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三国之最风流 > 第119章 东郡二文镇兖州

三国之最风流 第119章 东郡二文镇兖州

作者:赵子曰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10 14:37:44 来源:书海阁

张邈问道:“是何策也?”

陈宫说道:“荀镇东与孙文台是盟好,他俩以徐、豫两州之兵,侵我陈留的话,只凭我一郡的民力、物力和兵力,便是天纵之才、霸王之勇,也肯定不是他俩的对手的。以目前的局势而观之,明府君如果欲保陈留,就必须向外寻找强盟,合强盟之力,共抗徐、豫,如此方可。”

张邈沉吟说道:“曹孟德虽败於任城,不战而撤於乘氏,然其今归东郡,部曲犹数万众。我与孟德结盟,如何?”

陈宫说道:“与曹公结盟当然是可以的,但宫为何离开曹公,来投明府君呢?便是因为曹公实无与徐州决死之心,如果局势对我方有利,我相信曹公一定会与明府君携手共战;然而局势若是对我方不利,只怕曹公没准儿就会畏战不前,甚而干脆放弃东郡,再次撤逃,往西边,更投袁本初去了。是以,以宫愚见,只靠曹公,恐怕还不足够。”

张邈听明白了陈宫这番话的意思。

简而言之,陈宫这是在说:曹操靠不住。

张邈问道:“那以先生高见,我再与谁结盟为好?”

他心中想道,“我陈留郡西邻河内郡,倒是可与河内的张扬为盟,可张扬而下身不由主,俯仰於袁本初的鼻息。自前时讨董,各路诸侯汇聚,本初为盟主以后,本初就一改旧态,常现傲慢矜持,不可一世,乃至私令孟德杀我。我与本初现在极有嫌隙,料本初一定不会帮我。张扬这边,显是不可能的了。除掉张扬,可与我为盟、与豫、徐为敌者,就只有吕布和袁公路了。陈公台是想让我与吕布、袁公路结盟么?”

却说袁绍叫曹操杀张邈,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袁绍当了盟主后,性子变得傲矜,其中亦有在袁绍当了盟主后,张邈自视甚高,尽管因为家声、名气不及袁绍,不得不把盟主之位让给他,可心中难免有点小小的服气,加上眼热,故此时常当众指责於他,落袁绍的面子的缘故。

——张邈不怎么服气袁绍,想想也是能够理解的。就不说张邈在海内的名德声望之类也很高,只说那诸路兵马齐汇,主力聚集的地方是在哪里?是在陈留郡的酸枣县。张邈身为陈留太守,乃是地主。做为地主,那么就算袁绍当了盟主,张邈自思之,他好歹是不是能算个副盟主?

为了树立威望,袁绍如何能忍张邈的这个念头?於是就有了袁绍指使曹操,杀掉张邈之事。然那曹操以大局为重,自是不肯听从袁绍此令。

这件事情后来被曹操有意地泄露给了张邈知悉,曹、张两人的感情在那段时间里迅速升温,飞快地进入到了蜜月期,后来陈宫、鲍信等人为曹操运作,推举他接任刘岱,出任兖州刺史的时候,也是因了这段过往的故事,为了感谢曹操的友谊,张邈虽是不太乐意,然亦没有反对,并投桃报李,表现出了支持的态度。

不过,时至如今,毕竟各有各的利益,且那曹操又是屡败,似乎推举他作兖州刺史,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两个人却也已是将近面和心不和了。

果然,听到陈宫说道:“袁公路坐据南阳,南阳富庶,此大郡也,吕布为其爪牙,吕布壮士,善战无前。明府君可遣使通信於袁公路,馈礼与吕布。倘能得与袁公路为盟,获吕布为用,孙文台何足虑也?这样,就断掉了荀镇东左边的胳臂。然后,明公与曹公以掎角之势,共御徐州之犯,料袁本初必不会坐视荀镇东占据全兖,亦定会有援助;荀镇东也就不足害我郡了!”

张邈抚膝说道:“先生所言甚是!”顾与张超等人,说道,“今闻公台一席话,我郡无忧也!”

张超有点想不明白,他问陈宫,说道:“以先生的才能,便是在荀镇东的帐下,也一定能得到大用。为什么先生却奔波劳苦,先辅孟德,继来我郡,必要与镇东为敌呢?”

这一点,确实让人想不通。

像袁遗,他之所以弃郡而逃,不肯投降荀贞,是因他乃袁家的人,袁绍打败了公孙瓒,现在冀州,一番事业蒸蒸日上,没了山阳,他还有冀州可奔,——他现下就已去冀州了。

像吴资,他之所以也是宁逃不降,是因为他知道他一旦投降,即便荀贞会礼重於他,可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像如下这样执掌一郡了,也就是说,他从此以后,地位势将会大不如今了。

像张邈,他之所以不降,一来从大义上讲,他与荀贞都是汉家之臣,荀贞无诏令而侵兖,是不臣之举,他张孟卓海内名士,如何能降此不臣?如果降了,那他岂不也成乱臣贼子了么?二者,从实际上来讲,是因为方今海内群雄并起,荀贞虽强,然亦只是群雄之一,与他张邈在本质上和地位上是相同的,既然如此,那他张邈为何自坠身价,去当阶下囚呢?

