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从亮剑开始崛起 > 九十二章 先抬他一手!

从亮剑开始崛起 九十二章 先抬他一手!

作者:我的头像是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5:53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从亮剑开始崛起 !

十一月二十七日。

瑟堡。

老麦头叼着烟斗,迈着手工定制的大头皮鞋,在森严的卫兵中,走进了盟军西线最高指挥部所在的大楼,走进了作战会议室。

“我命令,对卡昂和雷恩的进攻开始。”

放下嘴里的烟斗,环视一圈各大将军们,老麦头意气风发。

成为西线盟军最高指挥,那么,他将有机会一雪前耻,虽然不能回归废绿兵,但用德国人的鲜血,更能血洗之前败退的耻辱,让世界所有人都知道,他老麦头军事能力的不凡。

“尽快把作战计划制定出来。”

老麦头直入主题。

强攻。

而且是准备许久的强攻,作战计划草稿其实早就拟定,再加上瑟堡的强攻经验,庞大的参谋团很快将进攻计划绘制成册。

然后,计划书当天下午就被送到麦克阿瑟的办公桌前。

“物资供应情况如何?”

老麦头看向送作战计划书来的参谋。

“所有物资都非常充足,我们在爱尔难地区的仓库储存的物资,足以满足全部部队一个月的强攻消耗。”

参谋回答。

“一个半月。”

麦克阿瑟眯了眯眼睛,继续问道:

“攻坚重武器的弹药储备如何?后方生产情况如何?”

这次盟军兵力是德国人的三倍还多,比上次瑟堡兵力优势更大。

但胜负关键在于能不能攻破卡昂和雷恩的防空塔群,不能拿下这两地,再多的兵力也是白搭。

瑟堡之战,有海军舰炮支援,16英寸的重炮足以威胁防空塔主装甲,而雷恩和卡昂,舰队火炮射程不够,无法支援,只能靠陆军自己的攻坚手段。

超重磅大满贯炸弹,钻地弹,小戴维重炮。

对比瑟堡时期,已经充裕了很多,十吨级别的超重磅大满贯炸弹穿甲效能提升,钻地弹穿透性能提升百分之五十,小戴维巨炮也服役了。

但与之相对的,

卡昂和雷恩的防空塔比瑟堡,钢筋水泥层更厚,火力更勐,结构更完善。

“爱尔难弹药库计储备重型钻地弹一千五百枚,大满贯炸弹五百枚,小戴维穿甲弹两千五百千枚。”

参谋回答:

“后方生产,目前每个月能生产重型钻地弹五百枚,大满贯钻地弹三百枚,小戴维穿甲弹两千百枚。”

越是先进的武器,生产难度越高。

钻地弹看似简单,但第二代对于弹体的强度要求提升不少,再加上大体积,流线外形的新工艺等大量新技术应用,导致生产难度大,难度堪比战列舰炮管。

价格也极高,一枚堪比一架大型轰炸机。

这注定了哪怕是强入美利坚,一个月也只能鼓捣出五百枚左右。当然,主要原因是只能分出一部分能力来生产这种弹药。

而大满贯这种超重磅大体积炸弹只能手工生产,速度很慢。

倒是小戴维迫击炮炮弹生产速度很快,基础的炮弹结构,无非是重量提升了而已,美利坚工业体系随手拈来。

“不够。”

老麦头语气很不满:

“给国内发报,要求更多的钻地弹和小戴维炮弹,越多越好,最好将月产能提升三倍才能满足需求。”

虽然艾森豪威尔做的很隐晦,找了个身体不适被迫辞职的理由,但老麦头也不是傻子,自然能猜到艾森豪威尔的目的。

让他背锅。

让他负责强攻导致的巨大伤亡。

不过,老麦头也有对策。

参照瑟堡的经验,这次进攻雷恩和卡昂,参谋联系会议已经说明了,必然出现惨重的伤亡,而两国最高层已经点头,说明高层已经准备接受伤亡。

那么,只要他把伤亡降低到一个数字,就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要降低伤亡,那么,自然而然,只能提高武器弹药消耗,而之中最有效的,就是各种对防空塔的重磅弹药。

