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九百八十九章 作为皇帝,朱祁钰的权力无限大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玉看着手中的奏疏,有些疑惑,户部在玩一种很新的户籍制度,这种制度是配套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但是关联性不大。

“陛下…”兴安低声询问着陛下骑马还是车驾,按照皇帝陛下一贯的作风,白天都是骑马,晚上都是驾车。

但是今天情况比较特殊,冉思娘和高婕妤到现在还没起床,陛下起来了,但是手在抖,可是话又不能明着问。

“车驾。”朱祁玉收起了奏疏,并没有硬撑,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腿软手抖,非要骑马,那就是给太医院找麻烦。

朱祁玉来到了文华殿,主持廷议。

“户部尚书沉翼,你需要解释下这篇新户制的原因。”朱祁玉将奏疏的誊抄本,发了下去,给二十八位廷臣看了一眼。

于谦等群臣都在小声的交头接耳的议论着新户制,这本奏疏,是户部部议部推之后,呈送文渊阁的奏疏,是户部上下一致的决定。

沉翼想了又想,才大声的说道:“为了保护女性权益,生而为人,都应该一视同仁。”

“很好,沉尚书,你已经学会睁着眼说瞎话了。”朱祁玉看着手中的奏疏,他怎么看,都跟保护女性权益无关才对。

新的户籍制度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随母亲落户,这个解释起来并不麻烦,就是新出生的孩子户籍落在女方家庭一方,而不是男方。

比如松江府男士并非明媒正娶了苏州女士成婚,只是纳妾,那孩子为苏州府人,若是要科举、入学、人丁稽查等等孩子都是苏州府。

若是苏州府女士想要把孩子的户口落在松江府,需要跟松江府男士结婚,三媒六聘有婚书,到松江府户房将自己的户籍投靠至松江府,方可把孩子户口落在松江府内。

在过去,松江府男士为了多子多福,可以纳漂亮的外地女子为妾室,为孩子松江府户籍,现在不行了。

而且这个规定是普适性的,大明所有城池和所有农庄法皆行此例,非婚生子,更确切的说非嫡子,一律随母亲籍贯。

第二个方面,则是关于奴生子的落户,若是父亲是自由人,母亲是奴仆,则孩子是奴仆;父亲是奴仆,母亲是自由人,则孩子是自由人。也是随母为贱籍。

此条规定一出,母凭子贵,想都不要想了,子都贵不起来,母亲凭什么贵呢。

“这些个城里的老爷们,养那么多的小妾,那乡野之人,怎么娶妻?”沉翼开始陈述这条定户疏的原因。

第一自然是为了阻止乡野女子向城中流逝,大明的光棍汉集中在了乡野,而不是城池,因为城池有人口虹吸现象,导致城中男女比例,大约在1.5:1的地步,而乡野的男女比例,大约在3-4:1的地步。

松江府的媒婆们,跟乡野佃户们的父母一说,孩子进了城,也算是皆大欢喜。

说是媒婆,其实是人牙子,说是娶亲,不过买卖,说是进城,不过是给城里的老爷玩弄,进了城卖了做童养媳的,卖了做妾的,实在卖不掉就送到青楼里,反正都是给城里的老爷玩,怎么玩不是玩?

妾室地位极其低下,自家亲戚不得往来,孩子还要被叫做庶孽,若是正妻没有孩子,庶孽还会被抱过去认个嫡母,才算是有个正经身份。

但庶孽子,那也是松江府的人,活下去,总是比乡野要强,至少贼人打过来,还有道城墙拦着。

这条政令一下,媒婆们再说是娶亲甚至母凭子贵,这就是拐卖,朝廷的法度,就可以把这种行径定义为人丁买卖,进而处置。

这的确是在保护女性权益,打击大明四方之地的人丁买卖。

至于有没有个例自己想要母凭子贵获得阶级跃迁,不在沉翼的考虑范围之内。

第二个原因,是限制各府县人口,限制城池的人口虹吸,城池容量有限,人太少没有人气,人太多太过于拥挤,景泰十五年的医疗条件,城池里的人过于拥挤,一旦发生疫病,那就是满城的死人,几无生还,而且这也确实发生过。

