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 > 第354章 律法+民生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 第354章 律法+民生

作者:长夜未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1-10 09:52:35 来源:书海阁

嬴政眼前一亮,可算听到些有用的东西了!

其实大秦也有自己的选官制度,譬如军功制和保举制等,还有与五经馆有些许类似的学吏,也就是进入学室为弟子。

但这些都是有一定门槛的,比如保举制,这就需要被保举者有一定关系,或者是能接触到保举者,这对不少人来说都是很难的。

以及世官制,地位较高的官员可以使自己的儿子得到官职,这就更难了。

但五经馆就比较先进,允许寒门子弟进行学习,考核通过后便可授予官职,还不收学费……这也太令人心动了!

虽然嬴政吸纳了不少人才,但谁会嫌人才多呢?谁知道那些普通人中会不会有才能出色的人?

至于运转此事所需的钱财,这不是问题,挤一挤总会有的。

刘彻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萧衍的想法,居然与他不谋而合。

他一直想要设立类似于五经馆的机构,为朝廷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只不过这个想法还在构思阶段,并没有完整的方案。

萧衍的奇思妙想,无疑是给了他启发,实在是妙计。

李世民赞同地说:“即使在现在,这项制度也是很优秀的。”

就凭免学费这一点,便足够出色了,毕竟读书成本高,很多人都读不起书,免除学费便减轻了学子的大部分负担。

如若学子没有了经济上的负担,想来便能更专注于学业,心无旁骛,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

【萧衍在纳谏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只要有好的意见,那么便可以提出来。为了更好地吸收人才,他还设立了谤木函和肺石函,如果有人的才能被埋没或是功劳没有得到表彰,便可以写信放进肺石函,如果百姓想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便可以写信放进谤木函,也算是封建社会比较难得的一项设施了。对于封建帝王来说,能否接受臣民的谏言,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评判标准,譬如唐太宗李世民,他便非常善于纳谏,他与魏征的故事也让无数人津津乐道,虽然李世民有时被怼得很是恼怒,但他从未真正惩处过魏征,而是给予了他很大的宽容。萧衍善于纳谏且乐于纳谏的精神,这是很值得表扬的。】

说起这个,李世民不由地感慨道:“虽然魏征有时说话不太中听,但他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臣,多亏了他的辅佐,使我避免了许多错误。”

遥想贞观元年,他下令征召士兵,本来范围规定在十八岁以上,但封德彝认为有些人不到十八岁,但身体健壮,也可以征召。

对此,李世民表示赞同,魏征却出言反对,一番力劝,这才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还有贞观二年,传闻岭南冯盎密谋造反,他想要大举征伐,还是魏征站出来劝阻,最后只派了一个使者便解决了这件事。

更让他得意的事,魏征从前效忠于李建成,如今他却不计前嫌中重用魏征,更展现出他博大的胸怀,魏征也配得上他这样对待。

魏征听了这话,脸上丝毫不动容,反而郑重地说:“臣身为陛下的臣子,自然要直言进谏,陛下难道不明白忠言逆耳的道理?”

李世民尴尬地说道:“哈哈,魏卿说的很有道理……”

刘彻满不在乎地说:“如果有人能提出对大汉有利的建议,我也是可以做到善于纳谏的。”

前提是有利的建议,鸡毛蒜皮还没什么用的建议就不要提了。

刘邦一笑,他记得自己刚入咸阳时,难免被秦宫的繁华迷了眼,樊哙的劝告也听不进去,还是张良出马,他这才明白过来。

若非张良劝说,恐怕他就要沉溺在咸阳宫室的富贵中,忘了自己真正的目标了。

【萧衍在律法上的成就也颇为显着,许多朝代都会制定本朝的律法,比如唐朝有《唐律》和,明朝有《大明律》,但在萧衍上位之前,无论是刘宋还是南齐,都并没有在律法方面做出革新,而是沿用了晋朝的律法,虽然轻松,但对于国家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好事。对此,萧衍登基后便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律法,在数位臣子的努力下,终于修成了一部比较完备的《梁律》,算是南梁律法上的一次革新。】

【但美中不足的是,虽然已经有了新的律法,但具体执行起来却并不尽如人意,萧衍对于无权无势的老百姓,自然是严格执法,但轮到王公贵族犯法,处置却减轻了许多,即使有人指出这一问题,萧衍也做出了改进,但这样的现象一直都存在,这无疑是助长了权贵们的嚣张气焰,甚至于做出白日在都城杀人的恶行。】

李世民说道:“这就是他的不对了,律法怎能因身份的高低而不同呢?”

如若身份高贵之人犯法却得不到严惩,长此以往,权贵们便会对律法失去敬畏之心,百姓也会心生不满。

凭什么我们犯法会受到严惩,贵族们犯法却不痛不痒?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才是一部律法存在的意义,虽然不绝对,但贵族知法犯法的风气却不能助长。

萧衍面露忧愁,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危害,但是……他叹了口气,横竖这事不是很紧要,以后再说吧。

朱元璋说道:“我还是比较一视同仁的。”

马皇后笑了笑,不置可否

【除此之外,萧衍在经济民生上也施行了一系列善政,积极开辟田地,只要是土地,便要尽到利益最大化,但光有土地还不够,田地也是需要有人进行耕种的,各地的流民便是最佳劳动力,为了吸引这些人的注意,萧衍下令如果有百姓流落他乡,可以回归原籍,还会免除三年的课税,即使不想回去,这也是没什么,百姓可以选择在当地落户。除去官府负责种植的部分田地,其余公田都分给贫苦的百姓,贵族不可以占用,如此一来,既可以维持生计,又可以增加劳动力,还有助于恢复社会经济,使百姓安定。】

喜欢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