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信用锚定,宝钞之基
在那个位置上,好脾气的人也能被逼疯,更不要说本来脾气就不好的朱元璋。
没了中书行省,没了丞相,等同于没了帮手,每件事都需要自己亲自过目,亲自批阅,亲自处理,无论是京师的大小事,还是地方报上来的大小事,还是卫所报上来的大小事,只要送到金陵的文书,那就需要从皇帝手里过一道。
这种工作方式并不健康,太过考验皇帝的精力、皇帝的政务能力、皇帝的耐性。
这一套方式从朱元璋之后就崩了,朱允炆上台之后就没有事事躬亲,而是选择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当助手,也不知道怎么助力的,反正到了朱老四上台后,内阁就出现了……老朱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像自己一样,完全控制与处理天下大事,让整个世界都围绕着皇家的意志运转。但这一套行不通,也走不远。
这一套机制,门槛太高,水平低了入不了门。
顾正臣要改变老朱走向“暴走”、“失控”,决断里少夹杂一些情绪化的东西,就必须将类似内阁的东西拉出来,需要给老朱弄些秘书,分担下老朱的压力,将老朱从繁重的政务里解脱出来。
达到这个目的有些难,最难的还是先过了眼前一关。
翌日。
船队抵达了龙江码头。
码头之上,无数推车集聚,不知道朝廷从哪里弄来的民工,少说也有两万余。
没什么官员迎接,毕竟顾正臣只是打了个海贼,算不上什么大的功劳,而且顾正臣还是身着布衣,背背荆棘,活脱脱请罪的样子,实在没啥好迎接的。
卸货!
一箱箱货物被打了封条从船上运下来,然后绑在了推车之上,等绑了五百推车之后,前面的推车开始朝着金陵而去,三辆车一排,一排接一排,声势浩大地前进着。
每安排推车旁都有军士盯着,避免有人手不老实。
速度放慢。
当最前面的车队行出一里路时,后续的推车已准备好了,再后面就没什么推车了,而是改马车、人拉车、驴车了。
当一堆堆银矿石被搬出来装上车时,徐达也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看向顾正臣:“那座岛上除了银子,还有金子?”顾正臣见银矿石的车队准备出发了,便起身招呼朱棣等人上马,然后对徐达道:“魏国公,宝钞要稳定,就必须有足够多的金银储备。金银足够了,宝钞稳住了,商业才能更为繁荣,到那时,朝廷才能凭借商税去养官、养军、养宗室,而百姓那里,则可以少收一点,让百姓多留一些。你想知道有没有金子,有多少银子,我可以告诉你,开挖那里的金银,足够我大明的宝钞稳定八十年,甚至百年!”
八十年!
徐达深吸了一口气。
顾正臣的话绝不是信口开河,他说出来必是有这个信心!
徐达之前并不了解宝钞的好处,可自从徐允恭在格物学院进修之后,回到家中给自己讲述过许多,让徐达明白,宝钞其实就是金银的等价物,金银不便携带不便交易,但宝钞可以,节省下来的是交易成本、交易时间,增加了货物流动速度,减少了货物周转时间……
宝钞稳,商业则兴。
八十年商业兴,那大明可以从商业里拿多少税出来?朝廷办事需要的是钱,不一定非要从百姓手里拿大头,也可以从商人、从富户手里拿大头……
赵海楼、唐岩等人高头大马。
朱樉、朱棣、徐允恭、沐春等人也不甘落后,一个个在马背上挺直胸膛。
邓镇看向背负荆棘的顾正臣,对一旁的朱棣等人问:“先生请罪,咱们却如此高兴,还要耍威风,合适吗?”
朱棣笑道:“先生说了,请罪的是他,咱们该威风的还是需要威风。听先生的就是,无妨。”
“那就出发吧,等会去了皇宫,若先生有难,谁若是怂了,以后可没人带咱们去金银岛。”朱樉正色道。
朱棡、朱橚跟着点头。
这一日,金陵城热闹了。
无数人看到了望不到头的战利品,无数推车、马车之类的,装了太多太多的货,甚至还有一个推车歪倒,里面的银锭散落一地,看得所有人都眼馋不已。
顾正臣带来了无数银子,这成为了许多人的共识。
当看到无数的银矿石被运来时,许多人都傻眼了,这他娘的打个劫,怎么还打劫出一座银矿?
如此多的银矿石,要熔炼出多少银子?
商人何四方看过之后,连连摇头,感叹道:“我大明向来缺银,可恐怕从今日之后,缺银的印象就要改一改了……”
哪怕是银矿石不是纯银,但看不到尽头的冲击感还是太强了,富银的标签直接打在了大明身上,至少见到这一幕幕的金陵人是如此认为。
朝廷有充足的银子,这个想法一定确定下来,那日后轻易就不会再出现挤兑银的风波,哪怕是朝廷日后将百分之百的金银准备金降低到百分之八十,增加几百万宝钞,也不会引起大的问题。
信用一定锚定,印象一旦确定,那想出风波与乱子就不容易了。
不少人认出了顾正臣,看到顾正臣布衣荆棘很是疑惑。
一些大胆的商人扯着嗓子就问:“顾千户有功而来,为何是请罪状?”
顾正臣见附和的人多,拱了拱手,喊道:“剿匪不力,导致陈祖义逃去了南洋,是我大意,没能将陈祖义擒至金陵交给陛下处置,实在是有罪,不敢谈功。”徐达在一旁直摇头。
不得不说,顾正臣这家伙实在是走一步看几步,如果单纯看表面,会发现根本看不穿顾正臣的举动。现在放出陈祖义逃跑到南洋的消息,他这不是请罪,而是请旨去南洋啊,这样一来,后面他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