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 第3288章 只要出价足够高,假文物也能变成真宝贝

用谢老板的话来说就是,“我光这两件宝贝就价值二十四个亿,还用的着去骗你们那三五个亿了?就是最近公司资金周转上遇到了一些困难,等日后我们周转过来了,是一定可以还清贷款的!”

“当然,如果你们想让我尽快还上贷款,也是没问题的,不过吧,那可能还得需要二位的‘协助’,支持我做完这个项目,我可以保证,在完成回款后,绝对会第一时间把贷款还上。”

在看过金缕玉衣和那些顶级专家、泰斗们亲自签过、写出来的鉴定证明后,两位行长暂时相信了谢老板的话,觉得谢老板的公司还是非常有实力的一家企业,不会欠钱不还的。

另一个问题是,当初按揭贷款是这两位行长批下来的,如果骗贷的事情暴露,作为行长的他们乌纱难保,所以也只能选择相信谢老板,否则大家就只能一起完蛋了。

不仅如此,回去之后,为了帮谢老板渡过“难关”,尽快还清银行的贷款,他们两位行长利用职务之便,还分多次,又为谢老板提供了四个亿的贷款。

谢老板的总计骗贷金额,至此也超过了十个亿!

靠着骗贷,在零叁年的时候,谢老板还被评为了“国内400富人榜”,排名第163位的富豪,个人资产高达七亿。

而这七亿元的资产,其实全部都是银行贷款,而且,本应在零叁年入住的,他接手开发的那个地块儿,最终也成为了烂尾楼!

这起骗贷案件之所以暴露,还是审计部门的功劳。

审计部门在对建设很行进行例行审计的时候,发现建设很行核销的一笔、将近十个亿的资金有问题。

于是,审计部门立刻派人进驻建设很行,顺着这条线索往下查,很快就清理出来了,涉及跟着近十亿资金流向有关的十几家公司和一百多个账户。

而这些公司都是谢老板成立的,那一百多个账户,也是谢老板在操作、使用的。

审计部门抽丝剥茧的查清了,谢老板骗贷的行为,以及银行对其进行\"包庇性资金支持\"的犯罪事实。

由于涉案金额太大,涉案人员太多,这已经超出了审计部门的权限,所以他们只能将审计的结果进行上报。

相关方面对于这种“挖墙脚”的行为,也是非常的痛恨,因此,相关领导立刻批示,由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京城分局成立专案组,来专门侦办这起案件。

谢老板和那两名银行的行长,以及一批银行的涉案人员被抓捕。

俩行长,一个判了二十年,一个判了十九年,谢老板则是被判了无期。

——嗯,就在谢老板被捕之前不久,其妻子已经跟他离了婚,并移居闹大利亚,至于带没带钱出去,你“拆”呢?

谢老板之所以能有恃无恐的拿假金缕玉衣骗贷,正是因为有五大权威专家,为其开具的鉴定证书做为依仗。

被捕的那两名银行行长供述,他们之所以做出“错误的决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同意为谢老板的企业追加、发放资金,试图帮助其盘活项目,想着等项目做完、回款之后,他就能还上银行的钱了。

现在,谢老板被抓了,金缕玉衣也被确认为假货,但为虎作伥、为金缕玉衣和谢老板背书的,那些专家、泰斗们,却是屁事没有。

面对所有人的质疑,这些专家、泰斗们一致地,将自己“走眼”的原因归咎于“草率”。

按照常规的文物鉴定程序,鉴定一份文物的真伪至少应该经过称重、收样、手摸、仪器检测等三十几个步骤,而要确定宝石的真伪则要动用一些专业仪器。

但据这几位专家们自己说的,在鉴定这两件金缕玉衣的时候,他们“犯懒”了,不仅没有用专业仪器监测玉石,甚至连上手触碰一下玉衣也没有。

事发之后,在大裤衩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中,参与此次鉴定的杨富续,坦然的对着镜头表示:“我们就是隔着玻璃柜门在外面看了两眼,并没有打开玻璃柜门,更没有上手。”

当记者追问他:“既然仅仅是隔着玻璃柜子看了几眼,那你们这五位专家,谢某某的这两件金缕玉衣是真品,这令人瞠目结舌的二十四亿元估价,又是依靠什么估算出来的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这几位专家的口径竟然出奇的一致,无论是杨富续还是李劲松,又或者是王文详,他们统一的说词都是,“因为‘史老’确定这两件金缕玉衣是真品,所以我们才在鉴定报告上签字的”!

就像王文详说的那样:“史老是鉴定界的大权威,他说这个东西是汉代的,真东西,无价之宝。”

他们口中的“史老”,正是着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史树清,这可是当代真正的大牛之一。

按理说,诸如“史老”这样的、在业界内堪称泰斗的人物,不应该会看不出这两件“玉衣”的端倪啊,可这一次他怎么就走眼了?难道是老糊涂了?

其实嘛,原因也很简单,唯钱尔!

在这次的金缕玉衣骗贷案暴露出来之后,这五位专家立刻就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无数的人都想追寻事件的真相。

无数的媒体、记者,都想从“断定”这两件金缕玉衣的,真伪和价值的“史老”口中得到一个答案,但“史老”却是谁的电话也不接,对于此事闭口不言。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事件的真相永远无法解开之时,做为谢老板鉴宝事件当中的、“中间人”的牛福中,最终还是开口吐露了实情。

——“谢老板给了这几位专家、泰斗,高达几十万的鉴定费,每位参与的专家、泰斗,都拿到了十几万”!

据他们自己说,在对那两件金缕玉衣做鉴定的时候,他们并不是“无偿劳动”,谢老板说了,只要他们在陈列柜边上转两圈、看几眼,然后动动手指在鉴宝报告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十几万的“劳务费”就能揣进腰包。

九十年代末的十几万,真真不是个小数,即便是这些功成名就的业内大牛,也很难拒绝。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只要出的价钱足够高,这假文物也能变成真宝贝啊!

当然,大概这五位业内的权威专家,打死也不会想到,谢老板会干出,拿着这玩意儿去银行骗贷款的事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