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从亮剑开始崛起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鬼子来进攻?还蛮好看的。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从亮剑开始崛起 !

一月十七日。

河源县。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寒风呼啸,大雪早已铺满了整个晋西北,房檐上更是挂满了冰凌。

但如今的河源县却是热火朝天。

东区,也就是靠近赵家裕的方向,通向赵家裕的六车道山区公路,标准轨铁路,十几个工厂,几十座仓库,三座矿场如火如荼的建设,虽然主要施工由建设大队进行,但依旧招募了超过五万多普通工人协助。

同时进行的还有河源县十万亩开荒计划,十道水渠三十八座大小水库建设计划,以及周边公路网扩宽与加固,将原来的土质单车道公路变成宽阔硬质的石子路。

要想富先修路!

以工代赈。

这两句从陈老板听到的话,被赵刚发挥的淋漓尽致。

他直接多项工程齐头并进,加快工程建设,顺便吸纳涌进根据地的逃难老百姓,避免出乱子。

不过似乎有些用力过猛,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吞噬掉了整个河源县的全部劳动力,甚至吸引了周边的人口向河源县汇集,但依旧存在严重的劳动力不足。

为此,赵刚不得不从其他根据地调来了一批人缓解劳力不足问题。

充足的物力,以及粮食券的硬通属性,让他可以肆无忌惮的调动劳力,建设大队组建这么久以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

至于工程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对应处理,他直接照搬国外的经验,并在过程中加以本土化改进,以适应民国国情。

“变化真大啊。”

此时河源县内,四个‘商人’看着眼前的县城,语气惊叹。

眼前的河源县,拔地而起一栋栋新建筑,大部分都是砖石结构,不过其中还有不少是钢筋混凝土建筑,一片朝气蓬勃。

即便是战前的沿海地区也没有这么热闹。

很难想象,这里是一个位于日占区的晋西北县城。

这四人,正是戴老板派出来的精英调查组,专门负责调查独立团根据地的情况,其中三人大半个月前还出现在平安县附近,在收集到大量资料后,现在又来到河源县。

只有另外一人,是新派来的调查员,职位比较高,是个少校。

“他们怎么能征调这么多民工?”

新来的少校调查员语气疑惑。

他是军统老人了,资历丰富,曾经参与过滇缅公路建设。

哪怕官方征调,国家面临危难,但在普遍吃不饱穿不暖的西南方,但调集民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二十万民工自备干粮和锄头参与修路,以及血肉铺路***

那时候各县可没有能力为民工提供工资甚至补给。

而眼下,他看到的在河源县周边干活的人,开荒,挖渠,修水库,估测就不少于五万,还有那些修路的加起来怕是更多。

区区一个县城,能征调这么多民工?

而且这些人的干活效率非常高,积极热情,参与建设的也都是壮劳力,简直不可思议。

“粗略估计,这河源县大约有十三万劳工,他们会给所有人发放工资。”

另外三人中,一人拿出了一张粮食券:

“就是这个粮食券,每天一张到两张,周结,或者半月一结,从不拖欠,根据工作效率计算。”

“十三万,给所有人?”

看着眼前的粮食券,少校调查员眼角一跳。

给总规模十三万的劳工,不应该说是工人,发工资?而且是这种粮食券?作为一个身份不低的情报人员,他自然知道这种粮食券,甚至腰包里还有一些。

虽然眼下的粮食券是小单位,但按照券值,这一张兑换到的粮食,也足够一家三口吃一天的。

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劳力可以养活的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个人,加把劲拿两张,还能吃饱吃好有不少结余。

“对,所有人。”

说话的人点头语气肯定。

“不可思议。”

上尉有些难以置信。

“这粮食券真的可以随时随地买到充足物资?”