只要压制或者摧毁防空塔,就能最有效的降低伤亡。

大满贯这东西属于大当量炸弹,靠威力取胜,对于防空塔的破坏性不高,真正想要破坏防空塔,还是要靠小戴维以及钻地弹。

其中,最有效的还是从对岸技术进攻的重磅钻地弹,只要命中,几乎可以摧毁任何防空塔。

但防空塔,防空塔,防空火力强的比战列舰还密集数倍,想要命中谈可容易,那么,在进攻期间,就需要小戴维这种能对防空塔造成损伤的重炮登场了。

“是。”

参谋点头。

“另外。”

一边在作战计划上签名,老麦头继续要求更多的武器装备和物资:

“坦克,飞机,还有····”

······

十一月二十八日。

华盛顿。

财政部办公室。

财政部部长看着眼前的预算提案,脸上的表情宛如带了痛苦面具。

原本预计,瑟堡会战之后,军费消耗会极大减少恢复到正常水平,美利坚经济也会逐渐好起来,但事实往往与期待大相径庭。

一开始,确实如他所想。

瑟堡消耗了近千亿美元后,军费消耗大降,逐渐恢复到预算之内,经济也逐渐恢复起来。

美元缓慢贬值,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海量黄金,全世界涌入的人才和资本,让美利坚经济充满生机,再加上技术升级后,高达一点七九亿吨的钢铁产量,今年产能突破两亿吨已经是必然。

这使得在应对战争需求之际,还能分出足量的民用需求,也使得国内的经济发展蓬勃,工厂一栋接着一栋建立起来。

十月份开始,经济一路狂飙,非但没有因为全部投入战争而经济萎缩,反而生产总值大涨。

截至十月末,今年的生产总值已经高达三千三百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加上增长速度,预计45年生产总值将达到四千亿美元。

比预计的足足多了五百亿。

照着这个情况,只要给他一点时间,让国民生产总值继续增加,让美元在悄无声息中持续贬值,让多余的美元持续流向世界,那么,超过五千亿规模的国债也将被稀释。

但十一月份开始,情况突然变得不妙起来。

先是政府开始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对技术研究投入,是之前的数倍,然后德国人的轰炸,虽然损失不大,但让国际资本和人才产生犹豫,导致发生速度大跌。

然后,

总统前不久突然要求拨款一百二十亿美元用于先进技术研究,三百亿美元用于先进军队建设。

以及,

现在的军方即将开始对卡昂和雷恩的强攻,预计持续一百天,因为需要消耗大量先进弹药,所以每日预计消耗军费十三亿美元,算下来就是一千三百亿美元。

作为资深财政部部长,他很清楚,军方的预算,就没准过,按照以往的惯例,估测一下,最少需要消耗一千五百亿美元。

还有先进技术研究。

这玩意也是吞金兽,比预算膨胀两倍都是正常情况。

即便这些不是立刻拿出来,但分摊一下,今年的支出也高达三千三百亿美元,而今年收入只有不到七百亿美元,其余的全靠国债。

明年就算啥也没干,就已经用了一千五百亿美元去了。

算下来,预计到明年,国债最低也会膨胀到八千亿美元甚至,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两倍,每年单单利息,就足以让美利坚绝望。

甚至,一万亿美元也可能性不小。

“该怎么办呢?”

财政部长陷入了沉思。

全世界涌入的黄金和移民,国际避险资本,让美利坚经济旺盛发展,曼哈顿计划的曝光,也让人们对胜利充满信心。

特别国债没有问题。

哪怕最后高达一万亿美元,甚至更多,筹集到也不是问题,爆炸发展的经济,陷入泥潭的民间消费,使得民间有足够的财富,人们也愿意购买。

但问题是。

一旦战争结束,这么庞大的国债,会拖垮美元,让美利坚崩溃破产。

这不是贬值能解决的问题。

老欧洲也无法容纳这些美元。

根据他的计算,算上带英和东线盟友,即便美利坚完全主导垄断战后欧洲恢复,那边极限也只能容纳五千到六千亿美元左右的资金。

而且这还要求美利坚彻底击败德国人,完全军事控制西线和东线,主导包括英吉利在内的整个欧罗巴。

除非,有一个强大经济体愿意接手这些美元。

“去白宫。”

