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 第174章 唐伟东吓尿了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第174章 唐伟东吓尿了

作者:头铁老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0 12:19:16 来源:泡书吧

唐伟东看到村支书在台上侃侃而谈,不禁暗地里对他竖了个大拇指,村支书越说越自信,早已不见了开始时的紧张感。

正好借着村支书的嘴,把饲料厂属于个人的事实给圆了过去,省的被记者们挖出来,到时候想解释还是个麻烦事。

毕竟个人做这些事和集体做这些事的性质不一样,有的事村集体可以做,但个人做就是犯忌,想想沈万三吧。

省报的记者对这个回答算是满意,接下来继续问道:“请问支书同志,你们是怎么想到办这个饲料厂的?”

这个问题也在预料之内,村支书哈哈一笑,说道:“说来都是巧合,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过提前规划什么的。”

“当时村里就想种点菜养点家禽,改善一下村民的生活,没想到县里和相关企业对我们非常支持,不仅对我们农作物和家禽敞开收购,还帮我们请来了专家,指导我们进行生产。”

“相信你们也已经和专家们打过交道了,他们可都是宝贝啊,对我们村的发展是出了大力的,我们全村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们。”

“就这样,我们村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结果就是饲料跟不上了,养殖成本增长太快,养殖户都有些负担不起了。”

“于是,我们一合计,干脆办个饲料厂吧,起先的目的仅仅是想为村民的养殖降低成本,就在县里的支持下,通过有关部门的帮助,淘了条人家不要的生产线,请来的专家们又帮我们实验搭配好了饲料配方,蒙着头就开始生产了。”

“结果没想到,需要饲料的人太多了,尤其是在李经理的带领下,厂子饲料的销路一下就打开了,甚至还有点供不应求,每天来拉饲料的车都排出了好几里地去。”

“我们一看这样,干脆扩大生产吧,就又买了几条生产线,慢慢的厂子就有了现在的规模。这也是我们当初没想到的!”

花花轿子众人抬,村支书不愧是经验丰富,言必称感谢县里,什么功劳都要捎带着上面,要不怎么说,鬼老精人老滑呢,要是县里得了好处,还能落得下他?

而且还面面俱到的把专家们和李玉英感谢了一个遍,这都是他现场发挥的,唐伟东可没跟他说过这些。

也就是唐伟东坚决不让他替自己,否则就连唐伟东,估计村支书都要捎带着夸一遍。

台下的记者听完村支书叙述完办厂的初衷,不禁哀叹起来,这特么运气也太好了吧。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其他企业费心扒拉的还半死不活,河东村这个小小的村办厂子,竟然一步一步赶着被动的发展成这样,还让不让人活了?还有没有天理了?

同时,他们也对做为厂子实力负责人的,李玉英的能力大加赞赏,一个女人,把一个村办小厂带到这个地步,真的是不容易,谁要说她能力不足,那就真是瞎了心了。

省报的记者提问完之后,话题又回到了助学上。

又有记者向李玉英问道:“前两天在村里走访,看到村里办了育红班,请问育红班的费用,你们也承担吗?”

李玉英微微一笑,颔首说道:“算。办这个育红班,是因为厂里的工人都在工作,没有时间照看孩子,我们本想着替他们解决家庭负担,让他们能把精力更好的投入到生产当中。”

“结果,老支书找到我们说,既然要办,村里其他的孩子干脆一起收了吧,我们一想,既然我们的工厂挂在村集体的名下,那村民们就该享受工厂发现带来的红利。”

“于是,我们和村里一拍即合,厂里出钱,村里出地方,这才有了现在的育红班。”

这时,村支书又插话道:“不仅如此,这次的麦收,厂里还帮村里联系了机械设备,帮村民们抢收抢种,并且还按田亩数给村民们发了补贴。”

“哗……”

台底下骚动起来了。这年头还没有作秀这一说,人们都是朴实的,办育红班,替学生承担学费,补贴农业生产可都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

看来饲料厂真的是真心实意带领村民致富,切实替农民减轻负担,这就了不得了,这就是改开的典型,新时代的楷模啊,这样的事情和工厂,最适合宣传了,这样的工厂不上报纸不上电视,什么样的能上?

发了,发了,记者们全都庆幸自己来着了,把这次的报道润色一下,只要一发表,自己肯定也会跟着出名了。

别把记者们想的多么高尚,商人求利,文人图名,他们本来来河东村的目的不就是寻找新闻热点吗?

只有坐在台下角落里的花花社的那几名记者,眼光闪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在县里不知道的情况下,这次的新闻发布会,正如唐伟东所预料的那样,迅速发酵。

不仅省内的报纸纷纷做了报道,就连省外一些报纸也做了报道,甚至南方几家在这时影响力特别大的报纸也做了转载评论,来印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事情的最**出现在半月之后,先是花花社报道了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而且还发表了长篇社论。

这就了不得了,花花社可是官方的喉舌,他的话几乎就代表相关方面的意志。

他们报道了,就算是认可了饲料厂和河东村做出的成绩,这是给盖了章定了性啊。

这就相当于对饲料厂的发展套上了一件刀枪不入的铠甲,说明相关方面已经关注到这里了,以后谁特么还敢伸手?

这还没完,接下来做为喉舌的新闻联播,也对这里发生的事进行了报道,主持人的原话是“东山省青山县的河东村,在各级的关怀和支持下,不等不靠,全体村民齐心协力搞养殖办工厂,借助改开的东风,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昔日靠天吃饭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不管是电视还是报纸的新闻报道,都捎带着把青山县的相关人等给夸了一顿。

此时的县里还什么都不知道呢,直到上级和他们的背景靠山们,纷纷打来电话夸奖祝贺他们之时,他们还一脸懵逼。

等到报道出来以后,他们才知道了前因后果,当场兴奋的差点没心脏病发作!

河东村一次次的给他们惊喜,上次带领农民致富的事还没完,这次助学的事竟然还上了新闻和花花社,这可不是一般人有资格上的地方,就是省里都不一定有机会,自己这个鸟不拉屎的小县竟然也享受到了这个待遇,......

没说的,河东村这个典型现在可算竖起来了,以后这就是自己晋升的资本了,可不能让他倒下,必须要大力扶持。

于是,青山县里的相关部门和官长,时不时就来关心一下,一切只有国营企业才享受的政策,竟然也对饲料厂开放了,看来县里为了保住这个典型,也是下了血本了。

所有人都不知道,当从上到下都在庆祝的时候,唐伟东看到花花社和新闻联播的报道后,直接吓尿了,是真的吓尿了,浑身打着摆子出冷汗,就跟大病了一场似的。

别人不知道,可唐伟东知道,就在几年之后,改开就会减一次速,而后还要直接停一次车。

一些事情摇摆不定,甚至有一种否定的论调出现,虽然只是一段时间,相关方面一锤定音,改开还会继续下去,并且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但那也够吓人的。

几十年后名噪一时的一些企业老板,当时都吓得把名下的企业捐给集体,或者上交给相关部门,自己则是纷纷跑路。

其中就有beyond的王总,琅琊市的王总,苏村的远东纺织厂等等,当时的个体企业一下减少了三百六十万家。

到了那时,自己的饲料厂和河东村这个典型,弄不好就是颗炸弹,而且引信还不在自己手里。

即便自己已经留了一手,当着记者的面说了饲料厂属于村办集体所有制企业,但人家想杀鸡儆猴,竖起来的典型不是正合适下刀吗?现在的夸赞,到时候就是送人头啊,不吓尿才怪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