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养荣丸?
陶成道、刘聚等人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远火局火药的症状是威力不足,可这玩意吃个人参也解决不了问题。再说了,往火药里添加人参,这是要把朝廷吃垮吗?
楼真阳见老师陶成道使了个眼色,站出来问:“顾镇抚,人参养荣丸当真可解火药问题?”
顾正臣凝重地点了点头,弹动铜钱,沉声道:“解决火药问题的不是人参养荣丸,而是丸。药草制备成丸可行,为何我们就不能将火药制成药丸,微小的颗粒,如此一来,火药运输中无论如何颠簸,都不会出现硝、硫、炭分层。”
“药丸,颗粒?”
陶成道愣住了,陈有才、崔玉等人也张大嘴巴。
药都弄成颗粒药丸,火药也是药,为啥不能制成颗粒?一旦成为颗粒,怎么颠簸都不会改变火药成分配比,困扰军士的火药问题不就解决了?
崔玉惭愧得低下头,咬了咬牙站出来,当着众人的面给顾正臣跪了下来:“是我无知唐突,冒犯了顾镇抚。”
顾正臣笑着上前,将崔玉搀扶起来:“你们一个个都是匠中之匠,有些脾气,傲气是好事。你认为此法可行?”
崔玉重重点头:“将火药制成颗粒,定能解决诸多问题。虽目前尚不清楚用何法制为颗粒,但有了方向,总会成功。”
顾正臣满意地笑了,看向陶成道:“颗粒火药,将是底火司最大的任务。你精于火药之道,除了推动颗粒火药制备之外,还需要找出最佳的火药配比,硝、硫、炭,三者用量到底是如何平衡,调整每一种用量,测试其威力大小,是必须进行之事。火药材料的用量,需要精准,只有达到最佳配比时,火器威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陶成道拱手:“原以为顾镇抚是门外汉,不成想竟有如此见地。我等愿听从顾镇抚吩咐,全力攻克这两项难关。”
周定海、楼真阳等人看着顾正臣,眼神中满满的敬佩。
火药的配比需要优化,前人所留配比并非最强。火药分层,那就用颗粒来取代。
这些创造性的想法,众人从未想到过。
仅凭着这些话,便可以断定顾正臣是火药领域的大匠!
陶成道现在有些相信了,相信眼前的年轻人可以创造一条真正的飞天之路,让自己去天上看一看,到底有没有可以腾云驾雾的神仙!
顾正臣虽然清楚颗粒火药的制备之法,也清楚火药最佳配比,并没有直接拿出来,而是引导匠人自己摸索,自己试验,自己创造。
自己需要的并不只是执行枯燥任务的匠人队伍,还是一支有创造力的匠人队伍!
未来火器需要一代代迭代更新,需要不断强大,而顾正臣所掌握的宽泛但不专业的知识,只能给匠人提供方向,不可能给匠人提供具体的细节与技术。
要想让大明火器发展起来,壮大起来,火器匠人们就不能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死板,重复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配方。
锻炼人才,比直接拿出结果更重要。
何况,顾正臣有的是时间,大明也有的是时间,不急于一时。
顾正臣确定了底火司的两大任务,又询问冶炼司郎中华孝顺等人,华孝顺直陈冶炼问题,高炉不够高,材料不够,温度不够,融化不充分,冶炼出的铁与钢容易锈蚀,使用年限低等。
冶炼的问题顾正臣并不在行,好在先辈在这方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灌钢法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普及开来,虽说这技术在宋代以前记录很少,但宋人却留下了宝贵的典籍,《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中都有介绍,大明冶炼匠人也精于此道。
倒是制造司的问题颇多,沈名二坦言:“经制造司内部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制造司最大的问题在于制造速度慢,制造品类少,炸膛问题多,射程不够远,杀伤不够大……”
顾正臣询问:“制造司打算制造火器品类有多少?”
沈名二不假思索:“二十七类。”
“多少?”
顾正臣有些错愕。
沈名二看着顾正臣的脸色,小心地说:“顾镇抚,二十七类少是少了一些,眼下制造司正在翻找宋时火器典籍,力争再增加十余个品类。”
顾正臣眯着眼看着沈名二:“都有哪些品类?”
沈名二连忙介绍道:“火铳方面,有手把铜铳、手把铁铳、碗口铳、斩马铳、神铳、铳箭……神机炮方面,有信炮、襄阳炮、大将军炮、二将军炮、三将军炮、铜炮、旋风铜炮、炮里炮、盏口炮、碗口炮……”
try{mad1();} catch(ex){}
顾正臣忧愁不已,什么大小炮,什么二三将军炮,就不能统一制式,火铳也是,威力都不大,倒是类型挺多。
“好了,自今日起,制造司只管制一类适合步卒使用的,击远杀敌的火铳,其他火铳统统取消。神机炮方面,重新设计两款神机炮,一类需要单兵携带,最多是双兵携带的神机炮,一类是重量较轻,但一样要保证射程较远。火铳、神机炮合三类研制,其他各类统统砍去。”
顾正臣起身,严肃地看着众人:“我们远火局的匠人数量有限,不像宝源局有众多匠人,必须将力量集中起来,分散研究是日后的事。你们记住了,威胁大明的敌人是草原之上的骑兵,而我们远火局的使命,便是为步卒正面迎战骑兵打造利器,这些利器必须能带到草原之上去!”
沈名二、徐阿柱等人深感责任重大。
顾正臣所言是对的,远火局匠人数量十分有限,火药匠人、铸造匠人都只有五十来人,这么少的人手,分摊到多种类研究上,根本无法实现突破。
索性断舍一部分,集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