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三国之最风流 > 第49章 袁公路聚吏会议

三国之最风流 第49章 袁公路聚吏会议

作者:赵子曰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10 14:37:44 来源:书海阁

却说,孙坚战死以后,吕布接受张辽的建议,决定先不把这个消息告诉袁术,自己一边分兵去打颖川,一边亲自率兵去取平舆,以图造成抢占颍川、汝南的既成现实,从而达到他占据豫州以自立,从此脱离袁术的目的。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孙坚战死这么大的事情,在数天之后,这条消息就被急报送到了南阳。送到南阳之时,正好是在晚上,报讯的吏员是南阳郡与颍川郡接壤之县,鲁阳县的县中主簿,孙坚战死的消息从颍川不胫而走,传到鲁阳县后,鲁阳县令知道事关紧要,不敢耽搁,当天就派了他的这个主簿来禀报袁术。这鲁阳主簿赶到袁术府外,请求入见。

袁术帐下的谋士李业,前几天刚献给袁术了一个南阳的美女。这女子长得十分美貌,深得袁术的宠爱。袁术这几天晚上,每天都召李业献上来的美女陪寝,通常这个时候,他不乐被打扰到。因是,府外轮值的吏员不敢向内通报。

前来报讯的这鲁阳主簿着急地说道:“你赶快进去通报袁公,我有重大的军情禀报,若是耽误了,你担当得起么?”那值守的小吏这才迫不得已,大起胆子,去到府内,通报袁术。

时当三更,袁术刚刚**过后,精疲力尽,累得很,才睡下不久,突然被人叫醒,一则疲惫,二来人从美梦中醒来时不免会有起床气,袁术不由就是大怒,随手抓起了床头的不知一件什么东西,砸到地上。那物事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破碎之响,在寂静的宫殿之中十分的嫌耳,传出甚远。

那值守吏员俯拜地上,惶恐不安,惊惧的说道:“明公请息怒,非是下吏胆敢前来扰明公清梦,实是外头鲁阳主簿求见,说有重大的军情禀报。”

“是何军情,大半夜的前来禀报?”袁术如此说道。

“鲁阳主簿不肯说,只是说见到明公以后才能说。”

这个鲁阳主簿,是袁术到南阳后,亲自推荐给鲁阳县令的,说来此人与袁术还有点亲戚关系,——也难怪有这个胆子,大半夜的来打扰袁术。却那袁术反正已经醒了,心道:“干脆就招他进来,听听究竟是什么军情。”说道,“罢了,叫他进来吧!”

鲁阳主簿入到室内。

袁术问道:“是何军情,你这样惶恐?大半夜的求见於我。”忽然想起一事,从床上半仰起身,问那鲁阳主簿,说道:“你大半夜的前来急报,莫不是吕奉先在汝南、在颍川吃了败仗?”

鲁阳主簿面露大喜之色,说道:“明公!非也非也,不是吕奉先吃了败仗,恰好相反。”

袁术问道:“如何相反?”

鲁阳主簿说道:“是孙坚死了!”

袁术听得这话入耳,初时以为自己听错,下意识地追问一句:“你说什么?”

鲁阳主簿提高声音,字正腔圆,再次说了一遍,说道:“明公,孙坚死了!”

“孙文台死了?”

“是啊,明公!”

袁术又惊又喜,整个人都坐了起来,盯住鲁阳主簿,问道:““孙文台怎么死的?”

鲁阳主簿就把他听来的郾县之战的经过,孙坚战死前后的情形,一一备述,说与袁术知晓。

袁术听完,竟是坐在床上,发起呆来。

鲁阳主簿说道:“明公?”

袁术还过神来,放声大笑,说道:“哈哈,哈哈!那孙文台竟死了?真是天助我也啊!豫州,我可得之矣!”

鲁阳主簿说道:“但是明公,孙坚死后,吕布已分兵两路,一路去取阳翟,一路去打平舆了!”

袁术愕然,说道:“什么?”

“吕布已然兵分两路,一取阳翟,一打平舆去了。”

袁术勃然大怒,说道:“无我军令,吕奉先居然奉敢私取颍川、汝南?”

