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 第3368章 万里胡儿尽汉歌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第3368章 万里胡儿尽汉歌

作者:头铁老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0 12:19:16 来源:泡书吧

咱也不知道那些史学家们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是一群人在吵吵嚷嚷了一番过后,最终帮南唐方面,拿出来了一套看上去有模有样的程序和礼仪套路。

把其中的一些流程简化了一下、把那些不符合“此时南唐现状和国情”的,程序和仪式取消掉之后,最后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今年这第一次“封禅”镇国神山,和祭祀华夏英烈,也是这套“大礼仪”的首次面世!

九月九日,是种花文化中的重阳节,传统的习俗就是登高,此时“封祭”镇国神山,正当其时。

由于是官方举办的大型、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所以这次南唐方面非常的正式,南唐首辅王德发,亲自出席并主持了这次的“封祭”仪式。

而与他一同参与“封祭”的,还有汶涞的国王,和勃泥的女王,他们亦步亦趋的跟在王德发身边,王德发做啥,他们也跟着做啥。

这座“镇国神山”是大明皇帝钦封的,所以王德发在“封祭”的过程中,特意穿上了一件,方心曲领的、皂领缘青罗衣的大明祭服。

汶涞国王和勃泥女王伊莉娜,则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规制,穿着代表他们王权的制式服装。

当王德发在“镇国神山”的“封祭”仪式上,再次把大明皇帝的颁布的旨意,重新诵读出来的时候,引起了前来观礼的,那些华人民众的一片欢腾声。

这道旨意,仿佛让他们的民族自信心,瞬间的高涨到了极点,此刻他们再看向周边的异族时,眼神中恍惚间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傲然之色。

一个人的骨气,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自信,一个民族也一样。

唐伟东就是想用这种方式,重铸南洋华人早已消失的那条“脊梁骨”,重振他们早已湮灭在一次次的,被人当做羔羊般,屠杀殆尽的血勇之气!

这一次的“封祭”镇国神山活动,仪式持续了两天的时间,欢庆活动前后加起来还有三天,一共会持续五天的时间。

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尤其是南唐和星岛等地的华人,都借着一体化的便利条件,纷纷赶到汶涞的基纳巴卢山观礼。

这“一不小心”,在不经意间,竟然给汶涞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益,再加上南唐在“封祭”镇国神山时的,那大笔大笔的花销,确实让汶涞受益颇丰。

他们后来再回看这次活动的时候,忽然产生了一种,这样的“封祭”活动,好像除了丢点面子之外,其他的也没啥坏处嘛。

或许,大概,以后可以继续举办下去,毕竟谁也不会跟落到口袋里的钱过不去,不是吗?

实在不行,就闭着眼睛,当把这种“封祭”活动,当做一个旅游表演项目得了!

王德发很忙,他没时间管汶莱这边是怎么想的,在“封祭”完镇国神山之后,他立刻匆匆赶回了镇南府。

在那边,还有一场更为重要的活动,要等着他去主持!

西历十月十五日,农历九月十八,天气有点阴,早上就开始飘起了一些毛毛细雨,不过现在正是“旱季”,雨势并不大。

或许,这样的阴雨天,更能衬托出今天要举行的活动的肃穆!

这天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参加这次活动的数千名军士,以及南唐的一些公职人员,还有数万赶来观礼的民众,就怀着庄重的心情,默默的来到了未央宫前面的广场上集结。

这一场活动,不像之前的“封祭”镇国神山,南唐方面没有邀请任何的“外人”出席,纯粹就是自己内部举办的一次祭祀活动。

因为他们这次要祭祀的,就是位列忠烈祠中的,那些本民族的历代英灵!

当然,如果有其他“外人”要来“围观”,南唐方面也不会阻止干涉,只要他们别打扰到活动的进程就行!

上午九点十八分,在这个对种花民族来说,具有特殊含义的时间,祭祀活动,正式开始。

随着宫城女墙上,那几十支长长的大喇叭被吹响,一阵低沉的“呜呜”声,从广场的上空划过。

随即就是十几面牛皮大鼓,被锤的轰然作响,鼓声声震云霄,仿佛瞬间就震散了天空中的阴霾。

细雨恰在此时停止,几道金色的阳光,透过乌云,洒落在未央宫的瓦当上、洒在无名碑的碑身上,洒在忠烈祠那高高的塔顶上,洒在广场上的民众的脸上,......

鼓号声,仿佛是一道命令,随着鼓号声的响起,由远及近,传来了一阵“烈烈”的踏地声,“无数”的人流,从远处向着广场这边缓行而进。

目光所及之处,当先走来的是,由一片大纛所组成的“旗林”,大纛所在,如林之盛!

此时所有的声音仿佛全部消失了,只剩下战鼓的声音还在击打传来,而高擎着大纛、身着只露着一双眼睛的、全盔全甲的“力士”们,则是踏着鼓点的节奏,缓步而行。

——铠甲是大宋步人甲,不过不是一比一复刻的,而是在皮质的“铠甲”上面贴了一些薄铁片,就是为了仪式好看用的。若是用真的步人甲,那就太重了!

走近之后,民众才看到力士们所举的大纛上,从前至后书写的是三皇五帝,也就是西方所说的、苏美尔王表上的那前八位帝王。

以及唐、虞、夏、商、周、秦、汉、唐、宋、明,这些朝代的名称,这代表着南唐的文明和文化,传承有序!

大纛旗林的后面,则是由一百零八位,身着盛唐明光甲的“大汉将军”,所组成的仪仗兵。

他们随着鼓点的节奏,踏着羽林步,一步一顿,口中还低声反复吟唱着一支支的“战歌”。

广场上的军士,也在一同呼应着,低沉而“壮烈”的战歌,响彻了整个广场,......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周)

......

披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同敌忾兮,共死生。(汉)

......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天威直卷玉门塞,万里胡儿尽汉歌!(唐)

......

云从龙,风从虎, 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 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 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 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 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 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 不破黄龙誓不休。(明)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