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九百六十六章 不动如山,侵掠如火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之前,但凡是闹一闹,大明就会遣使过来询问,发生了甚么事,而后报告给朝廷建州卫的各种诉求,大明酌情满足后,建州卫就不闹腾了。

自从景泰年间后,大明朝就再没遣使问过了。

不仅仅是因为大明皇帝朱祁玉自己的决定,是因为瓦剌人进攻大明京师,给了大明从朝堂到百姓极大的不安全感,这瓦剌从和林都能打到京师来,这辽东这么近,攻破抚顺到山海关前,就是一马平川,这要是建奴逞凶,辽东、京师岂不是危在旦夕?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尤其是经历了土木堡天变之后,大明就更没有迁都的政治环境了。

那么建州卫在土木堡天变后是怎么做的?

袭扰抚顺,袭扰大明辽东厂,劫掠大明百姓,这越看,这建奴就越像是瓦剌,这不给他灭干净了,那种不安全感,只会越来越重。

所以,大明皇帝一声令下,五十万大军顺利开拔,朝堂内外都不觉得动武有什么问题,朝中有大把的朝臣觉得皇帝软糯,建奴屡次挑衅边关,大明皇帝都只是击退,直到这次旗帜鲜明的竖起了反旗,大明皇帝一拳打过去,这部分的臣工才觉得陛下又英明神武了起来。

现在压力来到了建奴这一边,大明军正在用出了自己的全力。

李满住绝对是一个有军事天赋之人,他在苏子河、浑河的上游筑坝蓄水,以图以水代兵,水淹大明军,在景泰十三年冬十二月的天气,李满住完成了这一壮举,就等待着大明沿着冰面渡河的时候,开闸放水。

而向来以激进着称,曾经在大明皇帝南下亲征平叛的时候,在扬州唯一打出了败绩的石彪,散出了斥候发现了李满住的计谋,而通过墩台远侯,确定了这一消息的准确性。

石彪停下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和不远处“声息相闻,脉络相通”的另外一只东路军的将领赵辅汇合在了一处。

大明军,不走了。

“我以为派遣一股精锐,至清原、灶突山,将其水坝炸毁后,再行进军。”石彪在十分精准的堪舆图上,点了两个位置。

赵辅点头说道:“我已经奏闻中帐大营,东路军和西路军的先锋也停下了脚步,需要墩台远侯密切配合我军精锐部队的突袭,突袭不成就强攻,清理水坝之后,再次行军。”

先锋大将的意见很快就传递到了中军大帐之中,而后两支五百人队,消失在风雪之中,十日后,李满住修的水坝轰然爆炸,因为没有河道,形成了一片冰冻的滩涂,而后三路先锋在稍微调整,开始渡河。

第一次交锋以大明军慎重获胜。

李满住收到消息后,十二月的寒风都止不住他的冷汗,向来天下无敌骄纵无比的大明军,什时候这么慎重了?他们建州女真,哪来的实力,让大明如此的慎重!

而让李满住更加恐惧的是,大明军的三路大军有着明确的任务部署,主攻、安保、和压阵。

大明西路军过浑河驻扎在界凡寨,负责压阵,一旦主攻军队发生了意外,压阵的西路军就会立刻上阵,而大明中路军过河至萨尔浒,负责主攻,大明西路军出鸦鹘关,负责安保,防止主战场出现不该出现的援军。

至此,李满住清楚的明悟了大明的战法,步步为营,明悟之后,李满住绝望了。

他明白大明准备碾死他了。

步步为营,是真的一步一步的走,一步一步的平定叛乱,将所过之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叛乱之人,再继续前进。

大明皇帝给这次平叛的时间为两年,这是户部和计省能够在不影响大明国事的基础下,能够提供最大保证的时限。

如果两年无果,那就十年轮战,打出一个无人区,日拱一卒的将整个抚顺之外,打成一片赤地,也要消灭鞑靼、兀良哈、瓦剌、建州女直、海西女直、野人女直的死硬分子,顽固势力。