“是啊,明公!”

袁术猛地一拍床边,说道:“吕奉先先卖丁原,复杀董卓,反复无常,我早就知道他是条养不熟的狗,果然如此!”

鲁阳主簿说道:“明公,下吏来报讯之时,吕布已然出兵,现在恐怕他的前锋部队已入汝南,至於颍川,现下只怕也是岌岌可危!明公敢请赶紧筹划对策吧!”

袁术存思少顷,翻身而起,毕竟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比起睡个觉,找个美女陪寝,他还是知道轻重之别的,一边披衣,一边下令,速招杨弘、阎象、惠衢、李业、刘勋等等众人来见。

自有值班的官吏,接到这道命令,分头各去杨弘等人的住处,召他们入府前来议事。

这些且不必多言。

只说袁术披衣而起,在那美女的伺候下,整束得当,出了寝室,来到府中的堂上,在堂中坐下。未等多久,杨弘等人络绎赶到。

杨弘,是袁术帐下的长史。阎象,是袁术帐下的主簿。李业、刘勋、惠衢等等诸人,或是袁术的故旧,或者他现下得用的文吏,除此数人以外,又有陈纪、舒邵、苏由等众士亦到,俱是袁术现在最倚仗的谋臣佐士。

杨弘诸人赶到堂上,见袁术已在堂中安坐等待,众人俱皆下拜,向袁术请罪,齐声说道:“有劳明公久候,下吏等惶恐不安,请明公治罪。”袁术说道:“罢了,你们都起来吧!”

杨弘等几个,一个个相继起身。

这几个人都是大半夜睡得正好在时,被突然叫醒,闻袁术有召,不知出了什么大事,慌慌张张地赶来这处堂中的。要说衣冠打扮,诸人都还算得当,但他们几人的脸上瞧去,却个个都是睡眼惺忪,还有那来不及洗脸的,甚至眼角还有眼屎的存在。几人分别落座。

袁术看向众人,说道:“我也知道现在夜近四更,诸君,大半夜的把你们叫来,是因为有一件要紧的军务,——我亦是刚刚得知,十分急迫,所以把你们召来,与你们商量一下。”

杨弘是长史,在这些文职谋佐中的地位,算是比较高的,於是就由他来问。

他说道:“敢问明公,是何要紧的军务?”

袁术唤那鲁阳主簿出来,把孙坚战死,吕布分兵掠颍川、汝南的等等事情,细细地说与了堂上的诸人知晓。

杨弘等人听鲁阳主簿说完,即使是还有困意的,此时困意也都是不翼而飞。

蓦然间,众人就听到一人大声说道:“吕奉先狂妄至极,孙坚死后,他居然敢擅作主张,既不上报明公,又无明公之令而便擅取颖川、平舆,其意何为?下吏敢请明公即刻传檄与他,严加斥责!”

众人听得这话,皆瞩目看去,见那说话之人,身量不高,相貌寻常,唯是颔下的一部胡须,最引人注目,——非是因那胡须茂美,而是因那胡须断断续续,长短不一,好像是在修剪的时候,手一颤给剪错了一般。这人不是别人,正便是献美女於袁术的李业。

却说李业这颔下的胡须,之所以长短不一,断断续续,倒也不是修剪的时候剪坏了,实是别有缘故。在献给袁术那美女之时,那美女家中有一妹,其容虽不及其姐,然亦颇为美貌,於是,李业就偷偷的把之纳为了己妾,并且与袁术对其姐一样,对此女也是宠爱非常。结果,这就引起了李业家中老妻与其旧有之妾们的嫉妒,便在日前,她们互相之间竟是斗殴起来,李业自是不免上前劝架,於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把李业颔下的胡须给拽断了不少。

时下之人以须浓为美,如那刘备,因为须发不盛,在原本的历史中,就曾经被人嘲笑。故这李业,胡须虽被拽得不好看了,却也不舍得就此剪掉,便就成了这么一个怪模怪样。

——其实李业这些天平时出来,都会戴一个须囊,把胡须盛入其中,只是今夜因为来的匆忙,他忘了把这须囊带上,胡须遂就露於其外了。现在还算好的,前几天他脸上尚存被其妻与妾室们挠出的爪痕,就像葡萄架倒了一般。现在爪痕已经渐渐褪去,看起来已经是好看多了。

袁术听李业说完,唤李业的字,问他说道:“子务,你觉得此事我当如何应对才是?”

