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我靠乌鸦嘴拯救全家 > 第249章 今年的第一场雪

我靠乌鸦嘴拯救全家 第249章 今年的第一场雪

作者:米彩豆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0 10:05:33 来源:书海阁

林老四和李春杏又趁中午休息时间,去把剩下的山药红枣收了。

红枣收了不少,李春杏晒了一些,晒干留着慢慢吃。

都说红枣补人,在村里拿红枣送礼都是很能拿的出手的。

家里正好有原先孩子们晒虾干用的托盘,正好用上。

又晒了一些菜干,晚上让老两口帮忙收屋里去就行。

这一忙活,李春杏回到公社天都快黑了。

刚进大杂院,李春杏就被赵大妈给拉到一边去说悄悄话。

李春杏一看赵大妈十分谨慎的神色,差不多猜到找她有什么事。

果然赵大妈一开口就是找她帮忙换东西。

想换红枣,而且想多换点。

不止自家吃,她还想给闺女送一些。

她闺女连生两胎,身体比以前虚弱不少,孩子又吃着母乳,身上的营养跟不上,整个人怏怏的,干啥都提不起劲,若是能多吃点鸡蛋,红枣啥的,指定能恢复不少。

赵大妈找李春杏换鸡蛋,每次都会给闺女分一些。

闺女也会把钱给她。

赵大妈怕儿媳妇说嘴,每次闺女给钱她都要。

李春杏略顿了下,没满口答应,只说尽力给多换点。

家里就有不少,卖给赵大妈也得把自家吃的预留出来足够的量。

红枣树老宅也种着呢,在村里稀罕归稀罕,倒是不缺。

在城镇上就不行了,供销社供应啥稀罕物,大家都一拥而上,不抓点紧都抢不到。

这么一耽搁,李春杏瞅见自家小闺女出来寻自己。

李春杏连忙和赵大妈说定。

林老四今天是第一个到家的,下班早了点,和了一块杂粮面团。

晚上吃的杂粮面,用西红柿黄瓜鸡蛋做了汤底。

李春杏第二天就给赵大妈捎来了一大篮子,二毛八一斤,这一篮子足有二十斤,现在红枣还没晒透干,有水分。

晒干后重量会轻很多,不划算。

二十斤只能晒成十五六斤左右,现在卖出去算是比较合适的。

即便是卖出去这些,家里也是够吃的。

赵大妈看到这么些红枣,很高兴,麻利的就把钱给了。

同时还很庆幸自己一开始和李春杏打好关系,不然自家上哪里去买这么多好东西。

一场秋雨一场寒。

接连降了几场雨后,天气忽然一下子冷了。

往下天气越来越冷,林西西和林东林南上学要遭罪许多。

除了雨和雪下的特别大,林西西和俩哥哥会在家自学外,其余的时候能去上学便去上学。

班主任和班级的老师是知道班里同学的情况的,何况林西西又是班里的尖子生,尖子生在哪里都会得到许多优待,只要学习不退步就行。

何况天气确实说不准,孩子们在家学习会安全一些,这些老师们都会理解。

天一冷,李春杏越发忙了,不止要上工,还要找时间把孩子们的衣服缝缝补补,由于三孩子个头长的快,今年的厚衣服都得做新的。

去年的穿不下去。

林南倒是可以捡林东的。

林西西没地方捡。

即便是二哥的衣服,林西西也没办法捡,穿着太大了。

李春杏先把大儿子和小闺女的做出来,毕竟二儿子有旧的可以应付着穿,天气真冷下来,不至于冻着。

大儿子和小闺女就不行了,不提前做出来,就得冻着。

抓紧给做出来,还有富余的瑕疵布,李春杏又给二儿子做了一身。

还是新的暖和,旧的可以当做替换的衣服。

家里条件现在虽然算不得顶顶好,但也不差,李春杏不愿意委屈孩子。

里面的棉花都是林老四拿回来的,说是下乡收货的时候找当地的社员私下换的。

一九七五年的第一场雪在冬月初悄然而至。

正好是个星期天,不用去学校上课。

林西西睡醒,外面白茫茫一片,兴冲冲的起床。

对面赵大妈家的孙子裹的很厚实,在他家门口玩雪。

看到林西西出来,踩着雪过来,萌哒哒的喊:“西西姐姐,西西姐姐,堆雪人呀!”

