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九百二十二章 大明水师在剿匪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九百二十二章 大明水师在剿匪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唐兴面色不忍的说道:“李成武,本名李大,现年四十二岁,祖籍梅州,其父李老七在永乐三年从电白港至旧港,投奔梁道明,李老七跟着梁道明闯下了些基业,李老七死后,家产皆被李成武继承,李成武是个有本事的人,把这李氏经营至旧港第二大宗。”

“他还有个弟弟,叫李成文,二十四岁,打小就得了软脚瘟,站不起来,李成武这么些年一直照顾软脚瘟的弟弟,但凡是婚嫁丧仪,李成武都推着弟弟出现,从未断过一次。”

“而且这弟弟风流倜傥,写的一首好诗文,在这旧港是少有的雅士。”

李成武这个哥哥长兄如父,李成文出生没多久就得了小儿中风,也就是软脚瘟,打小就站不起来了,李成武把这个弟弟在风雨飘摇的旧港局势中拉扯大不易,培养成才,那便更是不易。

守孝悌这三个字,说易行难,唐兴在成为皇亲国戚之前,一直是市井小人,见多了为了三瓜俩枣,闹得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大打出手的兄弟。

“杀了可惜。”刘永诚也是有些为难的说道,李成武要头脑有头脑,要见识有见识,要情谊有情谊,是个人杰,可是这样一个人,放在旧港这个地方,却不合适,因为李成武这种人,真的能成事。

唐兴犹豫了片刻说道:“这个李成武很在乎这个弟弟,若是把这个弟弟送到了天津卫,李成武可用,若是李成武不肯,那便是不肯为大明所用,那还是杀了吧。”

刘永诚赞同了唐兴的意见说道:“看李成武自己的抉择吧,这件事咱家会如实禀明圣上,若是陛下怪罪,你我二人同罪。”

政治从来都是个无情的东西,唐兴此时此刻并不是那个自由不羁的唐兴,而是大明番都指挥唐指挥,他作为南下西洋的官船的总领,做决定要从大明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欣赏,刘永诚同理。

唐兴和刘永诚对李成武非常欣赏,对待一个人最大的尊重,就是不能在成为自己人甚至可能成为敌人的情况下,杀掉对方,以绝后患。

李成武听闻了陈寿延去了军营投降之后,在下午时候,推着自己的弟弟来到了大明军营。

李成文的确被照顾的很好,端是长了一副好模样,谦谦君子,他坐在转椅上,低声对李成武说道:“哥,这十多年我听往来商贾言谈,大明皇帝并非传闻中那般薄凉寡恩之徒,相反,无论是琉球国王、安南国王,还是鞑靼可汗,在天津卫过得日子,非常好,并未受到半分苛责,我到了那边,不会缺人照顾。”

天使都是贵人,不能等天使开口,得自己主动些,这样大家面子都过得去。

李成武面色痛苦的说道:“成文,哥对不起你,当年父亲走的急,我太忙,没看顾好你,让你患了病,现如今,又要把你送到大明去,哥没用。”

李成武对弟弟非常愧疚,他一直认为弟弟患了这小儿中风,都是当初弟弟幼小的时候,他这个哥哥照顾不周。

李成文反而宽慰兄长说道:“大明可是好地方,你还去过大明三次,我一次都没去过,你每次去回来都要跟我说很久大明如何如何,我早就想去看看了,大明乃是天朝上国,哥送我去大明是去享福了,怎么是哥没用呢?”

“但愿如你所言。”李成武握着转椅的手,显然用力了几分。

李成文却满是笑意的说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哥,我都看开了,你何必一直为难自己呢?站不起来,我还是李家次子,过得可比普通人家好多了,放在普通人家,早就弃养了。”

“到了。”李成文示意李成武停下了转椅,而后低声说道:“我不在旧港,哥做事时候,记住一点,咱们是大明人。”

“只要记得这一点,咱们李氏就立于不败之地,没人能把咱们李氏怎样,大明存续多久,咱们李氏就能辉煌多久,大明就是咱们李氏最大的靠山。”

“这一次大明再次下西洋,还不同于之前永乐年间的三宝太监下西洋,这次这个开海的口子一开,便再无停罢的可能了。”

李成武疑惑的问道:“为何?”