第三个原因,则是大明海贸事带来的影响,大明的海船在增多,出海的人就多,大明水手们,在外面跟些番人女子生的孩子,身份是什么?这就变成了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以倦马河畔遍地的种植园而论,这些个种植园里,为了农场主们和甩皮鞭的监工们,会亲自参与到制造、使用生产工具的环节,这就诞生了一堆的皮蛋人,什么是皮蛋人,母亲是奴仆,父亲是大明人。

这皮蛋人什么身份?贱籍。

大航海时代的新形势下,大明新的大思辨已然悄悄开始。

“表个态吧。”朱祁玉看着沉翼的奏疏,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询问臣工们的态度,兴安抱过来一个箱子,给了每位廷臣一个纸条,上面只有一个○和一个×,明公表态只需要在上面做标记,不需要记名,更不需要做其他的标注,标记完就折两下。

兴安收集起了所有的纸条,放进了箱子里,用力的晃了下,然后开始唱票。

二十票赞成,八票反对,谁赞成,不知道,谁反对,不知道,反正赞成票超过了三分之二。

这个箱子是全透明的,也就是说抱着箱子的大珰想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些手段,那会引起公愤。

而大明皇帝不参与投票,对政令拥有一票否决权,他不用玺,这政令就推行不下去。

不记名投票,是朱祁玉发明的表态方式,一共就二十八名廷臣,之前是二十七名,现在计省财相有了一个新的席位。

朱祁玉从兴安手中拿过来了景泰之宝,在奏疏的齐缝处盖下,递给了文渊阁大学士王文说道:“就这么办吧。”

大明的一个政令推行,绝对不是文华殿一拍脑袋就推行全国,沉翼的奏疏里,也只是在松江府、广州府、应天府、顺天府、长安府、重庆府等城池开始推广,试点之后,缓慢推行全国。

“第二议,海事疏议。”兴安甩动着拂尘,宣布开始第二议。

李宾言打开了自己手中的奏疏说道:“永乐十三年,葡萄牙的唐·恩里克王子,维塞乌公爵,带领两万人,攻占了位于自由之城东南角的休达,使得葡萄牙完全占领了直布罗陀海峡,贫穷的葡萄牙王国,第一次获得了黄金、象牙、奴隶等多种贵物,迅速兴盛了起来。”

唐·恩里克王子这个名字是极其陌生的,自由城总督蒯林和葡王阿丰索五世的岳父是佩德罗王子,唐·恩里克王子是蒯林岳父的三弟。

朱祁玉言简意赅的说道:“也就是我们李爱卿的三叔。”

“哈哈哈…”文华殿内一时间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大家都知道那不是李宾言的岳丈,也不是李宾言岳丈的三弟,而是自由城总督蒯林的岳丈的三弟,但是蒯林套的是李宾言的马甲。

李宾言很后悔,没有在奉天殿前,一剑刺死唐兴这个祸害,他出了趟海,自己的传说遍布四大洋七大洲,关键都不是什么好名声,唐兴套李宾言马甲,连蒯林也套这个马甲,再过不了几年,四大洋全都是他。

大家好不容易止住了笑意,李宾言才再次开口说道:“三叔…不是…”

“哈哈哈!”

这次连于谦都笑着摇了摇头,喝了口茶,看着手中的奏疏,嘴角勾着笑意,谁愿意整天苦大仇深,忧思成疾,过去是他不得不忧思。

李宾言自己都笑了,他继续说道:“唐·恩里克王子,是葡萄牙海外贸易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向后人证明,成功的贸易政策是军事、掠夺和强制的结合。”

强制什么?劳动。

确切的说是奴隶制下,人身高度依附的种植园和工坊生产活动。

李宾言看着群臣说道:“虽然很多人都喜欢传唱恩里克王子的丰功伟绩,比如他建立了航海学校,比如他奖励海船改良的人为航海者,并且给予丰厚的奖励,但是就从他的行为而言,恩里克王子,更喜欢建立在军事强势背景下的掠夺。”

“宣德七年,恩里克王子再次亲自出海,在自由群岛开拓了四万顷的甘蔗和葡萄种植园,从桑海王国抓捕了九千奴隶,在甘蔗和葡萄种植园里劳作。”

