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捡宝 > 第561章 八大山人,清四僧之一

捡宝 第561章 八大山人,清四僧之一

作者:布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0 15:45:29 来源:书海阁

围观众人先是纷纷不屑的哈哈大笑了起来,接着又开始大声叫嚷个不停,最后更是纷纷振臂高呼,要王小涛愿赌服输,给董老跪下道歉。

可惜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位董老的脸色,从王小涛拿过打火机后就开始变得凝重,而随着王小涛带你上去的动作,整个脸色更是变得僵硬。

本王小涛用打火机烤的地方,并没有出现被烧毁的情况,反而还冒出了一股烟雾,有一种淡淡的气息。

而随着这股烟雾的冒出,原来呈现出的油画色开始一点一点的褪去,每多褪去一分,就会多呈现出一副水墨。

就这样,王小涛用打火机烤过整幅卷画,而等到整幅卷画上的油墨色完全褪干净后,更是只剩下了浓浓的油墨色。

“这……怎么会这样?”

“火烤一下,油墨画就变成了水墨画,这是哪门子情况?”

“好神奇!”

围观众人,全都被眼前神奇的一幕,给惊呆了。

他们中虽然都接触古玩很久了,但却还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情况,也幸亏是今天亲眼目睹,不然若是换做从其他人口中讲出来,恐怕还会以为是笑话。

“堂堂缅城大家,不会连火烧墨都不知道吗?”

王小涛没有理会众人的惊呼,目光继续向着董先进直逼过去,大声质问道。

“没想到,他竟然真的也看出这个问题了,为什么他也知道火烧墨的事情?”

董先进心头暗自低语声中,面如死灰。

虽然从前面王小涛所表现出的那种淡定自信,他这心里就已经有些紧张不踏实了,可依旧没有此时来的震撼。

火烧墨的事情,在圈子里知道的人很少很少,凤毛麟角,也就只有像他这样的圈内大家才知晓。

“董老,现在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吗?”

王小涛目光直逼过来继续道。

“居然是火烧墨,是老夫大意了。”

董先进收回思绪,故作坦荡的道。

“董老,虽然您老是缅城圈内的长者前辈,但是赌场无父子。”

王小涛说着,目光继续直逼过去,铿锵有力道:“所以……还请愿赌服输跪下吧!”

“谁说我输了?”

董先进陡然反驳道。

“哦?”

王小涛饶有兴致的眯起了眼睛,狡兔三窟,他倒是要看看这位董老头,接下来还要怎么继续演戏。

“你只是证明了这是火烧墨,并没有证明这是名家真迹!”

董先进这就是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了,虽然他知道能够看出火烧墨的王小涛,基本没可能不知道“哭之”款识的事情。

但现在,这已经是他最后的希望了,让他给王小涛跪着道歉怎么可能!

“董老说的没错,看出火烧墨的问题,和证明是价值远远五百万不止真迹,完全是两码事。”

“而且,只是看出了火烧墨而已,有什么好得意的,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就算是董老看走眼了又怎样,京都城那些泰山北斗都还有看走眼的时候了!”

“只是一次的走眼,并不能代表什么,董老您还是我们缅城古玩圈的泰山北斗!”

“再说了,董老您可能就是一时疏忽,不对,怎么能说是疏忽呢,只是董老您现在年纪大了,视力没那么好,所以在黑暗的环境下,才会没有看出火烧墨的问题。”

“如果是在其它地方,肯定能看出问题的!”

呵!

呵呵!

王小涛忍不住笑了,笑声很大,很不屑。

“都到这会了,还在垂死挣扎。”

“董先进,我还是低估了你的不要脸程度!”

“别人不知道“哭之”二字款识的来历,你作为堂堂缅城大家,也不知道吗?”

“八大山人知道吗?”

笑声止住,王小涛一句接着一句,大声逼问道。

这一番话落下,董先进算是彻底死心了,脸色阴沉到谷底,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然后就这样,低着脑袋,不知道在思索着什么。

“谁是八大山人?”

