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九百二十章 强龙硬压地头蛇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九百二十章 强龙硬压地头蛇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旧港宣慰司,曾经是大明的**之地,如果琉球是孝子,朝鲜是不孝子,倭国是逆子,那旧港宣慰司也能称得上孝子。

洪武三十年,爪哇-满者伯夷国维卡拉玛瓦哈纳,派遣海军攻破了三佛齐国,三佛齐国王被杀,整个苏门答腊岛上大乱。

旅居三佛齐的华人共计一千余人拥立了广东人梁道明为王,梁道明任三佛齐国王后,开始和满者伯夷对抗,而这段时间,大约有五万余军民从电白港渡海投奔梁道明。

永乐三年,明太宗文皇帝派遣三佛齐国王梁道明的同乡,监察御史谭胜和千户杨信携敕书前往招安,梁道明权衡之后,带着自己的宰相郑伯可入京朝贡方物香料,而后梁道明以三佛齐国王的身份留在了大明,旧港宣慰司城里,原来梁道明的副手施进卿,成为了大明第一任旧港宣慰司宣慰使。

无论是三佛齐国灭后在汉人的支持下复国,还是三佛齐之后面对满者伯夷的过程中,还是从三佛齐到旧港宣慰司,大明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琉球国王尚泰久、鞑靼可汗脱脱不花、安南国王黎思诚等国王都住在天津卫的四夷馆附近,大明设王府以待,而当地归大明王化,这种事本身就不是朱祁玉首创,早在永乐三年,就已经有了成例。

施进卿在永乐二十一年卒,而后大明按照“父逝子承”的惯例诏令,令施进卿的儿子施济孙继旧港宣慰使之职,可是郑和下西洋到了旧港宣慰司后,才知道,施进卿临死前因为儿子施济孙太不成器,将女儿施二姐继承了宣慰使职位。

太宗文皇帝朱棣知道了其中详情后,更改诏令,承认了施二姐承袭了宣慰使之实。

正统五年,满者伯夷国看到大明无意再次南下西洋,立刻调兵遣将,灭掉了这个眼中刺肉中钉,三佛齐国灭,旧港宣慰司及数十官厂被焚毁,数万侨民被杀,三佛齐血海一片,自此以后,大明失去了旧港宣慰司这个东大门,海疆从此无一日安宁。

刘永诚的手在堪舆图上指着说道:“爪哇-满者伯夷,分为东王西王,西为爪哇王,东为满者伯夷王,我们之前已经见过了西王,西王无意染指旧港之事,那么就看我们的了。”

在廷议之时,朝臣们都将爪哇-满者伯夷国看为一国,因为朝贡都是西王,但到了地头,刘永诚和唐兴才发现,爪哇其实高度自理,和满者伯夷的关系并不是亲如一家,偶尔还会兵戎相见,爪哇国和满者伯夷国应该区别看待。

“至于满者伯夷国的西王,此时正闹内讧,王位空悬,更无暇东顾,此时便是重设旧港宣慰司的最好的时机。”刘永诚的手点在了满者伯夷国的位置上。

满者伯夷诸王孙争夺王位,正打得不可开交,此时此刻,重设旧港宣慰司的意义重大,若是再设旧港宣慰司,那就可以和爪哇连成一片,即便是满者伯夷国君之位争出了结果,内讧之后的满者伯夷国也无力讨伐,旧港宣慰司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刘永诚和唐兴在奏疏中,将旧港宣慰司的局势写的一清二楚,而重设旧港宣慰司,本不在这次官船官贸的下西洋的预计之内,可战机稍纵即逝,唐兴和刘永诚都觉得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皇帝通过鸽路送来的批示也很简单,卿在海外,万事自决。

“盘踞在旧港宣慰司的贼寇分为三股,第一股是侨民海盗,其实力最为凶悍,为首的四家为陈李林黄。”刘永诚说到这里的时候,面色有些凝重,这些侨民海盗,大多数还不是元宋侨民,都是在大明不再南下西洋后,在海上争利的大明人,也是盘踞在旧港宣慰司中实力最为强悍的一股。

