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捡宝 > 第451章 胡编乱造

捡宝 第451章 胡编乱造

作者:布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0 15:45:29 来源:书海阁

一句话落下,教室里面直接就炸锅了。

今天给他们讲历史课的这位,那可是山城大学考古学院另外一位很有名的教授,虽然知名度不如季教授,但若说到对历史的了解,就连鼎鼎大名的季教授都要自愧不如。

说起历史,这位姚教授能够不看书本,就从山顶洞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一直说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然而现在,一个刚来第一天上课的在读研究生,就敢站出来说姚教授讲错了,开什么玩笑。

“你懂什么?”

“刚来上课,就敢大言不惭的说姚教授讲错了,你以为你是谁啊?”

“这是姚教授,国内最好的历史学!”

“你可真敢口出狂言!”

顷刻间,王小涛便成了教室内,唯一的众矢之的。

“哦,这位同学,那你倒是说说,老师这是哪里讲错了?”

考古学院的风气很好,姚教授并没有因为王小涛的质疑而表现出丝毫的怒火和不满,而是心平气和的示意王小涛指出自己的问题。

“禅让制转向君王世袭制,是发生在夏朝没错,但不是发生在姒太康身上,而是早在姒太康的父亲姒启时期就开始了。不过确实是到了姒太康时期,才算是完全完成了禅让制到君王世袭制的转变,在姒启死后直接由长子姒太康继任,而不是像姒启一样,在父亲死后通过发动军事政变,杀掉伯益夺得部落首领的位置。”

“另外的话,最早确定长子继承制度的,不是在周朝,而是发生在夏朝,只不过是在夏朝时期并未有明确的立法规定,但从姒启长子姒太康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往后,一直是这么实施的。”

“直到了周朝时期,才算是将嫡长子继承制写入了宗法,并确立为宗法制的核心。自此之后,嫡长子继承制一直在延续,虽然中间有过中断,但却也算延续至了封建社会的没落。”

王小涛起身,缓缓的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继续?”

老师示意继续。

“说起姒启,就必须要说到姒启的父亲姒禹,这位可是咱们九州人熟知的名人,历史上十分有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主角。其中有一次,禹治水路过家门,听到了小孩的哭声,这才知道是妻子涂山氏刚给自己生了个儿子。”

“禹治水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治水的额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也就是疏导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的东流入海,从而真正的解决了水患。”

“大禹治水一共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凶恶,被驯服缓缓地向东流入海,昔日被淹没的山陵露出峥嵘,农田变成粮仓,人民能够筑室而居。后世人为了几年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而大禹止水曾经治理过的地方,也被成为禹域。”

“禹治水有功,接受帝舜的禅让,继承不落首领,国号为夏。作为夏朝历史上的第一位君王,后人称为夏禹,成为与上古时代传说中的伏羲、皇帝比肩的贤圣君王。”

“帝舜死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朝诸侯之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标志着王权的产生。姒启在位时期,人才辈出,其中以曾经协助姒禹治水的伯益贡献最大,所以按照习俗,伯益顺理成章的被认定为姒禹之后的首领七成人。”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立马发动了军事政变,杀死继承人益,成为部落首领,自此启成为夏朝的第一人国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不过关于这场斗争,也有记载说是‘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

“其实在伯益之前,禹第一个举荐的是皋陶为帝位继承人,并把国政授权给皋陶,可惜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然后才举用了和自己一起治水的伯益。”

“在姒启用暴力手段,结束禅让制后,他的儿子们之间又爆发了争夺继承权的骨头相残,史称武观之乱。”

“启秉承天命,赞继大禹之道,顺利的实现了从禅让制走向世袭制,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禅让制只发生在尧舜禹时期。”

尧封地于唐,故称唐尧,尧帝开窗了帝王禅让的先河,这其中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尧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就决定从民间选用良贤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民间有个单身汉,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代,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来到田间看到舜正在用一黄一黑两头牛在耕地。

舜从不用鞭子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见状便好奇的问起了情况,舜见是位老人,便尊长者礼节拱手做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怎么再用鞭打,我打簸箕,黄牛以为我打黑牛,黑牛以为我打黄牛,自然就都卖力拉犁了。”