李业气愤愤的,说道:“明公,吕奉先此人自恃勇悍而无自知之明,自他狼狈鼠窜,从长安逃出之后,先投袁本初,为袁本初所不容,而继又投明公,投明公以来,他不但不感谢明公收容他,给了他容身之地,而且举他为汝南太守的恩德,反而私下里对明公非议不止,认为明公对他太过刻薄,……别的不说,就拿他几次三番地向明公索粮来说,每次明公都满足他的要求,可他却从来不知感激!此人实在是狼子野心,反复之小人也。

“今孙坚战死,这么大的事情,他都敢不向明公上报,并且更过分的是,竟然他敢自作主张地分取颍川、汝南,由此就可见,这个人与明公,实在不是一条心的。”

袁术微微点头,说道:“你所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是现在说这些,也没有什么用处,你就说你觉得此事我该如何应对吧!”

李业便就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大声说道:“明公,现在当务之急,第一件事是,立刻传檄给吕布,叫他立即停止对颍川、汝南的进攻;第二件事是,明公择选精兵强将,马上兵出南阳,北上汝南,务必赶在吕布之前把平舆夺下!”

袁术说道:“务必赶在吕布之前把平舆夺下?”

李业说道:“正是!明公,吕布既然敢不禀报明公,而就私自分兵攻打颖川、汝南,那么以下吏料见,就算明公的檄文传到他那里,他定然也是不会听从的,所以这道檄文传去,只是表明明公的态度而已,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即刻发兵去抢占汝南才是!

“否则平舆一旦被吕布打下,……而以下吏愚见,平舆被吕布打下的可能性实际上是非常大的。孙坚已然战死,其部群蛇无首,其长子孙策,年纪轻轻,恐怕不能服众,现在,汝南的孙坚旧部肯定已是慌乱成了一团,吕布趁胜而进,攻取平舆,岂不易如反掌?

“一旦平舆被他打下,吕布收拢孙坚残部余兵,加上他本来的兵马,势力就会比较强大,那个时候咱们再去打,恐怕就不好打了。而且到得那时,下吏敢肯定的说,吕布他一定是会自立为豫州刺史,不会再服从明公调令的!“所以现在的第一要紧之务,就是赶紧派兵去争抢平舆。”

袁术听了,正作沉吟,就在这时,一人离席起身,大声说道:“明公,万万不可!李子务此言,这是在害明公啊,绝对不可听之!”

袁术看去,见说话这人年三十余,白面如玉,长须飘飘,形容十分的潇洒,——此人便是袁术部下的长史杨弘。

李业听到杨弘此言,翻了翻眼睛,朝他哼了一声。

袁术唤杨弘的字,问道:“德业,为何如此说?”

杨弘说道:“明公,吕布的确骄纵,但是吕布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其人亦确是骁勇善战,且其帐下众将,如张辽、高顺等等,无不是一时之斗将也!

“而我南阳现下面临的形势是,南边有刘表,北边有损失、张邈、曹孟德,河北是袁本初,徐州有荀贞之,可谓是四面皆强敌也。此正明公应当敞开胸怀,用人之际,故对吕布,其人虽然骄纵,以下吏之见,明公对他还是应该稍加忍让,并且甚至不但宜加忍让,还应对他更做笼络,驱其为明公之鹰犬,为明公破灭周边之诸贼,如此才是上策。”

袁术复做沉吟,寻思片刻,他问杨弘,说道:“德业,那依你之见,现下我该怎么做才好?”

杨弘说道:“明公,以下吏之见,适才李子务所言,‘传檄吕布’此话,倒是不错。”

袁术说道:“传檄吕布?”

杨弘说道:“正是!不过,这个传檄吕布,却不是严厉的斥责吕布,以下吏愚见,明公不如传檄告之:其阵斩孙坚,功劳甚大,非豫州刺史,不足以酬其功也。”

袁术微蹙眉头,说道:“非豫州刺史,不足以筹其功也?”

