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 > 第101章 恢复民生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 第101章 恢复民生

作者:长夜未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1-10 09:52:35 来源:书海阁

北方学子们面露不平,天幕的话无疑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读书科举是他们唯一的晋身之道,但读书在当下并不是省钱的事情,家境富裕还好,有些家境贫寒的,十几年寒窗苦读,拼尽了多少努力才走到京城,结果主考官这么一偏私,足以摧毁他们半生的努力,人的一生才有多少光阴,何况这一次不录取北方学子,下一次难道就会录取么?!

南方正直的学子们闻言也是愤愤不平,他们也是有自己的傲气的,科举全凭本事,若是技不如人,无论对方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他们都愿赌服输。主考官看似是在偏袒他们,可在他们看来,这对他们是很大的侮辱!来日史书工笔,他们这些南方人又会招致多大的恶名?

但世间正直之士虽多,也不乏魑魅魍魉,有些人倒对这刘三吾等人的做法表示赞同,只是碍于脸面不敢直接表达。天幕已经强烈谴责了这种行为,若是再为其说话,少不了惹人嫌恶。

【大家看,这些人哪怕面对朱元璋这种极其不好说话的皇帝都敢如此,哪怕皇帝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他们仍然往死路上走,当时南北之间的歧视就是这么严重。这不仅是打了全天下北方人士的脸,还直接托马斯回旋在朱元璋脸上来了一记飞踹,胆大包天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简直是丧心病狂。古代科举是无权无势、无人赏识的平民晋身官场的唯一道路,他们不仅堂而皇之地把路堵死,还想要逐渐剥夺北方人士的话语权,这何其可恶!假以时日,朝堂上都是南方官员,北方人士又该何去何从?】

【朱元璋杀伐决断,处置了一批人,焉知不会有下一次?难道每次考试都要杀掉一批官员吗?这对明朝的官僚系统也是一种伤害吧?朱棣迁都北京城,很好地弥合了南北之间的分裂趋势,朱棣可能没想这么长远,但客观事实却是摆在这里的。当然,如果后面的皇帝能很好地继承朱棣的方针,这其后产生的一些弊端说不定也不会产生,也算是世事无常了。】

朱元璋:“……”

他听不懂天幕说的托马斯,但他知道回旋是什么意思,也知道飞踹是什么意思,他将二者结合想象一下,脸慢慢黑成了锅底。

与此同时,他心中也是怒火高涨。

南方官员排挤北方人士,不惜欺瞒、忤逆他这个皇帝,这固然让他感到愤怒,但其中还有一层原因。

文官可以通过操控科举来达成他们对于南北之间的歧视,那么日后,他们也能通过操控科举来达成徇私舞弊、结党营私等一系列他不能忍受的目的。

朱元璋磨了磨牙,说道:“朝中可有刘三吾此人?”

有官员说道:“回禀皇爷,刘三吾早已归隐故里,此时尚未入朝。”

朱元璋想说把那刘三吾找出来杀了,管他多大年纪,转头就看见马皇后不赞同的神色,硬生生憋回去了。

算了,以后永不许此人入朝就是了。

朱棣不由挺起胸膛,神情十分骄傲,徐皇后忍俊不禁,说道:“百年之后,也能少挨老爷子几顿打。”

朱棣嘿嘿笑道:“这下让老爷子看看,我这老四做得如何!”

他忽地眉头一皱:“什么叫如果,什么叫弊端?”

难不成是他日后的皇帝出了问题?有一个朱祁镇已经很是头疼了……大明还能不能好了!

【靖难之役,四载干戈,到底对社会经济与民生造成了损害,朱棣为了恢复民生,下令山东、北平、河南有遭受战乱无法耕种的人民,免去三年的差税。不曾被战乱波及的地方,也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一同蠲免秋夏税粮,其余直隶府州各蠲免一半,建文四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应钱粮、盐课等一并免除。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的人民,令他们各还原籍复业,需要的种子牛具,令官府给付。】

【他还千方百计地招抚流民复业,下令对这些复业的流民厚加抚恤,朱棣还特地颁布诏令,官府不得对这些流民治罪,有流民复业后被地方官追征累年拖欠的粮刍,朱棣得知后非常生气,认为农民不得已才逃亡,如果官府再追讨,穷苦的农民又怎样存活呢?并下令“自今逃民复业者,积年所负粮刍,悉与羯免”。朱棣这种开明的做法,使得许多流民回到田间,残破的农业生产得到更多恢复。】

建文四年的百姓见状,心潮澎湃。

在这个时候,土地就是他们的命啊!若不是实在艰难,谁愿意抛弃土地逃走?新皇帝还没颁布这些政令,但不妨碍他们为此感到欣喜。

至于之前的皇帝姓甚名谁,这谁知道,今年不是洪武三十五年么?先帝临终前传位燕王,谁知皇太孙大逆不道,矫诏篡位,燕王举兵讨逆,夺回帝位。而宫中火起,太孙不幸丧生。

全剧终,完美!

朱元璋也微微颔首:“老四,做得不错!”

燕王得了亲爹夸奖,感动得一塌糊涂:“呜呜呜,谢谢爹!”

朱标微微笑起来,诸王报以羡慕嫉妒的目光。

这老四,得了帝位也就算了,老爷子居然也夸他!

【为了开放大量的皇帝,朱棣也想朱元璋一样,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朱棣对官吏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永乐十年,朱棣命令五百余位地方官吏入朝陈述当地民情,“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地方或中央还会派出使者观察民情,若是见到民间疾苦却不如实上报,都要治罪。民间若是发生了灾情,也要及时赈灾,“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

朱棣满意地点头,这些政令未必能一丝不苟地实施,但到底得有个章程,恢复民生是其一,聚拢人心是其二。

若是天幕能扭转他的风评,也省得他费心思做文字工程。

喜欢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