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 第1105章 钞能力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第1105章 钞能力

作者:头铁老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0 12:19:16 来源:泡书吧

至于那些实在没什么存在价值的企业,碍于跟种花家的约定,又不得不解决他们债务问题的,汇鑫投资也会将他们买下来。

位置好一些、周边经济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汇鑫公司会将他们进行整合后,倒手转卖给河东的那些企业。河东的那些企业,会将他们的地方,改建成分厂,提高自己的产能。

剩下的那些一无是处、包袱一样的存在,汇鑫投资将他们买下来后,会毫不客气的将企业关闭,随便给点补偿解散工人,只承担他们的债务,其他事一概不管。

至于说工人同不同意,会不会闹起来,汇鑫才不管呢,这种事得由当地官方出面替他们解决。当地要是不承诺解决,汇鑫连来都不来,全国那么多的困难企业,能接受、答应汇鑫条件的地方有的事,为什么要来他们这里呢?

资本都是血淋淋的,他们是来赚钱的,不是为了行善做好事当义工的,没有好处的事谁干啊?

这些累赘、包袱一样的企业,唯一还算能值点钱的,大概也就是他们所占用的土地了。不仅面积大,还都是处在好地方,以后城市想扩展,绝对绕不过这些地方去。

汇鑫拿到这些土地后,马上就会改变它们的使用性质,然后就丢在那里不管了,用后来的名词来形容,那就是“捂地”“囤地”!

这是唐伟东吩咐的,他也是跟黎长实那老货学的。这厮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到内地买地、囤地,当地还想借用他的资金开发呢,结果这老不休通过种种优惠,以极便宜的价格把地拿到手中之后,就没动静了。

绝大部分地块儿的开发周期竟然长达十几、二三十年。八十年代拿的地,有的到二零一几年都没开发完,在这个缓慢的开发周期中,土地的价值在急剧膨胀。

尤其,他拿的地块儿还都是像京师、沪市这种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你就放开胆子猜,猜猜他到底从国内划拉走了多少钱吧!

这可是什么都没做,纯粹就是捂地捂出来的利润,就跟白捡的似的。等到开发的时候,大家的房子都卖一千,其他人的成本是五百,而他的却只有五块,房地产玩儿到他这个程度,他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要不怎么就说这老货心里只有生意,哪有什么爱国情操呢。如果有,那也是爱人家自己的国家,爱约翰牛的女王,跟种花家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当然,汇鑫投资也不仅仅是忙活着解决债务问题这一件事,这事只是顺带着干的。他们真正的业务,是拿着钞票到处挑选有发展潜力的、又急需要钱的那些优质企业和产业,进行投资。

比如,保险金融行业。

当汇鑫投资拿着真金白银,找上刚在特区成立没两年的苹安公司时,面对这种国际知名金融巨头主动伸来的橄榄枝,苹安公司甚至都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在汇鑫投资主动放弃了经营权,只要监督权和分红权的情况下,苹安公司二话没说,立马就答应了汇鑫参股的要求。

不掺和经营的金主爸爸,打着灯笼都难找啊。此时的苹安,可不是后来世界五百强榜单上排名前二十的巨头,现在他们只不过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面对金主爸爸伸过来的粗腿,能不赶紧抱住吗?

有了国际金融巨头的加入,对他们的逼格和品牌建设,也是一种莫大的提升,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如果以后想走出国门,不管是开展业务还是上市,汇鑫投资这种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巨头,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目前来看,让汇鑫投资加入到苹安公司中来,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什么要拒绝呢?

再说了,现在就算给他们十几个点的股份,绝对的控股权,不还是在国资的手里嘛。

说到此处,不得不说,汇鑫公司真是捡了个大便宜,赶到好时候了。多了不说,等再过不用十年的时间,那时候你再看看,估计几个点的股份想拿到都不容易。

除此之外,汇鑫投资还拉来了马斯伯格的t公司和康奈尔的LVmh集团,以及杨南坡的养益堂,合资成立了一家名字叫做“众合盛”的商业投资管理公司。

公司的大股东是养益堂,这样算下来,这就是一家妥妥的国内企业啊,只不过有了外资的投资入股而已。有了这样一个身份,以后行事起来可就方便多了。

这家公司的第一个目标,就瞄向了国内的啤酒行业。

虽说这四家公司都没有跟啤酒相关的业务,可轩尼诗那不也是卖酒的嘛,管他啤酒、葡萄酒、烈酒的,总归多少也沾点边,那啥,也算是同行了。

打着这种大牌子的招牌,去参股或者收购啤酒企业,总比空口白牙的更能让人信服不是?

这里要说一下种花家的啤酒了。种花家的啤酒跟国外的啤酒,大不相同,基本全部都是工业轻啤,口味相比国外的那些更淡,也更符合国人的口味。

曾经有德国号称地道啤酒的厂家来种花家开拓市场,结果搞的灰头土脸。别管他们的啤酒地道不地道,种花家的人就是喝不惯他们的味道。

国内的经销商给他们提议,让他们改良配方,让其更符合国人佐餐的口味。可骄傲的德国人认为他们的啤酒才是最纯正的,不屑于去生产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啤酒,还说种花家的人不懂什么才是啤酒。

最终如何?还不是灰溜溜的卷铺盖卷滚蛋,退出了种花家的市场?尼玛,生产出来的啤酒是给顾客喝的,不是拿来曲高和寡,显示你多能耐的。即便你的啤酒再好,卖不出去也白瞎!

九十年代正是国内啤酒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时代,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啤酒厂,仿佛一夜之间就涌出了上千家啤酒厂。

夸张一点说,基本每个县级以上区域都有一家、或者数家当地的啤酒厂。在市场竞争方面,已经不能称之为激烈了,那叫一个惨烈啊。

唐伟东犹记得上一世他年少时帮父亲去打啤酒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都如历历在目一般。

为了喝一个新鲜,当时打的都是县里的啤酒厂拉出来的散啤。打酒的家伙事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暖壶、热水壶、塑料袋,还有用脸盆的。每次只需要花个五毛、一块钱,就能打满满一壶。

看着父亲喝着津津有味,当时的唐伟东也在好奇之下,趁父亲不注意,偷偷的喝了几口尝试过,可总觉得有一股馊了吧唧的怪味,感觉一点都不好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