杨弘说道:“正是,明公可以在檄文中对他讲,明公打算表举他为豫州刺史,以酬他斩杀孙坚之功,以此来做对他的进一步的笼络。”

却杨弘建议袁术“表吕不韦豫州刺史”的建议说出来,袁术一时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堂中诸人中,就有一人顿时不满。

这人四十余岁,相貌俊朗,单论长相,可以说是堂中诸人中长得最英俊的一个,并且此人头裹帻巾、身穿大裳,仪态风流,亦是一派高士模样。此人名叫惠衢,是袁绍的故人,素来有才名於当世,是如今袁术帐下最数得上号的一个名士。

惠衢从席上起身,步到堂中,说道:“明公,杨德业之言,不可听也!”

袁术唤惠衢的字,说道:“明达,卿有何高见?”

惠衢昂首玉立,一手放在胸前,一手背於身后,先是顾盼堂中诸人,而后看向袁术。

他说道:“明公,吕奉先是个什么人?一个并州武夫而已!其人自兵入汝南以后,我闻他在汝南,颇是做了许多抢掠民粮、屠戮百姓的恶劣之为,早已是惹得汝南的百姓怨声载道,对他极是痛恨!又他此次用兵攻入颍川以后,屠城放火、掳掠士女,诸般恶行无不为之。如此一个武夫,甚至说是这样一个残民的恶贼,如何能当豫州的刺史?

“豫州是何州也,明公对此自是知晓。豫州是为我朝之名州胜地也,世人皆言:汝、颍多奇士!汝南、颍川的名族、名士,历代层出不穷。以吕布这么一个武夫,如果把他任豫州刺史,如何能够服众?豫州的士人,又如何会能够接受他做本州的刺史?

“若一定要把吕布任为豫州刺史,下吏好有一比,这就叫做‘驱虎牧羊’。下吏以为,不仅会激起豫州士民的强烈不满,而且,豫州士人对明公的观感、评价,只怕也会因此而变得恶劣起来!这对明公实现抱负远志,显然是会极为不利的。

“是以下吏认为,表吕布为豫州刺史,万不可取!杨德业此言实是……”

说到这里,惠衢顿了一下,转目杨弘,微微一笑,问他说道,“杨君,你是不是昏了头了?”

杨弘虽然是袁绍袁术帐下长史,但像惠衢,包括刘勋等等,这些人都是袁术昔日的故交,与袁术都是交情很好的,对於这些人,杨弘也是要礼让退避三分的。

听了惠衢这句略带嘲讽的话语,杨弘涨红了脸皮,一时之间,却是无言以对。

袁术问道:“明达,那以卿之见,我该如何应对为善?”

惠衢说道:“李子务所言,正是良策,明公可以采用。”

应袁术之召而来的还有刘勋等人,袁术接着便再询问刘勋等人的意见。

最先起来发表意见的,即是刘勋。

刘勋与惠衢年岁相仿,也是四十余岁,他的个头不是很高,中人身高,长约七尺上下,但腰围甚宽,坐在席上,就如一堆肉山也似。

刘勋与惠衢都是琅琊人,两人是老乡,——说到此处,不妨插上一句,说来这个刘勋、惠衢,他两人的家族都是琅琊当地的大姓,因此其族中之人,现在荀贞手下为官的,倒是颇有几个。不过如今海内战乱,宦海飘零,便是同族之人,而却分别身处不同势力,在不同主君手下为官,甚至彼此为敌的这种情况,早已是司空常见,却也不足为奇,无需多说。在刚才李业、杨弘、惠衢发表意见的时候,刘勋数次观察袁术的表情。

当李业说话的时候,袁术只是神色微动,而当杨弘发表意见的时候,却是袁术的眉毛,微微蹙起了好几次,很明显,袁术应该是比较赞同李业的意见,而不赞同杨弘的意见,更尤其是在惠衢说话的时候,袁术几次点头,这样一来,袁术的态度基本已是昭然若揭,非常明显了。

刘勋从席上起身,站在堂中,摸着肥胖的肚子,说道:“明公,就不说吕布是个武夫,把他表为豫州刺史,必然是难以服豫州士人,最后只会给明公招来负面影响,不利於明公实现抱负远志,就只说吕布与明公的关系,他只是个外人罢了!与明公非亲非近,又非故交,怎么能把豫州这个大州交给他去治理,封他为豫州刺史呢?