这涉及到了鞑靼、兀良哈王化,涉及到了大明海陆并举的大战略,不容有失。

而五军都督府的参谋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这一仗需要两年的时间,最保守的参将们也给出了最保守的时间是六个月,春暖花开,大明军就打进了建州卫。

所以,没人催促前线。

对于大部分的大明朝臣而言,不过是一群蛮夷在穷途末路之下的哀嚎。

李满住将自己的主力共计1.5万人集中在界藩山,在大明中路军接近建州右卫的时候,终于受不了这种步步为营的恐怖感,步步为营就是极限施压,就是一个勇敢者游戏,谁先勇敢谁死无葬身之地。

在一个李满住认为是时机到了的时候,他发动了对石彪先锋军的突袭。

石彪严格遵守石亨军令,声息相闻,脉络相通,并没有任何冒进之举,也没有因为破坏了敌人的阴谋而有任何的懈怠或者狷狂,因为他知道,这要是打输了,石亨真的会大义灭亲,把他这个亲侄子砍了以正军法。

陛下都说了不急,他还冒进,那是违抗陛下的意志。

所以,当李满住率领主力进攻石彪先锋军的时候,石彪的火炮阵、火铳阵,刚刚轰鸣了不到一刻钟的时候,赵辅带着另外一队先锋已然驰援。

李满住的战略失效了,他以少量兵力协防,主攻一路的战略,在主攻一路没有取得成功的时候,三路皆破,李满住主力被大明火炮和火铳兵团团围住。

还没有打下建州右卫,建州主力被大明军包围,并且以一种炮火洗地的方式,被消灭的一干二净。

“不过如此。”石亨放下了千里镜,嗤笑了一声。

中军赶到的时候,负责安保的西路军还没有投入战场,建州的精锐已经被打到吓破了胆,李满住的人头被建奴割下,献到了大明军阵之中。

第二阵,大明再胜,静,不动如山,动,侵略如火。

而后大明势如破竹,将建州三卫在十日内攻下,而后开始向北一路攻伐,追杀逃亡的董山,在大明景泰十四年天明节之前,在野人女真的部落,大明的猎犬找到了董山的味道,将董山残部消灭,将董山的人头,送往了京师。

而纳哈朗,投降了。

纳哈朗的爷爷是勐哥帖木儿,勐哥帖木儿是大明册封的都指挥,纳哈朗拿着太宗文皇帝的赐下的诏书,大喊自己是大明忠臣,受到了李满住的胁迫不得不反明,大明王师一到,率众投降。

这石亨和于谦发现这个纳哈朗就是建州三卫里的老六。

董山和李满住趁着大明孱弱劫掠大明的时候,纳哈朗忙着屯耕,从不扰边,但是大明势弱,纳哈朗的确是“被迫”投敌,现在大明王师来了,纳哈朗立刻倒戈,这也不能怪纳哈朗不讲义气,李满住的主力崩溃的实在是太快了,一个接战被合围,最后被手下杀死。

李满住的战略自然是极好的,也是唯一的一条路,可是他碰到的是鼎盛时期的大明。

纳哈朗本身就没什么抵抗意志,一看李满住死了,一翻自己的犯罪记录为零,直接纳头就拜。

大明墩台远侯甚至找不到纳哈朗冒犯大明的言论。

造反造到这个份上,也算是独一份了。

最后纳哈朗被任了一个鞑官,被送到了天津卫,赐了李姓,三世降袭,算是勉强苟活了下来。

辽东战事之顺,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朱祁玉将董山、李满住的脑袋挂在了德胜门上,挂了十天,喂了野狗。

在获得了军事胜利的前提下,大明开始对整个辽东展开了郡县化,分为了三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辽宁主要以辽东都司为前身,而黑龙江省,则是黑龙江流域,夹在中间的则为吉林,这个名字是汉名,永乐年间,曾经在吉林设立吉林造船厂。

三省之地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商讨,之前有翰林认为以部族和水系,分为辽东九省,分为辽宁、安东、辽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