袁遗等人的不降,都有缘由。

陈宫为何不肯降於荀贞?不止不肯降,在曹操连番撤退,最终决定要撤回东郡的时候,他还勃然大怒,拂袖而走,转以来投张邈,这是为了什么?张超不管怎么想,也觉得想不明白。陈宫听了张超这话,扬眉奋色,说道:“君此言谬矣!”

“哪里谬了?”

“我与荀镇东无冤无仇,我为何要与他为敌?我不是与荀镇东为敌,我是与不臣天子、狼子野心者为敌,是与犯我兖州、苦我兖民者为敌!”

张超说道:“哦?”

“荀镇东无故而犯我兖州,他想干什么?我闻传言,说鲍君允诚,守卫寿张之时,召集将士,鸣鼓树旗,涕泪滂沱,语声慨然,与将士们言道:‘荀贞之,是又一董卓也!’此言诚是!荀镇东要做董卓,我为汉家臣,自当为汉室尽忠!我兖近年数经兵乱,黄巾过处,郡县残破,民已悲苦,而荀镇东复来侵犯我土,杀我兖民,我何能坐视?我为兖人,自当为兖人守土!”

在座的诸人,多是陈留的士人,陈宫话音方落,即有数人拍手喝彩。

一人说道:“公台真是我兖的忠直之士!让不才,敢请愿与公台共御外侵,诛戮悖逆!”

众人看去,说话这人三十多岁,形貌俊朗,颔下美须,坐於诸人中,如白鹤昂然,极有矫矫不群之姿,乃是陈留浚仪县人,名叫边让,字文礼。

又一人说道:“公台的忠正之气,天日可表,谷虽庸碌,亦敢请附骥尾,为我兖尽微薄之力!”

这人的年纪大点,四五十岁了,乃是陈留圉县人,名叫蔡谷,是当今大名士蔡邕的从弟。圉县前些天被孙坚给烧了个干干净净,蔡谷的家也毁於火中,比之边让,他的语气更带愤慨。

诸人中余下的那几位,陈留尉氏人阮敦、阮瑀、济阴定陶人董访等等,也都各自表态,皆对陈宫赞誉不已,愿意与他共心协力,佐助张邈,一起抵挡荀贞的侵略。

堂外月光明亮,堂中群情激昂。

张邈遂於次日修书两封,遣了两个亲近的军吏,乔装打扮,南下混入豫州,一往南阳,赍与袁术,一往汝南郡的汝水南岸,与吕布送去。

……

济阴郡,定陶县。

仗打到现在,攻兖的这场战事基本已告一段落。

事实而言,山阳、济阴两郡之得,已是超乎了荀贞於战前所存的期望。

现在,徐州军的各部经过几场鏖战,已经都很疲惫,没有余力再继续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同时孙坚亦不能再给荀贞太大的帮助是其一。

曹操的部曲尚有数万,东郡的东边并有黄河天险,是其二。

如再进攻东郡,袁绍有极大的可能会驰援曹操是其三。

综合这三点,因此,荀贞在反复地考虑过后,已於日前,做出了此战到此为止的决定。

戏志才对此,没有再提出不同的意见。

总而言之,接下来,荀贞的重点就要放到安抚已得的兖州各郡县之新地盘,收揽这些郡县的士心、民意上边去了。

经过与戏志才、荀攸、张昭等人的商议,荀贞初步定下了用来治兖和守兖的军政人选。

荀攸出任兖州刺史是荀贞最早定下的,他已经把此一举荐,派人奉表去了朝中。

朝中会不会同意?也许会,也许不会,更大的可能性是,也许根本不会做出任何的回应。这些都无关紧要。反正只要上表送到,意思到了,也就成了。

兖州的政事、军事,一委於荀攸。

政事且不必多说,军事上,荀贞决定以乐进为荀攸的主要辅佐。

他举了乐进“以偏将军,领山阳太守”。

兖州的州治在昌邑。昌邑同时是兖州的州治、山阳的郡治。这也就是说,荀攸和乐进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同在一城。两人都不是倨傲的性子,荀贞相信,他俩是可以团结一致的。

济阴太守的位置,荀贞任给了现於徐州州府为吏,担任“部郡国尉曹”之职的刘馥。

刘馥是沛国相县人。沛国在济阴的东边,两郡有一小段的接壤,因此刘馥与济阴郡的士族、士人,很多都是旧有交往,比较熟悉的。人头熟是其一,此外最重要的是,刘馥此人文武兼资,很有才干,绝非是那类只会清谈的所谓“高士”,他在徐州州府“部郡国尉曹”的这个职位上任职的这些时月,工作出色,被人评价为“精达事机”。

用他治济阴,甚是适当。

济北相,荀贞任给了徐卓。

济北郡北接赵云现下所屯驻之历城,西邻东郡与平原郡,既是历城的后方,是关系到历城能否守住和稳定的一个关键,又是南起济阴、北到历城,这一条贯穿兖州、直到青州的整体西部战线上之北端面对东郡的一个重镇,於军事和政治这两方面,眼下明显的是军事重於政治。

