是第二次下不来台了。

朱祁玉没怪马瑾不知宣皇何人,朱祁玉也是去上书房补课的时候,听闻胡濙说起过,才知晓。

修史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儿,规矩很多,门道也很多。

这个宣皇,便是司马懿,这是历朝历代对晋国皇帝的称呼,以皇相称,而非以皇帝二字,如若不是修史,称谓只要知道是谁便是,若是修史,说司马懿,那就是宣皇二字。

晋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皇帝皆不以庙号相称,而是以皇一字称呼,是一种耻辱,这不是大明独特的叫法,也不是大明读书人穷讲究,比如唐初李世民谈起司马懿时,也是以宣皇称呼,而不是晋高祖,历朝历代对晋朝都不是很尊重,称呼也差一等,这是因为晋朝自己不尊重自己,那别人自然不会尊重他了。

胡濙在讲史解释这一段的时候,还谈到了土木天变,胡濙直言,若非陛下和于少保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大明怕是也要变成晋朝,后世评断大明历代皇帝之时,也都是皇字相称了。

西晋灭亡是两任皇帝被俘,北宋的灭亡是两任皇帝被俘,稽戾王被俘了,大明没变成晋朝,仰赖陛下和于少保的力挽狂澜。

司马懿打仗的风格,从平定孟达开始,就是其疾如风,侵略如火的做派,一副我就是比你强,怎么打怎么赢。

事实上,司马懿的确是在曹操病故以及一众老将打不动之后,最能打的那个。

刘吉继续说道:“可是宣皇在五丈原碰到了忠武侯的时候,反而是其徐如林,不动如山,满朝文武皆言,司马懿,畏蜀如虎。那请问贺总宪,这武侯,可会打仗?”

“忠武侯不会打仗,怎么会是武侯呢。”贺章像是有些为难的说道。

诸葛亮有没有军事天赋?那自然是有的,军事天赋就是军事天赋,这东西罕有,没必要分出个高低贵贱来。

司马懿一生打仗讲究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来去如风,在曹丕称帝后的三国时代里,司马懿若是没碰到诸葛亮,司马懿就是三国最亮的那个仔,打谁都是一个我必胜,砍瓜切菜,而且速胜,小胡子看到司马懿都得叫一声祖师爷。

曹丕去世,孙权觉得魏国国主新丧,正是伐魏的好时机,孙权便在黄初七年八月出兵攻魏,司马懿百日之内先打败了孙权,又击败了诸葛瑾,斩杀张霸,这还算上动兵之前,黄初七年十二月,司马懿班师升为了表骠骑将军。

司马懿用兵突出一个雷厉风行,突出一个干净利落。

司马懿碰到了诸葛亮之后呢?

诸葛亮送妇人装扮,司马懿受到如此屈辱,仍然按兵不动,什么兵法、什么阵法、什么奇谋、什么速胜,什么旁人指摘,统统四个字,缩头乌龟。

“你承认就好。”刘吉见贺章不反对,才继续说道:“卤城之战,忠武侯以粮道为饵,乃是奇谋,司马懿不明,命张郃追击,被伏击,最终导致卤城之战险些成为宣皇陷阵之地,自此之后,宣皇便有了畏蜀如虎的名号。”

“宣皇怕的是蜀国,还是怕武侯呢?”

“倘若是因为于少保设奇谋就要论功过,那忠武侯以粮道为饵做奇谋,也未见蜀后主责罚忠武侯,说忠武侯不该如此。”

“贺总宪,又将陛下置于何等处境?今日论出过错来,陛下岂不是要得一个不如蜀后主的评断?”