“正统六年,恩里克王子绕过了位于西经126°北纬37°的布朗角,回国后,获得了葡萄牙奴仆贸易的专权,此人在正统十一年开始探索倦马河,本来打算大规模移民的恩里克王子没有等到那一天,因为他的侄子阿丰索五世和涉政的佩德罗王子发生了冲突。”

“佩德罗王子并没有太过于反抗,阿丰索五世获胜,但是葡萄牙海贸事陷入了政斗的泥潭之中,再无开拓之举。”

李宾言又拿出了唐兴关于多个海贸问题思考的奏疏出来,关于海上武装力量缺位导致大明贸易发展和商业主导地位的丧失问题,进行了综述。

这个综述,让朝臣们坐直了身子,不自觉的严肃了起来。

“这篇奏疏应该刊登在邸报上,并且收录到《景泰盐铁新论》汇编之中。”礼部尚书姚夔立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唐兴在海上无聊的思考,是大明财经事务的重要部分,是大明财经事务思辨成果之一,理应汇编。

朱祁玉点头认可道:“嗯,姚尚书收录吧。”

“那么李爱卿长篇大论之后,要推行什么政令呢?”朱祁玉看着李宾言问道。

李宾言图穷匕见,开口说道:“陛下曾言,垄断是商业组织攫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方式之一,商业组织总是通过产品差异化、设置市场进入门槛来加强企业垄断力量、保持市场地位。我们需要扶持一个强大的商业集体,让这个集体,开拓国际贸易市场、掠夺殖民的工具,即为海商共利同盟。”

“为了让这个同盟,进行开拓、掠夺和殖民,建立种植园、捕奴、采矿等,朝廷需要提供一定的军事、政治权力赋予等,但为了不让这个同盟反噬大明,理应大明朝廷组建,并且控制在大明朝廷手中。”

朱祁玉拿过来了李宾言的奏疏看了许久,荷兰、英格兰东印度公司的翻版,其实在大明,这都可以统称为红顶商人。

有些脏活累活,朝廷不方便出手,总督府也不方便出手的时候,就要用到这个海商共利同盟。

朱祁玉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的观点,看着李宾言问道:“一个开拓、掠夺、殖民性质的商盟,朝廷过分干预,很容易变成控制外商、怀柔远人的工具,为了不被反噬,朝廷应该控制一二,但试问,大明水师始终对商盟保持武装力量的优势,这个商盟还敢反噬大明吗?”

李宾言眉头紧蹙的问道:“陛下的意思是,不过分干预?”

“对。”朱祁玉颇为确切的说道:“朝廷是僵化的,一件事要层层上报到我们的手中,而后再经过漫长的商议,是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应对的,这种僵化在民生大事上,是一种制度上的谨慎,朕以为是有益的,但是这种僵化用在商业行为中,是有害的。”

“朝廷可以任命其商总,但是在决策上,朝廷应该以底线思维为主,在组建之初,就划出一条红线来,一旦越线,就消灭他们,组建新的商盟。”

朱祁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相对应东印度公司,鞑清朝的广州十三行,也是朝廷提供一定的军事、政治权力赋予的海商集体,结果鞑清朝的海商集体,因为鞑清朝廷的约束,慢慢失去了活力,最后演化成了控制外商、怀柔远人的工具。

管是一定要管的,任命商总以及对整个商盟重要人物进行人身限制,不得出海,一旦这个商盟作恶,朝廷以雷霆手段将其毁灭,而后建立新的商盟即可。

这个底线,就是以大明利益为先。

朱祁玉想了想,拿起了桌上的钢笔批复道:“任何一个政策,都不可能在设计之初就是完善的,因时而动,因势而动,都是在实践之中,不断完善,朕以为可以由户部给事中费亦应负责组建之事,松江府商总叶衷行为商总。”

“陛下圣明。”于谦表态,他表示了支持。

朱祁玉再次拿出了景泰之宝,齐缝盖下,将李宾言的奏疏递给了王文。

大明帝制的制度设计之下,皇帝有权绕过廷议任事,这是给李宾言站台,他的这份奏议不见得能通过廷议,即便是皇帝和百官之首于谦支持,都不见得能通过。

作为大明皇帝,朱祁玉的权力是无限大的,他很少动用这个权力,但只要动用这份权力,就代表了皇恩浩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