但政治方面也不能全然忽略不计。

徐卓跟着荀贞很多年了,久经锻炼,在军事上没有问题;於政治上,他这些年一般都从在荀贞的左右,亦学到了荀贞理政的一些手法,大的不好说,但一个郡,他还是有能力管理好的。

且其人聪颖胆壮,当情况紧急,比如曹操突然进攻济北,而来不及向远在徐州的荀贞请示该如何应对的时候,他必定又是会有胆量,敢於决断的。把徐卓用在济北,也很恰当。

任城相的职位,荀贞定下用荀悦来担任。

任城国的亢父城,战略地位固是相当重要,但在徐州军的地盘如今已经西至济阴、北到济北和历城的情况下,亢父的重要性其实已然不大。此郡的重点,已经不在军事,而更多的是在政治上了。任城是兖州最小的郡,只有三个辖县,相对容易治理一些,荀贞有心把此郡打造成一个“模范郡”,打造成一个在人文、民生等各方面都有突出优秀成绩的“新占郡”,从而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以提高他在兖州的声望。因此,他把这个郡的太守之职任给了荀悦。

荀悦是荀氏族中,儒学修养、史学修养最高的一人,其亡父荀俭,乃荀氏八龙中的大龙,在海内曾有过不小的名气,且他是荀贞的族兄,用其治理此郡,非常妥当。

山阳、济阴、济北、任城,是在这次战争中获得的四个郡。

四个郡的长吏皆已确定人选。

此时定陶郡府的堂上,戏志才正在荀贞,提出一个他深思而后得出的建议。

他的这个建议是:把济阴郡濮水以南的几个县,分隔出去,另设一郡。

戏志才说道:“刘元颖通达事机,是个干练的人,主公任他治济阴,自是知才善用,然而济阴郡既已是新得之郡,复西与东郡接壤、南与陈留郡接壤;治此郡者,不但要抚揽郡中民心,同时还要临对曹孟德、张孟卓这两个强敌,一旦稍有疏忽,可能就会出现不测之局。

“曹孟德、张孟卓二敌中,尤以曹孟德为悍。当此形势,忠之愚见,不若把济阴郡中,濮水以南,邻东郡的离狐、句阳、成阳、鄄城、廪丘五县,剖析而出,别设新郡,择战将守之,以御曹孟德。这样,刘元颖所面临的压力就会小上很多,也有利於他能拿出更多的精力,安抚人心,延揽士人,将郡中治好。”

荀贞马上就明白了戏志才的意思。

荀贞心道:“志才此议,说白了,就是把离狐等县分出去,单独组建一个以军事为主的战区,以抗御曹孟德可能会有的、对济阴郡之反攻,以此来保证刘馥能够尽快、尽早地安定住济阴。”

这是一个极好的建议。

荀贞从善如流,当即接受了戏志才的意见。

他对戏志才说道:“志才此议,高明策也!”问戏志才,说道,“以卿之见,这新设之郡,宜择谁为守?”

戏志才笑道:“乐文谦、潘文珪,俱东郡人也。今乐将军被主公任为山阳太守,领军以佐公达,屯驻山阳;那么新设之郡,当然是用潘文珪来守为上。”

荀贞笑道:“志才与我,所见略同!”忽有感触,又笑道,“文谦、文珪,字里边都有个‘文’字,而此二卿,却偏俱以武出众,也是一桩趣事啊。”说道,“我就以东郡二文,为我镇兖!”

想了一下,荀贞问戏志才,说道,“新设之郡,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

戏志才略作思忖,已有主意,抚须笑道:“曹东郡用兵小狡,差可比之如狐,而他与主公交战,却获屡败,先从任城逃到乘氏,又从乘氏逃到东郡,可谓是一逃再逃,一离再离;而离狐等五县之中,距东郡的郡治濮阳县最近的又是离狐县,两城相对,距离不足百里。名之离狐可也。”

离狐县的得名,来自一段传说,旧传初置县城在濮水的南岸,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到了濮水的北岸,故曰离狐。戏志才的这番话,是在借离狐县得名之传说,讽刺曹操的屡战屡败。

荀贞哈哈大笑,说道:“不闻胜败兵家事么?哪里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孟德今虽一再挫败,但我等也不应该对他加以嘲讽。志才,你这就过分了!”

戏志才说道:“是。”问荀贞,说道,“如此,不知主公以为该取何名,命名这个新郡?”

“我看离狐这个名字就不错。”

戏志才微微愕然,旋即亦是大笑。

笑声住了,戏志才问道:“我昨天听军中的将吏说,玄德求留屯亢父,主公未允,这是为何?”

荀贞说道:“任城北边的东平、济北,南边和西边的山阳,都已归我徐州;亢父此城,现下等於是处在我徐、兖之土的内地了,外边没有强敌的威胁,不需要上将坐镇。玄德戍此,实是大材小用,故我不许。”

戏志才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堂外来了一个军吏,捧着个人头大小的盒子,求见荀贞。

喜欢三国之最风流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之最风流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