尧听闻,便觉得舜不仅有善心还有智慧,而后又和舜谈起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对答如流,谈吐非凡,言语之间晓大义,非常人所能及,这让尧对舜再次刮目相看。之后尧又走访方圆百里向百姓询问舜的情况,全都夸赞舜是个贤良之才,便决定试一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历练,连虎豹毒蛇都被舜驯服。尧这才先让舜在朝中做虞官,试舜三年后这才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不过关于帝尧的死法,历史上有截然不同的说法,有史料则记载为帝尧最终被舜囚禁至死,帝尧之子丹朱被流放。而同一时期的《韩非子》对于尧舜禹的禅让,同样也持否定的态度,据《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竹书纪年》里面关于尧舜禹传位的说法并非孤证。

“还有嫡长子继承制没有说完呢?”

姚教授继续示意道。

“史书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资料,证明夏朝自姒启进入世袭制后,就开启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在姒启死后是直接由长子姒太康继承王位,而在姒太康之后是由长子姒中康继承王位,之后是姒中康的长子姒相,这些都足以证明,嫡长子继承制其实是从夏朝第一位君王时期就开始实行了。”

“到了周朝时期,经历了夏商时期因为没有明确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而导致兄弟骨肉相残的事情发生,便将嫡长子继承制写入宗法制核心。即王位和财产必须有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所生长子,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责被分封到全国各地。”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嫡是指皇帝同皇后所生儿子,立长不立贤的意思就是皇后所生儿子里最大的那个,无论后面再生有多少儿子,有多优秀、出色贤良,只要老大或者就必须立老大为继承人,哪怕老大弱智也必须立为太子。”

“立子以贵不以长,指的是立太子以出身高贵为主,不以出生的向后为准,如果皇后的生下儿子的时候,已经有其她妃子生了儿子,而且都好几岁甚至是更大了,但要以身份为标准,皇后的身份永远是最尊贵的,后宫之主,所以就算是皇后的孩子生的晚,也必须立皇后的孩子为太子。”

“虽然嫡长子继承制,不能够让王朝由最优秀的人才继承,但不可否认,嫡长子继承制稳定了社会的统治秩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帝王之家骨肉相残的事情发生。”

“不过这种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一旦哪个王朝中出现了庸君昏君暴君这些无能之辈的帝王,那么将会导致这个王朝走向衰落,甚至是直接走向灭亡。也正是这种嫡长子继承制,最终导致了夏朝的覆灭,而后商周等历朝历代,也都是毁在了世袭的制度下。”

“关于夏朝的亡国,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间谍说,根据《国语》记载,妺喜与商朝大臣伊尹密谋而使夏朝灭亡。妺喜是像西施一样的角色,是施氏派到夏朝的间谍。”

“第二种说法,失宠报复,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献出两位美女,一位叫琬一位叫琰,夏桀十分宠爱耳语,虽然两人没有生育,却依旧被夏桀用苕玉上刻“琬”字,华玉上刻“琰”字,妺喜则受到了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代,妺喜心生怨恨,于是与伊尹秘密来往,泄露夏朝机密,然后与伊尹里应外合,最终导致了夏朝的覆灭。”

“事情真假无从考证,但夏朝灭亡的战争是鸣条之战,有确切的记载。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了临近的夏属国葛国,之后又派重臣伊尹采取分别翦除掉夏朝羽翼策略,最终使得夏孤立无援,接着商汤又带病攻打夏王都,双方大战与鸣条,结果夏朝全军大败。”

“这场战争导致夏王朝的灭亡,商汤建立了九州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商朝。”

王小涛接着讲起了与嫡长子继承制有关的事情。

不仅如此,更是连九州历史上,第一个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夏王朝的覆灭,也做了讲述。

然而他在这里讲的是口干舌燥,教室里那些同学却是一个个的满脸不以为然。

“叽里呱啦说的是挺多,不过历史是讲究史料依据的,并不是你说的多就是对的。”

“什么禅让制只存在与尧舜禹时期,姒启杀了伯益终结了禅让制完成了到世袭制的转变,什么周朝时期才写入立法核心,你说的这些证据呢?”

“瞎编乱造!”

喜欢捡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捡宝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