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从亮剑开始崛起 > 第五章 物资的力量!

从亮剑开始崛起 第五章 物资的力量!

作者:我的头像是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5:53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从亮剑开始崛起 !

粮食一千吨。

二十挺M2重机枪,二十万发子弹,十来吨重。

六门博福斯75山炮,运输固定木箱,超量的各种备用零件,差不多小十五吨了。

一万五千发炮弹,单个重量六点五公斤重的弹丸,发射药,加铜制药筒,还有木质运输外包装,合计重量八点五公斤。

这些东西加起来,重量可真不轻了。

放现在都得一个大型拖挂车车队,或者直接一辆货运列车才能搞定,而独立团只有几百头标准载重一百五十公斤的大骡子,外加三千两百人。

再加上部队刚刚到赵家裕,需要熟悉地形,构筑工事,部队又在扩军,能抽调出来运输物资的,除开运输队外,只有一千三百人。

最终,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直到深夜时分,期间甚至有部分赵家裕村民帮忙,才将所有物资都运回赵家裕团部存放好。

“还是总部那边人手多啊。”

深夜,累趴下的李大团长心里浮现出一个念头。

独立团人手还是不够啊,是不是这次多去弄点军官来,然后扩军计划再加个一千人,或者再多点?

人多力量大啊。

想当初,陈老弟给的八百吨棉花,师长大手一挥,调动好几个主力团,再加上后勤部工人,警戒部队一起上,不到半天就全部扛近仓库。

今后生意会越做越大,物资也会越来越多,免得到时候人手不够。

······

第二天清晨。

李云龙照常带着一个营的部队训练,团长亲自带队训练,这是独立图惯例,除非李云龙不在,或者有作战任务牵制,不然每天雷打不动。

“越野五公里·····”

领头在前,李云龙率先出发。

期间,他不断调整速度,巡视整个营的战士们,很快,李云龙很明显感受到了今天部队,比前几天,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

之前,鬼子大扫荡,独立团坚守寿县一个月之后大撤退,部队损失惨重,减员近半,尤其是连长排长,近三分之二没有回来,武器装备也损失严重,两门九二式全丢了,十挺大口径重机枪,一挺也没有带回来,机枪丢了超过一百挺,子弹几乎消耗殆尽。

回来的战士们,士气是肉眼可见的下降。

即便他每天鼓舞打气,也没有明显的作用。

但昨天一天的忙活,看到了那些物资,尤其是那二十挺重机枪,二十万发子弹,六门博福斯山炮,一万多枚炮弹,都不用他打气,士气一下子就回来了,甚至更足实了。

果然,还是实在东西最顶用。

心里满意的嘿嘿一笑,李云龙扯开了嗓子:

“加快速度,今天早上部队加餐,肉管饱。”

独立团之前是顿顿有肉,炊事班每天两桶肉罐头下锅。

但毕竟是几千人的部队,两桶也就近四百斤肉而已,还分成三餐,到每个人碗里,实在是不多了,每顿只有小两块肉,能看到一点荤腥而已。

为了满足战士们的吃肉愿望,李云龙便在出发作战的日子里,以及打胜仗的日子,当天来一顿肉管饱,十桶肉一顿干完,保证每个战士都能吃到不少肉。

“是。”

果然,被肉刺激的战士们脚步瞬间提速。

李大团长忙着带部队训练,赵刚则是忙活着统计昨天的物资,并组织人手修建仓库,期间,他叫来警卫排,带着十来袋粮食走进赵家裕村子中。

······

上午时分,赵家裕中。

老百姓们也在谈论昨天的见闻。

出于保密,李云龙没有把所有武器都露出来,但为了增加根据地老百姓对独立团的信心,还是故意摆出了两门山炮以及几挺重机枪。

“秀芹啊,这独立团就是不一样,不愧为主力团,团里大炮多,炮弹也多,那一箱箱的,都堆成山了,战士也多,就连机枪都比别人的粗不少。”

村口,一个裹着毛巾的妇女同志手里拉着鞋底,嘴里则是嘀咕着昨天的见闻。

赵家裕的老百姓也是见过其他八路军的,比如秀芹他哥所在的部队,但一般的团都是一千多人左右,那里见过像独立团这种现在都有三千那人的大团?