林西西捏了捏他冻的通红的小脸蛋,转身去屋里拿出小铁锨,去给他堆个小雪人。

林东站在自家窗户前,看小妹和赵大妈家的小孙孙玩的非常好,勾勾嘴唇,拿了妹妹的帽子给她送去。

林西西刚堆好雪人圆滚滚的身子,就瞧见大哥过来,邀请,“大哥,一起来堆雪人。”

小姑娘明眸皓齿,冻的鼻尖红红的,双眼亮晶晶的向这边看。

林东:“也不知道把帽子戴上,小心感冒,我不玩,你们玩吧!”

“很快就堆好。”刚才只想起来戴上手套,倒是把帽子给忘了。

“嗯,回屋吃早饭。”林东提醒。

“好,快了快了。”

林西西赶紧三下五除二的堆好,回屋吃早饭。

赵大妈的小孙子稀罕的围着雪人转来转去。

李春杏没回去上工,林小姑回村了,李春杏让自家小姑子帮她干段时间,挣得工分自然是孩子姑姑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天冷了,来回跑太受罪了。

李春杏接了知青点做衣服的活,正好这两天有空把人家的衣服做出来。

现在她做衣服不是原先只要六个鸡蛋作为答谢,比裁缝要实惠一些。

何况她做衣服的手艺顶顶好。即便是和专门做衣服的裁缝比也是不差的,不太谦虚的说可能还会技高一筹。

毕竟李春杏做出来衣服剪裁就特别不一样,穿着好看,还很贴身。

李春杏原本不想接的,她现在不在村里,她几时回村还不知道,外面天冷,做好来回送不方便。

是知青点的女知青特意找了她,说衣服做好她们自己来公社拿,不用专门回村给她们送衣服。

推脱不过,李春杏只好接下来。

秋收后,干完农活,地里不太忙了,村干部安排几个男劳动力帮忙起了一间土坯房。

要在天冷前盖好,土坯房盖的很快,都是干活的好手,不到两天就盖起来了。

土坯也好找,不少人家都会存一些土坯,村干部直接在村里找人换的。

原先和赵新荣不对付的女知青们都搬到新盖的屋子里,宁愿挤着也不和赵新荣一屋住,主要是赵新荣脾气不好,运气还特别差,每天和各种屎打交道,怪膈应人的。

尤其是天热的时候,太臭了。

现在只有赵新荣自己一间屋,真正的孤家寡人一个了。

李春杏这边把衣服做好没几天,林家村的几个女知青便来拿衣服,顺便来公社买东西。

让她们挨个试了一下,若是有不合适的她当场改改,大冷的天也不值当的在跑一趟。

不出意外收到的全是好评。

自从李春杏搬到公社这边住,她们就没找李春杏做过衣服。

期间她们当中不乏有找公社的裁缝做过衣服,但穿起来就是没李春杏做的好看。

都是一二十岁的小姑娘,最大的不过二十五岁,正是爱娇爱俏的年纪,都想在范围之内穿的好看一些。

马上就到中午了,李春杏留她们吃过饭在走。

一行几人哪会这么没眼色,不会真把别人的客套当真,能做的起衣服,差不多在家都是受宠的,直说等会儿要下馆子,给婉拒了。

李春杏把人送走,赵大妈没一会儿过来找她闲聊。

直夸李春杏是个能人,干啥啥成。

这些知青们来自各大城市,见识自然不用多说,能得她们的夸赞,说明李春杏的手艺着实不错。

和赵大妈闲聊了一会儿,李春杏去和面,打算孩子们放学回来包包子吃。

天冷下来,林西西的手套和帽子在班里又有不少女同学相中。

林西西早就戴上手套,写字拿笔不碍事。

她看班里有不少同学的手都冻伤了的。

听同学说冻伤可难受了,肿的特别高,晚上被窝里暖和,冻伤的地方痒的钻心,稍微挠挠就抓烂了。

而且,手冻伤后,往后每年稍微不注意更容易冻伤。

林西西有点庆幸自己手没有冻伤,天冷了稍微拿不住笔她就把手套给戴上。

再加上天冷,也不用她刷碗。

不止她的手没冻伤,大哥二哥的手也没有。

妈妈经常说他们是半大小子火力旺,穿的比她薄不少。

不像她,早早的把自己裹成球。

有家是县城的同学回家方便,直接参照林西西的也做了一副。

离家远住校的暂时就没办法了,那得等到学校放假回家。

不过,林西西每人都给她们一份手套样板,她找妈妈要的。

林西西戴的帽子也是别出心裁,帽子和围巾是一体的,上面妈妈还给她缝了两个小熊耳朵一样。

