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宜修重生:人间清醒登橘直上 > 第167章 郊外盛宴(二)

宜修重生:人间清醒登橘直上 第167章 郊外盛宴(二)

作者:燕啄绍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0 13:31:13 来源:书海阁

谁呀,这么大胆,竟然敢……哦,是赵御史呀,这很正常、正常,是、是他们冒犯了!

当众人顺着声音寻去,瞧见开口的是赵御史,立马装作看天、看地、看你、看我,反正就是没看过赵御史,决不能让赵御史发现自己查探过。

赵御史三寸不烂之舌,骂的上至皇帝,下至朝堂百官,尽低头,谁敢置喙他?!

太子、老大搂着弘晖、弘春,把头埋进侄子怀中,憋笑憋的差点肚子抽筋:皇阿玛,赵喷子来了,祝您老好运。

有被误伤到的乌尔锦噶喇普亲王,更是闭目细细回味口中山泉水煮的清茶味,好似这茶是什么珍品一般,强行催眠自己忽略在场蒙古亲王愤怒、不甘以及威逼他开口的眼神:

为了女儿(十福晋),他绝对不能替蒙古发声。

反正他儿子们早成亲了,女儿也嫁了大清皇子,自己也跟大清皇帝关系不错,压根不需要替部落再尚公主回去,对,对,忽略,忽略就好。

赵御史压根不觉有啥,继续冷着嗓子,神情自若地开口:“皇上,既然是满汉蒙一家亲,何时垂青垂青汉人呐?

许嫁蒙古那么多,外戚、勋贵也有,武将也沾边,也没见您考虑过文人,更别提汉臣、科举进士了。

天天将满汉蒙一家亲,文武并重挂在嘴边,也没见您把一碗水端平啊!”

康熙恼羞成怒呵斥人的话语刚到嗓子口,转眼一瞧赵御史脸上的嘲讽,生生压下满腔怒火,挤出个笑脸,尴尬地将视线转向赛场。

实则余光一直瞟着赵御史,还不忘给高士奇、李光地、明珠使眼色:

想法子,让赵喷子给朕闭嘴!!!

高士奇、李光地、明珠面面相觑,满脸黑线地别过头:皇上,您他都喷的不亦乐乎,我们几个加一块……还不够人家随便开口一怼呢!

明珠是满人,对康熙把女儿嫁给谁,并没有多大的想法,只对文武并重有所感触;

高士奇、李光地以及在场的所有汉臣,眼神不由地交汇一处再迅速分开,极为赞同赵喷子的话:

皇上,您前头四个女儿都嫁了蒙古,温宪公主嫁了外戚舜安颜,纯悫公主嫁了勋贵武将永谦,轮也该轮到汉臣、科举进士了吧!

蒙古亲王们虽生气,但一听汉臣、文武,立马噤声:为了争口气,触及大清皇帝的逆鳞不好。

汉臣,在大清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

清朝由满人主政,对汉人、汉臣的猜忌与防范是刻在骨子里的天性;同样的,没有汉人的相助,没有汉臣的出谋划策,大清统治天下就失去了依仗。

前头范文程,“清初第一汉臣”,从皇太极时期开始辅佐清朝的统治者,没有他,哪来的大清。

后有陈廷敬、施琅、高士奇、李光地等汉臣,他们有着所有官僚的通病,但汉臣的综合素质明显高于满臣,在处理国家事务时能够提供更多的策略和办法。

康熙能开创盛世,少不了汉臣的相助。

陈廷敬以文学才智着称,李光地学术行政皆优,周培公军事才能突出,姚启圣海防治理有方,张廷玉政务处理高手(后期,现在的他才刚刚崭露头角),他们共同为清朝稳定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这些年来,康熙虽通过调整政策,如满汉官员等级相同、待遇平等,缓和了满汉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汉臣的地位,使得汉臣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先是多尔衮对于皇位的觊觎,与朱棣宫门夺权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有鳌拜弄权的前车之鉴,让康熙这位帝王心术集大成者,对权力的控制与臣子的防范,已然达到了病态般的偏执。

多疑、猜忌、防范与疏离,不仅是康熙对亲儿子们夺权深藏内心的恐惧,亦是对满人对统御汉家天下的惶恐与不安。

眼下,国库欠款一事刚过,康熙对朝臣的信任度降到冰点,汉臣的敏感性愈发明显。

若非开口的是赵御史,康熙绝对直接把人拖出去砍了:码的,什么人啊,居然敢质疑自己,置喙自家的家事,还讽刺自己偏袒满蒙、勋贵武将……

偏偏是赵御史,说的还都是实话,又有一张利嘴,伶牙俐齿到满朝文武都不敢搭话,康熙能怎么办?只能受着呗!

“皇上,您的公主都是天之骄女、金枝玉叶。自古以来,科举就是鲤鱼跃龙门的渠道(通过了科举考试的进士被比喻成跃龙门的鲤鱼),也是帝王挑选女婿的参考,臣替天下文子问一句,是否能有文人有幸“跃龙门”后,被您收做乘龙快婿?”