还有大炮。

众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身管炮,以前见到的都是小口径迫击炮,一个人就能提着走的那种,哪里见到这种好几个人才能推动的大炮。

还有机枪。

他们见过鬼子的歪把子,部队的捷克式,也见过缴获的九二式重机枪,但一看就知道,绝对比不上昨天独立团摆出来的那两挺机枪。

枪管都不如人家粗。

有了这些武器,小鬼子还敢来扫荡?

“也不知道他们哪里弄来这么多粮食!”

另一外妇女同志两眼放光的说着:

“独立团说了,凡是家里有人参加八路军的,都能分到一袋,我二儿子前年跟着部队打鬼子,今天早上就给我送来了一袋白面。”

“那可是上好的细白面啊,一点麦麸渣都没有。”

“上好的细白面?”

有人震惊了。

在这个穷苦的年头,在老百姓心里,没有什么比粮食更重要的了,一家人没日没夜,辛辛苦苦在地里刨食,也只能混个半饱,遇到荒年,更是要饿肚子去山上找吃的。

“对,五十斤上好的细白面,有了这批粮食,今年算是过去了。”

说话的妇女明显松了一口气。

今年是个荒年,地里收成很少,再在加上年初鬼子的破坏,收获的粮食根本不够吃的,这五十斤白面,让她家里能够撑到地里收获。

“五十斤!”

震惊升级了。

五十斤白面,这数量是真的不少了,蒸成馍馍,足够一家人一个多月吃了,要是省着点,加上麦麸蒸,一家人两个多月都不成问题。

到这里,有的村民眼神开始闪烁。

······

中午时分。

李云龙和赵刚来到团部,一同过来的还有张大彪以及和尚。

“怎么样,老赵?”

一边铺开下一次生意的资料,李云龙看向赵刚。

“直接给粮食这方法很不错。”

赵刚点点头,语气满意:

“今天中午,单单赵家裕,就有近十个来报名参军,而且都是上好的壮劳力。”

说到这里,赵政委也叹了一口气:

“这边的老百姓不容易啊。”

晋西北这边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区,而且还是贫困地带,几乎所有人都靠着在地里刨食维持生计,加上土地贫瘠,老百姓生活艰难。

远比寿县、杨村那边的老百姓艰难。

以赵家裕地区为例。

赵家裕是稳固根据地,民兵部队不少,但实际参加正规部队的人并不多,甚至是极少,这倒不是老百姓不知道打鬼子的重要性,而是老百姓实在是没有办法。

能参军的人,都是壮劳力,而地里刨食,尤其是在这荒山旱地里刨食,最需要的就是大量壮劳力,不脱产民兵还好,一直在村里,农忙时期可以去地里帮忙,闲暇时期进行训练和警戒,但一旦进入正规部队,那就得随部队出征,和鬼子作战,无法从事生产不说,还生死未卜。

一户家庭,失去一个壮劳力,稍微遇到一点意外,那户家庭就会沦为赤贫,甚至绝户,比如今年这个大荒年,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抗不过这个冬天。

五十斤白面,让老百姓有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自然也就敢放家里人出来当兵打鬼子····

“五十斤白面,就换来一个壮劳力,老百姓这也太亏了。”

李云龙眯了眯眼睛:

“咱们得多给点,最好每户参军的人家给两百斤或者三百斤。”

五十斤白面,顶多撑两个月,帮不了多大的忙,给两百斤或者三百斤粮食才是最适合,一个五六口之家省着点能吃小半年。

“四千多吨粮食是不少了,但要是每个家庭都发一百或者两百斤,咱们这可远远不够啊。”

赵刚也想多给老百姓点。

毕竟,送出来参军,也就意味着老百姓家里已经做好了决定,这个兄弟,这个儿子,这个丈夫,或许永远不会再回来的可能。

五十斤也太便宜了。

“给粗粮,陈老弟那边,细粮可以换成数量更多的粗粮,然后····”

李云龙摊开新生意的资料,吐气有力:

“咱们加把劲,多赚点。”

“嗯。”

赵刚语气郑重:

“咱们加把劲,多赚点粮食。”

李云龙嘿嘿一笑,铺开最后一张资料:

“这次,陈老弟可是给了个大生意。”

他昨天已经看过了生意资料,心里已然有了初步的计划。

------题外话------

先发一半,后面还有两千多字,感觉很不对劲,要大改一下。

我自己感觉这章写的不适合,今后还是少些这方面····

明天(今天!)还是两更。

第一章中午,第二章晚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