唐兴思考了片刻说道:“能争取,我们还是要争取下,我们才是客,陛下敕谕,于少保建议郡县旧港,陛下以为时机并不成熟,这四家,我们能争取还是要争取的。”

唐兴推出了一个酒杯,一饮而下说道:“陈氏本为浙江新昌人,洪武初年出海至此,以反明为志,这一家我让商贾接触了下,陈氏家主陈寿延以祖制为由,不肯沟通,不用接触了。”

按照旧港陈氏的说法,新昌陈氏先祖当年出海,就是因为吴王朱元章灭掉了另外一个吴王张士诚,陈氏作为张士诚的嫡系,不得不出海避难,唐兴虽然读书少,可李宾言读书多,找遍了张士诚麾下将领谋士的名录,都找不到这陈家先祖是何许人也。

李宾言以为,不过是强行攀附,竖立一个聚拢人心的大旗,唐兴到了爪哇,遣人一番接触,果然不出李宾言所料,就是攀附。

陈氏的根儿就是反明,再接触也没什么用。

“李氏我接触了下,他们的态度不清不楚。”刘永诚非常不喜欢骑墙的人,宣德年间,他把骑墙的兀良哈三部打的满地找牙,彻底治好了兀良哈三部骑墙的毛病,这李氏既不答应招安归附,又不拒绝,弄的刘永诚非常不喜欢李氏。

唐兴笑着说道:“刘大珰,你想想,这态度不清不楚,不是很清楚吗?他是旧港四家之一,他选择观望,那不就是态度了吗?”

“咱们也站在李氏的角度想想,你大明想起一出是一出,今日南下西洋,明日忽然就不下西洋了,施二姐一家被满者伯夷国的苏希达女王满门族诛的时候,大明水师在哪里?李氏要是明确表态,日后有一天,你大明拍拍腚走了,留下了一堆烂摊子,他们李家可是要被群起而攻之的。”

“若是咱们打赢了,他们李氏便是迫于大明武力强横,不得不和大明虚与委蛇。即便有一天大明水师再不至万里海塘,李氏也不会被群起而攻之不是?我要是李氏家主,我也不清不楚。”

说到底,还是大明在宣德九年后再没有下西洋,施进卿、施二姐一家的前车之鉴仍在,李氏怎么敢轻易表态。

刘永诚沉默了片刻说道:“你说的有道理。”

怪谁?刘永诚清楚,还不是那个已经入土十多年的稽戾王?

刘永诚将一个酒杯放在了一旁,又倒了一杯说道:“剩下的林黄二家,不足为虑,而且手段凶残狠厉,劫掠来往商舶,番国的船他们两家劫,大明的船他们也敢劫,那就没必要接触了。”

“那就一人一个。”唐兴拿起了酒杯和刘永诚共饮了一杯,只是唐兴喝完之后,眉头一皱的问道:“你喝的是水?”

“文皇帝治军极严,不让喝酒,咱家喝的是水,唐国丈喝的不也是水吗?”刘永诚并不否认,他今天并未饮酒,因为明日开拔,在刘永诚开来,这在海上开拔,就是作战,既然明日作战,刘永诚自然是滴酒不沾。

“哈哈哈!”唐兴笑的格外大声,看着刘永诚,笑的格外的肆意。

刘永诚知道唐兴在嘲讽他什么,明明陛下才最像刘永诚的那个君主文皇帝,可刘永诚偏偏捧着正统二字,比那酸儒还要迂腐。

刘永诚可是当年带兵平定汉王府造反的将领之一,而郕王殿下的亲生母亲就是汉王府旧卷,刘永诚没得选,稽戾王昏聩,他能支持的只有正统两个字了。

而皇帝陛下心胸开阔,吴太后这些年在泰安宫也从不涉及国事,这刘永诚的坚持,反而显得无理取闹,显得可笑了起来。

刘永诚思虑再三说道:“俱往矣,咱家在建文年间打仗,在永乐年间打仗,在宣德年间打仗,在正统年间打仗,今天,咱家也为陛下打上那么一仗,算是为陛下尽忠了。”

“想通了?”唐兴一乐,笑着问道。

刘永诚怅然的说道:“想通了,领了差事,吃了皇粮,就得给陛下办事,就得忠心,否则那便是不忠不孝,其实陛下一开始就给咱家下了这个饵,愿者上钩吧。”

