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仙侠 > 叩问仙道 > 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陶恒山箓

叩问仙道 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陶恒山箓

作者:雨打青石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01-10 09:13:26 来源:书海阁

具山治。

秦桑正在某处洞府内静修。

渡过这次雷劫便能有三百年安稳修炼的时间,接下来可以专心图谋法箓了。

他运转功法,治疗雷劫带来的伤势。

得益于强大的恢复能力,这些伤很快恢复着,秦桑却渐渐察觉到了异样。

他的肉身莫名变强了许多!

秦桑不由怔然,突破后他一心参悟两门神通,疏于修炼,按理说不该有这么显着的提升。

“难道是……”

脑海中灵光一闪,秦桑想到渡劫之时,灰色天劫噼在身上时,似乎有奇异的能量渗入体内。

那时他要专心渡劫,因为没察觉到异常,也就没有在意。

难道这种灰色劫雷能为自己带来蜕变?

对修行者而言,每次天劫都是一道难关,也是一次机遇。

可在天劫中获得这么大的好处,秦桑还是首次。

秦桑很快发现,得到提升的不仅是力道修为,元神、元婴似乎都产生了变化。

这是一种全面的蜕变,强行描述的话,就是他更贴近大道了,之前对大道的领悟存在偏颇、不足之处,而现在得到完善,好处不言而喻。

“小千世界飞升而来的修士,都要经历这一遭吗?虽然危险,只要能够度过,相当于得到此界天道的认可和馈赠啊,不知以后的天劫是否也会异变……”

秦桑心中感叹。

如此看来,他愈发觉得,自己已经进入大千世界,可能落到了大千世界的某个封闭的角落。

这时,秦桑忽又想起天目蝶。

天目蝶吞噬许多道劫雷,会否也和他一样获得一场机缘?

秦桑内守丹田,见天目蝶静静立在元婴肩头,小心呼唤,天目蝶反应有些迟钝。

“正在消化劫雷吗……”

秦桑不由心中一动。

天目蝶正处在四变巅峰的境界,面临突破的关口,若能得天劫造化,应当对突破大有裨益。

当然,青霜丹还是要炼的,他正在收集百节地竹的消息。

……

具山治,鹤鸣山。

秦桑回到洞府,略作休整便再度启程,目标星岛仙湖。

此行是秦桑渡劫前便做好的计划,一来和执剑真人早有约定,二来星岛仙湖作为具山治修士势力汇聚之地,更容易得到他想要的信息。

他准备在拜访执剑真人的途中顺便游历一番星岛仙湖,是以没有惊动谷舟真人,独自出发。

具山治西侧有一部分完全由道庭控制的区域,宣道城乃是这片区域最东的一座仙城,从名字便可看出道庭对这座仙城的厚望。

出鹤鸣山西行至宣道城,即可乘挪移阵返回白石治,秦桑上次去拜访灵虚大师,曾来过此城。

不过,秦桑这次没有往西,出了鹤鸣山之后往西北方向行去,半月后来到一个名为漓城的仙城。

漓城虽然和道庭若即若离,但不在道庭治下,乃是具山治势力合力所建,规模不能和宣道城相提并论,与鹤鸣山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不过,这座小城在具山治广为人知。

经漓城,转道几座仙城,每座仙城皆设有挪移阵,直至星岛仙湖,是具山治最安全、便捷的路径之一。

按照南北向来看,具山治的地形近似于漏斗形。

越往北越开阔,往南逐渐收窄,道庭和鬼方国选在黄泉道陈兵对峙也是有原因的。

秦桑潜入鬼方国时,一来一回,算上寻找化梦四时花耗费的时间,仅用去不足一年。

南北方向的距离则要遥远得多,且星岛仙湖位于具山治北端,纯靠飞行太慢了。

漓城建在平原之上,视野开阔,虽规模不大,守卫却颇为严密。

城门处人流如织,许多具山治修士出了漓城之后便先向西绕行至宣道城,再去鹤鸣山,会安全很多。

秦桑随着人流入城,入目所及,九成以上的修士穿着道袍、鹤氅。

这身道衣之下,修持的未必是道门传承,但肯定都受道门法箓。

漓城相当于一个驿站,没什么好看的,于是秦桑直奔挪移阵。

云峰城。

这是一座位于漓城和星岛仙湖之间的仙城,秦桑从云峰城挪移阵走出来,没有继续向北,出城后回想着记忆中的堪舆图,往东飞去。

数日后,秦桑遥遥看到几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山外有河流冲击形成的广阔河洲,人烟繁盛。