“我怎么知道,还奇怪的名字?”

“听着应该是八个人的团伙!”

“有点这个意思,不然怎么可能叫八大山人呢?”

围观众人,议论纷纷。

历史上知名的画家有很多,但是叫八大山人的,倒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董老,他们不知道,你该不会也不知道谁是八大山人吧?”

“是你来告诉大家伙八大山人是谁呢,还是我来?”

“看来董老你是没这个心情,那就还是我来吧。”

王小涛说到这里,目光环视四周一圈后,这才缓缓的继续道:“说八大山人大家可能不知道,但说到清四僧之一的朱耷,我想应该有不少人都是知道这位大家的,对吗?”

这话一出,倒是有不少人,纷纷点头。

在九州的画史上,确实有这么四位有名的画家,他们诞生与明末,成名于清初,然后都选择了出家为僧,所以后人喜欢用清四僧,来称呼这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石涛、朱耷、髡残和渐江,私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其石涛之画奇肆超逸,朱耷之画简略精炼,髡残之画苍左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

“清四僧之一的朱耷,名号八大山人。”

王小涛这句话虽然是对众人解释的,但是冰冷锋利的目光,却是直逼向董先进的。

“什么,原来朱耷的名号就是八大山人!”

“倒还是第一次听说!”

“看董老没有反驳的样子,应该是真的。”

“朱耷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怎么会用八大山人这个一个奇怪的名号呢?然后还有这哭之的款识,又是怎么回事呢?。”

众人好奇的嘀咕声中,王小涛继续一句接着一句,掷地有声道:

“明太祖后代子孙,凡是皇族后代的开支,一缕由国库承担,而且皇族也不允许从事任何职业。如此条件下,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部分后人,便专心沉醉于文学艺术的世界,朱耷的父亲朱多炡便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其叔父也为一名画家。有记载,朱耷八岁便能做诗,十一岁能做画,并且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还精通篆刻。”

“贵族的出身,在大明王朝摇摇欲坠的年代,并没有给朱耷带来什么荣耀,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理想抱负,朱耷自己主动放弃爵位,以平民身份参加科举。皇族子孙身份特殊,不得从事任何职业,想要参加科举便需要赐名入试,于是“朱耷”便成了他应考的临时用名,当时被登记在册。”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样一叶障目的误会,直到如今后世都没有人直到“朱耷”的真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却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甚至时候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就在十九岁的时候,明朝灭亡,清朝新立。”

“国家的灭亡本就给朱耷沉重的打击,再加上清廷对明朝宗室的高压政策,以及在亡国背井离乡期间,父亲以及妻儿的相继离世……国破、君亡、家败、父死、妻亡、子亦逝,在经历了人生一连串惨重痛不欲生的打击后,内心绝望与凄楚的朱耷在二十二岁这年,去了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

“清康熙初年,朱耷三十六岁,离开奉新寻得一处道院,将其改名为“青云圃”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六十二岁时把道院交给徒弟主持,只身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挽起医术创作,度过了八十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寝歌草堂”。”

“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作品以象征手法书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也是朱耷心中写照。画山水则夺去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些宋山河”。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被清廷说成是企图披上袈裟以掩护抗清运动,朱耷画一只单腿着地、耸背曲颈的鸟,会被看做与清廷势不两立;画一只孔雀,会被引申成讽刺带着顶戴花翎的清朝大官;画一只向上的白眼,会被解释为怒视满清朝廷;他的许多落款和画押,都会被不断揣摩和联想,是否像是“思君”二字,甚至是画押的形态仿佛是“三月十九日”,这个崇祯皇帝上吊自尽的日子。”

“六十岁开始,朱耷开始用“八大山人”这个名号,按照后世史学家的解读,“朱耷”已经,去掉牛、耳便是八、大。而牛耳又可指代政权,所以明朝被满清灭国之后的皇室宗亲就只剩下了“八大”。用朱耷自己的话‘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八大山人的落款很多,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哭之’和‘笑之’。”

喜欢捡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捡宝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