李从文苦恼的说道:“我不在大明,便不知内情,仅从我知道的说开,大明这次南下西洋是多方妥协后的结果,这次多少商舶随官船南下,永乐宣德年间可有商舶随行?皇帝舍弃了一些利益,也交换到了一些利益,这是争斗后的结果,所有人都认可的结果。”

“再想停罢下西洋事,那触及的利益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就我们这小小旧港而言,大抵这肉食者,都不喜欢变化,变化就是变数,变数就是不确定,万世不移,世世代代便不能成,维持现状,是大多数肉食者最想看到的局面,这样对我们这些肉食者而言最为有利。”

“把我这个软脚瘟送到普通人家,不出月余,就得病死,豪奢的生活过习惯了,便再无法吃苦了,这便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

“大明一样,海贸利厚,吃惯了山珍海味,让大明内外吃糠,大明又不是病猫,吃惯了肉,让他喝汤都不会乐意。”

李成武听闻后,不断点头的说道:“从文想的周到,我记下了,我们是大明人。”

李氏的家主,的确是李成武,可是李成文才是李成武的军师,这么些年,都是李成文在李成武背后出谋划策,包括投明,都是李成文给李成武分析的最优解。

而李成文给李成武的建议是,日后做事只要想着自己是大明人,万事基于此而定策,便可保证万事无虞。

李成文在两个家人的搀扶下站了起来,而后被架着走进了这中军大帐,这样被架着走,和李成文风流倜傥的外表一比,显得格外的狼狈。

“草民李成武、李成文拜见大明天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成武跪在地上,三拜五叩,李成文则趴在地上行礼,他站不起来,更没法跪,便显得更加狼狈不堪。

“陛下敕,免礼。”刘永诚阴阳顿挫的宣敕,而后才和唐兴坐下,陛下虽然不在,可这礼法并不会因为天高皇帝远没人看顾,便肆无忌惮。

李成武并没起身,而是跪在地上继续说道:“愚弟仰慕大明文教,草民斗胆,恳请天使开恩,送愚弟前往大明就学。”

刘永诚和唐兴互相看了一眼,李成武这两兄弟,很上道!

至少比那个陈寿延强的不止一星半点儿。

“掌令官,去把转椅抬进来,地上凉,快快起来。”唐兴的笑意自从两兄弟进了这中军大帐之后,就再没停过,这李成武一说话,唐兴的笑意更浓。

李家在李老七死后,反而愈加昌盛,这李家两兄弟都不是蠢人,李成武这一开口,便省去了许多许多的麻烦,给即将迎来大明统治的旧港开了个好头。

万事开头难,这开了个好头,皆大欢喜。

唐兴对着起身的李成武笑着说道:“令弟一表人才,听闻其才学,在这旧港也是贤名远播,李氏多英豪,果然名不虚传。”

李成武赶忙俯首说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旧港、在南洋,草民却敢说,在才学上再没有一人在我弟弟之上。”

“承蒙天使夸奖,草民惶恐。”李成文赶忙谢了唐兴的夸赞。

军事要靠天赋,读书也是要天赋的,显然李成文在读书这方面很有天赋。

李成武的态度非常谦卑,可是这话里却是满满的自豪,李从文赴明已成定局,那么李从文越是有才能,大明就越重视,日子会好过很多。

唐兴大感惊奇,这一问一答中,暴露出了许多的细节,常言道大人说话小孩少插话,这李成武大了李成文近二十岁,长兄如父,李成文回话,可是李成武并没有任何不满的情绪,也不觉得有任何的不妥,颇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可见平日里李成文和李成武的相处,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刘永诚、唐兴和旁人说话,哪个小黄门敢胡乱插话?

