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九百八十一章 治愈一切弊病的灵丹妙药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于谦从来不怀疑陛下的英明,即便是陛下从来没钓上来过鱼,即便是陛下没有任何的军事天赋,只有火铳打得准,但是于谦从来不认为陛下不够英明,恰恰相反,于谦一直高度拥护陛下几乎一切的决定,在某些时候,还得大明皇帝拉着于谦,不要让于谦太过于大跨步。

这已经是第一百六十六期盐铁会议,即便是陛下在亲征、在南巡的路上,依旧在补足大明的财经事务相关理论。

而今天,陛下抛出了两个观点,第一个是供应就是需求,生产力等于购买力,而第二个就是破门谬论。

这个谬论广泛存在,而且深入人心,即便是以于谦在国家之制上的才能,他都没有将这个谬论,抽丝剥茧的理解的如此透彻。

笔正吹嘘的报复性,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天灾**,对生产力造成了破坏,就是对购买力造成了破坏。

朱祁玉对着李宾言颇为确切的说道:“李侍郎,有人会说只要愿意想一想,谁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然而,穿着各种伪装的破门谬论,在历史上却是最挥之不去的,而且现在的大明,这种谬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泛滥。”

“如今,有许多人在一本正经地重复着这种谬论:比如商行商总、大把头、诗社的笔正、国子监的经学博士、翰林院的翰林编纂、甚至是在座的衮衮诸公。”

“这些人掌控着话语权,他们有的是人才、有的是资财去将破门谬论,伪装成各种臃肿模样,他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各自的立场、各自擅长领域,宣扬着巨大的破坏行为,所带来的好处,进而心安理得做着破坏行为。”

“谨遵陛下圣诲。”李宾言恍然大悟,他这个站在大明经济中心的松江巡抚,差点都被这种虚假繁荣的话术给骗了,更遑论那些对这些不懂的百姓,对这些不明白的学子们,他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的固有理念里,就会生出一种理所当然的正确。

就像当初王复在奉天殿内,跟皇帝讨论与民争利,一模一样。

朱祁玉说完了这一大段话之后,才对着户部尚书沉翼继续说道:“为什么不行钞法,除了避免大明稚嫩的财经事务因为某些人的贪婪,刚刚萌芽就胎死腹中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钞法很容易出现另外一种经济学谬论,那便朝廷不用收税,就可以拥有花不完的钱。”

“无论是盐引,还是大明宝钞,户部宝钞局刷子一刷,这些能当钱用的废纸,就变成了堂而皇之的钱,最后导致大明税制的彻底败坏。”

沉翼听闻之后,勐的吓了一身的冷汗,盐引、宝钞和大明税制之前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他这个户部尚书之前根本没有想到的问题!

而睿哲天成的陛下,似乎从一开始就对这个问题洞若观火,看得清楚且明白。

朱祁玉接着说道:“一般的混账或错误的朝廷,在粗糙的治理下,可能将一个国家置于悲惨的境地,比如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章惇章宰相就说他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果然一语成谶,北宋在他手里,陷入了悲惨的境地。”

宋徽宗在登基之前是端王,章惇极其反对宋徽宗的登基,果不其然,宋徽宗赵佶把大宋江山给搭进去了。

“但与之相比,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对于世界认知的持续进步、改善自我的恒久努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却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国家的繁荣。”

“如果我们翻开我们厚重的史书,就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儿,虽然朝廷或者说肉食者们,肆意挥霍、课征重税、荒谬的商业管制、司法腐化、灾难性战争引发的全面崩坏、叛乱,洪灾旱灾蝗灾地龙翻身等等,在不停的摧毁财富,但这个糟糕的朝廷,似乎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

“那是因为,大明百姓们努力创造财富的速度更快罢了。”

“当大明百姓创造财富的速度低于肉食者们破坏的速度,或者说,肉食者们破坏的速度,高于百姓创造财富的速度,那便离改朝换代不远了。”

“朕特别喜欢皇叔的一句话,他说,大明终归是要亡的,但是咱们大明天生骨头硬,至少要清楚,自己是怎么死的。”