最后经过研讨,还是分为了三省便于打理。

而黑龙江的范围包括了整个外鲜卑山(外大兴安岭)和格布特岛,格布特岛最早居住民是唐朝的靺羯人,所以这个群岛也被叫做靺羯岛,面积是舟山群岛的两倍,但是因为结冰期太长,导致水师难以驻军。

至于命名法,大明礼部掏出了唐朝的地理志书直接一顿照抄,就完成了对辽东三省的改名。

大明不缺少当官的文人,也不缺少想要种地的百姓,打东北就是为了安置大明日益增长的人口。

“这个万全、赵守义送解刳院,朕当年就该把他们都族诛的!”朱祁玉看到万全这个名字就是一顿来气,做出的第一道指示,就是把这个家伙送进解刳院里,万全的爹山东布政万观是李宾言抓的,这个万全还是被李宾言所在的西路军给擒获的。

朱祁玉又下了一道圣旨说道:“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三个月后,但凡是发现了留辫子,格杀勿论,此留辫之人的家产,皆归击杀此建奴的汉民所有,翰林院有人叨叨,就把人送到三省为官,朕倒是要看看,他们有什么良方。”

亡国之君又下达了一道在后世看来极为狠厉的圣旨,而这道圣旨,就是彻底断绝女真的文化共同认知,为大明全面郡县化辽东三省夯实基础。

兴安不知道为何陛下下达如此残忍的命令,但他还是将圣旨送到了文渊阁,文渊阁诸学士大吃一惊,开始很皇帝讨价还价,消灭女真的共同认知,自然是王化的一部分,易服移风,本就是王化的核心内容,但是这三个月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一道政令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政令,皇帝的诏命,送到刚刚建立的三省之地后,执行下去,最少要一年的时间,所以文渊阁大学士们据理力争,最后将剃辫令,改为了一年为期。

一年的时间真的不短了,还不肯剃辫,那就不能怪大明无情了。

大明在摧毁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共同认知,而后迁民,在辽东三省注入了大明的共同认知,那便是迁民,只是相对于洪武年间、永乐年间的迁民,景泰年间的迁民,这是朝廷一个无奈之举。

大明没地方养那么多人了,要么率兽食人,对内极致朘剥,将百姓维持在一个土地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要么对外扩张,对外殖民。

在天明节后,兵部也上奏了此番作战的战功册,杨俊按制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颖国公,范广因公封为宁阳侯,而赵辅因公封爵为武靖伯,而此战忠国公石亨、晋国公于谦,除了奇功牌、财帛恩赏之外,并无再多的恩赏。

不是封无可封,石亨和于谦表示,这一战打的太快,敌人太过弱小,虽然收获极多,辟土广众,可敌人就是太弱了,如果爵位有经验值的话,建奴这点怪,压根就没刷多少经验出来。

对于石亨和于谦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再进一步,异姓王这种东西,在汉代就已经证实过了,死人才能拿得稳。

最让朱祁玉意外的是,商辂主动请命,留任辽东任巡抚,主持辽东三省郡县化诸事。

商辂和李宾言是对手,商辂清楚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里,他缺少地方履职经验,这一点他完全不能和李宾言相提并论,如果日后于少保真的不再主持政务,商辂知道自己的劣势太大了。

所以趁着郡县东北之事,商辂要补足这方面的短板,履任地方便是。

大军在景泰十四年二月开始准备班师回朝,而大明迁民之事,也将会在两年之内完成,第一批为五十万,第二批为八十万,第三批为一百万,至此,大明的人口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纾困。

东北是适合种地的,因为这里有黑土地。

景泰十四年二月,坐在奉天殿上的朱祁玉并没有在朝议,而是在监考,这是景泰十四年的殿试,他手里拿着新任松江巡抚陈宗卿的奏疏,这本奏疏详细的汇报了大明在西洋和大西洋的活动。

让朱祁玉格外意外的是,在眼下,西非居然存在着一个绵延了1100多年的帝制王朝,桑海帝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