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 第577章 【英才进京】

北宋穿越指南 第577章 【英才进京】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2:29:27 来源:泡书吧

0577英才进京0577英才进京→:

江西,庐陵。

一艘官船北上,载有士子二十余人。

至南昌换大船,又有士子聚来,赴京赶考者竟有上百人,这还只是其中一条船而已。

江西归顺大明的当月,各府县就开始打听科举情况。听说明年是新朝的第一届礼部试,江西士子顿时就疯狂起来,都不问具体情况便开始急着出发。

浙江和福建,情况也差不多,全都是科举大省。

三省新旧官员压不住民意,只得快船加急询问朝廷。

朱国祥和朱铭商量之后,决定同意三省举人参加。但由于跟其他省份选拔方式不同,明年把三省考生归为一榜,限定死三省进士的名额,免得对其他省份的举子不公平。

眼前这艘船上,还有一位特殊人物,他并非什么考生,而是一大群江西官员联合举荐的贤才。

此人名叫萧楚,已经六十三岁,至今尚未娶妻。

他年轻时科举落榜,之后就不再考试,一直在家钻研学问。

术数、医相、占卜、天文、地理、书法、绘画、音律、方志、剑术……无所不通,融贯百家。

宋徽宗也曾征辟过他,但萧楚认为奸臣当道,自己做官也没有屁用,前后三次拒绝朝廷征辟。

而今,大明新朝初立,萧楚竟然爽快应征。

赶考士子们得知萧楚在船上,每天轮流前来请教学问。

此时此刻,萧楚盘腿坐于船舱,声音低沉而缓慢:

“世人修《春秋》重传轻经,我却是重经而轻传。汝等参加科考,自然经传都该学习。但科举是科举,学问是学问。科举只在一时,学问却在万世……”

“真正做学问之时,不要寻章摘句,而该直指经义根本。研究《春秋》,当从书法(写作方式)入手……”

“《春秋》以鲁史为本,兼采诸国之志,应当是史书才对,为何却是经书呢?”

“经,常也!提挈大道,万世不易。”

“《春秋》的那些传,只是纬书而已。纬书适于当时,有些东西已不合时宜。”

“只有《春秋》的本经,其大道理永远不会变。便如人要吃饭,从古至今皆然,这就是经书。而先秦时候吃什么,现在又吃什么,却是在变的,就是纬书。”

“治国亦如此。自当秉承大道不变,其治理手段却可千变万化!”

“《春秋》之经义大道何在?无非‘皇极王道’四字……”

从格局上来讲,萧楚对《春秋》的理解,是比胡安国更加高明的。

胡安国喜欢寻章摘句、牵强附会,暂时还停留在术的层面,而萧楚已经直指春秋大道。

这位先生也属于“遵王派”,倡导加强皇帝集权,辅佐圣君把王道传播天下。所以遇到昏君,他坚决不接受征辟,自己的才能根本无法施展,真施展开来反而还会害了百姓。

官船从江西一直驶往东京,船上的考生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能在江西考上举人,基本功自然扎实得很。如今再听萧楚讲大道,一个个都受益良多,以前学的经义也融会贯通了。

“先生,诸位相公,东京到了!”官船上的差役提醒道。

萧楚缓缓站立而起,将一把宝剑系于腰间,亲传弟子胡铨帮他背琴。

这位胡铨又是谁?

赵构称帝之后的第一届殿试,胡铨的策论写了一万多字,讽刺赵构出题只问天道不问百姓。

胡铨做八品官的时候,因反对与金国议和,上疏大骂赵构没资格卖国,痛斥赵构连三尺孩童都不如。

文天祥一辈子都把胡铨视为偶像!

“三十年不来东京,却不知是否风物如故,”萧楚下船登岸,对那些赶考士子说,“各自散去找住处吧。”

考生们在岸边作揖拜别,皆执以弟子礼。

身边只剩下胡铨,萧楚宠溺笑道:“随我去太平兴国寺,拜访一下友人再说。”

萧楚一生不娶,无儿无女,已把弟子胡铨当成亲儿子。

北风呼啸,胡铨害怕老师生病,急忙去租赁驴车。

“不必,”萧楚摆手说,“衣裳穿得够厚了,吾非弱不禁风之人,一路步行还能观赏汴梁景色。”

萧楚也是练过武功的,曾仗剑游览半个大宋,而且嫉恶如仇经常打抱不平。

师徒俩先在城外转了转,胡铨问道:“相比三十年前,此时的东京如何?”

萧楚说道:“城郭之民,没以前那么多,恐是经历战乱还未恢复。但看不到遍地乞丐,贩夫走卒也颇有精神,当今天子把东京治理得不错。”

两人进城走了一阵,胡铨忽地肚子咕咕叫,萧楚笑了笑便领他来到食肆。

伙计见胡铨背着书箱,又见他们没带任何随从,认定是进京赶考的贫寒士子,便主动推荐一些相对便宜的食物。

萧楚害怕弟子营养不够,又特地加了一盘荤菜。

师徒俩刚刚开吃,就有士子踏进来问:“你这里可有皇崧?”