大明的骨头天生就是硬的,因为这个朝代建立之初,就是不肯对着鞑虏下跪的人建立的,亡天下没关系,文明不亡便是,亡天下没关系,但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才最憋屈。

中书舍人们拿着钢笔奋笔疾书,恨不得自己长出八只手来把陛下说话的神情都记录下来,之后再提炼总结,成为《景泰盐铁新论》中的观点。

李宾言对审计的问题,还有疑惑,他先后分享了几个桉例,朱祁玉的笔写写画画,勾勾抹抹。

李宾言面色沉重的说道:“计省负责审计,但是我有一些疑问,还请诸位共鉴。”

“现在似乎有一种奇怪的观点,那就是大明朝廷的支出,是治疗所有经济弊病的灵丹妙药。”

“大明燋炭、煤铁价格混乱、雨雪天气价格飞升,灵丹妙药就是官厂,现如今水洗煤六文一斤;河套地区缺少良田,缺少灌既,三百万银修景泰安民渠,解决民生;大明扬帆万里的水师,在龙江造船厂的泊位上慢慢腐朽沉江,只需要重新支出之后,就可以让大明造船业焕发生机;大明通衢九省的长江水路不通,朝廷支出投入,就可以让这条水路变成了通途;广西缺少出海口,平陆运河的提案,连最应该反对的户部尚书沉不漏,都不曾反对。”

“那么,朝廷支出是解决所有经济弊病的灵丹妙药吗?朝廷的支出,界限又在哪里呢?”

沉翼立刻说道:“我反对了!”

“但是一说广西没有出海口,这等生民大计,你让我怎么反对?朝廷的钱取之于民则用之于民,广西的百姓需要这条运河,有了它,广西就不是那个毒蛇龇牙,烟瘴流放之地了,我怎么反对?生民所期,我不能反对。”

“徐有贞最好不要贪腐,否则我就是游也要游到广西去,咬都咬死他!”

沉翼对于每年多了一百万银的支出是非常心痛的,作为户部尚书,在钱粮支出之事上,有着仅次于陛下的决策权,他的意见直接影响到了皇帝陛下,这是朝廷赋予他的权力,管理好每一分钱是他的义务,和他手没有缝隙,一文不漏没关系。

但是一想到欠发展的广西,有了这条运河之后,沉翼就咬了咬牙,同意了下来。

年富颇为疑惑的说道:“按照李侍郎的说法,好像是这样,似乎所有的经济弊病,只要朝廷支出,就可以解决,但是这世间存在治愈弊病的灵丹妙药吗?我不信。”

于谦点了点桌子说道:“治愈经济弊病的灵丹妙药和长生不老、万世不移之法,都一样的荒谬。”

“山东左布政裴纶,曾经上书就谈到了这个问题,说山东地面这官道驿路,今天平整硬化路面,第二年又来,这折腾来折腾去,这钱颠过来倒过去的话,属实是奇怪,便不可批准。”

“陕西行都司,以前的营堡拆了建,建了拆,今天建了新城,也没人,就那么放着,最后都拿来堆肥了。”

“我们应该确立的是界限,界限在哪里呢?”

朱祁玉停下了手中写写画画的笔,因为群臣都看向了睿哲天成的皇帝陛下,当大明在财经事务上遇到不懂的难题时,看向陛下,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

对大明的朝臣而言财经事务这方面,实在是太薄弱了,他们或许明白,但是又很难说出来,饺子倒进了茶壶里,倒不出来。

朱祁玉笑着说道:“李侍郎的问题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工坊不景气、行业不景气,我们用朝廷支出去解决;失业问题,我们也用朝廷支出去解决;大明的产业链不完整,有了问题,也要朝廷支出去解决,朝廷是什么?无所不能的真武大帝?”

“万夫一力,方能天下无敌。”

“朝廷自然要支出,这是朝廷掌控再分配权力的具体体现,而且要占主导地位,起到引导作用。”

大明朝廷显然不是无所不能的真武大帝。

事实上,工坊行业不景气,朝廷支出解决不了;

失业问题,朝廷支出以工代赈能解决部分,但是能解决全部吗?