赵御史问的真诚,众人的沉默更是“目瞪口呆”。

康熙:……

蒙古亲王们:……

满场女眷与朝臣:……

全场氛围焦灼之际,宜修适时行礼开口,“皇玛嬷,苏麻喇姑,这附近的山泉格外香甜,孙媳等让人用山泉水与野生冰粉粉籽,配着山上的野果子,胡颓子、刺泡、三月泡(山莓)和桑葚,做了些烧仙草(冰粉),请您和娘娘们尝个鲜。”太后太妃对宜修感观很好,无论是宜修安排甘淑仪、李静言陪她们打牌,还是塔娜、乌日娜进宫请安,亦或是宣妃那儿养着弘皓、嘉瑗,都令她们甚为满意,乐得给她脸面。

但还没等两人开口,从未在人前多言的苏麻喇姑,苍老的嗓音透着喜悦,“好,端上来,让大伙儿甜甜嗓子吧!”

宜修低头温顺地应话,与三福晋相视一笑,自然地躲过苏麻喇姑深邃眼眸的探寻,柔声让剪秋传话,做足了一个贤惠温柔孙媳的派头:

太后太妃,她不怕,但苏麻喇姑,她是惶恐的。

一是这个陪孝庄太后历经大清初建至今、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奇女子,看人的眼光绝对不容小觑,宜修生怕自己露出半点不对劲儿被她察觉,那就……玩完了。

二是这位奇女子,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曾经担任满清康熙帝的启蒙老师,老年时,又抚养十二胤裪的苏麻喇姑,还有一年半(四十四年九月初七),就要溘然离世。

那时,这世上,便再也没有能在太子和康熙之间“润滑”二人关系的人了。天子和储君沉埋已久的各种矛盾将会一一爆发,最终在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

木兰秋狝,年事渐高的康熙对太子的期待与猜疑并存,当众宣布废黜当了33年皇太子的胤礽,罪名有十项之多。

可以说,索额图、苏麻喇姑先后离世,正是康熙和胤礽的父子关系,从舔犊情深走向反目成仇的映照。

实际上,苏麻喇姑不仅能调和康熙和太子父子关系,也能威慑满朝勋贵、文武朝臣。作为孝庄垂帘听政时期,宫中对外传话的主要人物,苏麻喇姑的地位,绝不容小觑。

她一开口,赵御史再想说些什么,也不得不暂缓,康熙、太子、老大、乌尔锦噶喇普亲王、明珠等更是顺从地点头。

冰粉一上,马球场气氛也轻松许多,舜安颜、永谦的对战也渐入尾声,永谦毕竟是武将世家出身又上过战场,比舜安颜这个外戚自是强上许多。

若非二人早已私下达成协议,又为了应付公主和一众皇嫂,舜安颜又付出了一套做工精湛的光明铠,红缨枪刚挑过来那一刻,永谦就能一戟反挑他下马……

见舜安颜体力渐渐跟不上,永谦也不废话,瞅准了一个破绽,长戟点刺要害,蕴含着千钧之力的长戟,穿透了对手的防御,直挑下舜安颜手中的红缨枪。

红缨枪一脱手,舜安颜再想奋力抵挡,也无力回天。随着红缨枪被挑飞,最终倒插在地上,马球场上的气氛瞬间凝固,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永谦手立于马上,长戟斜指天际,英姿飒爽,仿佛战神降临,赢得了满城喝彩。

舜安颜丝毫不羡慕,只觉总算是过去了:温宪啊,人家永谦高低也是个,能在战场上七进七出的勇猛将军,让我和他对打,你想过我的下场吗???

好在,这个妹夫是个好商量的……一副光明铠,换自己体面下场,值了!!

“好,好,都是朕好女婿,舜安颜、永谦,上来。”

康熙笑得开怀,瞧着缓步上前的俩女婿,自豪地对乌尔锦噶喇普亲王道:“朕的乘龙快婿怎会是凡人,必定是人中龙凤,要么名门望族、英勇无双、气吞山河,要么才华横溢,德行兼备,堪为天下文人表率。”

这话看似是向乌尔锦噶喇普亲王炫耀自己的女婿,但实际上是告诉赵御史,朕挑选的女婿的眼光高着呢,不是什么文人、汉臣都有机会做朕的女婿。

“堪为天下文人表率”是显性要求,学识、德行、出身以及相貌是隐性条件,最重要的是年龄——

康熙还没出嫁的女儿,年岁都在十八以下,再怎么放开年龄界限,额驸的年龄也绝对不能超过30岁。

30岁?在天下文坛能混出名,还没娶亲、定亲的有几位?能“堪为天下文人表率”的,可以说,凤毛麟角……都没有。

更别提,科举上榜的人选,还要同时满足所有的隐性、显性条件了。

康熙拒绝的话很委婉,听懂了的赵御史,一反常态,喜不自胜地用起了烧仙草,耳朵红透了:

皇上听进去了,公主嫁文人、汉臣的几率是有的……那他小儿子,应该也能进入选名单吧!

宜修微不可察地点点头,眉眼弯弯地抿了口凉茶,心想:皇阿玛,帝王金口玉言,两年后秋闱,您可要践行诺言啊!

齐方起,章佳·阿克敦、兆佳·德成、辉发那拉·诺岷,再加上赵御史的小儿子,赵振毅,还请您仔细挑选,助他们乘风而起、平步青云,也为弘晖将来上位铺路吧!

喜欢宜修重生:人间清醒登橘直上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宜修重生:人间清醒登橘直上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