“忠武侯以粮道为饵定胜合乎情理,文安侯以粮草为饵,亦合乎情理。贺总宪总不能说,于少保不会打仗吧。”

说于谦不会打仗,那才是睁着眼说瞎话,那西晋、北宋皇帝被俘之后,西晋衣冠南渡变成了东晋,北宋泥马渡江变成了南宋,当初徐有贞要播迁南衙,只有徐有贞一人吗?连俞士悦都把妻儿送走了。

正统十四年,大明皇帝被俘了,大明反而在京师城下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而后再接再厉,逼得瓦剌西进跑的无影无踪。

这是于谦事实上的功绩。

贺章沉默了片刻,才对着月台之上的皇帝俯首说道:“于少保自然有军事天赋,陛下,臣没有异议了。”

贺章见火候差不多了,选择了认输,这便是撤回了对于谦的弹劾,贺章做了这左都御史,成了这总宪之后,就没有一次把弹劾收回去的,就连黔国公府的桉子,贺章都是一劾到底。

当初萧镃被钱溥牵连,朱祁玉出面,贺章都是一步不让,若非朱祁玉出了个孬点子,让萧镃提领这个桉子,算是交待,也算是有了个说法。

“诸位爱卿还有异议吗?”朱祁玉坐直了身子,巡视了一圈问道。

刘吉将于谦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于谦配不配?在朱祁玉本人看来,于谦当然配得上,在满朝文武的眼中,于谦也是配得上的,诸葛亮是活在史书里的人物,于谦可是活生生的擎天博云柱、架海紫金梁。

以粮草辎重为饵,忠武侯诸葛亮用过,那文安侯用就不行了?

要论过,就要先否定诸葛亮,这个即入文庙又入武庙的诸葛亮,要否定,那可真的太难了。

朱祁玉等了片刻,仍然没有人出列要跟刘吉论战,作为皇帝,作为裁判,朱祁玉这才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不说话,那朕就默认你们没有异议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刘郎中此番言论,深得朕心。”

“朕从未认为于少保以粮草为饵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粮草也是后勤,后勤不就用来消耗的吗?前线如何消耗了粮草是前线的事儿,如果后勤没有补给上,那是朕的过错。”

这一场论功过,刘吉大胜贺章,朱祁玉作为本就拉偏架的裁判,把这次于谦用粮草为饵的事儿,定性为了粮草消耗,日后再有人拿这件事说事,那就是跟皇帝作对了,赢家通吃,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谈判桌上。

“陛下,臣无故弹劾于少保,臣有罪。”贺章甩了甩袖子,跪在地上请罪。

“《纲宪条例》九十六条,是俞尚书和都察院一起修的,朕熟读纲宪,贺总宪并无诬告行径,句句为实,何罪之有,这奉天殿是大明的神器所在,贺总宪一心为公,职责所在,何错之有。”

“无错无罪,免礼吧。”朱祁玉脸上带着笑意,贺章又不是诬告,事实清楚,作为廷臣,作为朝臣,作为都察院总宪,提出异议是他的职责所在。

都察院的御史就是要咬人的,于少保贵为百官之首,也不是咬不得,要是巡按天下、监察百官的御史们,和地方官、京官沆瀣一气,一丘之貉,这都察院不管,锦衣卫管不到,东厂不能管,那岂不是要再设个西厂管管?

在原来的历史线上,朱见深要是有办法,他放着东厂、锦衣卫不用,非要再设个西厂?

“谢陛下宽宥。”贺章再拜谢恩,才起身归了班。

贺章站定,其实心里也捏了一把冷汗,若非提前上了个奏疏,尽显读书人的秉性提前表明了心迹,今日陛下是否会就坡下驴,他请罪,陛下就直接应允,放归依亲倒不至于,可是外放出京,倒是有可能。

朱祁玉看了看刘吉,刘吉是有些得意的,但是朱祁玉太清楚了,贺章手下留情了,是贺章不想赢,不是刘吉打赢了,刘吉学问好,贺章学问就差了?卤城之战,朱祁玉都研究过,贺章要弹劾于谦,能不做准备?