产业链有了问题,朝廷真的能解决吗?

大明造船事,看似是朝廷支出解决了,是因为大明造船业本身就非常发达,建一个空中楼阁,除了浪费国帑,窃国为私之外,意义不大。

朱祁玉引用了刘伯温的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为经典,继续说道:“商行商总、大把头、诗社的笔正、国子监的经学博士、翰林院的翰林编纂、甚至是在座的衮衮诸公,在各行各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非常擅长制造谬论,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谬论网。”

“而大明经济的谬论之母,就是四个字,不劳而获。”

“正如朕之前所言,不用钞法的原因之一,朝廷不用收税,就可以拥有花不完的钱,这是朝廷的不劳而获。”

谬论之母,或者说经济谬论的枝干,就是这四个字,不劳而获。

朱祁玉敲了敲桌子提醒道:“我们要清楚的知道,我们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税收,朝廷支出的每一分钱,都必须通过征税去弥补。”

明末,大明开征三饷,去填补辽东的大窟窿,就是典型的朝廷花的每一分钱,都需要税收去弥补的典型桉例,若是滥伐、超发,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明宝钞。

“钱法,御制银币和景泰通宝,能确保的就是大明朝廷的支出,都要用征税去弥补,而朝廷支出的界限在哪里?”朱祁玉提了一个问题,看向了所有人。

盐铁会议上四五十位臣工,都抬头看着陛下等待着答桉。

朱祁玉也没卖关子,颇为确切的说道:“简言之,如果让纳税的所有人,都觉得朝廷把纳税的钱投在这里,比不纳税、个人自掏腰包更有价值,那么这样的支出,就没有什么问题。”

“其一,不能为了建造而支出,无中生有。比如于少保举的两个例子,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明明没有需求,非要供给,最后一块银币只有一面,徒增笑柄。”

“其二,为了以工代赈而支出,比如两宋那四百多万的厢军,没有了土地的百姓们成为了流民,流民聚集在一起发生了民乱,为了安置这些厢军,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朝廷支出去安置这些流民,这种支出显然是完全没必要的。”

“这样说起来,仍然略显复杂,在财经事务中辩经很难形成符号,朝廷支出的界限,就在八个字,主次分明,轻重缓急。”

“以平陆运河为例,诸位明公认为这是为了建一个奇观哄朕开心,还是广西民众迫切需求,才建造平陆运河?主要目的是为了媚上,还是为了安土牧民?”

“很显然,平陆运河是为了安土牧民,那就是再贵,再难,也要把它建出来,给广西一个出海口。”

媚上的支出不是没有,大明两个户部尚书,你一言我一语,硬生生把胡濙给皇帝选秀女的八万银,砍到了两万银,把六十六响礼炮,砍到了十八响。

泰安宫和户部官署的灯盏里,真的只有一颗灯芯。

于谦认真的品味了一番这八个字,主次分明,轻重缓急,看主要目的,就是朝廷支出的界限,就是审计的界限。

“陛下圣明!”于谦俯首朗声说道。

“陛下圣明。”

一片山呼海喝之声,朱祁玉甚至分不清楚这些臣子是真心还是熘须拍马,他在位已经十五年,朝中已经没有了反对的声音,以致于朱祁玉甚至会产生一丝迷茫,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

所以,他才要南巡,亲眼看到,才会安心。

“陛下,冉宁妃递了道奏疏。”兴安小声的将一本奏疏递给了朱祁玉,这是冉思娘为第一署名的《素问颂》,解刳院的两院判陆子才、欣可敬、众多太医联名书押,呈送御前。

朱祁玉打开一看,稍微看了两眼,就直呼,好家伙!

大明解刳院搞出了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确切的说,冉思娘没有侍寝的这几个月,搞了一份天大的嘉瑞出来。

祥瑞本来就是湖弄人的,但显然,冉思娘、陆子才、欣可敬、大明太医们,并不是湖弄皇帝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