掌柜笑答:“鄙店太小,哪里能买到皇崧?客官过两年再来,这菜定然是有的。”

那士子的仆从怒道:“你这店家怎说话的?我家郎君今科必中,过两年绝对不会再来!”

掌柜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连忙赔礼道歉:“误会,误会,两位若在本店用餐,今日免费赠送一份肉汤。”

“寻了十几家都没皇崧,便在你这里吃吧。”那士子颇为失望。

掌柜离开柜台,亲自招呼主仆二人。

那士子见空位不多,胡铨身边又放着书箱,便走过来问:“在下扬州李易,可否拼凑一桌?”

“请便。”胡铨微笑回答。

李易打扮得颇为潇洒,是一副翩翩佳公子模样,朝萧楚抱拳说:“还未敢问老先生尊姓大名。”

萧楚说道:“庐陵萧楚。”

胡铨也说:“在下庐陵胡铨,字邦衡。”

“扬州李易,字顺之,”李易说着一屁股坐下,“邦衡兄是来赶考的?”

胡铨点头:“不错。”

李易又说:“在下治《易经》,不知兄台所治何经?”

胡铨回答:“《春秋》。”

“《春秋》微言大义,却是艰涩难读,”李易说道,“不过更难的是数学和物理,我在扬州连书都买不到,到了京城才知要考这些。”

胡铨一怔:“那还怎么考?”

李易笑道:“听说刚把书印出来,京城各大书铺有售。礼部衙门还贴了告示,这次只考一点点,不会太影响科举。便如那数学,不懂天子创立的数字也可,用以前算术的老法子依旧能解。”

“陛下懂得循序渐进,此贤明之举。”胡铨顺口拍皇帝马屁。

李易幸灾乐祸道:“三年后的举子,恐怕就没这么容易了。”

胡铨问道:“对了,刚才兄台所言皇崧是何物?”

李易说道:“一种菘菜,当今天子培育的,城外劝农司种了不少,俗名叫做大白菜。发了一些给大臣,又卖了许多给食肆。听那些吃过皇崧的人说,此乃冬日菜蔬之圣品。可惜我一连问了十几家食铺,要么说卖完了,要么就是没有。”

胡铨皱眉道:“天子重稼墙,这自然是极好的。可如果耽于此事,会不会误了国事?”

萧楚说道:“那也要看耽于何事,旧宋昏君喜欢奇花异木,又让各地进献以供玩赏,这自然是对治国大不利。当今天子耽于农事,总不会勒令各州府送菜进京吧?”

“哈哈哈哈!”李易被逗得大笑。

胡铨莞尔说:“也对。”

萧楚问道:“足下可知,太平兴国寺的智泉法师可还健在?”

李易摇头:“却是不知。不过太平兴国寺的殿宇已拆了,改建成一些店铺。僧舍也改为官舍,住了许多外地小官进去。”

听闻自己老朋友的寺庙被拆,萧楚竟然高兴起来:“天子果然圣明,东京城内外的寺庙确实太多了。”

三人边吃边聊,还喝了些米酒,从趣事一直聊到学问。

酒足饭饱,李易热情的带他们去寻客店。

“当当当当……”

忽听附近几声钟响。

李易兴奋道:“刚才忘了与二位说,东京城内有两座巨大的四面钟。不用人力和水力,可自己走动,很远就能看到时辰!”

师徒俩没听明白,李易就带他们前行,转过街角便看到钟面。

李易说道:“钟面上的时针会走动,现在指着二,便是午时正。”

萧楚看着那座大钟,立即走不动路了,很想拆开来瞧瞧里面。他连奇门遁甲都研究,对于这种精巧机器自然没抵抗力。

几人走到钟楼下方,这里聚集了不少士子,都是近几日才到东京的考生。

考生们仰望大钟,不时指指点点,脸上颇有兴奋之色。

而东京市民早习以为常,昂首挺胸从那里走过,把外地士子都当成乡下土包子。

什么扬州、杭州,只要出了汴梁,再繁华也属于乡下!

萧楚感慨道:“南昌书商的活字印刷术,听闻就是当今太子所改进。想来这座大钟也是,太子殿下天纵奇才也。太子提兵定江山,自不会玩物丧志,我大明开国便有两位圣君。”

这位老先生是遵王派,或者说皇道派,终极理想便是辅佐圣君开创盛世。

只要不过于昏庸,不是圣君他也要辅佐成圣君,即把皇帝变成自己的形状!

这种改变,并非规劝皇帝仁慈节俭,那在萧楚看来属于无关紧要的东西,只有死读书的腐儒才会抓住不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