思考许久,没找到办法的财政部部长只能去找老杜。

····

爱尔难。

某个新扩建的港口。

两艘巨大的滚装轮在拖船的牵引下缓缓停泊在港口上,舱门被打开,一辆辆运输卡车,一辆辆坦克,一门门大炮从舱门鱼贯而出。

此时。

在港口的其他停泊位上,还停泊着三艘五万吨级的集装箱轮,巨大的塔式吊机正在将一个个集装箱卸下,然后由一辆辆重载卡车运走。

另外,还外有一艘万吨级散装轮,以及两艘五万吨油轮也停泊在角落的停泊位。

这八艘船远洋舰船的舰桥顶,都飘荡着一面旗子,旗子中以变幻的字体书写着一个汉字——卢。

“嘿嘿嘿······”

港口外,一栋精美的酒店内,一位身着羊呢唐装的中年人看着远处的船队,虽然神态镇定自若,但他表情中的欣喜难以言喻。

甚至隐隐约约能听到憨笑。

他身边,一位与他七分相似的一身西装的年轻人,一脸惊骇的看着远处的船队,目瞪口呆了许久,才看向自己的老父亲:

“爸,这,这····都是我们的船?”

因为太过惊讶,他说话都不太利索了。

虽然自家在鬼子全面入关之前,在外人看来,已经是可以说富甲一方,甚至自家父亲还被称为船王,但他也很清楚,他们家里的船队所有的船只加起来,也不过是堪堪万吨。

在国际上根本入不了眼。

所谓船王,不过是那时候自家这边发展差,民国实力太弱,矮子里拔将军而已。

而眼前···

仅仅是那一艘崭新的散装轮,载货量有满满的一万两千吨,就超过鬼子入关之前自家船队总和,这种船只他在美利坚见过,有大量电气化设备,还有防撞雷达,自动驾驶仪,大功率吊机,还是大功率故障率低的蒸汽轮机,比美国人的自由轮先进不知道多少,市场价七百多万美元,相当于四艘自由轮,战前自家倾尽全力也买不起。

战争后期也够呛,虽然靠着国外资金发展,但资产和流动资金是两回事,自家公司经营其实十分惨澹的,外债不少,净资本其实很少,生意也只是艰难支撑。

更别说那两艘先进的五万吨级滚装轮。

这种船只,在美国一艘那价格可是天价,美国人挥舞着钞票四处求购,加价数倍,出价比自家全家资产都高,但依旧买不到。

还有那两艘五万吨级油轮,三艘集装箱轮,这东西市面上也是有价无市。

很难想象,这整整八艘,总载重量高达三十多万吨,价值过亿美元的巨轮都是自家船队的,悬挂着自家公司的旗帜。

“嘿嘿嘿···”

那位唐装老先生顿时笑出声,但立刻收住笑容:

“不是咱们家的,是公司的,我们只是占一部分股份而已,我是船队总经理,咱们不能忘本,要好好经营这个船队。”

随后,他语气严肃的叮嘱:

“你是虽然是我儿子,但想要经营船队,也必须靠自己的能力。”

“嗯。”

年轻人点点头。

他这次从美国回来,是和父亲学习船队经营。

“父亲。”

年轻人继续提问:

“我们为为什么要用美元交易?而不用咱们自己的?”

眼前的船队运输的三十多万吨物资,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让年轻人奇怪的是,居然使用美元结算,让他感觉很奇怪。

自家的船队,自家的商品,还是卖给英国人,这怎么看都不合理···

“因为。”

看了看自己儿子,这位老先生犹豫片刻,才压低了语气:

“我们要推美国人一把。”

“推?”

年轻人顿时陷入沉思。

不是用的帮,而是推·····这说明了很多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