戴上能护住耳朵,还有脸蛋鼻子嘴巴。

只露着一双大大的眼睛。

班里的女同学都没见过林西西这样式的帽子,谁看到谁指定能相中。

一开始戴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来问林西西在哪里买的。

得知是林西西的妈妈自己做的,大失所望。

若是买的,价格贵点她们还能攒攒钱买一个。

人家妈妈给做的,就没办法了。

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有李春杏那一双巧手的。

这个帽子的回头率非常高了,即便是林西西走在校园里,都能有不认识的同学鼓足勇气跑来问林西西。

帽子比手套做起来要难,即便是给了样板,大多数人也做不出来。

林西西就没找妈妈要样板。

即便是有样板,也不一定能做出来。

还有做帽子的布料啥的,都是有讲究的。

是以,学校里有不少人和她一样戴着同样式的手套,但这帽子还是独一份,没有人能模仿的出来。

林西西戴的帽子这么受欢迎,一开始她还动了个脑筋,打算让妈妈做出来,她卖出去,又保暖又好看,保准很好卖。

李春杏不同意,告诫她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不要总往钱眼里钻,挣钱的事交给大人来。今年种的青菜不比去年少,也是能小挣一笔的。

林西西也就打消这个念头。老两口今年又给种上不少青菜,去年就已经有跟风的种了。

第一年也就是吃个稀罕,卖的价格也很合适。

这种菜不是啥难事儿,只要是种地的老把式,都有一番经验,只要稍微一琢磨,就能想出其中关窍。

跟风的人多但可能是场地有限,青菜的种类单一,量也很少,走的黑市的路子。

卖的自然也贵。

不是所有人都有林老四的路子。

林老四走的正规渠道,和黑市一比,林老四这边卖的青菜还算便宜的。

大多人都是先去供销社抢青菜,实在买不到,才想着去黑市想办法。

何况去黑市也是有风险的,价格还较高一些,任谁肯定是先去供销社买。

即便是有跟风种菜的,对林老四这边也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林老四这边第一茬青菜上市,早在几天前吴主任就已经把林老四叫到办公室问这事了。

林老四其实也是有打算的。

天越冷青菜越稀罕。

若是在没下雪之前,很多菜地还有余,可能口感老点,青菜没那么稀罕。

下雪之后,菜地的菜都得赶紧收了,不然都得冻坏。

一年四季,三季都有吃不完的菜,怎么也得多过些日子,大家餐桌上只来来回回那几样的时候。

这个时候青菜才最稀罕。

卖的最快,相应的价格也能卖上去。

第一批青菜果然如同林老四猜想一般,拉到供销社去,很多人已经在那等着要买了。

吴主任先把和他打好招呼的数量预留出来,之后的才会搬到供销社窗口卖。

因为这个青菜,吴主任算是和公社的各个关系网打通了,趁热打铁,还给家里人安排去了一个重要的岗位。

赵大妈去供销社买东西,围观一众人抢菜的场面,若是把青菜换成肉,她还能理解。

虽然看到新鲜的蔬菜她也想吃,但现在一斤青菜,在应季的时候能买上好几斤,她觉得不划算,不舍得花钱买。

回到大杂院还和李春杏嘀咕这些人是不是疯了。

应季的时候吃蔬菜吃的脸色都绿了,现在竟然抢破头。

李春杏笑笑没说话。

青菜畅销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她家今年也是可以小小的赚一笔。

而且小闺女是比较喜欢吃青菜。

晚上她做个蒜蓉小青菜,好久没吃了。

喜欢我靠乌鸦嘴拯救全家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靠乌鸦嘴拯救全家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