山中则有几处修士聚集的气息。

他并未停下,继续往东,只见山峦起伏,群山之间存在不少类似的地方。

这些就是附近的门派山门所在。

不久,秦桑在一座灵秀山脉前停住。

“陶恒山。”

秦桑心中闪过这个名字。

当年从星谷返回鹤鸣山,他收集具山治的信息时,最先结交的就是陶恒山掌门。

结交时,陶恒山掌门修为乃是元婴中期,在此界叫升玄法位中期,快触及元婴后期的瓶颈了。

此界不乏化神强者,堂堂一派掌门只有元婴中期,似乎有点儿弱,秦桑怀疑陶恒山应该还有隐藏高手。秦桑一路行来,发现这里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门派,如众星捧月般,拱卫在陶恒山周围。

究其原因,是因为陶恒山拥有一座法坛,有资格授箓!

此坛被称为陶恒宗坛,但肯定不是陶恒山所立,至于最初属于道门何派,陶恒山也未必知晓。

在具山治,并非每个门派势力都拥有法坛,若想受箓,只能求助于拥有法坛的势力。

这些势力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聚集在陶恒山周围,仰起鼻息,某种程度上算是陶恒山的附庸。

是以,具山治的格局和风暴界很不一样,风暴界宗门依灵脉而建,这里的宗门最先考虑的则是法坛。

不依附某个拥有法坛的势力,他们只能用灵石宝物为弟子购买受箓的资格,否则便要面临传承断绝的危机。

可以想见一座法坛价值之大,免不了遭人觊觎,实力不够是保不住的。

“来者何人?”

秦桑并未掩饰身形,刚到便被守山弟子察觉,上来盘问。

“贫道清风,前来拜访陶真人,这是贫道的拜帖,”秦桑自报家门。

得知是拜访自家掌门,守山弟子不敢怠慢,速速回禀,不多时山中便传出笑声,飞来一位青衫道人,正是陶真人,“贵客来访,有失远迎,勿怪!勿怪!”

二人把臂言欢,入得山中。

一阵寒暄后,陶真人问道:“道友此次外出,不知有何要事,贫道可能帮上忙?”

“贫道就不能特意来拜访道友,”秦桑含笑道。

陶真人故作不满,“道友的性情,贫道是了解的。三十年前贫道便邀请道友,道友却让贫道等了这么久。道友向道之心坚定,贫道自愧不如,若非另有要事,休想让你离开洞府!”

“非是不愿,实是情非得已。”

秦桑微微摇头,那时被天劫所迫,哪敢分心。

陶真人并未深究,问道:“道友这次亲自出山,是打算游历一番,为弟子挑选法箓吧?”

“不错,所以贫道直奔贵宝地来了,”秦桑点头。

当年和陶真人结交时,秦桑伪装成要收徒,为弟子寻找契合的法箓。

陶真人了然道:“贫道也没有忘记当年的约定,今日依然有效。只要道友选择我陶恒宗坛,并做陶恒山客卿长老,以后道友的传人均可在陶恒宗坛受箓。”

秦桑沉吟道:“当年贫道还没有做决定,未曾仔细请教贵宗的法箓……”

“这些非是秘密。”

陶真人想了想,道,“道友随我去授箓院便知。”

秦桑一怔,“是否太冒昧?”