尤其是贺章听刘吉提起卤城之战后,贺章就开始放水了,确切的说,从一开始,贺章就在放水。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兴安一甩拂尘,大声的说道。

朝会还在继续,国事纷扰,除了北伐凯旋的大事之外,最大的事儿,便是浚国公陈懋押解交趾秋粮藁税入京。

交趾十三司的遮洋船已入密州市舶司,船只卸货南下松江市舶司,因为密州市舶司的海港会结冰,再不走只能明年春天冰雪消融再走了,而陈懋本人带着藁税奔京师而来,礼部因此议礼。

朱祁玉觉得应该给陈懋等王爵之礼,可礼部在这件事上,非常坚持,坚决要以国公礼,朱祁玉是皇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许诺了,哪有撤回的道理?可是礼部在这件事上,甚至可以说是顽固,朱祁玉让姚夔和贺章留下再议。

“陛下,臣以为还是礼部说的有道理。”贺章留下之后,也是赞同礼部的公爵迎送礼法,而不是王爵。

“贺总宪!”朱祁玉略微有些不满的说道:“兵部的事儿,你要管,礼部的事儿,你也要管吗?是不是哪天,泰安宫的事儿你也要管!”

“臣不敢,臣万死。”贺章吓了个趔趄,赶忙俯首请罪。

朱祁玉这才说道:“说说理由。”

贺章俯首说道:“陛下,若臣是浚国公,回京看望,陛下给等王爵礼,臣只能自缢以谢天恩了,有些圣卷,消受不了。”

“有理,那就依着礼部吧,筹备去吧。”朱祁玉认同了贺章的说辞,让礼部去筹备。

“臣遵旨,臣告退。”姚夔刚才被陛下发火吓的一个激灵,赶忙离开了奉天殿,在姚夔一只脚踏去的时候,姚夔就听到了皇帝陛下的话。

“你们都察院那个马瑾,不勤勉也就罢了,这学问怎么回事儿?宣皇他都不知道是何人,打发去翰林院学习一二。”朱祁玉的话里显然带着嫌弃。

“臣遵旨。”贺章俯首领命。

朱祁玉看着姚夔离开,又等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贺爱卿啊,你…明白吗?”

贺爱卿这三个字一出,贺章就知道陛下并不是真的在动怒,说到底,刚才那顿脾气,发给姚夔看的。

可是,陛下这一怒一喜,真的只是演给姚夔看的吗?有没有敲打的想法?

贺章俯首说道:“臣明白。”

贺章明白什么?明白陛下在心里,仍然把文官看做敌人,泰安宫一年五十万银的安保费,防的不是武将,是文官,陛下从来没有真的信任过除了于少保以外的文官,就连出入泰安宫的胡濙,也是如此。

“你知道朕要你做什么?”朱祁玉满脸笑意的说道。

“有些事陛下不方便,东厂不合适,锦衣卫太招摇,臣来做正正好。”贺章言简意赅的说道。

说穿了,陛下要他像这次一样,做水猴子。

朱祁玉乐呵呵的站起来说道:“兴安,把交珠拿来些,给贺总宪穿个门帘,不妥不妥,拿一千银来,门帘不能花销,银币可以,有过就罚,有功就赏,这次贺总宪为这事儿奔波,有功,该赏。”

“莫要推辞,为国事奔波,有奖有罚才长长久久。”

“谢陛下隆恩。”贺章也没推辞,这事儿今天定了性,日后便不能起幺蛾子,若是日后再提起,于少保免不了,要被逼到不视事的份上,兴文匽武自于少保起,不把于少保给绊倒了,想兴文匽武也是无计可施。

见陛下拿出了银子恩赏,贺章也放下心来,陛下刚才一怒一喜,就只是单纯演给姚夔看的,给贺章涂上一层伪装,而不是什么喜怒无常的御下之术,并没有敲打的意思。

皇帝陛下,连银子都拿出来恩赏了,足见皇帝陛下对贺章这趟差,办得非常满意。

整整一千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