“明公啊,我说句不好听的话,明公现在的治下之地,也不过是只有南阳一郡罢了,难不成,颍川、汝南这两个大郡,却竟可以让给吕布这个外人么?若按杨长史的建议,那下吏实是不知,这到底是在笼络吕布,还是杨长史打算想让明公,向吕布俯首陈臣?”

杨弘急忙起身,说道:“明公,下吏怎么可能会有此意!”

袁术叫他坐下,问刘勋,说道:“子台,那依你之见,该是如何是好?”

子台,是刘勋的字。

刘勋说道:“以我之见,绝不可举吕布为豫州刺史,并且应该像子务、明达所建议的那样,立刻遣兵去抢平舆,如此才是上策!”

刘勋话音未落,又有一人离席起身,大声对袁术说道:“以在下愚见,不可如此!”

众人看去,这说话之人身形高大,近八尺之人,面黑如铁,须发浓密,身体强健,相貌魁梧。

非是别人,这人正是舒邵。

那袁术、袁绍兄弟,皆有游侠之气,因此在袁术、袁绍手下为官为将者,不少也都是颇有游侠之气,或干脆就是游侠出身的人,舒邵就是其一。

昔年间,舒邵有一个故事,那当真是天下皆知。却是他有一兄长,他兄长的一个朋友被人给杀掉了,舒邵知后,就为他兄长此友报仇,把杀其兄友那人给杀了,事情泄露出来之后,官寺要治罪,舒邵与其兄长两人,便都争相说这事是自己干下的,由此名传海内,海内的名士们无不认为他俩重义,於是兄弟二人竟是都被免罪。

——由此一事也就也可看出舒邵的性格,他是一个轻财重义,尚气之人。

袁术就唤舒邵之字,问他说道:“仲膺,卿何见也?”

舒邵说道:“就像杨长史说的,现在诚然是用人之际,吕奉先虽然骄纵,然其人知兵善战,足可为明公之鹰犬也,不妨笼络之,因此下吏认为,豫州刺史之职可以许他。”

袁术对舒邵是颇喜爱的,可是听完舒邵这话,因为不对自己的心意,脸上不觉泛出为难之色,说道:“你是这样认为的么?”

舒邵说道:“不错!”

袁术便说道:“仲膺,你且坐下。”又问余下众人:“卿等都是什么意见?”

底下没有发言人不多了。

一人站起身来,说道:“明公,刚才诸君所说,都有道理。豫州是天下的名州,吕布是个武人,如果把他举为豫州刺史,不能服众,这一点的确是值得担心的,但是吕布其人又骁勇善战,确乎可驱之为明公鹰犬。两下权衡,以下吏之见,当下的上策莫过於先传檄吕布,言称要举他为豫州刺史,以此来把他稳住,然后等到颍川、汝南为明公所有之后,在做其它计议。”

众人举目看去,说话这人即是袁术帐下的主簿阎象。

袁术微微点头,说道:“你且回席坐下!”再问余下众人,“卿等有何高见,都一一道来吧!”

就又有一人挺身而起,说道:“主簿此言,以下吏愚见,实在荒谬!”

袁术问道:“如何荒谬?”

这人说道:“主簿说先去檄吕布,言称表他豫州刺史,而在颍川、汝南为明公有后,再做其它计议。……这话是何意思,这不就是在哄骗吕布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寻常百姓,尚且重信,况乎明公,焉能无信?此断然不可取之!

“况我闻之,得天下者,岂在匹夫之勇?在乎名与德也!汝南是明公的乡梓,汝、颍士人,或与明公故交,或与明公姻亲,以明公之名,足可招抚汝、颍士民,又何须吕不为?”