刘永诚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和自己和解了,或许是从领了差事,或许是从当年稽戾王在太庙被陛下亲手诛杀,他不知道。

“这就对了嘛!马上要打仗了,我一想我的身后居然是稽戾王的拥趸,我就浑身难受。”唐兴一拍刘永诚的臂膀,笑的格外肆意,刘永诚可是当着皇帝的面说三道四,让他低头,那不如杀了他简单,既然刘永诚自己说想通了,那就是真的想通了。

“是正统拥趸,不是稽戾王拥趸!”刘永诚纠正了一下唐兴的说辞。

旧港宣慰司盘踞着另外两股势力,一个是满者伯夷国的一个王孙,自从满者伯夷四世国王哈奄·武禄死后,满者伯夷国就陷入了长期的内讧之中,你方唱罢我登台,盘踞在旧港的这个王孙实力并不强劲。

最后一股势力则是当地的土民,这些个土民的实力还在王孙之下。

即便是实力不强,但作战就是作战,在打仗之前,还是做了充分的侦查,说句不客气的话,这旧港的秘密,唐兴和刘永诚知道的比当地人还要多。

次日的清晨,阳光明媚,在阵阵的鼓声和号角声中,大明的官船再次扬帆起航,而海宁号在驳船的牵引下逐渐的离开了港口,向着旧港方向而去。

三日后唐兴和刘永诚分道扬镳,一路向西北,一路向西南,唐兴要沿途攻破达瑙岛、邦加岛,在宋桑港等岸后,从北向南,向旧港宣慰司旧官署所在之地而去,而刘永诚将率军在南边海外登岸,一路向北,两路夹击直抵旧港。

月余,唐兴兵峰直抵旧港城下,次日刘永诚自南至旧港城下,顺利会师合于一处。

“这陈氏家主陈寿延说我们不宣而战,胜之不武,嘿,我就奇了怪了,他们在海上劫掠我大明商舶的时候,难道还要提前知会一声?陛下招安的敕书,他们置之不理,陛下的话都不肯听,大明水师揍他们不是理所应当?”唐兴站在旧港西面的一个高地上,指挥着军士架设炮兵阵地,一边对刘永诚说着话。

陈寿延便是这陈家的当家人,大明水师两路夹击,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大明军已经打到了眼跟前,陈寿延知道大明军开始进攻之时,唐兴已经在宋桑港上了岸,大军已经开始南下,在陈寿延好不容易说服了各方势力合力迎战的时候,大明军已经完成了会师。

兵贵神速。

“老了,本来咱家还以为能比你先到,结果还是晚了一步。”刘永诚还以为自己会先到,结果到了旧港,就看到了唐兴的牙旗。

唐兴连连摆手说道:“刘大珰说笑了,由南向北多山路密林,这地方,十天有十一天在下雨,还是刘大珰厉害,风采不减当年。”

刘永诚歪着头低声说道:“我从建文元年就开始跟着文皇帝做事,征战四方,这打了四十多年的仗,真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刘永诚打仗,讲究一个侵略如火,从速从快,以连绵不绝的攻势,让敌人应接不暇,寻找破绽一击定胜,这种作战风格形成的原因,是永乐、宣德、正统年间作战,军备都不是很充足,不打的快点,容易生变,即便永乐年间也是如此。

这次刘永诚仍然这么打,打完才发觉,这次军备相当富裕。

一个掌令官匆匆跑了过来,俯首说道:“唐指挥、刘大珰,宋桑港出现大量商舶,询问之下,才知道是刘天和等南洋商贾送来的水食等物。”

“就是一群虻蝇,哪里有肉就往哪里钻。”刘永诚一听,嗤笑了一声,满脸不屑,在刘永诚看来,大明打下了旧港这地界,这里如此重要,这个时候刘天和过来送水食等物资,不就是为了奔着好处来的?商贾逐利,天性如此。

唐兴看着刘永诚的样子,打趣的说道:“好好的一件事,到了你嘴里,怎么就那么难听呢,这不挺好的吗?刘天和这些个商贾们掺和一脚不是好事?他们一群商贾不逐利,难道还要他们做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