他又忍不住问道。

他知道这粮食券很硬通,毕竟所有商人都收,但给十二万人发工资,每天最少一张,加油干还能有两张,而且据说那个以赵家裕为核心的根据地还有更多的劳工,总规模不少于五十万。

每天最少也得有四千吨以上的粮食了。

整个重庆也扛不住。

这才是如今的法币才是每天都在快速贬值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这里,只要有粮食券,可以买到任何物资。”

懒得详细解释,一位情报人员指了指远处位于城市中心的一间新建的钢筋水泥结构房间说道:

“那边有他们的售卖点。”

“走,去看看。”

少校来了兴致。

四人朝售卖点走去,随着距离拉近,少校看清了眼前的建筑。

如期说是售卖点,不如说是一个超大型仓库。

四四方方的建筑整体都是混凝土建成,从外表看应该很新,混凝土层也很厚,建设的人应该经验不足,甚至有的地方还露出了钢筋。

当然有可能是故意的,毕竟没什么比钢筋更结实的建筑了。

这售卖点必要时候还能当做掩体工事,或者防空掩体,内部庞大的空间想必能呆不少人。

此时售卖点大门被打开,有几个持枪的守卫,还架着一挺机枪,视线透过大门,可以看见里面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一袋袋粮食被堆放在木架上,一眼望不到头。

大门边,是几十个售卖窗口,不时有人手持粮食券来购物。

短短十几分钟,他就就看到了各种物资,大米,白面,玉米,小米,腊肉,豆油,肉罐头,以及衣物,被子,棉花等。

衣食住一应俱全。

甚至他还看到了一队牵着马车的人前来购买物资,短短半小时后,就拖走了近百袋粮食,以每袋二十公斤计算,那就是一次性买走两吨了。

粮食不限购,这在战争时期,简直无法想象。

继续走进,可以看见写在墙上的价码。

“这里面最少也得一万吨物资了。”

少校长叹一口气:

“难怪。”

巨大坚固的仓库兼售卖点,那能透过大门看清的充足物资,以及不限购的粮食物资,也难怪这个县城如此稳定,也难怪粮食券如此稳固。

战争时期,能提供充足的粮食和生活物资,就能保证不会出现什么乱子。

“小鬼子就不来进攻的么?”

少校再次忍不住问道。

这里可是河源县,临近太原,以及平安县,这两处都有大量鬼子驻扎。

少校的声音比较大,还么等他身边三个同事回答,一旁的几个农民就聊开了:

“鬼子进攻,你别说,还蛮好看的。”

“是啊,比过年的烟花好看多了,也不知道鬼子下次什么时候来。”

“可惜参军需要先加入建设大队,据说还要有文化知识······”

聊着聊着,几个百姓远离,只留下一头懵逼的少校。

鬼子进攻?

还蛮好看的?

少侠一头雾水,小鬼子是来表演的么?

怎么这里的人还期待上了?

“一个月前,太原的吉野联队来进攻过。”

一旁的情报人员解释道:

“不过鬼子还没到河源县,就被打回去了,这里独立团的实力非常强。”

“吉野联队?”

少侠情报员知道这个联队,第一军主力,野战联队,非常强,他继续问道:

“有多强?”

“那次吉野联队进攻了一晚上。”

情报人员继续解释道:

“不过他们最多止步于距离河源县县城十三公里的远公路隘口边缘,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几次进攻都被独立团重炮部队轰回去了。”

“那天独立团出动十八门105重炮,三十六门120口径迫击炮轰击吉野联队,非常热闹,鬼子被炮兵打的一步都没有前进。”

“十八门105重炮,三十六门大口径迫击炮?”

少校心里有画面了。

105重炮,大口径迫击炮在夜间开火,炮弹划过天空宛如流星,炮口罡风宛如烟花绽放,炮弹落地宛如闪电。

躲在河源县后方,看那一场战斗,看着天空中炮弹宛如流星划过,那场面······

“他们军营在哪?”

少校刚问道,还没等人回答,就看见县城左侧,突然出现一片咯吱之声,紧接着,一辆辆半履带装甲车牵引着一门门火炮从公路冒了出来,向着远处开赴。

那长长的炮管,让见多识广少校直接确认,这都是105火炮,而且倍径大于三十。

少校仔细数了数,合计七十二辆半履带车,一共牵引着三十六门火炮,剩下一辆上面满是弹药。车队身后还有大批步兵,其中有壮实的骡子驼运的大口径迫击炮,以及马拉板车牵引的弹药车。

嘶····

少校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三十六门105火炮,整个国府也就从德国进口了四十门105火炮。而且他还数了数,后面还有三十六门120重型迫击炮。

这炮火比鬼子的一个师团都凶猛了。

而且。

这里所有的士兵,穿的居然都是统一的崭新灰色军装,以及统一的胶底鞋!机枪,步枪,手榴弹也是一个模子引出来的。

他们的远征军都还穿着草鞋呢,只有一部分才被美国人发放了胶底鞋。

这真的是土八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