这人往前一步,对袁术说道:“明公,不但汝南不能给吕布,颍川也不能由他占据!明公所以南击刘表,久不能胜者,非为别故,只凭南阳一郡,不足为兵、粮之基也,今如能趁孙文台身死的良机,夺下汝南、颍川为明公所有,则明公便正可用汝南、颍川作为兵、粮之来源,再尽取此二郡之高明之士,为明公出谋划策,然后南下再击刘表,何愁不胜呢?

“等打下荆州,转而向东,扬州亦可取之!豫州已得,荆、扬即下,复挟此三州,北取兖,西定徐、青,如此则据天下之半矣!袁本初虽占河北,何足虑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袁术、袁绍虽为兄弟,但袁绍是庶出,袁术很看不起他,却偏偏袁绍的名气又比袁术大,袁术对此一直都是衔恨的,此时听了这人的这话,那是正说到了袁术的心坎上。

袁术大喜,顾堂上诸人,说道:“诸君,知我者,苏伯任也!”

却是这进策之人,名叫苏由,字伯任。

堂中一人,随着袁术的这话落地,马上起身鼓掌,说道:“苏君高见!”伏拜在地,进言袁术,说道,“敢请明公,就按苏君此议行之罢!”说话这人乃是李业。

於是,袁术采纳了李业、苏由诸人的意见,定下来兵分两路,一路由张勋、乐就率领,攻入汝南,抢夺平舆;一路由雷薄,陈兰率领,进入颍川,攻抢阳翟。

议事到此,天已微亮。

袁术困倦的劲头上来,打了个哈欠,他以手捂嘴,说道:“哎呀,不知不觉,与君等议事竟是到了天亮,我就不留君等了!想来君等定然也都困倦了,各自回家,补补觉去吧。”

众人俯拜行礼,等袁术离开以后,也都各自出堂。

从杨弘等人在堂上所发表的那些不同意见,就可以看出他们彼此之间是有亲疏远近的,观点相同的人,自然就走得近一些,观点不同的人,自然平时也就走得远些。

因此,当他们出堂后,也就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几拨,分别各走。

出堂过院,到得府外,李业拽住了惠衢,说道:“惠君,且请慢行。”

惠衢止步,问道:“子务,有什么事么?”

李业微微一笑,对惠衢说道:“惠君,你是不是想做豫州刺史?”

惠衢呆了一呆,没有立刻回答他,反问说道:“你此话何意?”

李业摸着自己长短不一的胡须,胸有成竹地说道:“惠君,你要是想做豫州刺史的话,我可以让你做上。”

惠衢说道:“你可以让我做上?”

李业说道:“不错,我敢给你打这个保票!只是惠君,在此之前,我有一句话想问。”

惠衢说道:“什么话?”

“待到事成,我保你做上豫州刺史之后,你如何谢我?”

惠衢如何回答李业的,因他是俯李业的耳边轻声所言,别人并不知晓,且不需提。

只说袁术命令张勋等分兵两路,各取汝南、颍川的军令,下达到了营中。

张勋领命,等传令的使者离去后,他回到自己帐中,呆坐了好一会儿,长吁短叹、叹息不止。

帐中的亲信军吏纳闷不已,便就有人问他,说道:“将军,为何喟叹不已?”

张勋说道:“吕布虽然骄横,然现下我军与刘表对峙已久,到现在,刘表不能灭之,我军仍局促於南阳之区区一郡,向东,黄祖也不能灭之!当下正是要用到吕布这样的勇武之将的时候,明公却要趁孙坚战死之际,争抢颖川、汝南,这不是要与吕布反目么?怎能够这样做呢?”

帐中的亲信军吏闻得此言,俱是无语。

稍顷,一人说道:“将军既然觉得不妥,那何不进言明公?”

张勋说道:“明公的性子你们又不是不知,我进言若是有用,我早就进言去了。”

诸军吏问道:“将军,那现在该如何是好?”

张勋再次叹了口气,说道:“唉,明公既然军令已下,我等也只能遵令从事!且先赴汝南,与吕布争一争平舆,看看情况如何,之后再说其余。”

喜欢三国之最风流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之最风流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