顾名思义,授箓院乃是宗门授箓之地,作为宗门核心的法坛就在授箓院,无疑是各宗禁地。

这时陶真人已经起身向门外走了,道了声无妨。

陶真人尚不清楚秦桑真正的修为。

若秦桑刻意隐藏,连同阶修士都难看穿,遑论是他。

不过,陶真人对授箓院的防卫很有信心。

授箓院是宗门守卫最森严的地方,即使洞玄真人潜入也休想占到便宜,且他并非将秦桑带去陶恒宗坛。

秦桑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傻到大闹一派禁地。

授箓院位于陶恒山深处的一个谷地,居高临下可以看到谷内零星几座殿阁。

秦桑听闻道门的授箓院殿宇繁多,用来供奉诸神,恢宏而肃穆,不像陶恒山这般简陋。

不过陶恒山非是道门正传,没有那些规矩。

陶恒山带着秦桑在谷外落地,走进一座大殿,这里存放着一些典籍。

“陶恒宗坛可授第一重太上正一童子灵官将军箓,存思六十甲子太岁神中亲近水属的天神,不难请来护坛神将。升授检水玉箓,存思水部天神,根据经验,请金关毕宿使者作为护坛神将最是容易……”

陶真人为他解释。

倘若是秦桑刚入此界的时候,完全无法理解陶真人这番话的意义。

道门门派之间,法箓不尽相同,每个门派的传承会囊括几种法箓,这些法箓按照位次高低排列,构成一个宗门完整的体系。

一整个体系一般都会有一个特殊的名字,譬如天枢院都功箓,北极驱邪院北帝箓。

陶恒宗坛法箓被附近修士称为陶恒山箓。

正如陶真人所说,陶恒山箓只有两重法箓,因为每重法箓其实对应的是两个大境界。

入道受太上正一童子灵官将军箓,对应正一法位和道德法位,中间不用再受箓,可以正常修炼。

相当于炼气、筑基期。

之后再来宗坛升受检水玉箓,便可继续修炼至洞神法位、升玄法位,也就是元婴期巅峰。

倘若陶恒山有人能继续突破,陶恒宗坛则无法箓相授,只能外求。

六十甲子太岁神和金关毕宿使者都是道门传说中的天神。

法箓上应天神,指的就是它们,成功存思天神,才能请来护坛神将。

以前那个门派铸就法坛、传下法箓时,对应的未必是这几位天神,可能是功法不同、传承残缺等等原因,陶恒山修士无法存思这些天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过没关系,只要能存思相近的天神,成功请来护坛神将,就能修行。

陶恒山箓只有两重法箓,证实了执剑真人当年的说法。

自己想要求取更高的法箓,很难!

秦桑心中暗叹。

陶真人不知秦桑的想法,仍在滔滔不绝做着介绍,“道友弟子受箓之后,若结金印坛,最适合灵物是银露树浆液,本宗培育了很多银露灵树,可分给道友一定份额,至少弟子在突破洞神法位前无须担心。”

他自认诚意很足,但想要拉拢一位顶尖强者不是这么容易。

陶真人看着秦桑,等待答复。

“银露树浆液……”

秦桑心中自语,闪过陶真人方才的介绍。

根据法箓名字和存思的天神,看出来陶恒山箓在五行中更趋近水行一道。

事实上,每一种法箓都有不同的侧重,存在五行、阴阳等等区别,并以此划分类别。

尽管这些法箓都能立坛、请神,修士最好选择更贴近自身功法的法箓,据说可以享有一定的好处。

以秦桑对《元神养剑章》的理解,这门功法可以说是无相,至少五行法箓应该都可以算适合,当然秦桑也不奢求能得到多少好处。

世间若存在剑箓、杀箓,或许最契合他。

既然如此,秦桑首先考虑的便是能最快铸坛的法箓。

道门之外的修士基本都是修金印坛,即使道门宗派,养得起道兵的也是少数。

铸金印坛所需灵物,要求特性必须和法箓契合,称为安箓。否则即便勉强铸成,箓坛也有不稳之忧。

可以看出,其实铸坛本质上是炼化这些灵物特殊的力量,融合法箓之力。

思及自身,秦桑早就考虑过,他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有两种法箓,火部法箓和雷部法箓!

而非陶恒山箓这种水部法箓。

他有朱雀真羽和天凤真羽,若能用真羽之中蕴含的真火铸坛,岂非轻而易举就能铸就一座坚固的箓坛?

至于雷部,他曾在风暴界猎杀一头凶兽雷龟,得到雷龟的妖骨和妖丹。

妖骨和妖丹有雷龟的天赋雷力,若能炼化,应该可以铸就化神级别的箓坛。

更高位阶的他也有,凤翼之中,青鸾本源雷力丝毫不比两种真火逊色!

喜欢叩问仙道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叩问仙道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