夜不收的情报对这个弟弟的收集并不是很完整,李氏有没有兄弟阋墙,这等辛密之事自然难以探听的到。

唐兴笑着说道:“哦?我大明文人墨客才高八斗比比皆是,这话在南洋说的,在大明可万万说不得,这读书人最是难缠了。”

“大明乃是文教鼎盛之地,所以才要前往求学。”李成文见哥哥不说话,只好回话。

李成武多少有些紧张,前几日的火炮轰鸣,这来到大营之后,见到了贵人,有些坐立不安,腚只挨着半个凳子。

不卑不亢的弟弟,略显紧张反应慢半拍的哥哥,唐兴和刘永诚多精明的两个人,便是看出了些许猫腻来,这李家这李从文担任的角色,显然是非常重要。

而后唐兴、刘永诚对重设旧港宣慰司一事,和两兄弟深入的交换了意见,而这悬而未决的宣慰使人选也算是确定了下来。

刘永诚、唐兴从松江市舶司出发之时,可是带了大量用过印的空白敕谕,这也是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候的惯例,大明官船在海上飘着,很多事,都由提督内臣和番都指挥决定,即便是有了鸽路,依旧是通信来往不便。

皇帝人在京师,又不了解详情,鸽路三言两语说不明白,不稽而决为君者大忌,不了解情况胡乱的下命令,就是不折不扣的昏君行为,擅长国家之制的于少保,在上谏皇帝中也将以稽为决的重要性。

比如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宋高宗不了解前线战况,十二道金字牌一日之内,送到了前线,让岳飞班师回朝,在朱仙镇的岳飞,看着仅仅数里之遥的开封府,不得不班师,赵构后来知道前线在打胜仗,立刻反悔了,又下旨让岳飞继续进攻,可战机稍纵即逝,大宋军也已经班师。

而李成武领了册封的敕谕,受封为了旧港宣慰司的代镇,印绶火牌等一应信物,都要等待大明朝廷闻讯后,皇帝朱批后,再送抵旧港,到那时,李成武才会从代镇,成为真正的宣慰使。

李成武上任代镇之后,变得更加忙碌。

李成武初上任,那忙的不可开交,还没动身赴明的李成文也一直在帮着哥哥处置公务。

李成文拿起了一本文书说道:“这宋桑港的港口的摊位,汉人的摊位在后面的往前挪一挪,在前面的就不要动了,大明军来了,人心惶惶,坊间多有流言,这摊位要变,让给刘天和那群商贾,我觉得没必要让。”

“相比较他们海外弃民的身份,咱们旧港汉民,能算大半个大明人,总比他们半个大明人要强一些。”

“嗯。”李成武稍加思忖,笑着说道:“的确如此,咱们可是大明的旧港宣慰司,他们只是侨民。大明军忙什么呢?两位天使也不训话,弄得我这心里没着没落的,也不知是对是错。”

李成文面色复杂的说道:“大明水师在剿匪平盗。”

“两位天使对旧港,乃至马六甲海峡遍布海盗之事颇为不满,而我旧港宣慰司只有衙役,并无兵丁,就是想剿匪,也是有心无力,两位天使带着军卒,剿匪平定海盗去了。”

“用唐国丈的话说,这盗匪就在眼前,不剿难受。”

李成武眉头稍蹙的说道:“那这助军旅之费,需不需要我们旧港宣慰司出?大约需要多少?咱们也好提前准备。”

李成文也不是很确定的说道:“不知道,两位天使没说,我问问?”

李成文遣人询问助军旅之费之事,得到的回答反而是天使的训斥,天使强调:大明水师是在大明的地界剿匪!旧港宣慰司,按时交税纳赋便是。

大明军来了,青天就有了,这本来就是李成武剧本上的内容,李成武开始还以为大家都默契的湖弄一下百姓了事,比如之前陈寿延绑了满者伯夷国的王孙出清旧账,都是戏而已。

李成武和李成文两兄弟,万万没想到,大明来真的!

这青天,大明真的要做!

盘踞在马六甲海峡二十多年的海盗们,再次迎来了他们的天敌——大明水师。

疏通针路,是刘永诚和唐兴带的皇命,剿匪是疏通针路重中之重。

这也就是李成武和李成文久在海外,不了解大明军的做事风格,集宁之战、河套之战、平定南衙僭朝叛乱、郡县琉球交趾、王化鞑靼、重开西域等等,这些景泰年间的大事,大明军或多或少都要剿匪,剿匪是政治胜利极其重要的军事行动。

遍地都是响马的山东地界,却是衍圣公,曲阜孔氏所在之地,便是莫大的讽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